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雅文化:创新企业不抑制扩张起飞的冲动,结果可能会快速奔向死亡!

2017-04-19 李怀乾 印刷经理人杂志

2017年,中国印刷业“创新十强”迎来第7个年头。过去的6年中,60家行业先行者、变革者荣登创新十强榜单。之于企业,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模式。曾经的创新先锋们,经过时间的洗礼,如今是什么模样?他们的创新是昙花一现,还是持续改良?其中哪些创变之举值得借鉴?又有哪些经验可被吸取?本次创新十强回访,我们将为大家揭秘印刷行业创新十强生态圈。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北京同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原北京震旦映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此)。2013年,由于对“汉纸现代产业化”的初心和布局,同雅文化荣获该年度“创新十强”。总经理李怀乾希望通过宣纸的现代化生产、现代化印刷、现代化装帧等一系列研发、生产环节,使宣纸图书的生产在数字时代迎头赶上。总结过去三年发展,李怀乾说,“外貌上变化不小,体量上变化不小,公里上有所进化突破,初心上没有变化”。具体表现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2013年,我的公司北京震旦映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北京同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印刷经理人》杂志评选出的“2013年度中国印刷业创新十强”荣誉。当时北京震旦还是个初创小公司,能与印刷业内著名企业同获此殊荣,说实话感觉很意外也很惶恐。我想之所以获得“创新十强”,概因我参与了2013年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和《印刷技术》杂志组织的“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评选活动,本来以为不过“打酱油”,我公司递交的“宣纸数字水墨印刷全流程技术”却获得数字技术组银奖。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研究院和科印传媒的领导和专家们的敏锐眼光和博大胸怀。最早提交的“宣纸数字水墨印刷全流程技术”是“宣纸数字水墨印刷全能工场”的技术基础,前者是技术体系,后者是技术体系指导下构建的生产体系,在当时并不完善。


此次收到《印刷经理人》对当年创新十强回访信函,说实话同样感觉惶恐,但是既然有了前因必须要有后果,既然得了“创新十强”荣誉,总是要有所“交代”的。所幸这几年内我公司并未成为“创新昙花”,我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公司这几年的发展状况:在外貌上变化不小,在体量上变化不大,在功力上有所进化突破,在初心上没有变化。


“外貌”上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名称的变化,因为去年与深圳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北京同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后会由“北京同雅”作为汉纸产业的运作主体;原来的“北京震旦映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完全转让给别人,与我无关。二是我以前提出的“宣纸现代产业”修改调整为“汉纸现代产业”,原来的几个概念相应地改为“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流程技术”和“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能工场”。之所以作此一字修改,用“汉纸”替代“宣纸”,主要是皖南泾县的宣纸从业者认为我做的与他们手工作坊的“古法”生产方式完全不同,又不是在当地生产经营,不应该叫“宣纸”。这确实很有道理,“宣纸”是以产地命名的,中国传统纸是个包括产地、材质、加工工艺、用途、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巨大体系,而“宣纸”只是指安徽宣城出产的具备宣城地方特色的纸,除了宣城之外其他地方的传统纸都不应叫宣纸。日本将体现日本文化传统的纸称为“和纸”,韩国将体现韩国文化传统的纸称之为“韩纸”,都是以主体民族的名字命名。中国主体民族是汉族,主体文化是汉文化,并且公认造纸术发明于汉朝,以“汉纸”名之十分恰当。以后将会以“汉纸”来称名中国传统纸,宣纸是汉纸体系中的一个地域纸种。


同雅文化公司一角


这几年公司规模“体量”上没有太大变化,到目前为止依然是“1司+1场”。“1司”以前是“北京震旦”,现在是“北京同雅”。“1场”是“全能工场”,以前的“宣纸数字水墨印刷全能工场”在山东日照,是技术验证和经营方式探索性质的实验工场;现在的“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能工场”在北京往东的燕郊,是技术基本成熟,具备正式生产能力的示范工场。


公司规模上没有太大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做的事业没有前景或者存在着资金短缺困扰,也并不说明处于僵化停滞状态。我特别清楚作为一个创新企业,有太多的“内功”需要练习增强,如果不能抑制住扩张起飞的冲动,那结果就可能不是发展壮大而是快速奔向死亡。


从日照的宣纸数字水墨印刷实验工场开始,就有很多人急不可耐地模仿购进高速喷墨印刷机试图抢占市场,我所了解的就有四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做过这种事,目前基本上都陷入泥潭。“汉纸现代产业化”不是口号,也不是仅仅靠财力和豪情万丈可以成就的,需要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更需要先进科学的技术体系支撑。“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流程技术”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有成千上万技术细节融汇整合起来的,这几年我们仅在印后生产工艺方面就发明和改进了40多种设备,并且还要将这些单机整合成智能生产线。如果以为引进一台高速喷墨印刷机就可以包打天下,就可以玩转一个行业未免太过天真。印后技术如果不能获得突破而与印刷匹配,印刷机只不过是将好纸变成废纸的东西罢了。


所以,我们单在“汉纸图书数字折页裁切系统”的研发上就用了四年多时间,并且是全球协作才得以成功:我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和技术路径,德国的数字印后工程师进行设计研发,在欧洲各国采购或代工零部件,在波兰进行硬件组装,由丹麦软件工程师编写程序,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测试。今年三月份,这套设备已经安装在燕郊的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能工场,至此才算初步打通了整个“汉纸数字水墨全流程”,“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能工场”才初具雏形,以后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完善技术细节和流程。


另外,以前提出的“数据库系统”虽然尚未推出,但是这几年规划设计的修改完善却从未间断过,就像要建筑大厦需要先设计修改完善设计图纸一样。也可将这个过程比喻为练习武功,不是外练筋骨皮的“外功”,而是内练一口气的“内功”,打通任督二脉,使小周天和大周天能够循环起来,才能气脉畅通功力大增。这个过程,在外观上不会有太大可见的变化,可是生命体本身已经脱胎换骨地升华了。


从萌发推动汉纸产业现代化的想法,到现在已逾十年。虽然看似“十年辛苦不寻常”,但初心从未改变。那就是将中国汉纸产业从手工作坊生产时代推进到数字化生产时代,证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古老”的,还是鲜活的、时尚的、现代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时代适应性的。


到目前,实现“汉纸现代产业”的理论构建和技术储备已经较为完备了,我们有信心在未来数年内将“汉纸”推动变成一个新兴“产业”。既然是“产业”,就必然是体系性的,就不可能只是我们北京同雅一家唱独角戏,我们会有步骤地联合同道合作,推动实现这个产业的社会化协作。如果说在不久的将来“汉纸现代产业化”实现了,会孕育出一粒粒“汉纸现代企业”的珍珠,那么我们现在做的“汉纸数字水墨印刷全能工场”就只不过是一粒沙子,这粒沙子只有被植入到具备资金、人才、管理能力和相应人文情怀等内环境的企业珍珠蚌里,才能生长出价值连城的珍珠来。而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重新回归、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等,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和世道人心都是珍珠蚌得以良好生长的湖泊外环境。只有对这些内外环境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这个产业发展,号召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这个事业,“珍珠粒”才有可能变成“珍珠串”“珍珠塔”,“生产”才能变成“生态”,“企业”才能变成“行业”,“产品”才能变成“产业”。“汉纸现代产业”才能发挥出除产品生产之外的文化影响力而成为“汉纸现代文化产业”,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兴业态。北京同雅将继续砥砺前行,也期望能与广大业界同仁携手同襄此大业!


*本文原载于《印刷经理人》杂志2017年4期“特别报道”栏目。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想知道60家创新十强是谁吗,答案在这里!

年货第二波之2016中国印刷业创新10强榜单,你猜中了吗

他们是你心目中的创新企业吗?进来看看吧



往期回顾:

1. 谁是印刷业最佳雇主?以印刷人的名义告诉你!

2.珠三角,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

3.纸价上涨依旧;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营收增加利润下降为常态【经理人周报】

4. 未来5-10年,白酒整体市场规模预计达6600亿元,印包企业准备好了吗? | 终端

“当红炸子鸡”Moogy包装是这么营销的!

6.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非要靠才华,看80后美女老板如何打造油墨新天地!

7. 酒业调整后遗症:白酒包装巨头百利陨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