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北京地铁7号线上,一位妈妈的做法惊呆了果仁妈。一个看起来七八岁的小男孩,因为犯了错(原因未知),被自己的亲妈用上述方式狠狠“教育”了一番。而当旁人劝阻时,这位妈妈还振振有词地回怼:“我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
图源丨环球时报
看着曝光的照片中的小男孩,我的心里止不住的心疼与难过。小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啊!大庭广众之下被如此对待,被打,被要求跪在这么多人的眼前,那一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会是什么感受?这件事对他今后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不忍细想。让果仁妈没想到的是,竟有不少网友留言赞同这种做法!还把这种体罚与羞辱,说成是“人前教子”的教育方式!
且不说“对孩子施以暴力”本来就不对,将它轻描淡写成“人前教子”,更是偷换概念。这样动辄就让孩子在众人面前下跪的举动,实在让人不敢苟同。既然这么多人为“人前教子”这句口口相传的老话站台,果仁妈今天就借着这件事来聊一聊:
“人前教子”是当众骂孩子?
这句老话在当今社会是否适用?
大庭广众下打骂羞辱,会给孩子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
孩子当众犯错,父母应该如何正确解决?
对于“人前教子”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讨论!
“人前教子”是中国的一句古训,从字面意思来说,是指当孩子当众犯错时,家长应该及时当面进行教育、加以纠正。“当面教育”,不是“当面教训”!多少人把这句话粗暴地解释成了“当着众人的面批评,责骂孩子”?人们之所以对这句话理解变得如此简单粗暴,还加以拥护,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孩子往往会被看做是大人的附属,正如古代礼教所言的“父为子纲”。而当众教训孩子,正是体现家长权威的大好时机。居高临下的说教指责、甚至施以暴力,让孩子逆来顺受,最终乖乖就范。这个过程能让大人达到树立父母绝对威信的目的,从而满足自己的掌控欲与虚荣心。很多家长认为,当着众人面教训孩子,能让孩子更加长记性,以后更不容易犯错。这种想法的根本逻辑是让孩子“知耻而后勇”,通过激发孩子的羞耻感,来让他们记住错误、改进行为。当孩子在公共场合犯错时,有些大人会急于严厉地纠正,为的是及时堵住众人之口,避免他人议论孩子缺乏家教,并对外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瞧,我第一时间就教育了孩子,我是个有原则负责任的家长!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把教育做给别人看,维护自己的面子,为自己树立“家教严明”的美名。
孩子被当众批评后,往往会变得看起来乖了一些。所以在成人的预期里,“人前教子”这种方式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立刻就能改正错误。而且这会让他印象深刻,即便不能彻底改掉,以后再犯的时候也会想起今天的被批评的痛苦。事实上,孩子当下变乖了,并不意味着孩子真正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真心实意地反省了行为。恰恰相反,这只是孩子惧怕家长的责骂、或者是为了及时脱离窘境所做的表面屈服。它其实有很多弊端——有研究发现,儿童在5岁时即已经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并且这种自尊意识与孩子早期的人格形成密切相关[1]。而长期在众人面前批评责骂孩子的行为,将导致孩子自尊受挫、自我认同感降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要知道,哪怕是再年幼的小孩,也要面子,大人也应该顾及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将心比心想一想,如果是我们自己被上司当众狠批,你是会觉得:“哇,他说得好对,我要改!”还是会觉得:“好丢人,他能不能闭嘴!”人前教子,会让孩子难堪,从而产生羞耻感。而羞耻是一种杀伤力很大的情绪。一项针对2611名13至89岁被调查者的研究表明,整个生命周期中,羞耻感往往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过分的羞耻感会使个体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被破坏,让人罹患各种心理疾病[2]。而青少年是最容易感到羞耻的群体之一。羞耻倾向越强,孩子越可能患上抑郁症[3]。明明应该给自己兜底的父母,却在大庭广众之下毫不留情地教训自己。这种巨大的落差,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由此,他们还可能会陷入另一种极端,产生逆反心理,就此自暴自弃,变得愈发叛逆、不服管教;同时,亲子关系势必也会大受影响。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父母从此进入了要依法带娃的时代。这其中,第五条明确指出:“家庭教育要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如此看来,文章开头那位妈妈让儿子当众下跪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当孩子在人前犯错误时,就不能第一时间指出纠正了呢?答案却也是否定的。不是说不能在公众场合教育孩子,只不过与动辄大声责骂、甚至让娃当众下跪的极端做法相比,用上以下几个小tips会好很多。“当孩子犯错时,就不能姑息纵容,一定要加以斥责,不过在斥责时,用语要冷静严肃,不受情绪支配,并且应该背着他人在私下里进行……父母对孩子的过错不去宣扬,就会让孩子更加看重自己的名誉,他们觉得名誉没有受到损失,就会更加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他们的过失,令他们感到无地自容,他们就会大失所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同时也就失去了。他们越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损害,就越没有心思再去想办法维护别人的好评。”[4]因此,当孩子当众犯错时,不妨及时把孩子拉到一边的角落里单独教育。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脸面,又能用相对体面的方式在第一时间纠正他们的错误。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先制止孩子的行为,然后用上以下第二和第三条。《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第一,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第二,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孩子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5]低声教育,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亲子沟通机制。由此,大人的话才更可能被孩子真正听进去,将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孩子才更能发自内心地改进。等事情过去之后,记得找一个适当的时机,比如睡前聊天时,跟孩子聊一聊当时发生的一切,更深入地分析一下他错在哪里、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批评他。这样的及时总结,形成了教育的有效闭环,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总而言之,真正有用的教育,核心原则都在于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尊重他们的感受为前提;而“人前教子”中所涉及到的暴力、肆意责骂、侮辱人格等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毕竟,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健康的氛围下不断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在承受无限的痛苦后,悟出什么人生真谛。
你对“地铁上让小孩下跪认错”这件事怎么看?
留言区聊聊吧!
参考资料丨[1] D Cvencek, AG Greenwald, AN Meltzoff. Implicit measure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confirm self-esteem's role in maintaining a balanced identity[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16, 62: 50-57.
[2] Ulrich Orth, Richard W Robins, ChristSoto Tracking. Tracking the trajectory of shame, guilt, and pride across the life span[J]. J Pers Soc Psychol, 2010, 99(6): 1061-71.[3] Sera De Rubeis, Tom Hollenstei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ham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early adolescenc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9, 46(4): 477-482.[4] 【英】洛克. 教育漫话[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14.[5] 尤岭岭. 正面管教: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M]. 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4.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