《演员请就位》:演技类综艺能给市场留下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骨朵网络影视 Author 骨朵编辑部
“万物皆可综艺”的时代,“演技类”综艺的霸屏来得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019年综艺大盘进入不冷不热的温吞局势,综艺节目的火热大部分限定于圈层之间。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兴起的“演技大赏”蔚然成风。流量退潮之后,“演技”成为舆论场的关键词,粉丝与观众共同参与到这场自发组织的“演技品赏大赛”里。“眼神杀”“炸裂式演技”“演技高光”等等内容片段被截成一个个视频与动图,成为社交网络又一股娱乐力量。
综艺市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话题,观众对于好演员的渴望催生着一批演技类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演员的诞生》到《演员请就位》,好演员的标准成为一个严肃的讨论命题。
如果说《演员的诞生》是将镁光灯投射到那些没有流量但本职能力强的演员身上;今年播出的这三档演技类综艺野心则更为广阔,不管形式赛制与嘉宾阵容如何变化,它们都旨在从更加行业的角度切入,展现“如何成戏”的过程。
可以窥见的是,演技类综艺正在走向专业。在表演性质的综艺片段之外,《演员请就位》加入了大量的导演讲戏,赛后采访等内容。舞台呈现是全影视化,采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无剪辑无切割。综艺效果的保证来自赛制:对抗赛不止演员本人,导演也需要挑选团队。从选角到最终成戏,一条更为深入的生产链条被呈现出来。
演技类综艺重新赋予演员荣光,流量光环之外的业务能力也开始被市场所看重。某种程度上,演员与演技类综艺互相成就。曝光度增强的同时,还能展现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那些缺乏流量但拥有强大实力的演员,是一次正名的好机会,也是让市场看到自己的机会。不过对于市场来说,演技类综艺的扎堆并不能迅速输送一批成熟的演员,它的功能在于引导、传播以及关注。
依靠一两档节目是无法解决影视市场的种种痼疾,换而言之,演技类综艺提供的是行业生态一角的呈现,它引导观众去认知影视生产链条,导演如何讲戏,一部作品背后创作者的审美与偏好在哪里,演员与导演对话,导演如何掌控一部戏的制作。抛去流量话题度之外,演技类综艺的大众化功能在于“揭秘”。人人争当演技品赏家的今日,观点与观点的碰撞里,输送出的是对于“好戏”“好演员”乃至于“好导演”的认知思考。
与导演对话
《演员请就位》将焦点放在了导演身上。在文本转化成影视语言的过程中,摄像机后面的眼睛至关重要。相较于去年周一围、韩雪、蓝盈莹等高光演技片段引起的热议,今年演技类综艺更像是“导演真人秀”,演员的存在感并不高,诸如#陈凯歌讲戏一针见血#、#郭敬明反驳李成儒#等微博热搜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因为中心视角的切换,另一方面则在于赛制的亮点投射自带流量的导师观点碰撞。
某种意义上来说,演技类综艺带来的话题贴合整个影视业的行业现状,从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拍到寒冬之下偶像演员就业困难,它并非轻松娱乐式,演员的被动性、行业寒冬之下的直观反映都足够真实。在《演员请就位》里,导演与导演之间讲戏的区别、风格、审美被一一展现,演员们之间的对抗加深观众对于“好演技”的认知。
被称为“导演界王语嫣”的郭敬明负责了大部分的碰撞冲突,从赵薇、李少红甚至陈凯歌,他都直面讲出了相悖的观点。一方面,他的“大众化视角”提供冲突,制造戏剧性,是难得的综艺效果。他一次又一次“语不惊人死不休”在传播效果上是类似于黄晓明在《中餐厅》里“明言明语”。B站甚至以他的辩论素材制作出了一批诸如《吵架怎么才能吵赢郭敬明呢?戳穿小四的诡辩套路》《怒斥郭敬明的诡辩之道,解析新明学之<演员请就位>》《模仿郭敬明“四学”诡辩,黄晓明“明学”后继有人》等等。
另一方面,他与其他导演的交锋将问题推至台前:什么是好演员?什么是好演技?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呈现?要知道中国并不缺少权威的导演,他们深谙“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在一档旨在面向大众的演技类综艺里,导演们的理念与思路在速食时代里,只通过专业性的讲戏与指导是无法得到广泛传播的。
因此“与导演对话”的机会不仅仅在导演与演员的讲戏之中,还在导演阵容上有所体现。新人导演郭敬明,堆砌专业理论的讲戏与排练的影视作品之间呈现出矛盾的撕扯,他的争锋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同经验丰富的专业导演之间的对话。
何谓好导演?
《演员请就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讨论选题:什么是好的导演?最后一期终极就位盛典里,四位导演定制的影视作品终于亮相。赵薇的《哥》讲述兄弟情,郭敬明的《AI》是青春混合科幻元素的爱情故事,李少红的《真相》走悬疑风格,讲述24小时内三个男女的审问故事;陈凯歌的《理发》则是繁华都市里一个理发师的小人物注脚。
这种更为完整的短片区别于以往节目“缺乏前因后果的片段式内容”,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信息承载适中,也是更能传递情绪感动的形式。作为从“选角到成片”的最终作品,这四部小型作品也在点评环节遭遇了又一次的交锋。在郭敬明的《AI》之后,陈凯歌发出疑问:“郭敬明导演选择的这个AI的故事是有一点科幻的,在题材上有大胆的尝试与突破,但这种大胆的尝试需不需要考虑逻辑?”
“电影作品需要逻辑自洽”,陈凯歌讲电影的“大不真实小真实”,在贡献一波舆论热度的同时,也在持续输送着关于影视作品的内容讨论。事实上,《演员请就位》的热度贡献基本都是导演对于演技和作品观点的输送,演员的表现反而被弱化。李成儒与郭敬明关于“青春片”的争议,李成儒对于金靖表演路线的建议……在这些焦点里,观众也在各类的互动里解读好导演的定义。
演员牛骏峰曾在镜头直言“陈凯歌导演,我认为是中国最会调教演员的导演。”事实上,舆情显示也有许多观众认为陈凯歌的讲戏“神仙级别的享受”,B站上甚至也有了《陈凯歌导演语录》的系列视频。这些衍生视频都是“好导演”议题下的回答。
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呈现
在豆瓣网友“Egorka”看来,《演员请就位》更像是一档求职节目,“有稚气未脱业务不精的,一腔热血追求kpi的,不惑中年开辟第二春的,家庭主妇重回职场的,文艺青年眼高手低的,天赋不够蛮劲来凑的,专业不对口还硬要跨行的,吃苦耐劳终于转正的……如此种种与我们的职场何其相似!”
演员的生态浮世绘早已经是各类演技类综艺的惯常展示,《演员请就位》也不例外。但双向选择的赛制上,演员与导演的关系呈现得更为立体。在这场大型求职竞赛里,导演的选择与点评都是与演员关系的展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自带流量的陈凯歌与郭敬明,高情商的赵薇也在B站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总结她高情商发言的接梗视频点击量也颇为亮眼。这种高情商来自她与团队演员沟通的流畅度,以及她在点评环节的设身处地。
事实上,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流动地体现在各个环节:导演挑选演员的考量偏好、讲戏时对于戏份的分配以及点评环节对于新人演员的保护。处在“被动选择”地位的演员,被凝视被挑选,而在这个选角的过程中保护与教导同样存在。陈凯歌面对于小彤对于戏份少的抱怨,会语重心长的告诫:戏有时候不一定通过台词,眼神也可以。郭敬明会在点评里提出演员与导演信任感的问题……
以导演视角切入的《演员请就位》,某种程度上是导演真人秀,也是选角流程展现。在这一过程中,“演技”这类实践性的技艺展现不再是单薄的片段式内容,专业的角度与声音被带进来,用争锋、话题带起来的思考,才是这档节目最终留下来的。
作者:骨朵编辑部 |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ID:guduowlj)
原标题:《<演员请就位>:演技类综艺能给市场留下什么?》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