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格尔主观主义的得与失
文 风灵
提起门格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与杰文斯、瓦尔拉斯共同发起了边际革命,因此他也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然而,门格尔的核心思想并不是边际理论,而是一种统一的市场理论。
门格尔认为,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直接或间接地激发的各种活动,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也就是说,生产并非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由消费所决定的。生产是一种将高阶财货转变为低阶财货,不断接近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终极目的的过程。每一生产阶段的产品必然是比该阶段的生产资料更低阶的财货,也就是更接近于消费的财货。就他看来,所有的经济现象都因此而生;所有的价格,包括资本利息、劳动力工资、地租,都可以说是生产行为或生产机会所产生的评价的表达,最终是消费者需求的表达。
门格尔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颠覆了生产是一种物理过程的主流观念,从而以目的论的视角将消费和生产,乃至一切经济现象都统一起来。他的价格理论包含了以边际生产率来理解要素价格的基本思想,领先其他边际革命的先驱们20年。
可惜的是,门格尔虽然意识到了生产是由消费所决定的,但却不明白到底是如何决定的。对门格尔而言,将消费者偏好与相关资源配置变动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规则似乎是机械地自动运行。经济规律独立于人的意志,价格理论更是如此。他认为,经济理论解释的是“经济价格”如何决定,“经济价格”就是在没有受到错误和不完全知识影响的条件下形成的价格。如果“经济价格”与实际价格发生了偏差,那么这是因为错误和缺乏知识而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门格尔的这种说法,与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均衡模型的完全理性人的假设没有根本区别。所以有学者认为门格尔的经济学思想存在两面性,既有奥地利学派的均衡过程的萌芽,也有新古典的均衡观点,这是不无道理的。
门格尔虽然完全独自地开创了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经济学的传统,却未能将主观主义贯彻始终。他没有意识到,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并不能在市场中自动呈现,而是需要行动人发挥企业家精神,在竞争去发现那些分散的、尚不为人知的有用信息。由于人的理性有限,错误和无知不可避免,但是市场上的错误本身就会形成潜在的纯利润机会,更为警觉的行动人有可能发现这样的利润机会,从而减少错误和无知,让市场的消费和生产更加趋于均衡。但离开了行动的人,离开了企业家精神,均衡绝无可能自动实现。对这种主观主义市场过程观的清晰阐述,是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学原理》近80年后,在上个世纪中叶,由米塞斯和哈耶克来完成的。
门格尔不完全主观主义的思想,影响了20世纪初的许多奥地利学者,如庞巴维克、维塞尔和熊彼特等。比如,熊彼特就认为:“消费者在评价所需求的消费品的同时,也在评价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手段。”熊彼特以此反对米塞斯,坚持主张遵循这样的基本命题,即使没有生产要素市场,在计划经济中仍然能够实现经济理性。哈耶克认为这种结论“令人震惊”,因为只有在某一个单独的头脑既知道对消费品的评价,同时也知道各类生产要素供给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正确地主张消费者的评价在逻辑上就包含了对应的生产性服务的评价。可见,熊彼特并没有认识到,市场是一种在竞争中发现的过程。由于熊彼特的理论中缺乏市场过程的这种主观维度,他不但相信计划经济不存在计算问题,也认为企业家的作用是打破均衡(因为均衡是自动实现的),而不是使市场更加趋于均衡,从而无法在市场机制内部为企业家精神留出一席之地。作为阐述企业家精神的卓越理论家,这不能不说是熊彼特的一大遗憾。
本文首发于深圳特区报理论版
相关文章:
“看不见的手”到底指的什么?
那些没收外资的国家,后来怎样了?
有钱为什么吃不到放心的饭菜?
欢迎加入“名师经济学经典品读会”,点击下面的海报二维码即可订阅,新春特价288!更多优惠请见:新年读好书!名师经济学经典品读会招募!或联系风灵微信号 mefengling 。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那些没收外资的国家,后来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