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一二八淞滬戰役85週年

2017-01-28 blue整理 國語社

(如無特別說明,本文圖片均來自中央社檔案資料,文字部分由blue綜合整理。)


1月28日,今年大年初一,也是「一二八淞滬戰役」的紀念日。


一二八淞滬戰役,史稱「一二八事變」(日本稱「第一次上海事變」),是日本在民國21年(1932)初發動的侵略我國上海之戰爭。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為支援配合其對中國東北的侵略而自導自演引發的衝突。1月28日晚,日軍突然向閘北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隨後又進攻江灣和吳淞。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是中華民國反對日本侵略之自衛戰爭。



事變背景



 中華民國的排日運動


「一二八」事變爆發有著深刻政治背景。其遠因為九一八事變,國民哀東北之淪亡,起而杯葛,以經濟絕交促日本軍閥之覺悟。上海為中國之最大商埠,中國經濟之重心地,杯葛運動一足以號召全國,再則足以制日本人民之死命。故日本人處心積慮,欲謀取締中國排日運動。近因完全為日本軍閥蠶吞中國之動作。日僧事件及抵制日貨運動不過如中村失蹤及南滿鐵路被毀,為其同一自然之導火線。


民國20年7月,萬寶山事件後,日本帝國主義在朝鮮迫害華僑,中國民眾對此不勝憤慨。7月13日,上海各界群眾召開反日援僑大會,成立反日援僑委員會,揭開上海反日和抵制日貨運動序幕。「九一八」事變後,上海開展抗日運動,沉重打擊日本在上海之貿易。民國19年,上海每月平均進口總額29%來自日本商品,而民國20年12月降到3%。中國沿海和長江一帶日本航運業遭到很大打擊,其中「日清輪船公司」輪船全部停航。上海日本商人從民國20年7月到民國21年3月底,遭受損失總額據說高達41,204,000日元。民國20年10月5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就中國中部及南部「排日運動」商討對策。會議「結果決定由外務省向國民政府提出強硬之警告,至派艦問題,由外相與海相主持之」。



策應東北獨立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國聯理事會作出三次決議,要求日本撤軍,絕大多數會員國對中國表示同情。美國不是國聯成員,但當日本侵佔錦州後,國務卿史汀生發表「不承認主義」照會,對日本施加壓力。日本在國際社會陷於孤立,引起日本政府和軍部不安,因此急欲在中國其他地方製造事端,以便轉移國際社會關注其侵略中國東北。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東北後,以何種形式來統治,是日本必須立即決定之問題。


民國20年9月22日,日本關東軍參謀部制定《滿蒙問題解決方案》,確定建立以末代皇帝皇帝溥儀為元首,領土包括東北四省及蒙古,受日本操縱之新政權。根據方案,關東軍準備將溥儀挾持到東北,在東北各省拼湊政權,陰謀在上海挑起事端。上海是西方列強在華投資集中、商業利益豐厚之地。列強經濟、政治關係複雜,上海若有戰事,將引起國際關注,特別是與上海關係密切之國際大國,如英、美、法等必將介入。屆時日本就可以乘國際視線轉向上海之機,在中國東北能順利侵略,扶持傀儡政權。10月1日,日本駐上海領事館武官輔助官兼上海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應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大佐電召,前往瀋陽。板垣告訴田中:「我們下一步的行動要佔領哈爾濱,使滿洲獨立。我們已派土肥原大佐去接溥儀來。如果我們辦成了,國聯要大吵一番,東京政府將感到頭痛。我要請你在上海搞點事,以轉移各國的注意力。當你們引起騷動的時候,我們將拿下滿洲。」田中保證完成任務,並說他「正在訓練一個極好的間諜,能在上海收買中國的鬧事者,來發動這場假戰爭」。田中所說之間諜就是川島芳子。板垣從關東軍特務經費中提取20,000日元交給田中使用。由天皇裕仁文官木戶幸一、近衛文麿、牧野伸顯等人組成「十一人俱樂部」也參與策劃「一二八」事變。該組織主張日本在完成對中國東北征服前,需要有一個「思考間歇」期,以便應付國內外許多問題。在此期間,日本需要在上海製造一場「假戰爭」。「九一八」事變後不久,近衛在「十一人俱樂部」會議上通報說:「關東軍準備在上海搞一個轉移視線的行動,這樣可給國聯一個滿足它要促成和平的願望的機會,從而『給國聯留些面子』。」


民國20年10月5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就中國中部及南部「排日運動」商討對策。會議「結果決定由外務省向國民政府提出強硬之警告,至派艦問題,由外相與海相主持之」。


國聯決定組成調查團派往中國和日本作實地調查。民國21年1月,調查團正式成立。日本乃計劃在國聯調查團赴中國東北前,扶持「滿洲國」成立,迫使國聯承認既成事實。1月4日,關東軍司令本庄繁同幕僚擬訂具體方案,決定派板垣回國滙報。該方案決定「滿洲國」最遲在3月下旬,即國聯調查團到達東北之前成立。板垣得到天皇裕仁破格接見,並留在東京協助製訂「假戰爭」作戰計劃。與此同時,1月6日,日本陸軍省、海軍省和外務省根據參謀本部意圖,共同製定與關東軍方案基本一致之《中國問題處理綱要》,其中規定東北從中國主權下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國家」,其政治、經濟、國防、交通、通訊等受日本控制,由日本人參該「國家」中央和地方行政。1月10日,板垣和參謀本部安排好準備發動「假戰爭」。他在東京致電在上海之田中:「『滿洲事變』按預計發展,但中央有人因列強反對仍持懷疑態度,請利用當前中日間緊張局面進行你策劃之事變,使列強目光轉上海。」田中接電後,將20,000日元特務經費交給川島芳子。1月13日,板垣攜帶《中國問題處理綱要》返回瀋陽。於是,關東軍加緊在東北建立「滿洲國」活動。


侵滬之日軍



淞滬抗日戰役基本事略



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日軍強占我東三省,四個月後的二十一年一月,繼在淞滬發動侵略,先於一月二十月,嘯聚浪人千餘人,縱火焚毀三友棉織工廠,搗毀北四川路商店,殺死警察兩人,擴大事端。上海市長吳鐵城向日本總領事抗議無效,至一月二十八日,日駐滬海軍藉口保護閘北僑民,於二十三時,向我守軍第十九路軍,及上梅市政府提出通牒,限我立即撤軍,三十分鐘後,即出動陸戰隊數千人,由天通庵分三路進攻閘北,戰事於焉爆發。


日軍原在滬有海軍陸戰隊六千餘人,在鄉軍人三千餘人,戰車十餘輛,飛機五十餘架,軍艦二十餘艘,戰起後,即增援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多艘,編成海軍第三艦隊,陸軍亦增援下元與久留米兩個混成旅團及第九師團,總計陸海空軍參戰兵力達十萬餘人。最後更增派三個師團(第十一、十四及十六)到滬。


我國軍原駐滬為第十九路,轄第十九軍(軍長蔡廷鍇),下轄第六十、六十一與七十八師(每師各六個團),至一月下旬,中央以精銳之第五軍(軍長張治中),轄第八十七與八十八師,另調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同往馳援,到滬後,均歸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指揮;以第十九軍防守上海南市─龍華─北新涇─真茹─閘北─江灣之線,第五軍防守江灣以北─廟行─蔡家宅─胡家莊─曹家橋─吳淞─寶山之線,國軍浴血奮戰,以弱敵強,對抗優勢裝備之日軍,自一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二月,堅守防線達一月又四日,連續重創日軍;尤其吳淞、閘北、江灣、廟行地區,戰鬥激烈。


日軍傷亡重大,乃源源自本土增兵來援,初以海軍鹽澤為司令,二月六日改由第三艦隊司令野村,二月十四日又改以率第九師團來援之植田謙吉,至二十二日,更派前陸相陸軍大將白川義為海外派遣軍司令,並以陸軍大將菱刈隆為陸軍總指揮,率三個師團到滬增援。至三月三日,國軍主動轉移陣地至太倉─嘉定─南翔之線。三月四日,國際聯盟,決議雙方停戰,由英、美、法三使出面調停,於五月五日成立「淞滬停戰協定」規定:一、中國軍隊暫留現地,二、日軍退至公共租界及虹口,三、設置共同委員會,協助雙方移交事宜。以後上海作戰之地區皆由國軍接管收復。本戰役國軍所表現之英勇抗戰精神,贏得舉世敬仰。


槍斃唐姓間諜


漢奸胡立夫


一二八淞滬戰役期間,胡立夫受日軍利用,以金錢收買地痞流氓,潛入國軍防線及駐地窺探,並成立傀儡組織「上海北區市民維持會」。


國軍趕赴前線


民國21年5月28日,蘇州舉辦淞滬抗日陣亡將士追悼大會


民國24年2月17日,上海四烈士衣冠墓落成,童子軍排列於前聆聽演講。


一二八淞滬戰役時,上海市商會童子軍羅雲祥、毛徵祥、鮑正武、應文達服務戰區被敵擄殺,各界特在上海公墓內建衣冠塚紀念他們。


民國25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滬戰役無名英雄墓落成典禮,來賓在墓前致祭。


為紀念第十九路軍犧牲的三千名無名戰士,上海各界集資二十四萬餘銀圓,寶山各界捐地三十畝建無名英雄墓。不過,該墓於民國28年被日寇炸毀。


民國21年5月5日,簽訂《淞滬停戰協定》之後,由中日雙方及英、美、法、義友邦組成共同委員會,監督及安排日軍撤離程序。


停戰協定中規定日軍撤至上海公共租界北區、東區及虹口越界築路各地,恢復「一二八」以前狀態。我國則承認上海為非武裝區域,不駐軍隊。有評論認為此協定對我國十分不利,但也為中華民國爭取到了此後5年相對和平的備戰期。國軍暫留現駐地(京滬鐵路上的安亭鎮至長江邊的滸浦一線),交戰區劃為非武裝地區。第十九路軍不得不離開上海。第五軍則撤退至蘇州、南京一帶,日本以壓迫國民政府懲辦抗日軍隊之手段,來打壓中國軍民抗日士氣。


共同委員會視察接收戰區


日軍撤出地區,由中國警察接管,並簽署接管文件。


在英、美、法、義的干預下,中日簽訂《淞滬停戰協定》,同意日軍長期留駐吳淞、閘北、江灣和引翔港等地;上海南市、浦東地區不駐紮中國軍隊;長江沿岸福山至太倉、安亭及白鶴江至蘇州河北止的區域由日、英、美、法、義共管。5月31日,日軍撤出上海。





相關抗戰圖文:


中央社鏡頭中的七七事變


【中央社影像】八一三淞滬會戰


飛鷹沖天:八一四空軍節


71年前,日本無條件投降


回憶抗戰:不屈的意志


九三軍人節 | 慶祝抗戰勝利


回顧: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


71年前,臺灣光復


蔣中正日記如何記載南京淪陷


追憶抗戰:國軍彩色老照片


影像 | 抗戰時的成都


美國大兵約瑟夫親歷芷江受降


軍史館受贈 唯一參戰過的「血幅」


華裔空戰英雄之孫:想將遺物捐台灣


陳納德最後的國軍嫡傳子弟


太平洋戰爭75周年 | 因飛虎隊而引發的珍珠港事變


14年抗戰 國軍仍是主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