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亲手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1
孩子的专注力,
是被保护出来的。
1、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是保护出来的。
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家和脑科学系的教授Chen Yu有一个著名的专注力研究。实验里他请来了40组拥有1岁~1.5岁孩子的家庭,在孩子和父母头顶带上眼球追踪器。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父母和孩子眼球运动的数据,探索不同的互动模式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
在实验中工作人员发现,专注力最强的孩子是来自那些“孩子主导游戏、父母只提供及时反馈的家庭”,放任孩子自己探索,不给予孩子任何关注的家庭里孩子的专注力则是最低。
同时工作人员还发现,当父母强行引导孩子专注时,孩子并不能跟从父母的指导,反而将目光转移到天花板或越过父母的肩膀[2]。
也就是说,强行引导训练专注的方式是无效的,孩子的专注力必须是自发性,父母更应该做的是保护他的专注力,比如陪伴和给予及时的反馈。
👆@Jelleke Vanooteghem,unsplash
2、每个阶段孩子能专注的时间不同,年龄越小,专注的时间就越短
当孩子被一个物品吸引了,注意力开始集中,身心合一的运作,就会形成专注力。
专注力持续的时间,与孩子大脑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专注的时间就更短。
从上图可知,随着孩子的年龄阶段不断的增长,专注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但专注时间的波动也会增大。
总之,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专注力,不能只是片面的从时间长短来进行评估;同时也要看到孩子不专注背后的因素,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专注。
2
专注力是个大工程
这4个要素,缺一不可
孩子的专注力是关于注意力的大型心理工程,这个工程要求孩子各项能力的配合。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曾通过研究发现,心流,即专注力的最高状态,有八个要素[1],分别为:
一份可完成的工作; 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 明确的目标; 即时的反馈; 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进入“忘我”的状态; 时间感的改变。
如果将这八大要素代入到孩子的专注力中,则可以进一步概括,形成孩子专注力的重要因素为:
任务的可完成性;
具备完成任务的技巧;
能全身贯注的环境;
即时的反馈。
👆@Caleb Woods,unsplash
01
可完成性
即孩子即将完成的,必须是他努力后可以完成的事情。
例如我们教一个握笔还不熟练的孩子练字,会发现孩子很难专注在写字上。原因在于他还没掌握书写的基础——握笔,写字这个事情对他来说并不具备可完成性,因此也就无法达到专注的可能。
如果孩子做的事情难度太高,孩子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不愿意尝试;而如果太简单,孩子也容易失去兴趣。
所以,在要求孩子专注之前,必须要衡量这件事情是不是具备可完成性,如果不是,就应该将任务分解,依次进行。
👆@Erika Fletcher,unsplash
02
拥有完成的技巧
熟悉蒙氏的家长都知道,在蒙氏教室里孩子都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这离不开孩子开启每项工作之前老师的演示。
老师的演示其实就是交与孩子完成的技巧,熟知完成的技巧后,孩子就能明白整个工作的步骤,能更容易的将注意力集中工作本身,也更容易获得专注的喜悦。
在生活中,这种例子也不少。例如孩子第一次玩颜料时,由于担心孩子弄的到处都是,所以我将怎么挤颜料、混合颜料都给孩子演示了一遍,同时还告诉孩子如果蹭到颜料应该要怎么处理。
由于事先的演示,孩子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自如的解决,所以孩子专注玩颜料玩了一个早上。
👆@bernard-hermant,unsplash
03
能全神贯注的环境
孩子需要专注的时候,除了给予孩子安静的环境和不要去打扰孩子,还要关注孩子内在的环境,即情绪状态。
如果内在失序,专注力也会缺失。比如孩子在上课前得知,自己放学后将去挂念很久的儿童乐园,那么这堂课孩子是无法专注的。因为突然的喜悦会导致孩子内在失序,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被分散。
因此,孩子需要专注的时候,除了保证外在环境,也要关注孩子情绪的稳定。
04
即时的反馈
专注力经常都会被认为是一种结果,但专注其实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不停的获取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候是自我的反馈,有时候是外在的反馈。
例如孩子在搭积木时经常搭到一半就突然的倒塌,这时如果我们能给到合适的反馈,比如鼓励,比如安慰,孩子就更可能继续把玩积木这件事情专注下去。
3
做家务,
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做家务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难道不需要专业的课程训练吗?
课程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是技能的学习,而日常生活的家务却可以让孩子觉察对家庭的贡献,达到自我的内在安全感。
孩子的专注力需要一个全神贯注的环境,而内心的安全感就是这个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家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游戏,拥有他们喜爱的水和各种奇特工具。
专注力本身就是归于现实生活的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家务不仅可以给孩子现实的运用场景,还可以让孩子在其中感受到为家庭的贡献。
这里分享3个经济、好上手,又对孩子专注力培养非常有利的家务:
1、擦玻璃
这项活动适合1.5岁+的孩子,每个喜欢玩水的孩子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先向孩子示范擦玻璃的过程,比如用喷壶喷水在玻璃上,用玻璃刮从上至下刮干净水,最后用小的布擦干。
你会发现孩子特别热衷于喷、刮、擦的过程。小小的手一按,水雾特别神奇;轻轻一刮,水就消失了;抹布再擦一擦,窗明几净!这会带给孩子极大的成就感。
当孩子认真“工作”时,不打扰、不给建议,就是在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而探索的过程,正是孩子专注力和身体协调有效的锻练。
2、插花
这项活动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匹配不同的难度。比如3岁前的孩子,手的力量还不太够,不能自由使用剪刀,把花茎剪短就协助孩子进行。
同样,要先给孩子示范完成插花的技巧。比如, 观察花瓶不同的特点,选取一个小花瓶、一朵花,将花朵放在花瓶一旁比对,将花茎用剪刀裁剪到合适的长度等。
👆@Visual Stories || Micheile,unsplash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把花修剪的过长或者过短,只要孩子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或者向我们求助,我们都应该不去干预,鼓励他自由探索。
但如果出现情绪的波动,例如不管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我们就要及时给出合适且有限的反馈,例如建议孩子重新对比花枝和花瓶的高度是否合适等。
3、切食物
厨房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神秘且无限向往的地方,给孩子机会一起准备食物,不仅可以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还可以促进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比如切菜,选择合适的食材和工具,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一定会非常兴奋,且相当专心致志。
👆小朋友使用波浪刀(也称土豆刀)切食物,作者供图
而且切不同的青菜会有不同的味道、触感、声音甚至颜色,这些都是让孩子感官得到刺激、专注力不断集中的法宝。
章鱼妈插播
大家好,我是章鱼妈。我身边有很多很优秀的家长,每次遇到养娃难题、育儿问题,他们都分享了很多超赞的经验和方法。但我发现,很多读者很缺少这样高质量的父母交流群。
于是最近,我们建了不少父母交流社群,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渠道,让大家沟通养娃第一线的一些感悟和经验;社群里常常会有很多高质量的讨论,也会有很多干货资源分享。
比如,聊到孩子晚睡,有家长给出了很实操的方法分享:
还有超级大实话的交流:
如果你也想入群,就扫码加小助手微信吧,他会拉你进群领取哦~
编辑丨林乙乙,一个三岁男孩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
参考文献丨[1]《心流:优体验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2]Chen Yu, Linda Smith, Eye-tracking study first to suggest connection between caregiver focus and key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dicator in infants,April 28, 2016. Journal Current Biology.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