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龙遗骸、1000多件海洋生物标本,这座国家级“海上故宫”让娃看呆了!

二猪 果壳童学馆 2020-08-27
来自专辑
育儿资料 硬核分享
作者:二猪
编辑:果仁儿妈妈

到了暑假,孩子们每天都不用上学,都可以高兴地玩耍了。我们这些爸妈可都犯了愁:
这要是放了羊,玩儿疯了可怎么办?上补习班孩子又太憋屈,出去玩儿这天气又太热了,到哪儿能既凉快,还能学到知识呢?


每当我这么想的时候,答案似乎都是现成的:
当然是去博物馆参观了!既能开阔眼界、学到知识,还能在室内吹空调,一点儿也不热!

作为博物馆爱好者,我开发了各种适合“遛娃”的博物馆,以后有空可以给大家慢慢介绍。今天想先向大家隆重推荐一座相对比较新的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

国家海洋博物馆是今年五一才开放的,它是第一座国家级海洋博物馆。
它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生态城。这座海洋博物馆的落成有重大意义:它结束了我国没有综合性海洋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说是我们海洋事业文化的一座里程碑。


海洋博物馆的外观主题是一座庞大的鱼骨,主场馆上下三层,展厅面积2.3万平方米。里面的布展设计新颖,展出的标本非常精美,还采用了多种声光电多媒体的展示手段,是一座非常现代化博物馆。


根据规划,馆内一共设六大展区,15个展厅,包括中华海洋人文展区、海洋自然展区、海洋互动展区、海洋科普教育区、海洋生态展区等。 


但我去的时候处于试运行阶段,只开了三个固定展区, 分别为:
“龙的世界”——主要展品为中生代生物化石标本;
“古代海洋”——介绍远古海洋中的生命演化;
“今日海洋”——向我们展示现生海洋生物。
 



 龙的世界 
从入场通道进入展馆,第一层第一个展厅就是“龙的世界”。
这个展厅是对古生物演化的展示,展厅中有大量的珍贵而精美的化石标本。


在展厅正中央,父母可以带着孩子观赏三具巨大的古生物化石标本。
其中一具有着巨大脑袋,身体像鱼一样的化石,这就是晚白垩纪海洋的霸主:沧龙。


沧龙虽然叫龙,但并不属于恐龙,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属于蛇蜥下目,和巨蜥是亲戚。沧龙的血盆大口,是它捕食的绝佳武器,口中锥形的利齿可以固定住猎物,防止其逃脱;沧龙的下颌可以上下位移,它吞咽食物的时候很可能和蛇有些相似,以便吞咽更大的猎物,目前的研究表明这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现在发现的沧龙有三十多个属,六十多个种,其中有演化出圆柱形牙齿以捕食有壳软体动物的种类,还有体型细长行动敏捷善于追逐鱼群的种类,也有适应深海生存的种类,甚至还有生活与淡水的种类,并且其化石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现。

伊克昭龙化石

这些都说明了其演化的成功性。
在所有沧龙中,体型最大的当属霍夫曼沧龙,其头骨化石长达1.63米,古生物学家推测它的体长可能接近17米,体重则达到16吨,是当时海洋中最大的掠食动物。
晚白垩世的浅海,为沧龙提供了绝佳的狩猎场,它们会张开血盆大口毫不犹豫的咬向任何遇见的猎物。
但在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到墨西哥湾,随后天崩地裂,巨龙的时代从此终结,海洋中从此再也不见它们的身影。


  古代海洋 

走出龙的时代展厅,我们乘电梯下楼,来到的就是古代海洋展厅。


在古代海洋展厅中,首先看到的展区是澄江生物群。

这是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时期的化石群,在寒武纪之前,很长时间内,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趴在海底一动不动,但到了物种大爆发的时代,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和之前的时间相比几乎是一瞬间)突然出现了各种各样形态各异可以游来游去爬爬跳跳的奇怪物种,好像它们都是突然凭空出现的,也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门类生物的祖先。而在这些生物中,也出现了最初的地球霸主:奇虾。


最初的奇虾化石,发现的只有捕食用的前附肢,附肢弯弯曲曲的样子,就像一只虾的身体,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种长相奇特的虾,故而命名“奇虾”。然而随着更多的化石出土,奇虾的全貌才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虽然名字叫虾,但奇虾和我们平时吃的大虾并不是亲戚,奇虾属于叶足动物,而现在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不管是大虾还是龙虾还是小龙西,它们都是节肢动物。
现生的虾身体外有一层硬壳,但古生物学家推测奇虾的身体是软软的,而且奇虾是寒武纪时代顶级的掠食者,它的头部有一对弯曲的捕食用的附肢,一旦猎物被这对附肢捉住就会被送进奇虾那直径25厘米的圆形口器中,口中环状排列的外齿能咬碎当时大多数生物的身体。


在奇虾的头顶,有一对带柄的大眼睛,通过这对复眼奇虾能够观察四周的情况,发现猎物并锁定攻击,另外在奇虾身体两侧各有一排游泳肢,他们能够让奇虾快速的游动,追逐其他动物。
虽然奇虾的样子没有沧龙凶恶,体型更是无法比拟,但是在奇虾生活的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只有很少一部分生物才有眼睛这种“高配置”,而且大多数生物体型也不超过10厘米,而体长70厘米开外的奇虾,就是不折不扣的“巨型怪物”了。
你可以环视四周,看看这些五亿年前奇形怪状的生物们;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仔细寻找一下,看看能否谁先能找到奇虾的化石?


澄江生物群再往前走,会看到一类曾经非常繁盛的软体动物化石展品——菊石。在现场,菊石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在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前,菊石出现了,大多数菊石的寿命都较短。


在泥盆纪末期的大灭绝之后,盾皮鱼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菊石抓趁机发力,演化多样性极其丰富,从此占据了海洋中多个生态位,奠定了它们将近一亿年的繁荣盛世。


即便鱼龙、鳍龙等水生爬行动物出现,菊石也依然遍布整个海洋,直到6500万年前,随着一颗小行星撞击到地球,这一事件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连带效应,其中之一就是海水酸化,这对于背着外壳的菊石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使其幼体变得非常脆弱,并且造成海洋浮游生物数量暴跌,曾经繁盛上亿年的菊石,没有熬过这次大灭绝事件,从此退出了演化的舞台。


这个展厅主要用陈列描述了海洋生命演化的故事,而下一个今日海洋展厅,则展示了各种现生的海洋生物。
 
 今日海洋 


在这个展厅里,能够看到1000多件海洋生物的塑化标本。
所谓塑化标本,就是使用特殊的材料将标本固化,能够在细胞层面保存生物的身体结构。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标本十分传神,栩栩如生,相比起我们熟悉的传统的浸泡标本和剥制标本,塑化标本能够保持动物原有的体色,并且不易掉色。


看到这样体积巨大又生动活现的标本,孩子们都会赞叹不已!
在这些塑化标本中,体型最大的是一条小鳁鲸的标本。
平时我们说的鲸鱼,并不是鱼类,虽然它们有着和鱼相似的外形,但和我们人类一样同属于哺乳动物。


和沧龙一样,鲸也是陆生动物重返海洋,演化出了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借助水的浮力,摆脱了地球重力的束缚,鲸演化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曾有记录最大的蓝鲸体长达到33米,体重190吨,它们是这个星球上当之无愧巨无霸!
而这件标本是一头小型的鲸类:
小鳁鲸,它和蓝鲸同属于须鲸,但个头却小很多,是啊,那是和蓝鲸相比,这“小”鲸鱼体长也有10米,体重十余吨,和渺小的智人相比,也是个相当巨大的“大块头”。


通过这件塑化标本,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小鳁鲸的身体结构。
须鲸口中已经没有人类那样的牙齿,取而代之的则是鲸须,须鲸之名正是源于这口中的鲸须,须鲸捕食时,首先寻找集中的小鱼虾群,有些鲸还会喷气泡将小鱼虾聚拢,随后须鲸张开大口,将猎物和大量的海水一同吞入口内,这时鲸须就派上用场,细密的鲸须可以将小鱼虾拦住,将海水吐出,随后再用肥大的舌头将留在嘴里的猎物吞咽下去。
这件标本布置得非常用心,在标本四周的关键位置放置了镜子,这样观众就可以通过镜子反射看到另一侧的标本,通过其中一面镜子,鲸口中的鲸须和鲸舌清晰可见,鲸口腔内的结构一目了然。
 
各种塑化标本

作为我国第一座海洋主题博物馆,在这里我们不光能看到昔日的巨龙遗骸、寻找远古海洋中生命的轨迹还能欣赏今日大海中美丽的生灵。
我带着孩子边逛边讲,也会让他自己看解释的说明牌,我俩在一天的时间里,都获得了许多海洋博物学知识。


顺便多说几句,这个海洋馆在天津,但京津冀的朋友们自驾去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去还是很方便的。
如果是更远地方的朋友们,好不容易来天津一趟,建议至少留出两天时间,一天逛馆,一天在天津市内玩,也可以顺道去天津市里参观北疆博物院和天津自然博物馆,再品尝下天津本地的美食。
边逛边学边吃,学习知识品味生活,岂不美哉?
 
作者:二猪,吃货研究所、物种日历科普作者
编辑:果仁儿妈妈


更多精彩文章,戳链接回顾
用这个方法“遛”公园,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探索世界
孩子恶狠狠说“我要打死你”,不必难受,做好这几件事就行有时候,撒谎只是孩子回避痛苦和惩罚的“捷径”
我就是那个带女儿玩游戏的爸爸,我是这么思考的... 千万不要小看非虚构阅读,它是孩子阅读能力的分水岭


本文来自果壳童学馆,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合作请联系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