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五)——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矣美堵村



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矣美堵村

矣美堵村,隶属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位于“三州四县”交界处,坐落于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半山腰,距昆明116公里。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全村国土面积0.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2035米。矣美堵是全县唯一一个彝族彝青人聚居的村落,全村53户146人,全部为彝青人。村庄形似一条红色彩带挂在圭山半山腰,每逢雨天水气常常爬到半山腰就凝结成云,所以矣美堵也被誉为“云上人家”。长期以来,由于该村人口较少、产业单一,缺乏发展产业的带头能人,收入来源仅限于传统种植业,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矣美堵村按照“五个一”的乡村旅游发展要求,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借助“生态资源、民族文化、红色资源”三大优势,整合农村特色资源要素,融合城市要素,以都市驱动让村庄赶上了乡村振兴的“专列”,小山村实现了大变样,成为体验生态康养的治愈之地、重温红色经典的信仰之地、探秘彝青文化的原始之地,真正成为人人向往的“云上人家·秘境彝青”。截至目前,矣美堵村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集体收入达50万余元,集体资产价值达1000万余元,村内4家农家乐年均收入达60万余元,先后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主要做法

(一)“三级联动”,高位统筹聚合力。矣美堵村创新实验工作得到了云南省、中国农业大学和昆明市各级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指导和支持。2020年10 月16日,省委相关领导到矣美堵村调研,为矣美堵村的乡村振兴工作理清了思路。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农业大学与昆明市政府签订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成员持续驻点矣美堵村开展实验指导工作。通过省、市专家团队与石林县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的三级联动机制,在矣美堵村整体性改造的基础之上,选择建设一个小规模核心示范区,开始了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二)“三力融合”,都市驱动激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大力培育形成乡村内生力、都市驱动力、城乡互动力“三力融合”机制,探索都市驱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整合村集体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收入,开展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成立石林雨美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导村民以都市需求为驱动,开展订单式种养殖、嵌入式客房打造、乡村旅游服务、生态餐饮经营等新型业态,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经济收入。与红胜旅游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专业团队进行运营管理,构建“村集体公司+市场主体公司+乡村CEO+村民自营经济体”的“1+1+1+1”运营机制。通过建设一系列的休闲康养和旅游设施以及提供市场导向服务,整合矣美堵村劳动力、宅基地、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等乡村要素,并与城市人才、资金、市场、技术、企业等要素进行有效融合,真正塑造出都市驱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崭新样板。

(三)“三色打底”,“秘境彝青”添魅力。发挥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彝青文化优势,“三色打底”为乡村旅游增彩添色。围绕“云南人民闹革命, 圭山打响第一枪”的光荣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兴建矣美堵村至圭山红色教育基地,依托朱家壁墓、革命纪念碑、“一支人民的军队”纪念广场,为游客提供服装、导游、党史及爱国主义教育、餐饮等服务,着力打造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立足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服务补偿机制,开发出“生物多样性研学游”“山茅野菜变佳肴”“森林康养登山游”三大特色产品,依托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研学旅行、山货采摘体验新业态,带领游客登山采摘野菜,把山茅野菜做成具有特色风情的农家餐饮,吸引各方游客打卡品尝。深入开展彝青文化挖掘和保护,在传统民居、歌舞、服饰、习俗、餐饮等方面深入挖掘,开发彝青服饰摄影、特色餐饮等产品产业,在村庄外墙风貌改造中融入彝青文化元素,对彝青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接近生活、匹配市场、适合消费,让游客体验古老的文明韵味,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四)“三个要素”,“云上人家”增动力。一是打造“六个支点”撬动美丽乡村“大旅游”。矣美堵村按照生态要好、环境要美、产业要有支撑、旅游要素要有保障、基础设施要到一定水平、党的基层建设要健全“六个支点” 做优乡村旅游,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二是围绕“五个一标准”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制定乡村旅游“五个一示范”,即一张图(全域旅游全景图、乡村旅游导览图),一条线(旅游游览线路),一块板(村情简介、村规民约、基层组织建设、文明旅游等综合展板),一句话(乡村旅游宣传语),一套规范经营体制(星级民宿、六好餐馆等),打造石林乡村旅游示范“升级版”。三是实施“四个工程”,筑造乡村旅游“压舱石”。实施服务管理提升工程。提升服务人员服务技能,为游客提供温馨的旅游服务体验。实施公共服务优化工程。建设游客中心,健全游客服务体系。实施“后备箱”工程。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圭山苹果、石林人参果、乳饼、卤腐、骨头参等农林牧副渔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挖掘“彝青”文化,开发乡村文创产品。依托游客中心,推动农特产品“上网出村”。实施市场主体壮大工程。引进青年人才、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企业,实践“村集体公司+市场主体公司+乡村CEO+村民自营经济体”的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带动村民创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废地变宝地、封闭变开放、资源变资本、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人力变人才、手机变农具、农民变股民,打造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三、经验启示

矣美堵村以绿水青山为形、乡愁乡韵为魂,打造了石林乡村旅游的迭代升级版,是石林县以旅哺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

(一)以理念创新引领乡村旅游。石林县树立了乡村旅游是挑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金扁担”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的理念。以“大旅游”观念整合乡村资源要素,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实现乡村生产生活资源、产业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有效再配置,推动农业、交通、教育、体育、工业等领域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编制了乡村旅游规划,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以机制创新赋能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石林县成立了县委全域旅游工委,实施“全域旅游党建联盟、景区党建领航、景村党建振兴、产业党建规范”四大工程,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全域旅游由“部门推动”向“党政统筹”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建立了旅游项目党政联席会议机制、联合审批机制、服务协调机制、退出机制、推进奖惩机制,确保旅游各项工作真正得到落实。把乡村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为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三)以方法创新做优乡村旅游。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石林县探索了“六个支点”、“五个一标准”“四个工程”的路径,通过打造支点、制定标准、实施工程,优化了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 为打造乡村旅游迭代升级版奠定了基础。

(四)以品牌创新提质乡村旅游。在矣美堵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石林县以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圭山红色旅游、彝青传统文化为依托,聚合省市县资源,提升要素支撑,形成乡村内生力、都市驱动力、城乡互动力融合机制,探索了一条践行“两山”理念,创新都市驱动,实践融合发展,高质量打造“云上人家·秘境彝青”的乡村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元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四)——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小渔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三)——普洱市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二)——保山市腾冲市清水镇司莫拉佤族村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云南省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滇剧院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