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柯兹纳为什么要强调“警觉”和“纯粹无知”?

风灵之声 风灵 2020-09-13

注:本文是我在正一君书院领读柯兹纳的《市场过程的含义》第五讲文字稿,有部分修改和删减。感兴趣的亲们可点击文末的海报二维码订阅我们的经典品读会课程。



文 风灵


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主流经济学是把市场中的参与者看成全知的上帝,知道所有的相关信息,并且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失,因此必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当哈耶克提出知识问题以后,主流经济学解决的思路仍然是换汤不换药。他们认为,虽然市场上存在无知,但这是一种“理性的无知”,或者说“已知的无知”。你知道你要寻找的信息是什么,知道它会带来多大的收益,知道要花多少成本去获得这个信息。因此,如果你不去搜索这个信息,保持无知的状态,那是因为获得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这时候,你的选择仍然是理性的,是最佳的;就整个市场而言,也仍然是均衡的,最佳的。

 

虽然我们承认,这种理论确实可以解释某些情况,当我们“从大百科全书中寻找某个事实,从词典中查询某个生词的含义和拼读,或者查看某个陌生城市的街道地图”时,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去查询,是判断收益大于成本,是理性的行为。我们在搜索这些知识时,知道自己在搜索什么,知道它的价值有多大,不会有什么惊奇和意外的事发生。

 

然而,也有很多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并不是那么理性,每件事都算得清清楚楚才去做,有时候就是一种偶然。比如,设想一下,假如你家附近开了一家价格便宜的蔬菜店或者小超市,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呢?恐怕很少是专门去搜索得知的。很可能是偶然路过发现的,偶然看到了广告找去的,偶然看见邻居买的东西,随口一问知道的,等等。以类似这样的方式,信息慢慢地就扩散开了,最后,附近差不多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家小店,市场上的无知就减少了。

 

这明显是一种渐次发生的过程,但主流经济学里没有这种过程的概念。主流经济学认为,一家新店开张,该知道的人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人永远都不知道,除非搜索信息的成本系统性地降低了。我们很难想象,真实的市场是以这样的方式运作的。

 

与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理论相对照,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强调市场是一种过程。如米塞斯在《人的行为》里写道:“市场不是一个地方,一件东西,或一个集体。市场是一个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个人,在分工合作下的行为互相激荡而发动的过程。”柯兹纳在纽约大学读书的时候,是米塞斯的学生,米塞斯的这种市场过程的观点给了他非常大的冲击。上一讲中我们提到了乔治·斯蒂格勒,他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来也获得了诺奖。当时,柯兹纳除了在上米塞斯的市场理论课程,同时也在学习乔治·斯蒂格勒的市场价格理论。每周柯兹纳有一门课就是用的斯蒂格勒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他发现这两种理论截然不同,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柯兹纳决心找出其中的原因。他深入学习这两套价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米塞斯的市场过程理论。

 

上一讲中,我曾谈到,米塞斯的观点虽然本质上与哈耶克是一致的,但更加微妙一些,主流经济学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真正理解米塞斯的洞见。米塞斯是什么观点呢?米塞斯认为,人不是全知的,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发现,去探索,去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去获取利润。在这样的过程中,有风险,有不确定性,也有错误。如果一个人做对了,会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获得利润;如果做错了,会亏损甚至被淘汰。虽然不能保证人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有消费者主导的反馈机制,就会推动市场过程不断前进,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供求的协调。

 

熟知奥派经济学的人对米塞斯的这些观点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哈耶克和米塞斯都有市场是一个过程的观点,哈耶克强调信息是分散的,因时因地而异的,米塞斯强调人的行为可以利用这种分散的信息。但是米塞斯也使用“理性”的概念,虽然米塞斯的“理性”本质上和主流经济学的“理性”是不同的,但主流经济学误认为米塞斯的“理性”只是多了一些“误差”或“错误”,不是那么准确,严密,这些误差和错误在理论分析中是可以省略的,或者作为例外处理。而米塞斯实际上说的是,必须要有人的有目的的主动行为,才能逐渐发现供求不均衡不协调的情况,否则市场是没法实现均衡或协调的。这不是一种误差或错误,而是不可省略的过程。主流经济学似乎很难明白这一点。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柯兹纳在本书中尽量避免用“理性”或“理性行为”这样的概念来阐述自己的理论,他常用的是“警觉”和“未知的无知”,或者说“纯粹的无知”。前面提到过,柯兹纳深入研究过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同时又受到米塞斯的耳提面命,所以他知道主流经济学是怎样理解的。为了减少误解,他强调“警觉”,在警觉下发现以前不知道的信息,这是不能事先进行得失计算的,因为你不知道你的无知,这就是“未知的无知”。

 

比如说,柯兹纳经常举在大街上捡钱的例子。你走在大街上,发现地上有100元钱,你就捡起来了。这种事情能够预先计算吗?不能。在发现这张百元钞票之前,你不但不知道地上有没有钱,你对要不要去搜索地上有没有百元钞票也是没有想法的。这明显和我们前面举的查字典,查地图是不同的。兜里有没有钱,我们会主动去查看一下,大街上能不能捡到钱,就是一种偶然,没有人会理性地计算或预计能不能捡到钱,怎么才能捡到钱,等等。

 

说实话,“警觉”这个概念乍一看似乎和米塞斯“人的行为”,即人有目的的行为有所冲突,但我们前面已经提到,柯兹纳强调警觉,很有特点,不会与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决策”相混淆。警觉虽然涉及的是未知的无知,不能事先以理性决策的方式预算,不能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均衡模型,但另外一方面,警觉也不是完全盲目的,无意识的,而是有一定的倾向,一定的激励去这样做。比如说,地上如果是一张废纸,我们多半会熟视无睹,是看不见的,但如果是百元钞票,我们老远一眼就会看出来。换言之,警觉是一种介于完全的理性和完全的无意识之间的一种行为。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很多决策行为的常态,是可以纳入人有目的的行为之中的。当然,人的行为的概念外延明显要宽泛得多,但从警觉入手,有助于我们弄清楚问题最重要的部分。

 

柯兹纳举的捡钱的例子非常简单,也非常极端,大家一下子就懂了。实际上,现实情况往往比捡钱复杂。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一些信息片段或者有模模糊糊的一个想法,但对所欠缺的信息缺乏概念,很难通过理性计算的方式去补充相关信息而获利,但可能偶然之间就得到了一些信息,或者是凭借想象来补全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搜索、研究、计算,确定是不是可行的利润机会并采取行动。也就是说,现实中有许多是警觉和理性决策的混合行为。

 

有不少创业者的故事都是这样的。比如,我认识一个朋友,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在云南偏远的大山里发现了一种无污染的纯天然蜂蜜,野蜂蜜,当时他正缺钱用,连旅行费用都快没有了,于是就马上在朋友圈卖这种蜂蜜,没想到销路还很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来还成了他的一个收入来源。同时,采集蜂蜜的农民和买蜂蜜的消费者之间的供求联系也建立起来了,各方都得到了好处,大家都挺满意的。

 

在这个例子里,我的朋友是个民间艺术家,多年来积攒了一些人气,朋友们都认可他,信任他。但他虽然知道这是个好事,或者说是有用的资源,却不知道该怎样利用,甚至那之前没想过利用这种资源来赚钱,直到他偶然发现了野蜂蜜,因为当时缺钱,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圈。此后,如何定价,如何销售,如何运输,等等,可能会涉及到理性决策、理性计算,但在他发现相关机会之前完全没有办法对这种事进行计算。因为朋友圈卖蜂蜜这个机会对他来说是未知的无知,纯粹的无知。他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但他确实有一种警觉,当机会出现时,他就抓住了机会。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警觉呢?很简单,因为我们想赚钱,或者更广义来说,我们希望能发现获利的机会。什么是获利的机会呢?其他行为人的“错误”会构成获利的机会,就像是有人把钱遗失在大街上。在市场上,错误主要体现为定价过高或者过低,这样就会产生赚钱的机会。如果价格过高,就会有人低价买来或者低价生产同样的商品,以低于原来高价的价格销售;如果价格过低,就会有人买走这种商品,然后以较高的价格销售。简单而言,错误产生了赚差价的套利机会。如果没有错误,价格不高也不低,或者说市场上是均衡价格,是没有这种套利的机会的。

 

柯兹纳归纳了三种低买高卖的套利方式:第一种是纯粹套利,即以不同的价格同时买卖;第二种是“跨期套利”,跨期套利是以低价购买某个东西,然后过段时间以高价售出;第三种是创造性生产行为,是以低价购买资源,然后过段时间以高价售出利用这些资源以创新的方式制造出来的产品。

 

前面两种套利方式都比较好理解,我们要解释一下第三种“创造性生产行为”为什么是一种套利。在第一章柯兹纳举生产鞋子的例子时,就曾经提到过,企业家判断生产鞋子是不是有利可图的,就是看相比未来鞋子的售价,是不是现在的市场低估了生产鞋子所需的全部成本。或者说,如果他买入全部生产鞋子所需的原料,比如皮革、辅料等,再加上劳动和生产设备以及厂房等等成本,生产出鞋子,鞋子的售价是否足以抵销这些成本还有利润?鞋子是什么?鞋子是所有这些资源转换来的。可以说,企业家买入了一揽子资源,卖出的也是这同样的一揽子资源,只不过改变了物理形态。这二者之间同样可能存在低买高卖的套利差价。

 

套利的结果就是差价趋于消失,市场趋于均衡。当然可能会出现错误,使得市场越来越不均衡。但是,前面说过,错误就是利润机会,错得越远,越不均衡,缺口越大,赚钱的机会就越多,可能的利润就越大,就越可能纠正这种错误,这就是市场力量的神奇之处。比如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市场相当不均衡,存在大量的供不应求的矛盾。那时候赚钱就容易,只要有胆量,只要肯干,就容易找到发财机会,不少人很快就富起来了。但是现在在许多竞争较为充分的领域,比如餐饮业,零售业等,不均衡的现象就不那么明显了,需要足够的警觉才能发现机会,钱不是谁都能赚的了,而且搞不好就会亏本。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做生意的人说“钱越来越难赚”了。

 

在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警觉的概念,行为人通过警觉发现并实现利润机会,其效果就是消除了相互之间的无知,协调了供求,使市场趋于均衡。而这种警觉是不能事先计算,不能用均衡模型来解决的,理解了这点,就很容易明白市场过程的含义及其意义了。我们下一讲再见。


相关文章:

为什么经济学不能教你发财?
科斯定理到底是什么意思?

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理论有什么问题?


点击下面的海报二维码,就可以加入“名师经济学经典品读会”,一起来精读《市场过程的含义》!详情请见:为什么要精读《市场过程的含义》?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理论有什么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