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中国 | 敌对-缓和-博弈:尼克松访华与中美东南亚关系50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中国 Author 翟崑 姚啸林






导读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的缓和开启了东南亚的和平发展进程。但50年后的今天,中美在东南亚竞争加剧。东南亚拥有在中美之间纵横捭阖的经验和智慧,中美在东南亚也拥有建立包容性秩序的潜力。未来中美应积极探索“巨轮共航”,支持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




作   者


翟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姚啸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冷战期间,中美关系的缓和开启了东南亚从战争走向和平的进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中美在东南亚处于敌对状态,东南亚国家被美国当作其对华围堵战略的一部分。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在塑造中美苏“大三角”的同时,也塑造了中美东南亚三角关系。演变

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结束越南战争,东南亚的安全压力降低,中美在东南亚的战略关系也趋于缓和。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在尼克松访华后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着1991年冷战结束以及柬埔寨谈判的完成,东南亚迎来30年的和平发展期。总的来说,没有尼克松访华之后的中美关系缓和,就没有后来东南亚一步步走向和平发展。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尼克松访华对中美东南亚关系的启示,就是中美关系向好有利于改善东南亚的整体战略环境。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人人都懂,但得来不易。这也是我们要重视尼克松访华的地区效应的原因。但是,在尼克松访华50年后,中美东南亚关系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大背景仍然是中美关系出现战略性变化。美国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将中国作为主要对手,双方战略对抗加剧。美国智库界频频以“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战”等字眼来定性中美战略关系。而东南亚则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核心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推进印太战略,试图对冲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压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博弈

当前,中美在东南亚的博弈有三个特点。其一,尽管两国战略竞争激烈,但未发生直接军事对抗或者代理人战争的最坏情况。这也是各方需要防止出现的情况。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其二,东南亚在中美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但仍然面临“选边站”的风险。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不断努力拉近与东盟关系,“10+1”“10+3”等地区对话机制建立并持续完善,东盟逐渐通过对内团结一致、对外友好协商,加强自主决定权,逐渐形成“小马拉大车”式主导地区合作的局面。由于美国不安全感加重,越来越多的领域可能会被安全问题化、零和博弈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可能会促使中美努力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地区团结面临较大风险。其三,中美在东南亚仍有建立包容性地区秩序的可能性。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总是能在攸关东南亚战争与和平的大问题上,历经磨难,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东南亚国家也积累了在中美之间纵横捭阖的大量经验教训和智慧。也就是说,中美在东南亚仍有达成新的平衡状态,建立包容性秩序的可能性。共处

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对话中强调,“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我们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习近平主席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即倡导合作、相向而行,反对“新冷战”等论调。“巨轮共航论”对于中美在东南亚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一方面,保持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底线。中美“不能相撞”,首先在于不能在东南亚“相撞”。美国应尊重中国与东盟国家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的努力,不应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挑衅中国。中国也应进一步增加与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的双轨沟通交流,增信释疑,展现中国爱好和平的友善形象,尽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落实,共同高质量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以RCEP为主的贸易自由化,继续加大双边贸易和投资,促进科技、文化合作交流,深化民心相通。另一方面,中美可在东南亚直接协调战略利益。两国在东南亚有共同利益,在经济方面体现为协调地区和国际经济治理,共同保障贸易规则的自由化和统一;在安全方面则是尊重和保障国际法,践行新安全观,保障地区安全。为此,中美可积极协调,共同确保不搞排他性经济体系,建立危机管控协调机制,确保中美在东南亚“不偏航、不失速”。同时,中美应利用好东盟主导的多边地区合作机制,继续尊重东盟中心地位,发挥东盟的“主场优势”,助东盟通过东亚峰会和东盟印太展望等地区多边机制推动中美协商合作。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注:本文转载自中国日报旗下“观中国”公众号

来源:中国日报网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