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骗人!我和孩子说同样的话、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不管用?”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慢成长 Author 吉吉

作者: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


这阵子又密集外出上课,收获了很多成长与感动。


我想把这样的氛围延续回家,尤其好像很久没有正八经儿的开过家庭会议了,可以借机恢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被“致谢”和“看见”,孩子也能从中学习到感恩的品质

 

事先做了爷爷奶奶的工作,老公也说可以参与,完美!


在我畅想中,我们先感谢彼此,一家人都很感动,然后可以一起延续这感觉,合家欢看部老小都喜欢的电影,比如《冰雪奇缘》。

 


但那天晚上的实际情况是,完完全全地跑偏了!

 

老公花了好长时间搜索《冰雪奇缘》完整版,好不容易找到,平台又要收费,然后付费系统反应又慢……


好不容易搞定了,小叶子想立马就看,听到我说,“先暂停!咱们先来第一步(致谢)”,哇的一声就哭了:



 “我不要暂停,现在就要看!!现在就要看!!”

 

老公看看我,“要不先看吧?”

 

我的火蹭一下冒上来,觉得这家伙完全不懂我的意图,破电影捣鼓那么久,现在还要跑偏按孩子心意走,说好的致谢呢?这才是重点啊!

 

于是我语气里带着急躁和指责,“看什么看?!今天我们要干嘛你不知道吗?”

 

这一来二去,老公也不爽了,孩子还在哇哇哭,爷爷奶奶也着急了,我感觉,已经完全没有了做感恩致谢的心情,沮丧又生气的进了卧室……


 


暂停、换了个空间后,我有机会跳出来看问题,突然发现自己很好笑:


明明是想要家里氛围更好,而我急哄哄的,就算是把大家强按在那感恩,也不是“感恩”本身该有的氛围和品质。

 

——当你没有践行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爱说太多的话、做再多刻意的事,也是徒劳。

 

在当下,我最该做的,其实是体恤孩子的情绪,她根本不清楚我们的安排,想看电影很正常;老公也很辛苦啊,搜索半天还被我批了,莫名又其妙……

 


因为写文章、做公号,日常我会收到很多教育问题的咨询和留言,我会分享一些方法,但总有人会说:


“这个方法我用过的,我和你说的话也一模一样,没用!骗人的!”

 

差别可能就在于,我们是只看见了一颗树,还是看见了整片森林。

 

我们的言语,就像那棵树

 

当孩子想吃零食,我们知道要对她共情、要说这么一句话,“我知道你很想吃,但是不能吃哦。”

 

可是下一秒,当孩子哭闹,“我就要吃!就要吃!”

 

你就破功了:“我说了不!能!吃!你要我说几遍,给我闭嘴!你再作,以后也没有零食吃了!”

 


而看见了整片森林,是说,除了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身体语言、表情、内心的想法,同样在传递着信息,而且比语言,还要更有力量。

 

吃零食这件事,在孩子眼里,虽然大人嘴里说着体谅的话,“我知道你想吃”,可表情是烦躁的、厌恶的,身体语言是排斥的、对抗的,内心就更波涛汹涌了,“你个熊孩子,我都废话这么多了,你还没完了?!”

 

而其实静下来,问问自己,不能吃零食,我们本来想传达的,到底是什么呢?

 


难道不是“宝贝啊,吃多零食会影响你吃正餐,对你的身体不好。”

 

再深一点,“宝贝,妈妈在乎你的健康。”

 

再深:“因为爱你,所以紧张你。”

 

……

 

可是很遗憾,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在传递焦虑、愤怒的情绪,只是想要控制孩子快点达成我们想要的“行为”爱,不见了。

 

当孩子感受不到爱、看不到整片森林,他们的表现,也会是气馁的、不合作的、对抗的。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月前,正面管教的创始人、83岁的简尼尔森博士,在深圳举行了今年中国唯一一场大型讲座。

 


我很有幸,不仅听到了这场讲座,也是其中一位灯塔演讲嘉宾,分享我的践行故事。

 

简奶奶的分享里,这张ppt的内容,最让我动容,她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是带着恐惧,还是带着爱和信任在养育孩子?


 

当你带着恐惧,比如你担心孩子不听你的、害怕孩子哭闹、学不会东西,担忧他的成长和未来,你面对孩子给出的挑战时,本能就会有这些反应

  • 教训/说教:零食不能多吃!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

  • 谩骂、口出恶言:你******

  • 妥协/让步:好了好了,就吃这一次,下不为例了啊!

  • 承诺:我保证下次让你吃!

  • 惩罚:一天不打你你就蹬鼻子上脸!

  • 操控性的谈条件:如果你把玩具给收好了,我就给你吃零食。


 

但是,当你带着爱和信任,全然的相信这是一个值得被爱和被信任的孩子,她是有能力明白利害关系的、可以合作的,很神奇,你会说出不一样的话、神情与身体语言也不同了:

 

  • 表达信任去解决

  • 倾听和微笑

  • 带着爱说“不”,同时允许任何的情绪

  • 家庭会议

  • 提供或请求一个拥抱

  • 照顾好自己去平复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好的方法,而是内外一致性

 

你是这么说的、这么做的,更要是这么想的。

 

当我们身心一致时,孩子才能接收到我们的真正的意图与信息:是爱,是连接,是归属感,是价值感。

  



所以,教育孩子在我看来,有时候真的很复杂,我们需要那么多的学习与练习。

 

可是,它的本质也是简单的,这样的“魔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

 

——Being, not just doing.





更多精彩文章,戳链接回顾


为什么我总觉得孩子智力不如我当年?这是谁的锅

孩子做作业总坐不住?别急着发火,容易分心和大脑这个功能有关

专注、记忆力、加减法、创造力...我带女儿玩桌游比上课外班还管用!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从何而来?



本文来自果壳童学馆,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合作请联系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