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规则(杨家&林家&姜家规则)

kitty&佩蓉&馨悦 简单妈妈 2020-09-05


2005年在我还是单身的时候,就见识到了家庭规则的魅力。


有一天去Kitty姐家吃饭,两岁多的老二正在看《天线宝宝》。要开饭了,爸爸叫他吃饭,他说我还没用看完。爸爸问:“你想再看2分钟还是3分钟?”他说2分钟。爸爸定好闹钟,2分钟到了闹钟一响,老二跳下沙发关了电视,洗了手乖乖的来到餐桌前吃饭。这让我很惊讶!这样的孩子,并且是男孩子,没见过!!!



一. 妈妈导师 Kitty姐家的“家规”:



2009年老大出生开始,到2012年老三出生之前,我们一直模仿使用 Kitty 姐的家规。


二. 妈妈导师佩蓉姐家的“家规”



2012年,老三即将出生,刚好参与佩蓉参姐的一期访谈,后来看到了《佩蓉的妈妈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家规的介绍。




写在前面

这是我们家很久以前自己编出来的“林家规则“。以前分享给朋友们参考的时候,他们反馈在日常生活管教孩子方面可以派上用场。


虽然这些规则很简单,我的希望是给大家一个出发点,让家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段和需要来编出来使用的一套规则。这样,我们就不需要用情绪来管教,而是用原则和规则来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在设定规则和执行后果的期间,最关键的不是第一次就要完美正确,而是有一个开始,然后在实践的期间因为遇到各种问题而不断的调整。孩子们也会随着成长而需要时不时的调整具体的规则。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出发点,一直持续的实践“用规则代替情绪来管教孩子”的原则。


因为我们家都是男孩子,所以这些规则很明显的都是针对男孩子的特点(比如动手动脚,等等)。


林家规则的后果都是我们跟孩子们一起商量以后,大家都同意了,写下来,打印出来的,而且要是父母也犯了规则,也要乐意的承担后果(比如我常常要为我的“大声大骂”的行为爬楼梯)。一个法制社会的特点就是没有人生活在法律外面,大家都要一起接受规则的约束。


就像我“儿童礼仪“的书里面提起的,我建议家长们一周只建立一个好习惯,不要太贪心,一次要建立或改进好几个习惯,到了最后全家都混乱了。要记得:我们常常高估了我们在一年里面要完成的工程,可是往往低估了我们在三年里面能够完成的任务。罗马不是过夜完成的工程,何况一个小小孩子的心灵和生活习惯呢?只要你有耐心,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会带给你美好的惊讶!


林家的规则

我们把下面后果的清单打印出来,剪成一条一条的纸条,卷起来放在一个盒子里面。当某一个人犯了规则,执行后果的人可以从盒子里抽出一个卷起来的纸条当成犯规的人需要跟从的后果(比如洗袜子,爬楼梯,仰卧起坐,等等 -- 看抽签人的运气)!后果不需要很严肃,也可以很搞笑,让大家知道犯错了也可以自嘲,不是大事,下次留意改进就好了。但是后果需要有一定的代价,不然只会成为无关紧要的笑话。


规则的功能不是用来惩罚或恶化生活质量,而是用来训练我们良好的习惯还有提高我们家庭生活的质量。后果也可以时不时调整和创意的更新,让全家学习遵守规则的过程不仅有教育和成长价值,也能充满了乐趣。


1

互相尊敬每个人的空间,时间,和物品。尽快的饶恕,不打断别人     

                          
后果:道歉 + 1个受害者选的后果。要是有物产的破坏,要赔偿
 

2

顺服权威 (马上的,乐意的,完全的)


后果:抽2个后果


3

不需要被提醒的,不埋怨的,不争论的去作应该负责的责任。


后果:抽1个后果 


4

不动手打架


后果:道歉 + 一周不能出去玩 


5

随时收拾自己的东西


后果:马上收拾 + 抽1个后果 


6

说建造别人的语言,不说伤害别人的语言


后果:抽1个后果


7

不大声大骂,不乱发泄脾气


后果:大人抽2个后果,小孩抽1个后果


8

吃饭时要有礼貌


后果:抽1个后果



后果


1


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一整天没有电子媒体(电视,电脑,MP3, 等等)



2


一整天没有零食吃



3


做一件妈妈提出来的家务事



4


抄15次:“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希伯来书 12:11) 



5


付5元给公共瓶子(每个月底捐给慈善机构)



6


用手洗脏袜子



7


 洗2个家人的脚 



8


一周没有零用钱



9


作30个仰卧起坐和30个推挤上升



10


跑上下整楼(4层)的楼梯3次



11


坐在床上30分,什么都不能作


三.姜家规则


综合两位妈妈导师的经验,2012年我们的第一版家规出炉:




姜家餐桌礼仪:



杨家和姜家的家规都比较适合学龄前的孩子,2018年,我们老大已经9岁了,我们即将开始第二版家庭规则的制定。


(林家规则来自公众号:蒋佩蓉)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