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陆军——中国屯驻军和关东军

风灵之声 风灵 2020-09-13


日本陆军


编译:老狼是也


第一章
日本陆军——从诞生到终焉
日本陆军——支配中国的企图
第二章
日本陆军——常备兵力和战时动员


部队的训练和演习

 

步兵部队的训练

○   步枪中队    使用步枪(三八式步枪)、轻机关枪(口径6.5毫米,与三八式步枪同)、掷弹筒

○   机关枪中队  使用九二式重机关枪(口径7.7毫米)

○   大队炮兵队  使用九二式步兵炮(口径70毫米)

○   联队炮兵队  使用四一式山炮(口径70毫米)

○   速射炮部队  使用九四式反坦克炮(口径37毫米)

步兵部队大致上由这样的装备构成。但步兵的训练,还是以步枪射击、拼刺刀和行军训练为主。因明治三十八(1905年)年采用而命名的三八式步枪的射击训练是认真实施的科目,每年举行射击比赛大会,成绩优秀者获取射击徽章(一个中队取下士官1名,士兵每十人中取1名),射击优秀中队还授予射击荣誉旗帜。“每年秋天举行的师团演习,如果两支队伍发生对抗,裁判官将宣告获取射击荣誉旗帜的队伍的一方取胜。这是一面相当具有份量的旗帜”(摘自田中贤一《图说日本陆军》“步兵部队”)。

拼刺刀,就是以三八式步枪配备的刺刀进行最后的白刃战,预设战场上一决胜负的拼搏场面来进行的训练。据说,这是世界上只有日本才进行的独一无二的步兵训练科目。这也是锻炼士兵意志和胆量的训练。和射击徽章相同,拼刺刀也授予优秀者徽章(联队中取下士官3名,各中队根据服役年龄平均二十人中取1名)。

行军也是步兵的基本要求科目。普通一天行军24公里为标准,行军时间规定为6小时,这包括炊事准备等时间。急行军要求1小时6公里,强行军虽然中间有短暂休息但以一天40公里为目标。昼夜连续的强行军据说也有一边睡着了一边行军的。

炮兵部队的训练

这里以代表性的野战炮兵、野战重炮兵、重炮兵联队为主来看其训练的方法和内容。

○   野战炮兵联队的训练  这是以不满155毫米的大炮为武器,其代表性的就是改进型三八式野战炮(口径75毫米)、九一式榴弹炮(口径105毫米),这种炮大致上炮身比较短、射角比较大。

大炮的射程达到10公里以上,射手是无法目测目标的。这就需要观测班前进到敌阵地附近观察目标,将数据用有线电话进行联系,据此决定炮身的角度、方向和弹药量然后进行射击。即,这种武器的使用包括野战炮的机动、阵地的构筑、观察、通信、射击等各种各样的内容。大致上操作大炮本身的炮手,和驾驭马匹的训练,是课以第一年服役的士兵的训练内容。九一式榴弹炮需要六匹马加以牵引,骑坐在先头马匹上的驾驭者和前、中、后牵绳的士兵都是确定的,当然饲育马匹也是这些士兵担当;炮手根据各自的不同的操作内容,从1号到9号都被编上了位置番号。

担任观察和通信的被称为指挥小队。实际操作大炮的被称为战炮队。中队中有部队特殊用语称为“段列”的担当者,是专门负责运送弹药和补给的,但它不算辎重兵。这样的三种人员组合在一起进行的就是中队的训练。先达到可以瞄准目标射击(非实弹射击)的程度,瞄准和炸药量都按照观察数据来决定,指挥小队的能力是决定命中率的关键。

就这样在新兵入伍训练半年后进入训练弹射击阶段。这被称为大队训练。炮弹击中也不会爆炸。10月末到11月初通常师团的全体训练演习开始,在师团管区的三四个县内选择适合的训练战场,炮车在收割完的田野中设定目标进行训练,然后披露训练成果。

○   野战重炮兵联队的训练  重炮很大,因此一门大炮需要20人进行操作,它与野战炮同样分作指挥小队、战炮队和中队“段列”,所不同的是不使用马匹而是用汽车牵引。操作训练是当然的,还需要训练安置和修理大炮的相关内容。演习地点如果相隔较远距离的话,也用列车搬运。野战重炮联队的主力俗称“一加”(九二式10厘米加农炮)和“十五榴”(四年式15厘米榴弹炮),炮身超过二十吨。这被分解为几大部件运送,卸载也需要相当的技术。

○   重炮兵联队的训练  野战重炮兵使用的重炮由汽车加以牵引,其本身带着车轮就可以进行射击。但是重炮兵联队的重炮就需要进行分解后装载于若干台板车来运送,并且到达阵地后再加以组装。因为太大,比如“二四榴”的四五式二十四厘米榴弹炮,炮弹最远可达10000米,安装时先要挖出直径8米、深1.3米的圆坑,然后将炮身水平固定,这需要很多程序,训练也几乎是在夜间进行。日本军喜好和擅长的就是夜间进入阵地进行夜战。重炮兵联队装备的主要有八种重炮,而分配在重炮兵联队的新兵首先要在设有演习用炮台的要塞中接受训练,最初的三个月(第一期分队教程)至少要训练操作三种重炮。必须掌握的一种指定重炮是“三八式火炮”。这类大炮有十二厘米榴弹炮、十五厘米榴弹炮和一厘米加农炮。紧急的时候要能够分解并使用膂力进行搬运,这也是训练内容。因此,重炮兵联队优先选择身体强健的士兵。

工兵联队的训练

工兵,特别是师团工兵的基础训练大致上有八个项目。

土工---使用铁铲和鹤嘴镐构筑工事

驾舟---用单浆在激流中驾舟

链接---使用钢丝、铁线、绳等链接并以环扣固定

木工---特别需使用木工斧锯类的工具

木桩---使用木桩构筑工事

重型物件的搬运---大型木材、铁轨、舟船等人力搬运

爆破---对铁道、桥梁、阵地工事、建筑物的爆破

机船---能够装卸发动机的折叠式小舟的操作使用

最后的“机船”操作是中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引进的军用机船,在中国战线用于溪流、运河、湖泊江河中的作战。

新兵第一年约用四个月学得以上科目,据说最有吸引力的是爆破,破坏比较建设而言更符合军队的作为吧。此外还选择一些士兵学习特定技能如木工、锻造、车床、焊接、汽车驾驶、通讯器材的维修、石匠、机械工等等。就这样工兵部队在战场上需要保障构筑阵地工事、渡河作战、抢修道路等作业。

也有用于战场需要的特殊工兵部队,因为太过专业通常不配属于师团。师团所属一般的工兵被称为甲工兵,特殊工兵部队就冠以乙、丙、丁、戊、己、辛的番号。乙工兵构筑坑道工事,丙工兵用于修建载重的桥梁和栈道,丁工兵是支援登陆的工兵部队,戊工兵担任敌阵前渡河的作业;至于己工兵则是专门配置在满洲国与苏联邻接的国境上,持有特别的装甲工作机械在关键时候用于破坏苏军的阵地工事;辛工兵也是同样配置在这一国境上,担任使用有线操纵的机械破坏苏军的碉堡要塞的任务。

辎重兵联队的训练

当时的运送仍是以马匹为中心,因此新兵要用两个月来熟悉饲育驾驭马匹。这些马匹多为公性骟马。师团分作野炮师团和山炮师团,而进入太平洋战争时,野炮师团的辎重兵联队约拥有由一千人照看的一千匹马,野炮师团因为要用马匹牵引大炮,拥有约三千人照看的二千七百头马。中日战争以后逐渐配备汽车用于辎重运送,马匹数量也相对减少。汽车一次能够运送一吨半的物资,而双马牵引的四轮车只有四百公斤,一马牵引的二轮车只有二百公斤,马背上能驼载的大约百公斤左右。

无论是否和马匹打过交道的新兵用两个月和马匹寝食与共也就熟悉起来,人和马之间建立起亲和关系。于是能够驾驭、乘坐和使用马匹拉载物质,其次也学会照顾马匹的疫病和伤病,这就是训练的内容。(参考翔泳社出版的森松俊夫编著《图说  日本陆军》所载 田藤博的“炮兵部队”和春山善良的“工兵部队”)。


支那屯驻军和关东军

 

以上是作为常设部队师团的各种情况,但与常设兵团不同的还有驻扎在海外的常驻部队。海外也就是指的中国,这是由各地的常设师团轮流派驻并成为“军团”形式的部队。代表性的军团就是支那屯驻军和关东军。满洲事变是关东军制造的,引发中日战争的卢沟桥事变的主角则是支那屯驻军。这些都是决定性地改变了日本命运的军事行动,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些军团是不可不提及的。


支那屯驻军

这是义和团之乱的事件后讲和条约(辛丑条约)中承认的日本派驻军。司令部设在天津,在第一章中也有所涉及,这里再稍微详细地来看看。

清朝末年,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民众组织义和团在山东揭竿而起,在甲午战争不久的1899年进入北京进行骚乱,对日本为首的各国公使馆进行包围,引起日、英、美、俄、德、法、奥地利的八国联合共同出兵。日本借地理邻近之便,派出了最多的二万二千兵力。但是义和团的势力从天津到北京途中虽然屡遭阻止,仍然得以进京包围公使馆等并且杀害了日本公使馆人员和德国公使。当时清朝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使得事态进一步恶化,结果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清政府在和八国联军的讲和中签署了赔款和承认军队派驻条件的辛丑条约。

当时的列强对于日本军的实力感到意外,而且对日本军几乎没有掠夺行为等也刮目相看。因为当时在北京的列强的掠夺、暴虐行为触目皆是。日本也还处在西洋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指日本江户幕府与美国签订的日美通商条约)之下,竭力想从这种状态中摆脱出来,日本军也抱着这种意识来进行作战,想以礼仪姿态和残留的所谓“武士道精神”来取得列强的认同。就此,日本得到了列强的好评,被称为是保卫列强权益的“东亚宪兵”。

在这一背景下,驻清朝屯驻军于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5月建成,规模约二千名士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次年这支驻军改名为“支那屯驻军”。因为军司令部设在天津,俗称“天津军”,在天津以外,还在北京和山海关等十二处配置了部队。支那屯驻军曾经减少到数百人的程度,但随着满洲事变又逐渐增强了兵力,在卢沟桥事变之前,达到了约五千兵力的规模。

卢沟桥事变就是在北京郊外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东侧进行夜间演习的支那屯驻军的一个中队受到疑是来自附近中国驻军的实弹射击(未有击中和伤害),于是动用了一个大队展开了进攻。下达进攻命令的牟田口廉也大佐(支那屯驻军步兵第一联队长)是后来又因力主开展英帕尔作战结果遭遇惨败的恶名昭著的指挥官。而受命指挥进攻的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后来在瓜达尔卡纳尔作战中最先率部与美军作战遭到全歼,本人也自杀身亡,这在战史上也是有名的。

支那屯驻军在卢沟桥事变约一个月半月后,被新编派遣的北支那方面军所吸收而不复存在。



关东军

关东军是派驻于满洲的军团。

作为日俄战争的结果,日本从清政府那里得到了租借关东州(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的前端部分,约三千五百平方公里),以及旅顺~长春、安东~奉天(沈阳)的铁路经营权。辛亥革命后日本继续享有这一权益,并且更在对华二十一条要求中将这一租界期限延长。

日本为了守护铁路的权益派遣了约一万人的兵力的独立守备队。这支部队最初由隶属于日俄战争中的满洲军总司令的关东总督统领一年,以后的十三年由关东都督指挥。1919年(大正八年)4月废除了关东都督,成立了关东州的行政机构关东厅和关东军,独立守备队就此发展成为纯粹的军团。

之所以叫关东厅、关东军,是因为满清起于满洲,后入主北京,把长城以南称为关内,长城以北称为关外,而且满洲又地处山海关以东,也叫做关东。虽然关东只是泛指并非指满洲全境,但这成为俄国租借辽东半岛先端部分的称谓根据,然后日本也就沿用下来,而且也以此对派驻的日本军命名。

从大正末期日本军部和右翼活动家中开始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主张,这种意识也影响到政界,并且关东军终于成为这一主张的中坚力量。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一手策划暗杀了张作霖,三年后坂垣征四郎高级参谋和石原莞尔作战参谋再次强行引发满洲事变,这次陆军中央部事变前就对此采取纵容态度,事变后就直接公开予以支持和支援,从而占领了全满洲并建立了满洲国。

以后关东军经历了四场作战。

1.     热河作战

热河(现在归属内蒙和河北)是长城以北地区。关东军占领热河后,接着跨越长城进入关内,占领了北京、天津以北的大片地区,经塘沽协定后停战,但这一地区禁止中国军队驻扎。

2.     察哈尔作战

中日战争初期,察哈尔(又名绥远,现大部为内蒙古自治区)作战并占领该地,建立了蒙古自治政府。

3.     诺门坎作战

中日战争约两年后的1939年(昭和十四年)5~9月的诺门坎事件,是围绕蒙古和满洲边界问题引发的作战,实际上是和苏军进行的作战。关东军完全被苏军的装甲部队打败,因为抓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进攻波兰,苏军为了与此呼应从东部侵入波兰也急于停战)这一机会于9月15日达成停战协议,才保全了些许面子。

4.     对苏作战

太平洋战争末期,与侵入满洲的苏军的作战。但是这一作战因为仅一星期后日本向盟军投降而停战。这时候的关东军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号称“七十万精锐”已经毫无踪影,只有凑集的人员,有许多士兵甚至连枪都没有。战后,关东军的大部分被押往西伯利亚品尝了强制劳动的艰辛。

 


(待续)


相关文章:

日本陆军——从诞生到终焉
日本陆军——支配中国的企图

日本陆军——常备兵力和战时动员

讲座:战后日本的宪政改革(上)

讲座:战后日本的宪政改革(中)
讲座:战后日本的宪政改革(完结)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日本陆军——常备兵力和战时动员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