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国家宝藏》后,我们打卡了这五座博物馆,看完了这些绘本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艾酱成长日记 Author 龙三娘
作者:艾酱妈妈
来源:艾酱成长日记
去年《国家宝藏》第一季开启了艾酱对中国历史的热爱,成功把她洗脑成了博物馆忠实小粉丝。到年底第二季上线时,我就带着艾酱继续开追了。
有同学问我:艾酱每天读那么多书,还有没有时候看电视、自己玩?
当然有的呀!她一般是吃完晚饭有15~30分钟的电视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她吃饭的速度,为了多看完电视,也要快快吃饭鸭!
关于配套使用的工具书,艾酱用的是下面几本:
01《中国历史地图》
在第一季时,艾酱用的是《中国历史地图》作为配套绘本。本季它继续担任首席工具书的地位,用作向艾酱介绍国宝的前世传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这些国宝故事,让她认识到一个个朝代、进行串联起中国历史。
我还是那个观点,历史史实是死的,“人”和“故事”才是活生生的,是它们构成了我们有温度的、鲜活的历史。
02《国家宝藏》
到了今年,我买了更多的绘本,作为电视之外的拓展,首先当然是官配👇:
我买的是成人版的,但是。。。不久之后,节目组就出版了青少年版👇
我翻了一下,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青少年版有大量的手绘配图,看上去就比较可爱低龄,从第一印象上让小朋友觉得比较亲切、减少距离感:
二是文字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与修改,用更低龄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三是针对学生们的学科学习,进行了很多课外拓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3 美丽中国
每当出现一个新的博物馆时,我们都会拿出这套书,看看博物馆所处的省份有哪些历史人文景观,出过哪些名人。艾酱还会猜测一下这人会不会出现在接下来的三个故事里,有的时候还真猜准了。。。
书上也涉及一部分的历史知识,也算是一个补充的渠道吧:
这本上画的是现在的中国疆域,将其与《中国历史地图》中的疆域作对比,讲某个地区的得失演变,我也可以滔滔不绝的扯开来讲好久,也算做是一种拓展吧。
另外,这套书也是艾酱看纪录片《美丽中国》与《风味人间》的工具书。
04《故宫日历》
《国家宝藏》把艾酱洗脑成了一个故宫脑残粉。去年年底我买了这本《故宫日历》,艾酱平时有一搭没一搭的翻过,我都不知道她到底看进去多少。
第二季《国家宝藏》放到金瓯永固杯的时候,她一眼就认出来是“书上也有的”,而且还真得找出来了:
这下,我都不敢说她不认真看啦🤦♀️
博物馆打卡
在电视上认识了那么多博物馆、知道了那么多国宝故事,艾酱当然也想去看看实物。
去年一年,我们打卡了在《国家宝藏》中出现的三个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去东京时,去刷了东京博物馆;国庆时刷了正好来上海展出的“敦煌文化艺术展”,因为也是有很多甘肃博物馆的馆藏珍宝,勉强也算个博物馆吧。
五个博物馆刷完,有些心得和经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小朋友去博物馆,看得懂吗?
看不懂啊!
但我认为小朋友去博物馆,不是奔着看懂去的,而是奔着看去的。
孩子们不是去认识什么文物、国宝,不是去记它们的器型,不是学什么断代的,这些别说孩子了,咱们大人去就看得懂了?
孩子们去博物馆就是带着眼睛去看,带着心灵去感受的。感受人类文明最初的模样,感受先人创造的璀璨,感受我们民族曾经遭遇过的风雨、但又能最终挺过危机的顽强。
说到底,我们学大语文、背古诗、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孩子刷上一层底色。不管这些知识他们能不能记住,至少他们可以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对本国历史的敬意。
相比记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这点反而更虚空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落实到博物馆参观上,我采取的是“一馆一物”、“先刷好感度、再刷学习度“的原则。
01 一馆一物
指的是我在每一个博物馆中选一件文物做重点介绍。这件文物在《国家宝藏》的三件国宝之外,是基于我对艾酱的了解、知道她肯定会很感兴趣的新朋友。
因为《国家宝藏》中介绍的三件文物,通过电视里讲述的前世今生故事,艾酱已经十分了解了,即使去博物馆看实物,也不过就是发出“果然如此”的评论。那反而可能造成她觉得博物馆也就几件国宝值得说道的印象,所以如果要让她对博物馆产生持久的兴趣与好奇,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脚步,需要不断有新鲜面孔的刺激。
02 先刷好感度、再刷学习度
特意强调这点,是因为我去博物馆的时候,看到有很多家长强迫孩子记忆文物的名称、年代、甚至器型,把博物馆变成大型考试现场,这个太可怕了。
我始终是抱着“快乐学习”的原则,先快快乐乐地玩,在玩当中能吸收多少吸收多少。
下面我以上海博物馆的两次参观过程举例说明。
上海博物馆
01 参观前的准备
上海博物馆所藏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在全国的博物馆中也算得上是土豪级的。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是上海博物馆的特色,其中尤以青铜馆藏为盛,在文物界,素来有“半壁江山”的美誉。
所以我把艾酱的第一次上博之旅的重头放在青铜馆里。而我在做青铜馆功课时,一眼看中了这个子仲姜盘。
跟其它粗犷雄浑的青铜重器不太一样,这个盘子精巧别致,盘子上的小动物——青铜铸造的水鸟、青蛙、游鱼等立体雕塑栩栩如生,随着水流冲击能够360度旋转;
铭文显示它是春秋时期由晋国大师为夫人“仲姜”制作的祈福之盘,还是一篇两千年多前的顶级“狗粮”;
使用也很特别,需要与另一青铜器——匜配套使用,是贵族在盥礼(也是周礼的一部分)上用于洗手的盛水器。
这三点每一点都可以延伸出来讲述、演绎,我十分确定艾酱一定会喜欢的。
正好,在我们去之前,上海博物馆的官博上发了一条视频:
这条微博附带的视频用动画形象地重现了冲水时动物们转动的样子。我把这个动画片给艾酱看了,果然,她非常非常喜欢,看了好几遍,怀着去看子仲姜盘和大克鼎的美好希望,兴冲冲地出发了。
02 在上博逛五个小时,是个体力活
这次去的重点就是上博的青铜馆。我们在馆的五个小时里,三个半小时耗在这里。官方的讲解周围总是很多人,挤是挤不进去的。
不过没关系,艾酱有妈妈牌讲解员,又懂她的理解力水平、又知道她的痛点,讲都是她爱听的,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这里要隆重介绍上博自己的官方app,是妈妈做讲解功能的重要辅助:
但这个app有非常致命的弱点——非常慢而且特别容易闪退,所以建议各位家长得在去之前多做做功课,不要临时抱佛脚。
到了上博,最重要的当然是去看大克鼎和子仲姜盘:
艾酱剩下的注意力都在挖掘学过的甲骨文上。因为青铜器上的金文跟甲骨文一脉相承、变化不大,所以比较容易认出来。
而上博的青铜器,一半以上都有铭文,光看这些,已经消耗了很多时间了。
这里必须要吐槽的一点是,上博在建造之初可能没有考虑到亲子教育的需要,除了少部分大型器物外,大部分展柜都特别特别高,以艾酱的身高根本看不到字,需要经常抱她起来,五个小时下来,我的手全麻了,累觉不爱。
在参观的结束,我们去逛了上博的商店,买了冰箱贴和上博出的儿童绘本——《青铜国》,这本书非常非常非常好,是我见过的国内最亲子的文博绘本,网上也有,比官方便宜👇:
但是我这么金牛的人为什么不在网上买呢?因为我总觉得参观博物馆并不是件很好玩的事情,想尽可能的增加艾酱的仪式感,去一次博物馆买一本书也算一种吧。
03 课后作业
去博物馆可不是为了就这么走马观花的看一下,要把看到的信息储存下来,保持艾酱对博物馆的好感度,还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的巩固一下。
比如读到郑燮的诗时,可以提醒她在上博看到过的郑板桥的画;讲到少数民族时,可以提醒她在少数民族馆里看到的漂亮衣服;等等……
而且我发的参观上博的微博还被官微翻牌了:
我是很激动啦,艾酱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看到上博让她看子仲姜盘的铭文解读,倒是十分听得进去,让我打印出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认了下来。
另外,我们还认真地刷完了从上博带回家的《青铜国》。为什么说它最亲子呢,因为这本书基本都是动手作业,很多都是贴纸类的,这点最受小朋友喜欢了。
书里配的贴纸上有不同颜色的小怪兽,与书本上的页面是一一对应的:
上博里的网红青铜器,都可以自己动手做出来,比如艾酱最最最喜欢的子仲姜盘,需要这么多贴纸👇:
自己做成一个立体的盘子:
最后的成果:
虽然不能像实物一样转动,但是艾酱已经十分满足了。
除此之外,还有温酒器牺尊解剖图、呆萌鸮卣、八牛贮贝器等👇
还有各种各样的武器👇
还有青铜器名称与图片的对应关系这种特别考验人记忆力的难题👇
总之这本书的形式非常丰富,画风又搞怪可爱,就连知识点的问答都是两个搞笑的怪兽,注意看他们的脸哦:
艾酱每次玩这个都可以一个人玩好久,解放爹娘的一大利器呀!
04 跟着专家二刷青铜馆
这本书刷完后,正好有一位长年在故宫博物院、国博担任讲解工作的老师来魔都开课,带小朋友们专门刷上博的青铜馆,讲座消息都是热心读者提供给我的,我二话不说就报名了。就这样,我带着艾酱,艾酱带着书,来了一次深度二。
因为上次话痨妈妈的五小时洗脑、《青铜国》的洗礼,艾酱这次去可就内行多啦,看到书上出现过的青铜器也可亲切了,老师提的问题也能答出一二,自己都觉得自己很厉害。
不过,专家跟我这样的业余选手还是区别巨大。虽然这次课只有两小时,但是老师通过三条主线、数个典型青铜器,帮助孩子们迅速地领会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不同,从中窥探三个朝代政府与国家风格的不同。
在讲述中、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老师旁征博引,各个博物馆的馆藏青铜器信息信手拈来,听起来真是十分过瘾。讲到大盂鼎和大克鼎在潘先生百年诞辰时在上海重聚的故事,老人家禁不住有点哽咽,艾酱都看呆了,看得出老师是真心热爱着文博事业。虽然艾酱不能懂老师的深情,但我真心希望她能记得这份感动。
05 未来的刷馆计划
下一个要刷的重点是陶瓷馆,这也是上博的另一个特色。上博配备了同系列亲子绘本《陶瓷镇》以及VR体验乐游陶瓷国。
我准备按照上面青铜馆的流程再来一遍。
幸运的是我们身处魔都,可以慢悠悠地刷完一遍又一遍。相信上博丰富的馆藏资源、很难抢但是据说很好玩的亲子活动以及社会上的各类相关讲座,可以让艾酱永远保持新鲜感与好奇心。
PS:上博的亲子活动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
点底部右侧的智天下,在Smart Muse Kids里,但是因为很难抢,所以大家最好多关注一下发布的信息,看到就要下手。
浙江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我们去年杭州游时刷的,浙博有几个分馆,我们只刷了西湖边的那个分馆,看到了玉琮。
本来设想的重点是古越地的鸟虫文,反正认字是艾酱最喜欢的活动了,也选了一件吴王夫差剑同款安利给艾酱。但是去的那天恰是周末,人多得很难挤到展柜前,而且那次是跟爷爷奶奶一块去的,老人家对这些也不感兴趣,为了不让他们久等,我们也只是花了两个小时匆匆看了一下就闪人了。
虽然时间紧,我们还是买了浙博出的亲子绘本。
但是有《青铜国》珠玉在前,浙博这本就有点逊色了,贴纸只有一页:
内容还是以知识点宣讲为主:
偶尔有写写画画的,但也是适合大孩子的。我一直留着,准备等艾酱再大一点,理解力再强一点,相关的知识背景储备地再多一点的时候,再拿出来推荐给她。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家底丰厚。
为此我们留出了一天的时间盘它,还只是走马观花,只得皮毛。
《国家宝藏》中,南京博物院的国宝出现了四件,这当然成了艾酱打卡首选。但是我还额外选了艾酱一定会喜欢的一件文物吊她胃口:
👆图片来自微博帐号:遗产君
根本不需要再多安利啥了,看到图艾酱就不行了,一直吵着要去看这个粉粉香炉。
在这里要特别跟大家安利两个特展:
精准与华美——南京博物院藏钟表精品展
陈设清宫——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展
南博承袭原国立中央博物院,也是故宫文物南迁中的重要一站,南博收藏的钟表和清宫文物之丰富与璀璨,不去真得是很遗憾的。特别是喜欢bling的女生们,我强烈跟你们安利,绝对闪瞎。
当然如果大家不是那么肤浅,南京还有很多重要的文物,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里的“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比如必打卡的“金缕玉衣”:
不过南博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我最想吐槽的,就是它的陈列方式,跟地摊大甩卖一样:
以及还有这种多到连名字都没标的:
绝对土豪式陈设,也是醉了。
南博的亲子教育主要体现在民国馆、数字馆以及恐龙馆里了,亲子绘本完全没有,只有一套剪纸:
买回家艾酱也没剪过几张,这点做得不太好。
东京博物馆
要说亲子性做得最好的,还是日本的博物馆。人家东京博物馆为了卖萌,居然把一个馆藏文物和博物馆的一棵树做成了吉祥物:
去东京前,艾酱就通过《这就是东京》一书认识了它们两位,我们还去参加了出版社在日领馆举办的讲座。当我们真到了东博,艾酱那个亲切呀,完全是拜这两位吉祥物所赐。
不过在东京时间有限,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集中收藏中国文物的东洋馆。
东博收藏的中国文物之丰富之珍贵,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非常非常痛心的。而且人家也不是都放在外面展出,时不时就轮展,这次去时,东洋馆一层集中展出了西安宝庆寺的佛像群:
这批佛像被梁思成先生评价为“初唐中国雕刻代表作品”,一共32件,21件在日本,东博有15件,你们能想象当我看到说明上说“能够欣赏到如此完整的作品也仅限本馆”是多么难过吗😫
当然东博还有马远的《洞山渡水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这些书画艺术艾酱暂时是看不出它们的珍贵的。但器物是否精美、是否珍贵她还是能感觉到的。
平时跟艾酱讲爱国主义,她肯定一脸懵逼,但是当她看到那么多精美的文物被别人抢走,再也回不了家时,她是很能感受到我的难过的。我在文章的一开始说刷底色,就是这个意思。
敦煌大展
这个展览应该是身为魔都人民的额外福利了,去年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在上海中心里盖起了等比例复制的三个“莫高窟”:
还有来自甘肃省7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许多文物,其中还有不少一级文物:
其中两件,后来正好出现在第二季《国家宝藏》里,给了艾酱十足的惊喜。
参观方式照旧是——妈妈人肉讲:
但是,这次讲解妈妈可省心多了。大展的策展人中有儿童专家,大部分展品都专门为孩子们制作了单独的讲解音频,扫描展品下方的二维码就可以收听了。真希望国内的博物馆都学习一下,毕竟做功课好累的,能偷懒一点也是好的。
其实最理想的刷展方式是:第一次先去现场看展听讲解,对展品有大致了解,回家再仔细听一遍讲解,消化细节;配合纪录片《河西走廊》,以了解背景知识;然后再第二次去现场,寻找细节、仔细观察。
但是去年的艾酱对敦煌兴趣不大,我也不愿意逼迫她,只希望以后还有这么棒的展览可以让她有机会了解敦煌。
写在最后:
大语文的学习,不是报个班、买几本书就能解决的,它更需要细水长流的浸润,需要家长与孩子的耐心与坚持。
更多精彩文章,戳链接回顾
本文来自果壳童学馆,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合作请联系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