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与五个孩子“混战”,我们的“内力”是如何炼成的?

忠阳&馨悦 简单妈妈 2020-09-05


文章内容提示:

情绪管理

解决孩子之间冲突

全文3400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前几天有位妈妈留言,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

 

兄妹之间不友好、玩玩具时老二看老大玩的有意思,就会跑过去要玩。老大不愿意被打扰或是被捣蛋,老二就会赖着不走或是有意无意的搞破坏。然后老大就会很生气很大声的说一些伤害对方的话,之后就是引起双方动手,老二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老三。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友好地沟通呢?

 

这样的场景在多子女的家庭,算是普遍。即使是女孩子,也同样会有上面的场面,更何况我们是五个。

 

孩子们之间的“战争”场面每一天都在上演,作为家长,我们就像大法官一样,每天各种评理,各种调解,各种纠结……



对于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这简直就是噩梦啊~从小到大哪经历过这个阵势。一个人长大,想打都找不到对手。

 

成为父母后,突然要处理这么频繁、复杂的“家庭战争”,绝对是措手不及,心烦意乱。越到晚上越容易出现焦躁的情绪,甚至暴怒,狂吼也是常有的事儿。

 

每次我们入睡前,进孩子们的房间为她们盖被子时,看到她们可爱的小脸,用手轻抚着她们的头发,回想起白天冲她们怒吼的场景……


这时候才是最沮丧的,常常会陷入深深地自责,懊悔对待孩子粗暴的行为,责备自己为什么无法控制住情绪?为什么总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这是怎么了?感觉这个自己好陌生。

 

内心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要控制好情绪,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最好的态度面对她们,爱护她们。

 

第二天的情况会怎样?我不说,妈妈们也知道……就算第二天可以忍住,多数坚持不过一个星期。暴怒、狂吼、失控的情绪会再一次充满在整个家庭之中。

 

沮丧的情绪充满在我们的内心,这种痛苦的折磨不知道毁掉了多少亲子关系。

 

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会好一些吗?


一年半以前,老大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馨悦、老大,三个人似乎都没有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做好准备,太多的意外都在我们的经验之外。

 

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同学的优秀表现与我和馨悦的茫然无助和老大的泄气行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不断的挑战着我们之前建立的亲密关系。

 

各种矛盾、挑战瞬间打破了我们家原有的平衡。



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对我们三个人来说就像是上刑场一样,写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有的事儿,在这之间老大要上几次厕所、喝几次水、抠手、挠头、走神、流泪……

 

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我不会”、“我背不下来”、“我头疼”……

 

这些语言和行为不断的消磨我和馨悦的“内力”,我们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脾气越来越坏,越来越没有耐心。



我们就像攻占钢锯岭的美军一样,你不行了我上,我不行了换你,最后却一波又一波的败下阵来。反而陪另外几个孩子到成了我们休息的方式。

 

我们开始采用一系列的“后果”加以威胁,以“管教”为借口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时候,真希望有个多斯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之中,也来救救我吧。

 

每次看到老大痛苦的表情、听到赖赖叽叽的语调,我们的情绪就很难控制,坏脾气就来了,对她吼几句,老大就会继续写……十几分钟后再来一次,似乎陷入到了这种死循环当中,无法自拔。



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怎么就控制不住呢?每次想到,后面还有好几个娃,如果都这样,我们早晚会被送进精神病院吧?



要控制这种“负面情绪”出现,需要消耗大量的“内力”,白天的工作已经消耗了很多“内力”,到晚上就像被抽空一样,情绪很容易爆发,也就是所谓的“沾火就着”。

 

我经常跟馨悦说:“看来我这‘内力’练得还没到火候,你帮我找本《北冥神功》练练吧,要不《吸星大法》也行啊”。

 

馨悦苦笑着对我说:“我还想练呢,要不你去练《葵花宝典》吧”。

 

前一段时间,我读到一本书,查尔斯.都希格所著的《习惯的力量》。开始还没太在意,后来发现,这本书里提到的“意志力”,这正是我所描述的“内力”啊。

 

没想到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老外还能拿来做学术研究。并且还研究出了“内功心法”。我就好像拿到了武学秘籍一样!


作者描述了马克.姆拉文教授行进的有关“意志力”的实验(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看P129~P137)。


最终他发现“意志力不是一种技能,掌握以后永远不会忘记,而更像是一种力量,就如同你手臂和大腿中肌肉的力量,用力过猛会感到疲惫,肌肉剩余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给其他活动”。


我滴天哪……真的跟武侠小说里提到的“内功”很像啊。一个大招放出来,大侠立马就躺地上不省人事了。

 


白天在工作中与老板、同事、供应商的各种混战,不知道需要放多少大招,消耗了多少的意志力。回家的时候再面对开头提到的“家庭矛盾”,我们还有余力应对吗? 



《习惯的力量》里面记录了很多提升意志力的实验和案例,其中有一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跟我们平时应为危机时采用的方式很像,只是没有他们做的那么系统。


星巴克的服务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千奇百怪”的客人,如何保证员工不受客人情绪的影响,保持服务质量,是培训部最重要的任务。

 

有些客人因为排队时间过长、上错饮品等原因情绪失控,对服务员指责、抱怨、甚至谩骂,面对这些危机,很多员工会用同样的行为予以反击,甚至动手。

 

在遭遇这样的“痛苦”诱惑点时,员工们的自我控制力也会瞬间瓦解,他们稳定的服务表现会瞬间消失,所有培训所学的内容完全派不上用途。

 

是不是很像我们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问题时,手足无措的表现?

 

星巴克的培训部门根据“习惯回路”的原则,调整了原来的培训策略——通过培养员工形成意志力的习惯回路,来帮助员工应对这种情况。

 


所有新入职的员工,经理会让他们构想在工作中遭遇到不愉快的情况,并把这些内容写在笔记本上,再与员工一起讨论这些情况的解决方案,将应对方案记在后面。

 

针对各种让人备感压力、导致人放弃坚持的诱惑拐点,星巴克为员工准备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再一遍又一遍按照这个方案实践,最终形成一种习惯,完全不用消耗意志力。


对,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找到让我们发怒的“诱惑拐点”,再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就会形成习惯,会大大降低意志力的消耗。

 

我和馨悦晚上经常会一起探讨沟通白天遇到的各种育儿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第二天,再去实践,晚上回来再商量,再修改,直到找到合理应对的方式。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跟五个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和这样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竟然不知不觉中采用了星巴克的培训策略,真是有点小傲娇了。

 

举个例子:老三两岁以后,餐桌上开始出现各种矛盾。抢自己喜欢颜色的餐具、食物不够分、都要挨着妈妈……


最初的时候,我们很慌乱,不知所措,经常发火。每当遇到新问题,我们俩晚上就会聊聊该怎么处理或者去问问妈妈导师。



有了解决方案,经过一星期左右的磨合,餐桌上终于又可以充满欢声笑语了。就算偶尔出现状况,我们也会采取既定的方案来应对。


直到现在,已经五个孩子了,我们几乎不会因为餐桌上的问题发火了。

 

再举一个例子:老二三岁以后,孩子之间为了争抢玩具,开始引发争吵,天天告状,烦的我们不行不行的,也常常会引起情绪失控。



……

 

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多,也会遇到一些新的突发事件,再根据上述的解决方案进行调整,好的是,我们没有因此再发过火。

 

最后是小鱼儿写作业的例子:



……

 

通过一年的调整和实践,到二年级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因为写作业的问题跟老大发火,而且老大的表现也越来越稳定。


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我们已经有了方法来应对这种“意外”。


虽然写作业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成绩在班里还是比较落后,我们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不仅仅对老大,对我们也是极大的挑战。

 

最后,我们邀请您,从现在开始,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记录自己情绪容易失控的“易怒点”。


再把这些易怒点整理分类,再跟爸爸一起商量,找到应对的方法。如此“修炼”一段时间后,我们一定会拥有绝世高手的上乘内力。


也欢迎妈妈们留言,跟我们分享大家的易怒点以及自己的应对方法。


近期文章(点击图片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