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学校中方老师:我要很多尊重,也要同工同酬,然而更扎心的是这个......

新学说 2021-12-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K12谈 Author 龚琴 Helen


编辑 / Joan

来源 / K12谈

作者 / 龚琴 

01


国际学校中方老师与外籍老师同工不同酬,似乎早已成为教育圈内秘而不宣的行业规则。然而更确切的应是,中方老师与外籍老师,很多时候,别提同酬了,就连“同工”这个词的定义在很多场合下也是不准确的。


除了各自的学科教学任务或行政管理任务外,家长或学生会,文化游学的准兼职翻译加导游也没少当,还有各国际学校热衷举办的文化日/文化周,中方老师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志愿组织者及协调者的最大群体。这样一来,你说,还是“同工”吗?


而论及校方,总有很多种解释,无论投资方是外籍人士还是中方财团,针对此类问题,要么采取鸵鸟政策,要么会给出各种官方解释,理由不外乎就像转载文里提及的外籍老师的各种不易,人家老外老师们背井离乡,生活成本高,教学理念及方法先进,天然的语言优势等等。


好,首打人情牌,背井离乡确实不易,该给的各种住房,生活津贴福利,子女入学福利都来了,我们对这些外国老师还真的是有着母亲般的关怀。


我认识太多在帝都生活得像king一样的外籍老师,住着别墅房或者市中心动辄两三万月租金的公寓,有保姆伺候,享受小孩通通免费入学的各种优待。在学校那会儿,有好些外籍同事直接告诉我,在他们自己国家,这样的生活质量,是想都不敢想的,非常enjoy;还有的,直接拿着几年年薪,在自己国家已经盖起了大房子,已经早早为退休做起了准备,真的是两手抓,两手都不误。


可即使这样,也不时会听到他们抱怨帝都的种种不好,但也不排除真心全情拥抱北京的,后者我至少无反感。你enjoy了大部分,还要在中国同事或领导面前时不时来个吐槽,你让大家情何以堪?

02


再来说说这个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如今看来,已有太多争议。国际学校蓬勃发展的近几年,得以让很多人逐渐了解到关于探究,分层教学,体验式学习,营地教育,创新教育等各种教育理念及探索方法,这是其功不可没的地方,但需注意,这并无法代表国际学校外籍教师的整体质量。


我们已听到过太多孩子上着国际学校的课,一得空还得跑去各种国际学校课程辅导班补着各种数学课,物理化学课等等的故事,而辅导班的教授老师多以熟悉国际课程的中方老师为主,讽刺吗?家长花了那么多钱去国际学校上课,回过头来,还得让本土老师帮忙补课,这其中真的只是语言因素吗?自己动脑筋想。

再者,刚才提及的语言优势,如果就纯英文而言,这种比较其实毫无可比性。因为要全英文授课,所以论语言准确度,优美度,你让中方老师和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老师比,这起跑线就已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没办法,英语的强势,至少在短时间内看来,无法超越,可当潮水褪去,真正仍能被热捧及尊重的应是那些既能说好英语,又能有着无法被别人替代的学科专业性/综合性人才的中方(中国籍)老师。


因为这样的人才,才最有可能融会贯通所谓的“学术无国界”这一说。而仅靠着一副外国面孔,一口好听的英语,就拿到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高薪外教,这样的人和事物/现象应该也必须要越来越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所谓的真正的国际教育带上健康的发展方向,而这如果仅靠学校的单方努力很难实现,家长“唯外教是从”的心理也必须松绑,回归理性,才有可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03

说完外教,来说说中方老师。


后台有老师留言,其实同工同酬的问题在帝都并没有那么尖锐了,确实,在我熟悉的很多帝都国际学校里,很多中教与外教的薪水差距都呈越来越缩小趋势,这是好事。可这是在帝都啊,在太多的二三线城市,外籍教师的年薪比中教高出至少两三倍,我只能说,挺无语的。


可憋屈的不仅仅是这个,外教不容易,领导也不容易,家长学生们的心理及偏见一时也无法改变,既然是市场决定需求,也只能暂时静待花开,安慰自己:“我们当初选择教育这个行业,反正也不是奔着要挣大钱的心理去的嘛!不能在财务上自由及独立,最起码我们对得起自己良心,好好教学,把学生教好,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初心不是吗?”


可现实太残酷,经济地位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话语权。干着同样的活儿,甚至很多时候比外教更多的活儿,而一遇上任何教学问题或事件,最容易首当其冲的就是中方老师。


家长学生的随意投诉或抱怨,外籍员工口里不时流露出的高人一等的语气及情绪,这也许其实才是压倒中方老师的最后一根稻草。明知很多外籍老师教学问题及学术能力问题多多,可很多家长,要么碍于语言障碍,要么惧于外教的表面权威,压根就不敢抱怨。


除此,领导及行政员工有意无意的偏袒,怠慢,忽视或苛刻,大到签合同,会议发言,职业培训,小到递交一张报销发票,无时无刻都有的态度对比,有时足够让人窒息。

不能平的,老师们也许会问,“我们学校的领导人及投资方自己也是中国人啊?为何中国人对中国人如此不公平?”世上从来无绝对公平,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公平。


我任中文主管那几年,中方老师的工资逐年递增至最后等同于外教的90%,这其中离不开前任老师们及后来加入的新老师们的共同团队努力,但首先双方都需明白的是,这并非乞求,而是一场谈判,涉及尊严及利益


而如果二者要选其一,我想,尊严是首选,这里不排除有些老师会将利益作为第一要素,但其实后者如果愿意反过来想,这与市场决定需求是领导们心中最重要砝码的利益诉求在本质上并无异同,都是利益至上时,这个谈判,双方从一开始就能轻易显出强弱


所以,在大幅度涨薪暂时无法实现的前提下,至少我们可以尝试议价加上其他一些砝码,比如现在这里说的尊重,就很重要。


无法同工同酬,但再怎么也请首先给予老师们足够的尊重,及确保可以体现其尊重的各个细节的到位,这是对中方教师这个群体在国际学校圈里最起码的相对公平。


04


再来说最tricky(微妙)的一点,子女入学。


为什么最tricky呢?因为对于大多数中方老师来说,让自己的孩子也能享受自己所在国际学校的教育,通常是一个太过奢侈的愿望,因为对不起,子女入学免学费或适当优惠这种规定,一般是只针对外籍教师而言,即使已经做到同工同酬的学校对外宣称,中外教员工子女享有同样入学优惠或免学费条件,但这里面其实又有一个弯。


目前能做到同工同酬的学校并不多,其一般多为财大气粗的几所老牌纯正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何谓外籍子女?即即便学校有针对各员工子女优惠入学的政策,但前提是你的子女得持国外护照啊,有的还规定父母其中一方也必须是外籍,这样一来,其实所谓的一视同仁,只是听上去很美的“皇帝新衣”

而这点港澳台国际学校好像要好很多,中方老师想都别想,为什么?因为你想想啊,一个孩子的学费动辄几十万一年,一个学校又有多少位中文老师,不管成家的还是未成家的,迟早都会有这个需求,这稍微一算,就是一比多大的支出。教师孩子的名额有了,相对地意味着其他孩子的名额就会被减少,学校并非慈善机构,即使很多标榜非营利组织的学校,也仍然要考虑长期运营下去的成本开支,所以这个点,谈到这儿,好像钻进了一个死胡同,快成了话题禁忌。


但事情发展并非全然如此,国内不行,还有国外啊!于是就演绎出了为数不少的中方老师为自家孩子“曲线求学”的择业版本。


写到这儿,想起了万物启蒙林老师之前在我们公益讲座里提到过的一句话:“曲线不如直面”。这里的“曲线”和刚才提到的曲线是一个道理,说白了,其实就是有很多为人母的优秀老师,因为种种原因,自己的孩子无法在自己任课的学校里上学,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去到国外的其他国际学校任教,这样至少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同样条件下的优惠或免费入学政策。


可即便这样,林老师后面提出的“直面”,也是我们二人共同关心的。那些顺势转入国际学校的中国孩子,关于中文的教育,要如何弥补?中方老师里有很多是中文老师,不要想当然认为中文老师就一定会知道怎样教好自己孩子的中文,小环境我们可以尽量创造,语言及文化大环境的缺失,却有心无力。


试问,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愿意这样连根拔起,好一点的,家里支持,爱人工作也辞了,一起在新地方重新扎根,日子好像从此也过得无比滋润了。而时机没那么合适的,很多就得从此忍受夫妻两地工作之苦。这其中所有,不乏种种无奈。


可确实挺扎心的,不是吗?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自由享受所谓的国际开放教育带来的种种好处,自家的孩子还在赶拼各种起跑线,是不是特别堵得慌?


你问我,出路在哪?


这次,我仍没有答案,只能猜测:出路在每个人的心态转变里,在市场回归理性的趋势中,在每位中方老师即使暂时没法得到合理公正的薪资前提下,仍能对这份事业抱有热情及耐心的坚持下,也许才能有真正的曙光!


加油!


本文编辑 | Joan

人生修行徒

BE A GIANT

WX:wxid_mesp5tceavnk22


NSI新媒体7eam其他搬砖成员

Mavis·跑图风语者 / Leo·狮子座德迷  /  Joe·佛系伪文青 

 Karry·重症掉毛崽  /  Una·电动飙车貘  /  Anaconda·KPI担当哥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中国国际学校指南》

《国际课程在中国》

建校管理

新学说咨询—国际学校“外脑”让办学更Easy

人才发展

新学说国际学校在线四库全书

新学说国际教育研究院

行业活动

百校访问

行业研讨会

海外研学团

校长V课堂

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

手机:15010927730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