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舞3年,一个下腰动作把孩子永远绑在了轮椅之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在人间living Author 在人间

果仁妈今天分享的文章,是一个女孩因做下腰动作瘫痪的真实故事。


女孩下腰瘫痪的高发年龄段是6~10岁,这恰恰是舞蹈学生练习柔韧度等‘童子功’的黄金年龄。很多人觉得小孩‘筋’软,柔韧度强,可以多压一压、掰一掰,但其实儿童脊柱还没有生长成熟,缺乏对脊髓的保护,脊髓更容易出现损伤。


分享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说舞蹈不能学,或引起大家的焦虑,而是想提醒大家:在舞蹈中被视为基本功的“下腰”,其实是危险动作,必须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保护下练习。而许多机构与家长对练舞背后的风险缺少认识,不少机构从未开展过急救知识培训,且聘请的老师教学经验和水平不一。


为孩子选择一个专业靠谱的学舞机构,掌握科学的练舞方法,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本文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在人间living

ID:zairenjian11,作者:曹婷婷





危险动作


成都女孩悦悦冲出舞蹈室,头撞到门上,“砰”的一声闷响,仍拼命往外跑。外婆周芳心疼地跟在后面,问她是不是要去卫生间。“不是的,不是的。我痛。我痛。”悦悦边跑边喊。她漫无目的冲撞,从走廊一头奔向另一头。跑,不顾一切地跑,剧烈的疼痛催促着她。周芳追上“痛得发慌”的孙女,看见她停在角落里大哭。


从机构的二层小楼下去,悦悦已需人搀扶。老师说,可能是练劈叉导致的腿疼。考虑到社区医院下午两点开门,周芳先和孙女回了家。躺在沙发上,悦悦睡着了。醒来后,她懵懂地告诉外婆,“感觉我的腿好像不是我的了。”


当天下午,悦悦住进了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胸以下失去知觉,双下肢瘫痪待查。


事故发生在小区门口一家有营业执照的培训机构。2018年6月9日上午十时许,下腰时,悦悦摔倒在地。休息片刻,她忍着疼痛继续练习。隔着舞蹈室的玻璃窗,周芳看见孙女难受的表情。


在舞蹈中被视为基本功的“下腰”其实是危险动作,必须在专业人士指导和保护下练习。


此前,据《钱江晚报》报道:“女孩下腰瘫痪的高发年龄段是6~10岁,这恰恰是舞蹈学生练习柔韧度等‘童子功’的黄金年龄。”浙大儿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沈志鹏也在报道里说:“很多人觉得小孩‘筋’软,柔韧度强,可以多压一压、掰一掰,但其实儿童脊柱还没有生长成熟,缺乏对脊髓的保护,脊髓更容易出现损伤。同样的动作,同样的强度,成年人做完可能直接骨折了,反而不会影响到脊髓。”



朋友圈


悦悦10岁,性格开朗,戴着自己在网上买的粉色卡通图案口罩。不上学时,她喜欢披着一头漂亮的自然卷。“她比我和她妈妈爱美。”周芳说。


如今,常伴悦悦的是一套粉色辅具:特质材料包裹至胸口,延伸到脚底,像穿鞋一样扣好,边缘全用不锈钢钉固定。每天的站立时间仅有一小时。外婆双手牢牢抓住悦悦的胳膊,用上半身撑起孙女身体全部的重量,将她从床上挪到沙发旁。借助沙发的反作用力,悦悦才能站稳。


瘫痪带来的后遗症是具像化的。除了不能行走,双腿也逐渐萎缩。出事前,悦悦常去小区健身乐园玩,最喜欢的项目是模拟骑自行车。她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同龄玩伴儿,不用特意打招呼,就自然玩到一起。出事后,安置小区的邻居攀谈提及受伤的事,她总默默转动轮椅去到一边。


刚从甘肃治病回来,同学来看望悦悦,小女孩们拘谨地坐着,余光不免照见轮椅,彼此都不知道怎么面对。为了逃避尴尬,悦悦推着轮椅在妈妈的房间时而进,时而出。周芳在一旁招呼孙女昔日要好的小伙伴,气氛却没热络起来。不太久,孩子们留下糖果和手写卡片告别。“耍不到一起了。”周芳压低声音说。此时悦悦正玩着妈妈的旧手机。


活动范围急剧凝缩。她的朋友圈从楼下的空地转移到网络。小区里最熟络的孩子是住在隔壁楼的脑瘫患儿小禾。新朋友还是外婆在小区里偶遇,主动上前搭话的。提起这个女孩,周芳满是怜惜。两个女孩经常一块儿玩,周芳也常给她做饭、洗澡。熟悉之后,家里常备着小禾的尿不湿。在学校,悦悦爱找她聊天,有几次差点忘记上课时间。


日子似乎恢复如常,但周芳心里放不下将来。



辗转无门


承认女儿“瘫痪”,父母难以接受。


悦悦出事的六月,在省医院、华西医院辗转几次后,等来的诊断仍是康复训练,这只是辅助锻炼,意味着无法“治”了。床位紧缺,难以办理入院,两天后,悦悦转往成都市温江区一家康复中心。温江的医院离家远,周芳隔一两天带换洗衣服和炖肉过去。出行是个麻烦。她先坐公交,转地铁,再转公交,来回七八个小时。


除了去医院就医,一家人尝试了能想到的所有方法:托医生朋友问药方、花几千买艾灸、祈福放生,辅以扎针治疗。周芳去寺庙的次数也增多。出家师傅恰好知道一位医生,介绍给她,说是祖传医治截瘫,有一套治疗方案,据说一个瘫痪16年的人,在治疗后能行走了。那位医生远在甘肃,悦悦父母没有犹豫,当日买下机票,带着女儿赶去。父亲江鸿甚至忘了装换洗衣物。 

 

周芳保存的病历


2018年8月13日,三人抵达甘肃定西的一家私立医院。长驻医院的生活开始,一间病房,两张病床,三口之家。


24小时切割成规律的时间表,一切围绕治疗。早上七点,江鸿先起床,带悦悦打针。八点,妈妈唐敏起床,算好时间做饭收拾。下午,两人一块带女儿做治疗。晚上九点,悦悦睡前,江鸿给她用药泡脚,每次至少一小时。夜里,每隔两三个小时,唐敏起来给悦悦翻身。有一回,她实在太累睡熟了,第二天发现悦悦身上长出一个鸡蛋大小的褥疮。女儿感觉不到痛,但妈妈吓坏了。没有安排时,一家人就复盘康复内容。


被治疗困住,少有心情娱乐。一天,江鸿望见医院外不远处空地上支出一些小吃摊,想到女儿很久没出去,决定带她去看看。一个人抱“娃娃”,一个人抬轮椅。唐敏感觉像是回到了女儿健全时,“普通一家人“的温情时刻。在事故前,江鸿和唐敏的婚姻其实已有裂隙,就在悦悦受伤前几小时,周芳在家里看到一份没签字的离婚协议书。病魔搁置了这件事,照顾女儿成为家庭的重心。一个秘密被心照不宣掩盖。


生活起居被忽略。从公厕打水洗澡;衣服晾在医院顶楼,雨天则等护士们下班后挂在办公室门上,盯着时间在上班前收回。院长破例允许他们在医院煮饭,还主动借出冰箱。悦悦的每顿饭几乎都是牛骨汤,大人则将就过去。


刚去那段时间,奇迹好像露出了迹象。悦悦能爬了,悦悦能久坐了,悦悦的肚子、腿有一点知觉了,甚至是悦悦心情更好了。他们盼望着奇迹真正出现。


药是院长亲自配的。药材被研磨成碎状,再揉成褐色的药丸。悦悦父母主动揽下磨药和搓药的工作。江鸿留心记住了药的种类,有空就在网上自学药理知识,复刻出一份中药方。为了回报医院,江鸿在照顾女儿的间隙替医院开车,唐敏则常趁院长不在的时候去打扫她的办公室。


日复一日的治疗持续了近两年,奇迹最终没有冒出头,悦悦的进步停滞, “大人和娃娃都疲倦了”。每次缴费五万,一个季度缴一次。在经济和精力的双重压力下,2020年8月,一家人带着悦悦离开。


面临困境,家庭拆成了三股:父母停下手头的工作,驻守医院。外婆四处奔忙,来回接应。外公继续在客车厂上班,维持这个家庭仅剩的常态。


离开甘肃的医院,父亲继续备药。从印尼买药材,捣磨、揉搓、打包,一个人如工业流水线般完成。药材名贵,有的品种一克花费上千;受疫情影响,有的很难买到。



重返学校


受伤后,悦悦错过了二年级的期末考试,一度没再上课。一天,周芳推着孙女路过学校。她的目光越过围墙,望向教室。那天,她给周芳提及了很多上学的趣事。“我当时眼睛就红了。”回到家,周芳悄悄告诉了江鸿和唐敏。她觉得,复学或许对悦悦更好。后来,他们尝试让女儿上半天学。


上学要做的准备比预想中多。受伤后,悦悦挂上了尿袋,在家里无碍,但去教室“肯定不好看”。幸运的是,经过治疗,她保有了部分知觉。从尿袋过渡到尿不湿,没有吃太多苦。“有的小孩,要靠大人拍打才能小便。”周芳说。


国庆后,悦悦前往学校报到。教室提前从三楼换到一楼。轮椅被推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鼓掌欢迎,悦悦有点“不好意思”。放学后,每个班排队出校,门口里里外外围着家长。悦悦推着轮椅,随班级出来。她从不同意味的目光杂糅着的人群中,一眼看见了外婆。


今年九月,悦悦升入四年级。老师建议她改上全天课。父母和外婆产生分歧。江鸿问悦悦,“最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去上?”爸爸希望女儿快乐,成绩不是重点,上半天课还能留出时间做康复训练。“她还是想读书。”周芳私下说。


定早晨六点的闹钟,这是她自己安排的吃药时间。吃完药再睡一个小时,七点起床,吃药喝的水消化了,能在家解决如厕问题。在学校,马桶没有门遮挡,悦悦不愿意去。计划早上穿尿不湿,中午再回家换。到家通常十二点五十分,一点半前得出发,能赶上两点的正课。


人行道上处处是身着蓝色校服的小学生,许多车辆停靠在旁。为了避免碰撞,悦悦从道路另一侧往学校。到校门口,家长不能进校,她拒绝成为“例外”,自己推着轮椅去教室。路上经过一条百米长大道,小小身影逐渐隐没在绿树深处。周芳仍在张望。

 

周芳与悦悦


周芳喜欢陪孙女一起学习。晚饭后,悦悦趴在床上,拿出英语书放在桌板上。一块素色小桌板,承载着女孩洗漱、吃饭和学习。1968年出生的周芳初中肄业,她用手机一个个搜单词对应的汉字释义,再寻找同形的英语字母,播放语音,悦悦用谐音汉字标注。有时弄错单词,谐音法偶尔引来笑声。两人还玩“谁记的单词多”游戏,悦悦常被吸引。


外公平日里少言语,表达关心的方式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闻不惯螺蛳粉味道,悦悦爱吃,他就常买来。悦悦赖床时,外婆让他去叫悦悦,他嘴上应着,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帮孙女盖好被子,便退出房间。成都多雨,悦悦推轮椅不方便打伞,他从网上买来可以戴在头上的伞。


九月的第一个周末,周芳发来几张悦悦参加户外活动的照片,几个女孩坐着彩色轮椅靠在一起。悦悦笑得很灿烂,一头卷发被风轻轻吹起。



一群孩子


悦悦逐渐适应了全天学习模式。唐敏重新开始工作;江鸿则在河南老家一边经营网上生意,一边揣摩研究康复治疗。在过程中,他认识了李燕。


李燕的孩子也因下腰瘫痪。她一路求医,遇到不少茫然焦急的家长,便筹建了一个微信互助群,取名“浴火重生的小天使”。 如今,群里已有57位家长。


运动对孩子们有益。在成都都江堰,有一支特殊的运动队——女子轮椅篮球队。为扩充后备力量,区残联牵头召集小队员培训。李燕把消息发布在互助群里。很快,六个小女孩集合到篮球场。


虽然来回一趟很麻烦,要打车穿城而过、在外住宿,但周芳说“和一样的小朋友一起耍,她心里想得开点。”六个孩子中,四个因跳舞下腰导致截瘫。有的家在外地,为了参加训练,家人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着。


孩子们坐在轮椅上拍球,待球在地面上弹起,再用手转动轮椅去接住。有时也练杠铃,“训练她们的力量,选最小重量的。”教练李丽芬说。


悦悦刚去时有些情绪,不太听教练招呼。另一个教练武胜就“吓唬她们”,谁不训练就出去。他外表严肃,板起脸来“家长都害怕”。孩子们的规矩意识和团队意识慢慢培养起来。私下,武胜会和她们开玩笑:“训练时要严格,但不能一直严厉”。他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征取了昵称,见悦悦一头卷发,就切换四川话叫她“美女”,悦悦则回称他“帅哥”。


外圈是孩子们在训练,内圈是那些“大姐姐”——四川省女子轮椅篮球队的队员。队员们正在为比赛做准备。有人没投中球,推轮椅时,惩罚似的,左手打了自己右手;投中了,四周队友喝彩声爆发。空旷的篮球训练场,一大一小两支队伍彼此陪伴。


九月初,群里又新增了受伤的孩子家长。“一个成都的,一个云南的,还有个广州的。”李燕和新进来的家长聊了许久。到月末,她再发来消息,安徽一个九岁女孩也因下腰受伤,刚出事11天,在ICU里住着。


幼童下腰瘫痪的数据比想象中令人心碎。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课题显示,以2015年至2019年北京一医院收治的221例脊髓损伤患儿为样本,体育运动损伤在致伤原因中以35.3%(78例)排名第一。而在体育运动损伤病例中,下腰动作导致的脊髓损伤 75 例,占比96.2%。



坚持,坚持


医学上,脊髓损伤指多种因素造成脊髓功能暂时或永久性损伤,悦悦属于后者。长期康复治疗需要上百万的治疗护理费用。周芳的小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笔开销——家里的存款,亲戚的支援,水滴筹的捐款(机构以悦悦父母名义开通的),流水般汇入医院。


机构前后赔偿了大约十万元后,声称没钱了。其中一位同样住在安置房小区的股东,自认“无辜”。她说自己是美术老师,被老板拉着入了股;机构生意不佳,“本钱都赔进去了”,在悲剧发生前半年,她已经退股。周芳与股东聊天记录停留在2020年互发的新年祝福上,后来消息就发不过去了。


变故发生在学舞的第三年,怀着深深的爱与忧虑,周芳走上维权之路。她打算将机构告上法庭,为孙女后续治疗争取保障。悦悦父母却不那么坚定。多数类似的案子要么迟迟等不到开庭,要么耗费精力打赢官司却难以获得赔偿。年轻的父母困在意外中自责、不甘,没心情也没时间与机构周旋。悦悦发生意外后,股东关闭了培训学校,逃脱了被罚的命运。


悦悦回成都上学后,情况稳定下来,周芳联系上了李晓英律师。她是两个学龄孩童的母亲,对这类事情“很心痛”。两年前,李晓英接手过下腰致截瘫的案子。从立案到一审二审,历经快两年才胜诉。过程艰难,但结局是好的,最终通过法院执行到了70万赔偿款,这给了周芳一些信心。


李晓英查阅大量资料,发现许多机构与家长对练舞背后的风险缺少认识不少机构从未开展过急救知识培训;聘请的老师教学经验和水平不一。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总以为老师是专业的。周芳后来打听到,当初带悦悦的舞蹈老师只是周末兼职的大学生。


今年五月,案子终于开庭。李晓英替悦悦争取到鉴定的机会——受伤和下腰是否产生直接关系,须经法院认可的第三方出具鉴定报告,这对案子的走向至关重要。


结果出来了:被鉴定人在该公司跳舞时摔倒致其双下肢截瘫为完全作用,参与度100%。换句话说,悦悦的意外机构负全责。上一个案子鉴定结果是“要么为外伤导致的脊髓炎,要么为自身疾病导致急性脊髓炎。”李晓英说,这几年鉴定机构接触相关病例较以前多,对病因探索也更多,因此鉴定结论更加趋于明确。


直至2020年9月,唐敏终于跨过心理难关,带悦悦回成都办了残疾证。办证后,他们每年可在定点医院报销三万元康复训练补贴和一万元辅具费,到15岁止。


九月末,经过第二次开庭,判决书下达,外婆胜诉了。半个月后,不出意外,对方提起了上诉。案子又得拖上几个月。李律师推测,二审维持原判概率很大。她此前还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避免对方出现财产转移情况。


悦悦曾跟家里提起,老师比较严格。外婆鼓励她:坚持,坚持。她风雨无阻地陪外孙女上课,尽可能减轻江鸿和唐敏的负担。然而,当意外发生时,她更难以承受这份“坚持”的后果。江鸿责怪岳母,当初不学就好了;唐敏责怪母亲,为何什么都要管。周芳或许只能通过一纸判决,疏解内心郁结,尽可能为悦悦做些什么。


悦悦泡脚时,周芳试完水温,爱问孙女“觉不觉得热”。问的次数多了,悦悦有时会给出“对”的答案;但她只是不想让外婆失望。


*应采访对象要求,除李晓英外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丨在人间living,用冷静的叙述抵抗冰冷。二次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在人间living”(zairenjian11)作者丨曹婷婷  编辑丨张茜  实习丨王思齐


 相关推荐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