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一聊词汇学习的难点和误区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1-02-10


在「聊一聊如何达到“口语流利”」一文中和大家推荐了朗文出版的“如何教”系列,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读书的一点感悟,从如何教词汇出发,聊一聊如何学习单词。



1. 词汇学习的难点是什么?


从词汇本身来说,主要有两个:词的搭配,文体和内涵


词的搭配

词汇的选择受到词和词后部分的严重限制,这可能是词汇系统中最难以捉摸的部分,因此对我们学习者来说也是最难学习的地方。例如:


learn knowledge ❌

acquire/gain knowledge ✅


I was worried with this idea ❌

The idea worried me ✅


那我们怎么确定这个搭配是正确的呢?没有什么捷径,不要想当然地直接按中文的习惯写英文,不要硬套语法。要多查字典,查的时候注意这个词的语法使用特点、例句,另外就是多读多听,见多了就习惯了各种搭配的套路。


例如我看到“你这个小_____”的时候,空白处我会不假思索的想到“王八蛋” “兔崽子” “贱人”这些词。我们学外语也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例如____ the record,空白处你会想到什么?我一下子会想到"for the record",因为我见过也用过反应就快了。


另外我们要注意近义词之间往往会有语法上的区别,在换词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语法特点。例如Option B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The deep loneliness of my loss was compounded by so many distancing daily interactions that I started to feel worse and worse.  


看到compound这个词,我先注意到了它的语法特点是be compounded by。然后我想到了之前见过的也可以表示这个意思的词,例如exacerbate, aggravate, worsen, deteriorate。前三个词可以直接替换,但是第四个词deteriorate就不可以这样用。


关于写作的五个“锦囊”



文体和内涵

“文体”(style)分为口语、书面语,俚语、禁语等,任何一本及格的单词书上都会表明一个词的文体和语域(比如法律用语、学术用语)。例如我手头上的朗文辞典App中就有说明:



朗文字典中容易被忽视的干货


在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看人下菜碟”,要得体。例如在学术写作中就尽量不要出现kind/sort of, suck, very这样的表达,因为过于口语化;日常交流的时候尽量不要用It is of importance这种听起来文邹邹的表达(除非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


另外提醒大家,词是有内涵的,不同的词会给人不同的联想。例如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 famous和notorious都有well-known的意思,但只有后者有否定的内涵。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的是"learners"而不是"students"或者"pupils",原因是后面这两个词略有些被动的内涵。


尽管是同义词,也会因为它的来源不同而有不同的色彩和力量。写作老师William Zinsser在一次演讲中说: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derived from two main sources. One is Latin, the florid language of ancient Rome. The other is Anglo-Saxon, the plain languages of England and northern Europe. The words derived from Latin are the enemy -- they will strangle and suffocate everything you write. The Anglo-Saxon words will set you free.


他认为拉丁词源的英语词汇是“敌人”,因为这些词过于含糊其辞 -- 尽管我们法律、教育和商业活动中都会大量的使用这类词。例如这两句话:


1. Pri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nancial enhancement.

2. Before we fixed our money problems.


这两句话想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大家可能会认为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写的好,因为看起来“高大上”,“不明觉厉”的感觉。但是实际上第二句话更清楚、“真诚”,像人话。


On Writing Well / 英文中的动词

聊一聊如何写电子邮件



2. 词汇学习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依赖母语翻译


事实: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也是第二语言词汇发展的潜在障碍。


我们的第一语言是中文,大脑中有一个中文语言的系统,我们都很多词汇的概念都有了认识,我们不会把狗和猫这两个词弄混。当我开始构建第二语言的概念系统时,我们可以很快区分dog和cat的区别。


但是很多时候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无法一一映射的,甚至有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即使是两个同义词(例如“狗”和“dog”),它们的本质也会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例如中文中想到狗时,可能会想到 “走狗” “狗娘养的”的意象;而英文中的dog可能互让人想到"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love me love my dog"的意象。尽管两者可能会有一些重叠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把狗和dog百分百的划等号。不过度依赖翻译学习词汇(注意关键字“过度”)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中式英语”,也帮助我们通过学习一门语言而一窥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


无法翻译,却感同身受



误区二:词汇越多越好


事实:需要掌握多少词汇取决于学习者的需要,掌握了2000个核心词汇后按需学习就好了。


书中提到了这样几点:


  • 母语人士一般在五岁掌握5000个词汇后,几乎每年增加1000个词汇

  • 接受过教育的人大概有20000个母语词汇

  • 词汇量的大小和智力关系不大,但是会受接触语言的机会受影响。一般在课堂中的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及学习第一语言的儿童接触到的语言。据统计,在教室中的学习者需要18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一年所接触的词汇输入量。


过度关注词汇量会导致忽视词汇深度的重要性。我们到底需要掌握哪些词汇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有些词见到能认识就好了,有些词需要能听懂,有些词需要会说会写。什么是个性化呢?用Diary of a Wimpy Kid中的三句话举例说明一下:


1. Another great perk is that you get to show up ten minutes late for first period.


2. Our plan to build the world’s biggest snowman was starting to fall apart.


3. I’m telling you, I’ve got it made with this Safety Patrol thing.


看到这三句话你会想到什么?我学习这三句话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


perk这个词我见过的,例如在公司吃饭吃零食不花钱,有学生证看电影可以优惠等都可以算作perk,是不是很实用啊?这里又见到了,真有缘啊,看来你是我的真朋友。对了和perk有关的词还有"bonus",可以表示“奖金”; 


period这个词我很熟悉,之前我见过on one's period可以表示“来例假了”,在这里我又复习了一下;第二句话中计划“泡汤”了用的是fall apart,那fall apart还可以怎么用呢?我之前见过它可以表示一段关系的完结,赶紧查下字典用它造个句吧,诶,今天微博上说xx和xx分手了,我是不是可以就用fall apart来表示呢?


最后一句话中涉及到的表达是get it made,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表达,先能在上下文中知道什么意思,混个脸熟就好了。



我把我见到的新词和旧词和我自己联系起来,适当的拓展和应用,感兴趣的就多查查,不感兴趣的就先有个印象,我不要求也不指望我自己可以彻底掌握所有的词 -- 这就是我的个性化学习。我们是学习这件事的主人,要按需学习,对词汇做出多种决策。


我们如何知道哪些该“较真”哪些该“let it go"呢?


我的经验是:刻意地学习单词书(我刚开始学英语背了四六级词汇; 准备专八的时候在“百词斩”app上每天斩400多个词)+ 精读(选择性较真)+泛读(看看这里有没有“熟人”,有没有可能成为朋友的“新人”)。


学习第二语言就像搬迁到一座新的城镇,需要花些时间建立联系,使认识的人变为朋友。认识的人和朋友之间的区别就是:我们可能会忘记认识的人,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朋友。


perk还可以怎么用?


误区三:死记硬背


事实:词汇学习是一种记忆任务,但也包括创造性和个性化的使用,即学习和运用。


很多朋友问:单词背了之后很快就会忘,该怎么破?我们是人,忘记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要要求自己见到一个词就可以永远记住它,这样不科学,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帮助我们“永远记住它”,这里只提两点:


  • 重复:这个重复不是嘴里一直重复念一个词,而是要试着用这些词去造句,每一次造句都会用到想象力,从而更容易建立记忆节点为之后的回忆奠定基础。比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重复遇见”。有人计算在阅读中,如果词汇能够间隔地出现至少7次,记住这个词就会比较容易(泛读的作用就在这里)。


我的朋友孟庆伟Justin在他的公众号上用一个月的时间做了“每日一词”的试验,他今天还写了篇文章把这一个月学到的词都用了起来,这样学词汇,学一个顶好几十个。欢迎点击右侧围观:英语学习“七宗罪”


  • 复现:这里的复现并不是简单地在它最初出现的语境中再看一遍,而是见见这个词的不同面目。例如今天我在“五个地道口语”中提到了get laid这个词,用到了这个图片:



通过学习get laid又把laid off复习了一遍,印象深刻,想忘都难。我们平时可以多看一些脱口秀之类的节目,其中涉及到许多的“双关语”(pun),是个不错的复现方式。另外大家可以了解一下Anki这个记忆工具


书中第二章结余部分最后一句话是:“学习者自己要为扩大词汇量负起责任。” 单词这件事,不要指望有什么“神奇方法”,而是要综合地利用一些技巧。例如把pregnant记成“扑来个男的”,把词编成歌唱出来,这是利用声音联想;也有人会用拆词根的方法来辅助记忆。我会把生词写在手背上,把长得像的词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墙上,只要见到了就考考自己。我还会为一个生词造一个和恋爱或者和性有关的句子,越污我记得越牢(利用“情感深度”是记忆技巧),我还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学到的表达、值得背诵的段落... 总之,你想学,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踏踏实实地搞定那2000个核心词汇,然后通过精读和泛读一路学下去,要忍得住恶心,耐得住寂寞。把词汇学习当作游戏一样来玩,慢慢地你就会发现那些点最终都会连成线,朋友多了,见到“陌生人”也就不慌了。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点:如果有什么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不妨读一读具有专业性的书籍来看一看,从战略上提升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再学习。想明白了why再想how,当然最终要的还是要去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


推荐阅读:


学习单词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如何靠谱的“学单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