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三十)——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糯黑村
糯黑村隶属于石林县圭山镇,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彝族撒尼文化保存较完好的村落,村内民居多以层积岩堆砌而成,为滇中独一无二的“石头寨”,全村共有272户1054人,其中99.8%是彝族撒尼人。
近年来,糯黑村依托资源禀赋,通过“创客驱动+以石载道+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让“画里糯黑 青石古寨 撒尼人家”尽显特色魅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致富路。目前,糯黑村共有农家乐接待点8户,民宿标间24间、床位80个,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0万元。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全国文明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级示范区等称号。
(一)创客驱动,画中糯黑艺术化。一是“创客+文化”。独特的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有机融合,成就了专家、学者、艺术爱好者研究撒尼文化、田野调查、写生和摄影的天堂。早在70年代,毛旭辉、张晓刚等艺术家就到糯黑进行创作,云南大学等高校把糯黑作为创作写生基地。他们通过作画、写生、摄影等多种形式,将糯黑村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展现出来,让糯黑村走出石林、走向世界。二是“创客+产业”。周刚、谢江水等知名画家带领万余名学生到石头寨写生、体验生活,创作了《圭山组图》《红土之母》等一大批独具民族特色的画作。在此基础上,村民就地取材,变石为宝,引进石画艺术家,开设石画工作室、写作室,带动高原特色农产品、石刻石雕、撒尼刺绣等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增加村民收入。三是“创客+品牌”。以彝族撒尼文化保存较完好的石头寨为旅游爆发点,重点打造创客天堂、生态休闲度假、彝族撒尼文化体验、彝族特色民居客栈等特色品牌,依托火把节、密枝节等节庆活动,组织旅游体验活动,在丰富彝族撒尼文化体验活动内涵的同时,最大限度为创客提供创作灵感,提高村民参与度,村民依托创客驱动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不断增强。
(二)以石载道,青石古寨景区化。一是守牢生态底线。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健全完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等管理制度,森林覆盖率达86%。二是保护古寨村落。实施特色民居保护改造工程,出台房屋建设和整改方案,合理布局文化广场、标志性建筑、特色馆园及居民群落,注重修缮保护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盘江日报社旧址、王家大院等,彰显石头文化,村内98%的建筑均为典型传统石板房,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使民居和村寨留住了原真、留住了特色、留住了乡愁。三是传承撒尼基因。以宣传、教育、传承等形式,建设撒尼民俗博物馆、撒尼大剧院,举办火把节、密枝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培育扶持文艺队12支、非遗传承人4人,将《圭山彩虹》《竹叶长青》等彝族撒尼剧搬上舞台,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农文旅融合,撒尼人家产业化。一是带动农民增收。在农民画、石画等文创产品的兴起和带动下,衍生出农家乐、客栈等观光休闲旅游产业,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二是带动企业增效。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与云岭红基公司、石林初心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十个一”红色体验活动,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做活红色旅游文章。修缮保护“一支人民的军队”旧址、张冲将军饮马塘等革命纪念地,“一支人民的军队”展览馆被列为云南省红色旅游线路精选、昆明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参观点和教学点。三是带动乡村发展。以旅游经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充分利用农民画、石画这一文化品牌,有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大健康、田园、康养综合体发展模式,实现古村落景区化、生态化、艺术化、产业化。
在民族文化与石头文化的融合中,糯黑村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主动融入和服务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按照“五个一”的乡村旅游发展要求,大力发展集自然观光、红色教育、民俗文化、研学体验、特色美食、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以“创客驱动+以石载道+文旅融合”独特乡村振兴致富路。
(一)创客驱动,为乡村旅游增添活力。“创客”在糯黑乡村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70年代老艺术家们就到糯黑进行采风创作,到现在糯黑成为多所高校创作写生基地,糯黑村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知晓。在与“创客”交流的过程中,糯黑村以大地为卷,艺术为媒,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生产生活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展现出来,为糯黑村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和空间,为糯黑发展乡村旅游增添了活力。
(二)以石载道,为乡村旅游夯实基础。糯黑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高度重视资源保护,一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编制了《圭山镇糯黑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制定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保障了村寨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传统建筑风貌传承。保留了传统石板房建筑风貌,对新建房屋,统一规划,统一风貌,糯黑村被誉为“石头寨”。三是加大文化传承保护。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整理编排《圭山彩虹》《竹叶长青》等撒尼剧,并多次到省内高校交流演出,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建设民俗博物馆、包头广场等设施,展示民族文化。通过修复建设一支人民军队纪念馆和村内红色历史遗迹,展示糯黑红色文化。以独特的石板房、阿诗玛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吸引了广大游客到糯黑旅游。
(三)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探索实践。在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糯黑村民通过开办客栈、农家乐,组织旅拍等旅游服务和制作刺绣产品、销售农特产品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与旅游企业、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等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糯黑村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人流扩大,进而带动乡村消费和经济增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把旅游反哺农业、“联农带农”帮扶作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龚怡丹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九)——临沧市云县漫湾镇昔宜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八)——迪庆州德钦县升平镇巨水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七)——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
京剧院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