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在这里读懂云南!云南省委书记最新署名文章来了
8月1日
《求是》刊发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署名文章
《云岭大地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
全文如下
👇👇👇
云岭大地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
阮成发
七彩云南,是世人心目中“诗的远方、梦的故乡”。同时,云南在历史上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云南各族人民最朴素的意愿,“五谷丰登、物阜民康”是云南各族人民最热切的期盼,过上衣食有余的小康生活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千年梦想。
孙晓云 摄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今天,云南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年夙愿成为现实,4720万云岭儿女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回望百年奋斗历程,苦难与辉煌交织,光荣与梦想辉映,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并逐步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富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实现了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云南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全面小康的最大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到底是解决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前,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非常明显。比如: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居住、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像云南这样发展滞后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也可能适当快一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为云南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引。云南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出发,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形成。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对标全球领先水平,全链条重塑有色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扎实推进“数字云南”建设,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迈进。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4.8:40.2:45.0调整为2020年的14.7:33.8:51.5。绿色能源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绿色铝、绿色硅产能居全国前列。“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等“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行业制高点。
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开发 杨峥 摄
——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扎实推进路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截至2020年底,全省公路里程超过29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9000公里、是2012年的3倍。以沪昆、南昆高铁开通为标志,全省进入高铁时代,16个州(市)、110个县(市、区)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开工,建成投产10座巨型、大型水电站,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营。全省实现4G网络全覆盖,5G商用试点全面启动,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9.7%。
道路通,百业兴。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把优先发展交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支撑性保障,采取“交通+旅游+产业”的综合交通发展理念,建设了集产业路、景观路、致富路、边疆党建示范路为一体的美丽公路。图为2020年12月29日,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服务区段。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李文圣/摄
——高质量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建成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建立的双边合作机制覆盖湄公河流域5国。全省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210.05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389.46亿美元,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中老昆(明)万(象)铁路将在今年内建成通车。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云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优、民生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2015—2020年,全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元台阶。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500元、12842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77.9%、1.4倍。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7.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03%以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质量得到大幅提升,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云南被列为全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8个试点省份之一,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仍然没有变。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抓重点、补短板、打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这一全面小康的最硬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期以来,云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绝对贫困人口比例较高。2012年,云南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贫困人口分布的县域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南就有4个;全省129个县中,有88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7个深度贫困县。全省贫困发生率超过20%,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超过30%,昭通市贫困发生率曾经超过40%,怒江州贫困发生率曾经超过50%,怒江州福贡县的贫困发生率曾经超过70%。摆脱贫困,是云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心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惦记最多的是困难群众,对云南边疆各族人民更是格外关心。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到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昭通市指导,接见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的独龙族群众,对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指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了解脱贫攻坚的初步成效,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督促。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坚决打赢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
幸福的司莫拉佤族村民 杨峥 摄
——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在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居住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以独龙族为代表的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继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千年跨越”后,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跨越”。
独龙江乡新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省8502个贫困村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全覆盖。贫困群众出行难、喝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红土高原上,现代产业取代了刀耕火种,电商走进了边疆山寨,许多贫困户有了自己的大学生,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的状况发生了深刻改变。
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会泽新城 宗琪 摄
——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020年已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0721元,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独龙族乡亲给习近平总书记寄去感恩信,阿佤人民在新时代再唱新歌,景颇族群众一边劳作、一边唱着自己创作的民族小调“九谢共产党”,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感恩党、感谢总书记!
2020年12月30日,佤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临沧火车站通车。贾翔 摄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云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全面小康的最美旋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是云南特有的,有16个跨境民族,是全国3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千万的省份之一。全省16个州(市)有8个是民族自治州,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0.2%。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强边固防压力大。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注云南的民族工作。2015年1月,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年1月,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边境问题相互交织,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意义重大。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举全省之力、全社会之力扎实有效推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云南坚持推动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加强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推动民族文化更好传承和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紫溪镇板凳山民族小学学生课间跳民族舞蹈操。 云南日报社供图 陈飞/摄
——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兴边富民工程,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2016—2020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0个,4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8个民族自治州有48个县通高速公路,一些曾经“峰际连天、飞鸟不通”的山村打通了发展通道。
——民族文化繁荣取得新进展。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开展“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等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精心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项目,举办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融合发展,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在云南大理郑家庄,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125户群众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交融,多年来村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靓丽风景。
大理洱源郑家庄各民族其乐融融 陈飞 摄
——民族地区治理实现新提升。突出边疆民族和区位特点,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不断探索“行政接边地区创建联盟”、“边境地区创建联盟”、“高铁沿线创建联盟”等创新做法。推进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122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立民族之家等服务阵地,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做好思想引导、政策扶持、服务管理等工作,与10个省份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盟协作机制。全省共创建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2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4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
资料图
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的根本,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云南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提升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七彩云南越开越美丽。
四、绿色成为全面小康的亮丽底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这里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世界花园”,动植物资源位居全国前列。这里多样的地理、气候、土壤优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是旅游天堂,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风光绮丽。但是,云南生态环境保护也有欠账。过去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因为过度开发和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重点领域环境防治难度增大,水资源保护挑战严峻,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下滑,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滇金丝猴 曾祥乐 摄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要世世代代守护好,并明确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指南,云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定位,努力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2021年4月18日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拍摄的泸沽湖。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网逐步织密。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依据相关法规构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一湖一条例”,推出生态补偿、河(湖)长制、生态环境评价与考核等系列机制。正式施行《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现以立法的形式统筹、规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日益彰显。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把“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镌刻在云岭大地上。以洱海保护为例,通过实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动,保护治理模式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在习近平总书记6年前“立此存照”的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们感慨:“现在生态廊道建起来了,湖边缓冲带也有了,洱海水质好起来了。大理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云南大理着眼洱海保护,通过建设生态廊道,全面控制洱海周围面源污染,为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图为2021年5月9日拍摄的洱海生态廊道一角。云南日报社供图 黄兴能/摄
——祖国大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加强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在口岸及边境地区筑牢生物安全第一道防线。增强上游意识,担起上游之责,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保一江清水流出云南。持续开展“森林云南”建设,全省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双增长”,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5.04%。如今云南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逐渐形成。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省鸟类、灵长类、兽类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区不断增加和扩大,亚洲象、滇金丝猴、黑颈鹤等珍稀物种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在滇池流域观测到了弯嘴滨鹬、小滨鹬,在红河湿地记录到了珍稀鸟种彩鹮的群体活动和国内最大数量的钳嘴鹳群体,重新发现了在国内消失50多年的秃鹳。今年2月,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现身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
2021年1月9日在青华海拍摄到的青头潜鸭 段红莲 摄
虽然云南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但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对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根本性、长期性问题缺乏担当,对涉及深层次利益的问题不愿触碰。我们要从政治高度看生态环境问题,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重要机遇,以严肃认真态度坚决抓好督察组交办的问题整改,切实解决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云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刚健旺盛的生命力、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为擘画更加美好灿烂的云南新华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来源 求是网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元
审核 马波 刘丽
往期推荐:聚焦 | 云南下半年工作怎么干?这场会议划重点!云南将推动旅游项目走向世界
喜讯 | 智慧丽江“城市大脑”获评产业智能化先锋案例
提示 | 云南多地发通告:暂停或取消举办火把节!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文化云南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资讯
红火楚雄
文旅资讯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市
文化和旅游局
云南省
图书馆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四季论坛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