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十五)——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佛堂村
佛堂自然村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东部,隶属凤羽镇江登行政村,下辖2个村民小组,129户474人,其中白族人口443人,是一个传统白族村落。佛堂村背靠天马山,面向凤羽坝子,村中有清源河水、三爷泉水穿流而过,坐拥千亩湿地风光、油菜花海、古梨园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2018年被列为州级乡村振兴重点试点村,2020年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年来,佛堂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赋能为着力点,以跨界融合为切入点,探索出“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的“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佛堂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佛堂村品牌影响持续扩大,省、州领导和企业专程率队到凤羽调研座谈,李健、黎瑞刚、于丹、孟非等众多国内文化艺术界名人纷纷进入凤羽考察体验生活,引发外界强烈关注。全球知名品牌凯迪拉克、奥迪、路易十三、帝亚吉欧等落地凤羽组织品牌活动,多个综艺节目和专题片在凤羽拍摄录制,CCTV2、浙江卫视、云南卫视等全国160多家媒体先后宣传报道,将凤羽 IP 推向全国。村内文创产品、生态农产品先后亮相各级文博会和国际商品贸易会,菜籽油、野花蜜、青刺果油、青刺尖茶等特产流向京沪穗深等一线大城市的高端市场。
(一)“三个融合”带动产业振兴。立足良好生态环境和民俗旅游资源,以生态循环农业、乡村文创艺术、乡村休闲旅游为产业振兴三大突破口,打造高附加值的“凤羽”品牌系列农产品、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一是夯实新型主体带动。发展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采取订单收购的形式, 实现主体融合。二是夯实“X+”发展机制。发展“景观 +”,完成凤羽河“桃+李”示范种植,逐步塑造田园风光、桃园盛景;开发“文化 +”,举办秋收节、乡愁文化节,建成佛堂乡村民宿2户,深化产业融合。三是夯实区域品牌创建。采取“企业 + 农户”的发展模式,创建“凤水清源”水稻、“绿油油”菜籽油、“点苍山”青刺果茶、青刺果油、慢城农庄高原野生蜂蜜、鸡枞油等系列品牌, 并在凤羽慢城农庄直营店上线销售,“凤羽核桃糖”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 推动产业融合、主体融合、利益融合。
(二)“五个融入”引领文化振兴。通过将文化融入生活、艺术、农业、旅游、市场,助力文化振兴提质升级。一是文化融入生活。建设乡愁公园、湿地雕塑公园、佛堂古梨园、乡土艺术交流展示中心,恢复栽秧会、关秧门、迎本主等传统节庆活动,加强本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二是文化融入艺术。通过设置露天编创艺术,开展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成功举办凯迪拉克汽车试乘试驾活动和物产赞美会,利用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宣传报道,并通过出版《微隐隐于凤羽》和拍摄《中国村落》等模式,增加影响力。三是文化融入农业。依托“一坝两品”农业种植基础,把大地艺术与景观设计融入水稻、油菜种植,将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景观性、艺术性有机融合,打造稻田画、油菜花海等凤羽大地艺术景观,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四是文化融入旅游。以凤羽白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文化与旅游共生结构。全镇收购68院古宅院、挂牌60家文物保护单位、扶持特色民宿2户,开展凤羽文化搜集整理编撰《凤羽文史资料集》,开创凤砚、甲马等文旅产品,打造高端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五是文化融入市场。设计和包装适应市场需求的凤羽砚、凤羽茶、凤羽菜籽油、青刺果油、青刺尖茶、凤羽白米、凤羽土蜂蜜、凤羽乳扇、凤羽蜜饯等物产和文创产品,提升文化经济变现能力,构建凤羽文化自觉保护与传承的“造血式”传承机制。
(三)“内培外引”强化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做好试点村乡土人才统计,吸纳哈佛大学博士后、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鹂和云南大学商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萍等57人进入凤羽人才库。依托千宿文旅的人脉资源,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封新城、黎瑞刚、于丹等艺术家、作家、学者、建筑师、演员等长期或不定期入驻凤羽。通过优惠政策提供商铺、院落等,吸引国内外文创、手作人才长期入驻凤羽,目前常驻佛堂开展艺术创作有2人。积极与天津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双向交流活动,大批人员到凤羽开展现场教学、调研、写生及摄影等活动,“百鸟朝凤”的局面正逐渐形成。
(四)“绿美建设”助力生态振兴。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绿色发展,建设绿美村庄。坚持用洱海保护治理凝聚人心,依托独特的地域环境、自然风光,通过点线面结合,因户施策打造点状生活空间,开展垃圾分类、“美丽家庭”评选试点。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近6600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河道治理等项目,通过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公厕1座、户厕44座,生态更加美丽。
(一)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文旅工作的行动指南。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到创新农文旅发展模式、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全过程各方面,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二)必须发挥农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要通过“农文旅”三者的融合,释放土地、资金、人才等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活力,创造“1+1+1>3”的效果。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注入,鼓励各类人才加入农文旅融合发展队伍,鼓励引导乡贤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必须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树牢“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的意识,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建立支撑乡村文化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模式创新,打造全产业链大格局、实施品牌创新工程,赋能乡村文旅产业振兴。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童文文
本期责编 张灵洁 龚怡丹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十四)——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十三)——普洱市澜沧县酒井哈尼族乡老达保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十二)——文山州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村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
京剧院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