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女子图鉴——女Founder的创校二三事
文|Mavis
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在全国国际学校日益繁荣的今天,众多国际学校的女创始人从零开始建设自己的国际学校,坚守在各自岗位默默耕耘、执着地践行着各自的教育理念,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断发光发热的同时,她们凭借自身力量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前进。本文将通过新学说对三位国际学校女创始人的专访,讲述国际学校女Founder群体的故事。
张爱君:留洋归来,独资办学的“倔强”君子 |
人物扫描:北京君诚国际双语学校创始人&校长
40多年教育经验,国际教育圈坚持独资办学的“倔强君子”。
张爱君女士18岁就在贝满中学(女十二中,现在的北京市第166中学)上台任教了。经历了英式教育的洗礼后留学日本。了解了日本、美国等国际教育后,她决心做一个和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不一样的“小而精”的国际学校。为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念,已经不再年轻的张爱君投身国际教育,创办北京君诚国际双语学校,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了近二十年。
在此期间,她身兼数职,既是运营者、校长,也是全资投资人。最困难的时候,资金缺乏,为了学校的正常运营,她顶住压力,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坚持不融资,拼命办好这所充满爱、讲诚信、“小而精”的国际学校。因此,她成为身边人口中的国际学校圈的“倔强”女校长。
张爱君对外干练,却是孩子们心目中超越国籍界限、温暖和蔼又平易近人的“校长奶奶”。她把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当做家人,每日早晚学校门口接送孩子们上下校车,几乎风雨无阻。有时,面对消费者心态的家长,为了保护学校的教师,避免冲突,张爱君会选择直接退还孩子的学费。坚持倡导尊重和民主,面对面的和学校每一位管理层人员及教师交流,让七成的外籍教师自发地留在了君诚执教。这些,是张爱君最骄傲的事情。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尊重和关爱,让张爱君在校长的威严之外,拥有绝对的好人缘。
君诚从最开始培训性质的学校成长为K12体系的国际学校,十几年来张校长淡泊名利,坚持低调做事,把控好学校稳定发展大方向,保证学校的有序推进。
自2012年起,张爱君自学建筑设计,参与到学校的全方位改造中。目前,君诚已经完成教室硬件的全面更新。新高中楼学科实验室、幼儿园、乐高馆、绘本馆、环保取暖系统等都已投入使用。
“君子谦谦,诚信为先”正是君诚二字的真切内涵。“做学校也是对做人的考验,我必须对业界和家长有所交待。未来,君诚将大力发展家校共育并加大对体育、美术、音乐教学的投入。”不忘初心,坚持做好教育的张爱君正如幽香清雅的兰花,在教育路上带着“君子之风”的倔强和淡泊,越走越远。
唐和平:国企女将,行业跨界的先行者 |
人物扫描:上海学领教育董事长唐和平
1999年加入雅思教育集团,开创青岛区域业务,先后创立了青岛二中国际部、中国海洋大学国际部。
2007年加入世界500强美国华盛顿邮报旗下Kaplan教育集团,2009年任职中国区CEO,发展并管理中国区业务。
2013年创办上海学领教育,下属业务版块包括:国际K12学校、国际艺术教育学院、营地研学项目。
“20年前我快50岁了,面临退休,我不想过着退休后跳广场舞的清闲日子,那不是我喜欢的生活。”恐惧是人类寻找创新最原始的动力,唐和平被内心的恐惧所驱动,直言选择进入国际教育行业的初衷是解决终身工作的机会,并同时解决了“求人”和“找钱”的两大痛点。
1999年,唐和平正式进入国际教育行业。“起点非常难,我们都是全盲进入,最初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2000年,唐和平开办了青岛二中国际部,最初是前往英国招聘外国人主管教学。根据当时的国情,学校的第一批员工都来自五星级酒店。“除了语言天赋,他们也是当时最国际化的一群人。招生、市场、协调政府关系的各项平衡完成后,‘草台班子’就搭起来了。源于当时的市场机遇,我们获得了成功。现在办学的起点高了很多,放在现在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作为引进项目的创始人、员工、教师、家长、学生都是全盲进入。”
2000年,首次将12所大学招生官请到青岛面对面为当地家长做招生咨询的宏大场面令唐和平毕生难忘。“当时我们的活动在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举办,活动开办前我们在半岛都市报投放了广告,不曾想原定3000人的场地,竟然挤进了8000人。青岛周边的县市也来了很多家长,不得已,我们调动了国企的保安整顿秩序,人潮还挤破了酒店的一扇玻璃门。原定上午十二点的活动,延长到了下午三点才结束。酒店自助餐也被迫取消,大家都吃的简餐。那时起,我才发现大众对于国际教育的渴望”。
20年前的活动盛况令唐和平感慨万千,她下定决定要把国际教育做到“专业”程度,为此她和团队共同经历了难忘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汁原味的“双长制”英式教育。
行政校长负责招生、学生管理、家长沟通、项目外部协调,学术校长主管学术,两位校长都向总部汇报。这个制度的弊端很多,例如教学效率低,在整个学校的运营上有很多掣肘。
第二阶段:从“双长制”过渡到“一长制”。
设学术主任不设学术校长,从根本上降低外国人的边界概念,增加配合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自己的专业管理团队。“中国团队不能是忽然长出来的,需要自己培养,我们现在各校区的校长都是严格按照‘班主任—校长助理—教务—教务长—副校长—校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第三阶段:管理模式从控制式管理过渡到情景式管理,同时进行课程的底层创新融合。
唐和平校长强调构建创新型机构动力系统的秘诀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同心同路;第二步是构建内在驱动力;第三步是创建共同想象(不断的迭代、更新)。
“教育有底线,我们与教师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去行政化、制度化,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内在需求,对员工进行文化引领,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最佳平衡。内容为王、平台时才能制胜。因而我的管理理念是‘慢就是快’,我的船长要有海盗精神,追求创新、敢于冒险,崇尚平等自由。‘离经不叛道,越货不杀人’。我从事国际教育的动力是“互相触动、互相塑造,发自内心的骄傲”。
目前,唐和平董事长的工作是培养每位校长的创新精神和‘离经’精神,关注学校的健康发展和配置资源。至今,她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不找钱、不上市。
在接受采访的当天,唐和平还在着手青岛新校区的会议安排和幼儿园电梯装修的实地考察。期待这位青岛国际教育先行者继续她的“离经”之路。
李蔚起:漂洋过海,将爱心融入教育的口碑办学人 |
人物扫描:贝斯特集团董事长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
曾获“河南省十大创业女杰”、“河南省希望工程爱心使者”、“郑州市民办教育杰出人物”、“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做教育不是做生意,做教育是个良心活。”贝斯特教育事业机构董事长李蔚起女士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专心做教育,用18年的专一和良心,成就了贝斯特教育在郑州的立足与扎根。
1998年,李蔚起与台湾教育前辈一同到江苏办大学,彼时她与先生带着就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前往南京安家。考量平衡各种实际情况后,李蔚起为女儿选择了一所英国人租用酒店环境设施开办的国际学校。同时就读的许多大公司、外国高管的孩子暂时打消了李蔚起内心的不安。但女儿入学第一天哭诉纯英教学不适应与遭受同班韩国孩子的欺负激发了李蔚起作为母亲强烈的保护欲。
在不舍与难过情绪的促使下,李蔚起意识到中国孩子必须具备国际语言,绝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因无法沟通被欺侮、被弱化甚至被排除在外。因此,母性的好胜心也激发了她“办一所适合且真正培养中国孩子的国际学校”的决心。此后,李蔚起的办学之路也一路向国际化倾斜。
同时,李蔚起在江苏办大学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侧重点不在于努力学专业、培养个人兴趣及未来职场技能,而是侧重于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她察觉到这是教育体制甚至教育环境的问题。
为此,2000年,在河南省教育领导的大力动员下,李蔚起女士将在上海所规划筹建外语学校的计划,转移至河南省,在郑州迈出了她做教育良心活的第一步。李蔚起坦言,初期从找地、建校、组建团队,获得了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给的大力支持。但当时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彼时郑州许多民办学校倒闭,社会观感不佳,家长对民办学校缺乏信任度,因此贝斯特初期招生情况也并不理想。
随后,贝斯特依靠严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学系统以及诚信的办学态度,逐步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家长的肯定及学生的喜爱。从幼儿园的全美语教学到小学双语学程,再到国际化的完全中学,贝斯特的发展始终朝着李蔚起的国际化教育目标倾斜。自2001年创办至今,18年来,贝斯特已发展成为郑州唯一拥有5所美语培训学校、4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初高完全中学“一条龙教育链”的大型教育机构。
李蔚起强调作为办学者最大成就不只是学生表象的优秀成绩。“我最在乎的是学生坚持学习的潜能与毅力,因此学生毕业后,我们仍旧追踪学生的发展。看到在学校成绩平平甚至处于落后阶段的孩子,进入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后依旧保有坚持学习的心态,热心公众服务,我感到无比欣慰。这些都是鼓励着我们坚持理念办学的最大动力”。
“要办好一所国际学校不仅看投资及硬件规模,更需要底蕴和经验的积淀。优质国际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师资及稳定生源,合理收费才能促成良性循环”。李蔚起认为当今国际学校良莠不齐、混淆视听的现状破坏了国际学校市场,每位办学者都应该自觉自省。
李蔚起在大力兴学之余,仍不忘对社会的责任与弱势群体的照顾。2003年起她与台北爱心人士共同资助郑州市聋哑学校学生及民工学校贫困学生,2008年为汶川地震捐款、2012年捐资在四川建立一所希望小学等等,她的公益之心从未停歇。
“中国教育以人为本,国际教育以世界公民为先,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和异曲同工之处,着实是各位国际教育从业者的考验。未来,贝斯特期待为孩子建构更有竞争力的教育。”接受采访当日,李蔚起因身体不适正在医院进行治疗,坚持以文字形式回答问题,更体现了这位教育人坚守的职责和拳拳之心。
如果说教育是灵魂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那么三位国际学校女Founder的故事则会激励着更多国际教育从业者,奋发向上,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相关阅读
国际学校多边服务平台
研究报告
建校管理
人才发展
行业活动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
手机:150109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