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再度签发文件: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严查滥用华为品牌!
3月31日,华为正式发布了2022年财报。在当天的财报沟通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度向外界重申“华为不造车”,并表示华为在“今天上午刚刚发布了文件明确华为不造车”,并且将严查滥用华为品牌的情况。
任正非再度签发文件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今年年初,华为在和赛力斯合作车型的广告上就开始有打上了华为的标识,由此外界推测认为华为可能亲自下场造车。
随后在2月下旬,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回应称“这是华为出的广告当然得有华为的标识,这是正常行为,大家有点敏感了。”
3月8日,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汽车又在多个平台发布了宣传海报,但是原本的标语“AITO问界”变成了“HUAWEI问界”。AITO汽车官方推文的标题也采用了“HUAWEI问界”的描述。这一变化再度引发了外界关于“华为将主导问界汽车”、“华为将亲自下场造车”的猜测。
对此,华为回应称,这一举措仅为突出华为长期深度赋能AITO问界品牌的情况,华为与赛力斯的长期深度合作没有改变。未来双方会继续推出更多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
华为还表示,近期已与赛力斯方面达成一致,为强化品牌的独特性,对外宣传的话术将改为“华为全面主导”,而不是“深度赋能”。这也是想给外界释放华为将与赛力斯开展更全面的合作,而不只是技术层面合作的信号。
不过,在2022年财报沟通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目前有些部门或者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本来在查处过程中。华为经过30周年,品牌不能被滥用。”
徐直军重申,“华为不造车”。并表示“华为今天上午刚刚发布了华为不造车的决议,有效期5年。”
“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有效期是5年,那是因为我们现在所有文件有效期都是5年。5年到了,再发一个5年。”徐直军解释,“华为的战略没有变:我们不造车,我们帮助车企造好车。我们要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据悉,在3月31日,华为创始人、董事任正非再度签发了“关于汽车业务的决策公告”,重申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定,有效期为5年。同时,文件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也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的字样。
据悉,汽车BU CEO余承东已亲自要求问界门店将拆除所有相关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另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1日早间,有深圳问界门店员工表示,门店已接到华为方面发的通知,要求4月1日开始拆除所有相关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而且平时宣传话语中也不能再叫“华为问界”了,但还是可以叫“问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任正非就曾签署了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称“华为不造车”,并严厉表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该文件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
在这份文件的有效期尚有半年才到期之前,任正非就签发了新的文件,继续重申“不造车”,似乎也是在为业界与华为的合作打消疑虑。因为众多车厂一直都存在着“华为最终将亲自下场造车”的担忧。
广汽拒绝联合开发的“HI模式”,华为身份降级为供应商!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各方资源的调配等原因,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H8 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在本次变更之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在该消息被曝光之后,引发了外界对于广汽与华为合作关系出现问题的猜测。
在3月30日举行的广汽集团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广汽方面对广汽埃安与华为合作模式变更事件进行了正面回应。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在双方进行联合开发之前,广汽集团与华为已在多个领域进行合作,转入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之后,华为也是战略级合作伙伴供应商。”
广汽表示,其与华为双方高层保持了非常良好的沟通关系,没有任何障碍。但在技术合作上,要以出产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结合产品的品牌特性来选择(合作模式),共同研发有利就走共同研发,战略性供应商合作有利就走战略性供应商合作。在广汽方面看来,灵活性、先进性与综合成本竞争力是双方转变合作关系的考量因素。
曾庆洪还补充说道,虽然此前广汽集团计划与华为联合开发,推出新品牌,但目前,广汽已有埃安、昊铂,没必要再推新品牌。“最后和华为友好协商,决定通过优势互补的方法,将华为转型为供应商。但项目仍然在推进,华为仍是战略合作伙伴。”
华为官方对此事也回应称:“广汽与华为双方经过充分沟通,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故调整为埃安自主开发,本次调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广汽集团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但是,这也意味着广汽与华为之间的合作模式将不再是双方深度合作的“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而是正常的车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为何众多车厂对与华为合作充满了警惕?
目前华为汽车业务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个是单纯卖零部件业务;第二是“HI模式”,为车厂提供整体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第三是“智选模式”(比如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即华为深度参与造车,同时华为的营销及销售渠道也会参与卖车。对于华为来说,“HI模式”和“智选模式”才是其发力的主要合作方向。
但是对于车厂来说,与华为无论是进行“HI模式”还是“智选模式”的深度合作,都可能面临着核心技术形成对华为的“技术依赖”,赢利能力下降,以及内部相关造车机密被华为掌握的风险。更令这些厂商担忧的则可能是,对于未来“华为将亲自下场造车”,成为它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担忧。
本月初,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汽车在多个平台发布了宣传海报,但是原本的标语“AITO问界”却变成了“HUAWEI问界”。AITO汽车官方推文的标题也采用了“HUAWEI问界”的描述。这一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关于“华为将主导问界汽车”、“华为将亲自下场造车”的猜测。
或许正是受到这方面因素的影响,广汽才宣布将子公司广汽埃安原本与华为合作的AH8项目变更为自主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8月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杭州峰会”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就曾表达了对华为的“不满”。肖勇表示,“华为也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它的价格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更早之前的2021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就曾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2022年8月5日的“第十二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原北京汽车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翊辉科技CEO荣辉在圆桌论坛环节也向芯智讯透露了汽车厂商与华为合作的担忧。
荣辉表示,目前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原有的汽车产业链带来很大的冲击。出现这个原因更多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带来的,车的重点和最值钱的部分已经变成了这些部分,这部分并不掌握在传统车厂手里。
“曾经我是代表车厂,现在我离开了,仅代表我个人。所以我可以说,我很理解上汽董事长陈虹所说的不跟华为合作,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与华为合作,华为会把最炫酷、最值钱的东西动拿到它手里,而合作的车厂反而没什么可做了。”
荣辉还举例称,北汽与华为合作的极狐,在没有与华为合作时,大概卖22万左右,一台车大概纯赚1500元。与华为合作后,加上它那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大概要4万块的成本,我们估算下来,他的利润最少能有1.5万,基本都是软件和芯片。而且车厂能够宣传的也都是华为的技术,什么智能化、自动驾驶等等,根本没法说车厂造这个底盘多辛苦,因为这都不是用户和营销关注的点。车厂俨然沦落成为了替华为“打工”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华为没有和一个非常重要的整机厂全面深度合作的原因,大家都很警惕。
在会后,荣辉接受芯智讯采访时,荣辉还表示,目前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小康旗下的赛力斯,因为其原本就体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也愿意替华为“打工”,而且他们还能通过“炒股价”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变现。但对于本就是头部的传统车厂,与华为合作是很警惕的。
不过,此前余承东曾解释称,车厂已经有造车能力,华为没必要再去建工厂,自己去造车。“中国的汽车工厂闲置很严重,我们把闲置的资产充分利用,是对社会资源最大的保护,车厂挣大钱,我们挣小钱。”
余承东表示,华为是做通信的企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这是新三化,都是华为最擅长的,车厂擅长的是机械方面。华为有近万名研发人员做智能化软件,这对车企来说可以省很多钱。华为不会造华为品牌的汽车,AITO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问界这个生态品牌就是华为主导的生态品牌。“华为是想打造一个问界生态联盟,通过成立问界生态汽车联盟,选择少数几家车企加入,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把体验打造到极致,做好产品区隔,共同抓住汽车行业变革的时间窗口。”
在余承东看来,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大洗牌,就像手机行业十几年前的情况一样,手机行业的大洗牌到最后就是美国硅谷企业和中国企业为主,还有韩国的一家。汽车行业最后也有可能是只剩美国硅谷的企业和中国企业。
“未来很多企业肯定会大兼并、大调整,可能会死掉一大批。我相信跟我们紧密合作的厂家一定能成为少数幸存者。这一点我还是有信心的。”余承东说:“不过也可以看到,华为遇到很多问题,卖手机和卖车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我们在调整。以前没有这个能力,这也是一个新现象、新问题,我们过去都不知道。”
目前汽车各个部件的智能化升级是未来中国与美国汽车品牌竞争的核心。余承东认为,未来2-3年是智能网联汽车窗口期,如果没抓住,将来这个市场就跟华为没关系,所以必须抓住机会。
据了解,自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的规模。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美国芯片补贴限制条款遭“抵制”?台积电:有些条件没有办法接受!SK海力士:将考虑是否申请!
拟募资13.24亿元,泰凌微科创板IPO成功过会!国家大基金为第一大股东
行业交流、合作请加微信:icsmart01
芯智讯官方交流群:2218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