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愿尝试的娃,我犯了一个自己都鄙视的大错
“这里一点也不高,你试一试呗?”——“我不!”
“你之前都做过,再做一次呗?”——“我不!”
“你之前琴弹得那么好,再多练一练呗?”——“我不!”
每次娃强势拒绝我的时候,我都会铆足了劲鼓励孩子再多试一试。同时也会疑惑:我觉得这么好玩的事儿,娃怎么就不愿意做或者不敢做呢?为什么我的鼓励一点效果也没有呢?
果仁妈今天邀请了童学馆的老朋友二姐Claire,跟家里的俩娃斗智斗勇6年多她总结了一些经验。今天就来来聊一聊:当孩子强势拒绝做某件事的时候,该怎么鼓励孩子多试一试呢?
四象限区分孩子不想做的事
要想真正鼓励到孩子,首先要先区分一下你想让孩子做的事情,属于哪一类。虽然事情看起来都是“娃不想做”的事情,但这些“不想”的背后的任务,也是需要区分的,因为应对方式完全不同。
从“喜欢”和“必要”两个维度出发,我们可以把不同任务分为四大类:
一、喜欢且必须,但不想做
这类任务最直接的代表就是:练琴(或者画画,也可能是一切基于孩子自己的兴趣选择的兴趣班)。
琴童家长大概对此深有感触,当初明明是你自己说喜欢才让你学,可一喊练琴就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这边叫嚣着要弹出大师水准,那边又不要练!
说不定娃也后悔着呢:你也没说弹出好听的音乐要这么辛苦地练习啊!
这种情况我们一开始就得跟孩子讲清楚,想达成让自己满意和喜欢的结果,付出是必须的。但如果已经回不了头了,那可以用“拆分”的方式来帮帮孩子:一次练一小时太累,那就改成少量多次;觉得曲子太难,那就一段一段拆分任务,逐个击破……
总之,有“喜欢”这个强大的内动力做后盾,鼓励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二、喜欢但非必须要做
有时候,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了兴趣,但是又不敢去尝试,这时候大人要帮孩子捋一捋不敢尝试的原因。
比如说孩子对某个运动感兴趣,但让他去试一试他又拒绝,你可以问孩子一些细节的问题:是怕自己做不到?还是怕练习的过程太辛苦?是怕比赛的时候输给别?还是人太多了让他觉得压力很大?
你问出这些问题,就算孩子不说,你也会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里猜到八九分原因。如果你针对具体问题,给到了孩子点对点的鼓励(后文会给方法),甚至给了一些演示,但他还是不愿意尝试,这时候我的建议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尝试就算了,反正也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虽然尝试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但这总归是我们大人的视角,不是吗?可能他现在的兴趣还没到能催动他战胜恐惧的程度,那就晚点再说吧。不要强行鼓励孩子尝试,反而可能会把孩子这一点点兴趣也鼓励没了。
三、不喜欢但必须要做
这类问题纯鼓励几乎没用,也不在“尝试”的范畴。但由于大家都很苦恼,我们也来讲一讲。
像吃蔬菜或写作业这类对成长很重要,可娃就是不感兴趣甚至有点讨厌的事情,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外部激励、竞争或合作等方式帮他找到动力。具体操作方法,后面实操部分会讲到。
四、不喜欢且非必须
这种情况其实最普遍的,也是我们会花大力气鼓励的。
有时候只是大人觉得:人家这挺好的,让我娃试一试吧!就开始疯狂“鼓励”孩子,从展示好处到讲解收获,画老大一个饼,全方位鼓励孩子尝试。但你有没有问过,你家娃到底是你以为的不敢,还是就是单纯地被你说得不想做了呢?
我家哥哥是个超级内敛的小孩,上幼儿园的那几年,哪怕是面对一屋子熟悉的好朋友,也总要独自一人躲在角落先默默观察半小时才能完成心理热身。
为了缓解他的社交焦虑,4岁那年我特地给他报了个亲子音乐班,企图用音乐的力量削弱他的社交障碍,结果完全没用。
每次跟唱的时候他都不开口,我是千方百计地给他做“心理按摩”啊,变着花样鼓励他,结果好几次他都一扭头坐我身边,直接退出了唱歌的队伍……
后来我才知道,人家根本就不喜欢唱歌,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这个错犯的,我自己都鄙视自己了……明明这么在意孩子兴趣的我,也栽在“鼓励”这件事儿上了。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直接放弃了!
这种情况,其实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只要家长放下这莫名的执念,所有烦恼就烟消云散。
“鼓励”实操指南
搞清楚问题出在哪儿以后,接下来就可以对号入座了。在开始实行“鼓励大法”之前,有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了解你的孩子。不要天真地以为,娃是你生的,你就一定了解他!
你得认认真真了解他的兴趣与特长所在,观察他的性格特质和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与他交流,聆听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没错,就是我也曾一度忽略的那一点。
• 策略1:用消灭障碍代替单纯地鼓励
对于那些本来孩子就有兴趣(第一类和第二类),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点障碍的事情,我们的策略就是帮助孩子消灭障碍。
这些障碍可能是来自内部的:怕烦、怕累、怕受伤、怕人多;也可能是源于外部环境:老师的气场过于强大,活动的地方不入眼……
当阻力来自内部的时候,除了前面提到的,家长来主导的“拆分任务”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些他们自己能主导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对于低龄的孩子,他们可能需要一个教程。
我家哥哥是个乐高控,刚接触小颗粒乐高的时候,特别喜欢,但自己不拼。原因特别简单:娃太小,说明书,完全看不懂。
你说我这时候跟他说:你就试一试,很好拼的。甚至给他演示怎么拼,能有多大用处呢?
所以我手把手传授了他一些看图纸和找零件的小窍门。有窍门了,他就能自己面对说明书了,这个时候他就开始疯狂尝试了!也不会哭着喊着要妈妈帮忙搭了——但凡有了那本事,谁还去求人呢!
如果阻力来自外部环境,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些。很多时候,改变环境并不容易,但好消息是,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环境。
我家弟弟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虽然嘴里说喜欢去幼儿园,但每天早上送进教室的时候都要哭闹一番,不肯跟老师进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排斥的并不是上幼儿园这件事,而是还不熟悉那个每天站在门口迎接他的老师。
我只能厚着脸皮跟老师解释了一番,园方很善解人意地安排了他最亲近的老师来门口接他,果不其然,娃见了熟悉的老师,立马就抛下妈妈头也不回的进去了。
• 策略2:放手,静待花开
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可以选择不尝试。
有时候就是大人不明白,这么好玩(简单/别人都在做)的一件事,你为什么就是不听我的?孩子也不理解,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为什么一定要我听你的?
这种对抗成了大人与孩子一种奇怪的权力之争,大人只想让孩子顺从,孩子却只想反抗,事情本身有没有意义,反倒变得不重要了。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更难克服的,不是孩子的抵抗,而是自己的不甘心:
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却不行?
为什么我小时候可以,我的孩子却不行?
为什么育儿书说可以,我的孩子却不行?
在我们钻牛角尖的时候,时常忽略的一点是:孩子一直在成长,随着能力的积累,环境的变化,他们的兴趣也在随时发生改变。
孩子现在不想碰的事情,可能是因为这事儿看起来超过了自己的掌控力;孩子现在不喜欢的东西,说不定哪天就让他着了迷……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能先做出让步的姿态,静待花开,反而更有可能在未来收获惊喜,即便未来花不开,我们至少也能得到当下的风平浪静。
• 策略3:增强动机
最后咱们来说说娃不喜欢,又必须做的事情。这样的任务,鼓励就没用了,而且鼓励的话说多了,容易让娃觉得这是一件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的事情,那就更棘手了。面对这样的任务,我们要做的是多给点动力——由内至外,多管齐下。
比如,在增强内在动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赞美和肯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即便孩子对这件事本身始终爱不起来,他们也会因为自己在这件事上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而获得自信和满足,下一次还愿意去尝试。
也可以让孩子和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去做,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同时,家长不宜控制过多,处处要孩子按照规定的方式去做,而是应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更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当然,更多的时候,条条框框无法避免,留给我们开发乐趣的空间少得可怜——这时,我们可能需要一点“外援”。
哥哥刚开始学识字的时候,曾一度痛苦不堪。在尝试了各种中文教材均遭到强烈抵触之后,我决定通过分级阅读的方式,让他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生字。
可是,他虽然喜欢看书,却不喜欢看字,虽然喜欢听故事,却不喜欢读故事,因为记那么多生字实在是太累了……百般无奈的我只好祭出最后的法宝:完成每天的识字任务就可以换一集动画片。
在这样的外部激励下,娃也很快地积累了几百字的识字量,并且养成每天晚上固定时间阅读识字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有了一定积累以后,他发现自己可以看懂很多内容了,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文盲了!尝到了甜头,他对识字这件事再也不抵抗,不仅不再依赖动画片奖励,还会主动拉着我教他认字!
但外部激励不能一直用,要注意适时退出。更需要注意的是,外部激励用多了碾压娃的内驱力。只有在孩子本来就没兴趣,或者很痛苦的情况下,再使用外部激励。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或让孩子在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内化动力哦!
总之,在鼓励娃做他不想做,或者不敢尝试的事情的时候,分清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是最重要的。当你真的分清楚了这些,就会发现,大多数事情都没那么紧急且必须。
放松些,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你家娃不愿意尝试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留言区聊聊吧~
果仁妈插播
为了大家更好地交流,果仁妈建了一些读者群,每周都会在群里分享很多带娃玩法、动画、片单资源等等,大家也会互相种草性价比高的超值好物。当然,像抽奖秒杀这类福利活动也会不定期发放!
需要的爸妈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加群~(之前在群里的不用重复进啦)
相关推荐
“别人有,我也要有”,孩子爱攀比,背后的真相跟你想的不一样
孩子说谎后,你的反应很重要!
为母一定要强?对不起,我只想做个60分的妈妈!
豆瓣8.8!跟拍100个孩子2000天,这部儿童视角纪录片,颠覆你的认知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