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哭完那个哭!二胎争抢打架的日常,解药在这里……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慢成长 Author 吉吉
作者: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
前几天发了个圈,是我家老大不让老二抢自己的桌游卡片、然后老二立马哇哇哭的画面……
“啊,我家天天这样!头疼死了!”
“你看,姐姐好像还在得意的笑,弟弟哭得多伤心啊……”
收到不少留言。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呢?
刚好这段时间老姑来我家小住,她很喜欢两个孩子,经常和他们一起玩,老姑见俩人抢,很温和地教育小叶子:
“叶子,你是姐姐呀,你要懂得分享嘛!给弟弟玩玩,没关系的!”
“那你不给弟弟玩,以后弟弟的玩具也不能给你玩了呀!”
“弟弟还小不懂事,你把这个给他,我再给你买个别的。”
尽管语气一点不严厉,却还是带了点说教、威胁和诱惑,结果不但没能救火,老大的反应还更激烈了。
朋友也和我吐槽说,真郁闷,越想让老大有老大样,结果人家越变本加厉,更讨厌老二不说,有次还被她撞见,竟然偷偷在对老二“使坏”!
——辛辛苦苦生了俩,这可不是咱想看到的啊!
说说我是怎么看、又怎么做的吧。
一、别着急贴上“老大”不懂事的标签
两个孩子争抢时,虽然有时明显“惹事儿”的是老二,比如他又要去啃姐姐的东西,可你没法跟老二说啥呀,他又听不懂。
一般来说,我们总是更倾向去教育老大要“谦让”、“懂事”。
但大多数时候,我更愿意站老大这边。
不是说我会事事护着老大,而是,哪怕我再提醒自己要“一碗水端平”,小的那个,实在太容易得到咱们本能的关注和偏袒:
都说老二照猪养,但因为小婴儿总是天然萌,第一年变化又太多太快,能让我主动开手机不停咔嚓咔嚓的,往往是老二;
他会坐会爬会站了,全家也都跟没见过世面似的鼓掌欢呼,对一旁早就能翻跟头、上蹿下跳、会十八般武艺的老大视而不见;
久而久之,求老大的心理阴影面积
这就好像老公有了大老婆、突然又娶了个小老婆回来、还特受大家的关注和欢迎。
老公表面说“我都爱你们、你们也要相亲相爱哦”,实际目光却总被小老婆吸引,还叫大老婆有气度有风范、让着小老婆。
然后,大老婆的衣服饰品被小老婆看上了、抢走了、还弄坏了,老公不但不安慰,还在不停碎碎念:
“这有什么,她又不是故意的,你是大房,要分享、要懂事啊”!
你说,如果你是大老婆,你生气不?
这些对待老大的方式,都是无经意间的,并不是我们刻意为之,但我会提醒自己,多一些关注跟理解给到老大,而且,她再大、也是个孩子啊!
代入孩子的角色,她的“不友好行为”背后,其实是那些她还无法流利表达出的想法:
“我正玩着我的桌游,弟弟又过来了,他破坏力好强,已经很多次啃了我的书、碰倒了我的积木、弄坏我的玩具……
如果这次卡片再到他手里的话,肯定又会被他咬坏,不嘛,我不要!!我要抢回来!不给他弄坏的机会!”
于是,在当下,我就不会再想着说教、也不忍心命令她必须让着小的,而是让她顺气,帮她把心里的话表达出来:
“小叶子,你不喜欢弟弟拿你的卡片,你担心他会咬坏,那样你就玩不了了。”
这类话,没有站队,只是在描述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样地,我也会把小鱼儿的想法描述出来,也是用“不说教的方式”,帮老大“翻译”并“理解”弟弟的立场:
“小鱼儿,你好想玩姐姐的卡片,上面花花绿绿的是什么呢,你很好奇,姐姐不让拿,你又很着急。”
两个孩子都需要被理解呵护,不要把“争抢打架”,上升到孩子的品格,姐姐有不和谐把弟弟惹哭的时候,也有这种安慰弟弟的“甜姐儿”时刻呀。
1、表达不认同,但先不卷入。
二、从根上理解,为啥孩子会爆发这类争抢冲突?
其实,学龄前爱争抢、不肯让,几乎每个孩子都一样。如果按大人的逻辑要孩子去分享,基本上会是徒劳的。
这要从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理论”来解释:
0-2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只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所以,我家小鱼儿啥都想摸啊、啃啊……不管那个玩具属于谁……
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除了具备表象思维能力、不用啃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了,还有一个显著特征:“自我中心主义”。
——这也是为啥,孩子们对大人们口中的“要分享”很反感,因为这和他们内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秩序,是矛盾的啊。
所以,当家里有我家姐弟这种年龄组合,或者两个孩子都在2-7岁时,争抢、物品的归属矛盾,会是家庭的常态,咱要是每次都说教一番,真的会累吐血。
我们需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只是,需要换个方式替代说教!
在我家,我更喜欢用“游戏化”、“角色扮演”、“示范”的方式,让老大理解如何对待弟弟是更友好的。
比如,小叶子也会看上我给小鱼儿买的玩具,我会假装小鱼儿,皱眉、嘟嘴、奶声奶气地说,“我不要给姐姐玩!我怕姐姐玩坏了!”
因为是半开玩笑、气氛一点不紧张,这个时候小叶子就会加入进来,“给我玩嘛,弟弟,我不会弄坏的。”
“嗯……好吧……那姐姐,我也可以玩你的玩具吗?”
“可以!”
“那我们交换吧!谢谢姐姐愿意分享,我爱你哦!”
如果还是说“不可以!”我不会指责,而是说,“这样哦,姐姐不愿意给我玩你的玩具,我好伤心呀,5555,如果你愿意分享,我会很高兴,我有玩具也想和你一起玩!”
这样的练习,会让孩子在场景里理解,什么叫“交换”、什么叫“分享”,当然,孩子并不是愿意交换每一样东西。
类似的方式,还可以教孩子学习“轮流”,就是给你玩一会儿,东西还是我的,也能起到解决争抢矛盾的问题。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说!教!也不要执着于每一次“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
孩子不愿意分享很正常,如果玩着玩着发现你说教,也会觉得没意思,甚至可能会关闭想要和你沟通的通道,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三、家长保持中立,让孩子在冲突中成长
冲突是孩子社交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我们看见的看不见的,实在是多。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孩子不管是和手足、还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了,很爱第一时间找家长、老师评理,有的还挺会“演戏”。
有危险的时候我们当然要马上介入,但大多数时候,我更喜欢做个中立的观察者,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弟弟要抓姐姐手里的桌游,姐姐不让。
我一般会描述发生了什么事、然后问孩子,可以怎么办?
“弟弟看到姐姐手里拿的东西,很好奇,很想放嘴里;
姐姐担心弟弟会咬坏,不想让弟弟碰,但是弟弟只要看到就会想拿,姐姐,你觉得你可以怎么做(在哪里玩/在什么时间玩/给弟弟玩点别的什么),让弟弟不会一直来抢呢?”
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动小脑筋,知道我不打算插手,要靠自己想办法。
教孩子怎么办,需要循序渐进。
一开始,咱们也许只是抛出“怎么办”的问题就可以了,先让孩子脑瓜转起来。
她有可能想不到、或者拒绝回答,没有关系,其实提问本身,就是在启动孩子的思考力,而这,需要花时间训练。
咱们也可以提供选项,只是当参谋,允许孩子不选:
“那你觉得,你去阳台玩怎么样?”加入游戏方式,和她说悄悄话“嘘,记、得、把、门、关、好……”
这样的练习会非常有意义。
等到两个孩子再大一些,都听得懂话、有基本的冲突处理能力了,这个时候,他们再发生矛盾,我就会不搀和,让他们自己处理,而如果他们还是希望我来当裁判,我会这样说:
理解孩子的愤怒:(大人)“我看到你们俩都挺生气,在闹意见,发生了什么事?”
用尊重的态度聆听每个孩子的解释:(老大)“我在玩乐高,要用到这块底板,弟弟也想要这块底板,他就来抢我的。”(老二)“这个不是你的,凭什么非要给你用,我也要玩,现在就要玩。”
表达出对这个困境的认可:(大人)“嗯,听起来确实是个难题,你们两个都想在同一个时间玩,而且,还都要用到这块底板。”
邀请并信任孩子能自己想出办法:(大人)“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想到一个你们都满意、都感觉公平的办法,妈妈先去晾衣服了。”
离开现场。这个时候,孩子都想玩,自己就会学习协商:
(老大👧🏻)“我先拿到的,而且我必须要这块底板才能搭我的城堡。”
(老二👶)“我的花园也需要这块底板,不然也做不了。”
(老大👧🏻)“你需要多大?这边够吗?”
(老二👶)“太小了,我要再多一点。”
(老大👧🏻)“好吧,你真讨厌,只能这么多了,不可以更多了。”
(老二👶)“好!你的城堡前面有我的花园,还会更好看呢……”
教孩子自己面对冲突并寻找解决方案,这个礼物,会让孩子的一生都受益。
达不认同,但先不卷入。
四、写在最后
关于俩宝之间的趣事和冲突,之前分享了不少。当妈不易,生很艰难、养也是,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生了俩。
实在是因为,这当中酸甜苦辣的一切,都是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不曾体会的,他们能给我的快乐有多多,相应的抓狂也不会少,不过,要不是他们,我又哪有机会和兴趣去学习这些呢。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而同样,孩子也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哈哈,都是体验,你们慢慢长大才好啊,别太快,等等我:)
更多精彩文章,戳链接回顾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合作请联系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