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二)——保山市腾冲市清水镇司莫拉佤族村




保山市腾冲市清水镇司莫拉佤族村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司莫拉佤族村位于腾冲市中南部的清水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距离腾冲市区12公里、腾冲机场2公里、保腾高速公路腾冲出入口12公里,是一个有着 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寨,有农户73户301人,其中佤族271人。佤族人经过多年迁徙落户于此,被称为“守土人”,是腾冲的土著居民之一,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村落依山而建,内有湿地、森林、竹海、梯田、涌泉等乡村自然资源。

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以乡村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主动融入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和特有佤乡文化传承,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促动各产业板块的质量提升和产业链条高度契合,在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生产景观化发展,将传统农业升级为花园农业,形成了规模化的稻田、花海景观,提升农业品质的同时,植入了农田景观观赏功能。通过整合民族团结示范、美丽乡村、交通、旅游等项目,建设司莫拉礼堂、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民俗文化陈列馆等,从一个“贫穷小山村”变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经济带动效益得到不断提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实现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2020年,司莫拉佤族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乡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寨。



二、主要做法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司莫拉佤族村考察,寄语“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在中央、省市各级的关心支持下,司莫拉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幸福·旅游+”产业,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走出了一条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文化共融、基层治理”为一体的“振兴”之路。

(一)村企合作挖深度。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注册成立了腾冲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实行市场运作,对司莫拉佤族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以国有公司为运营主体,具体负责村寨的保护、开发、经营等工作;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合作社与公司建立一事一协议的合作方式,让社员承接公司经营范围内的相关业务,就近务工。创新的一套经营体制,不仅提升了景区运营水平, 更是实现了村民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集体得实惠的多赢目标。

(二)红色线路有温度。把握好入选党史学习教育体验省级示范线路的机遇,借助合作社,拓展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了“总书记足迹”学习体验路线,以“板凳会”“田埂会”等方式,讲好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情满司莫拉”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教育和研学活动,对外展示佤寨的沧桑巨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加快修建作为研学和红色教育基地的民族振兴学堂。

(三)民族团结提热度。作为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村落,为传承佤族民间歌舞、曲乐、服饰及民俗风情,司莫拉幸福佤乡专业合作社专门组建了佤族歌舞团队。通过举办文艺演出、音乐会、佤族传统体育赛事、佤族传统节日、佤族篝火晚会等丰富娱乐活动吸引外来游客,领略秀美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的情感,提升景区知名度,宣传弘扬佤族优秀文化。

(四)“幸福”产业增活度。建成了司莫拉幸福烤吧、司莫拉幸福餐厅、司莫拉大米粑粑加工体验基地、司莫拉佤族风情园、司莫拉肉牛养殖场和司莫拉农特产品一条街,重点打造涵盖特色美食、民族文化、农事体验、生态农业产业、研学培训等特色乡村产业品牌,丰富“吃、住、行、游、购、学、娱”等在内的多样化服务,形成以旅游业为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文旅融合型村寨。



三、经验启示

司莫拉佤族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民族团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村寨建设,通过强产业实现“乐业”之幸福、美环境实现“安居”之幸福、兴文化实现“文明”之幸福、优治理实现“有序”之幸福、保民生实现“富裕”之幸福。

(一)坚持党建领航。自司莫拉佤族村党支部成立以来,以大党建引领大发展,以合作社为纽带,建立起“总支牵头、支部落实、党员示范、社员参与、群众聚力”工作机制;制定文明公约,落实“三院三长”责任制,探索出“党员带领下的200米服务圈”服务模式。司莫拉佤族村党支部作为整个佤寨发展的“红色引擎”,聚起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磅礴伟力,同心铸就了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

(二)选准产业业态。司莫拉幸福佤乡合作社的产业培植,紧紧围绕“幸福·旅游+”产业,农旅联姻、三产融合,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项目助推、村企合作、群众参与;深度挖掘当地自然资源,融合多元文化及创意表达,赋予旅游鲜活元素,让农耕、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佤族文化“活起来”,使司莫拉佤族村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家家吃上“旅游饭”,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绵绵延伸。

(三)注重文化交融。依托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对原有村庄面貌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将司莫拉中寨的 7条巷道串联,分别植入大米粑粑、佤族绘画、佤族服饰等当地特色产品,形成一巷一特色;坚持文化聚力,丰富“文化+”载体,建成优秀民俗文化陈列馆,陈设着佤族祖先遗留下的农耕痕迹和历史渊源、民族民风和民俗来历,用以展示佤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司莫拉佤族传统节日,举办歌舞节目、篝火晚会等活动,与各族群众“共舞”、同八方来客“共欢”。

(四)加强智慧建设。实现5G信号全覆盖及200M 宽带接入,重点区域免费WIFI覆盖,建设了智慧公厕、智慧导览等智能化管理服务,同时扎实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和所引进企业的品牌、市场渠道,积极推介乡域内绿色生态产品、田园风光和丰富多彩的古村落文化,以智慧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五)深化群众主体。司莫拉的开发建设坚持“为民、靠民、惠民”的思路。“为民”即以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增收等问题为导向,确定建设的着力点;“靠民”即推行“巷长”“十条村规民约”“党员带领下的 200米服务圈”“最美庭院”评比等机制,将“末梢治理”引向深入;“惠民”即通过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优秀文化,提升景区品质,将成果惠及群众,共谱“团 结和睦、共建共享”的幸福乐章。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华芳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一)——大理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



聚焦 |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提到的这些事,与云南息息相关


关注 | 全力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大理州出台优化游客购物退货举措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云南省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滇剧院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