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川谈教师成长(三):细腻思考

2016-06-08 肖川 中国生命教育网

‍ 中国生命教育网将陆续推出6期《肖川谈教师成长》,此为第3期,敬请关注!

我成长的第三点经验是细腻思考。在我的写作中,经常用到大量的排比句,这些排比就是细腻思考的产物。我有一篇文章专门区别了这三个概念:想、 思考、 研究。“想”是我们正常人的头脑的本能,我们提出很多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想一想,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思考”,思考当然也是想,但思考是有思考框架的,是有思考策略的、系统性的、有依据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和彻底的“想”。思考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它是有思考框架、思考策略的;它是比较系统的而不是零星的;是有依据的而不是想当然的;是批判性的而不是轻信的、盲从的;是反思性的彻底的而不是浅尝辄止的,这样的“想”才是思考。 再看看“研究”。 研究的核心是思考,但研究远远不仅仅是思考,是更复杂的一项活动。 除了核心的思考,还需要根据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假设,设计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包括大量实证的研究,数据统计、分析,文献整理等等。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能过思考的关,如果思考都没有过关,那你的研究一定是很粗糙的,都是形式上的。而且我也提倡我们的老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我认为老师有这样四个层次:最低的,你应该是个读书人;第二个层次你应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是能够以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人(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我们作为教育者的知识和具体所教学科的知识);第三个层次,就是要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并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两个规定性,第一个就是,你有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第二个就是,你能对超越个人和个人所归属的小团体的私利的公共事务给予关注,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这是第三个层次;第四个层次,作为知识分子还不够,还应该作为一个有研究能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我特别强调要有研究能力呢?那就是我们唯有通过研究所获得的见识才是比较有含金量的,才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个躬行,就是要亲自去做研究。

欢迎参加第一期全国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假研习营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生命教育网联合开发和实施课程

 

详情点击以下链接,报名微信曹专:15911015618

 

‍推荐阅读:

  1. 肖川谈教师成长(二):勤于积累

  2. 肖川谈教师成长(一):深度阅读

  3. 曹专:有胆 有识 有情 有义 有趣

  4. 一起成长吧|第一期全国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假研习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