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价值观可以解构 但崇高必须被赞美

2017-06-22 赵志勇 北青艺评

日本剧团新感线戏剧电影《苍之乱》


随着英国国家剧院的NT Live在中国备受追捧,戏剧电影这种形式开始为国内文艺爱好者所熟知,日本剧团新感线的戏剧电影也开始进入中国观众视野。

创立于1980年的剧团新感线,最初是大阪艺术大学4名表演艺术专业学生推出作品《热海杀人事件》时的创作组合。因为几个主创生活中总要搭乘日铁新干线列车回家,因此给自己的团体取了“新感线”这样一个纯粹搞笑的名字。原计划演出结束后团体就解散,但戏却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第二年,《热海杀人事件》重演之际,剧团又推出《心系骄阳》、《广岛原子弹爆炸那一日》两部作品,演出效果火爆,导致剧团新感线一跃成为关西地区学生演剧的中心。

1984年,剧团新感线经过人员改组,发展为一个职业的演剧团体,有了一些其他剧团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将重金属摇滚加入剧团的原创舞台作品中,使戏剧演出呈现一种摇滚演唱会般的面貌。从1992年开始,剧团与作曲家冈崎司固定合作,发展出将现场摇滚乐队与舞台剧相结合的演出形式,称为新感线R系列。在1987年和1990年,《阿修罗城之瞳》和《骷髅城之七人》先后上演,这两部戏后来成为剧团的经典常演剧目。剧团新感线也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日本最成功的大众演剧团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97yy0bo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天海佑希主演的《阿修罗城之瞳》片段

剧团新感线以追求戏剧的大众娱乐化为目标,其单部作品在两个月上演期内接待十万观众的成绩被很多媒体津津乐道。与日本的另一个老牌商业剧团四季剧团相比,剧团新感线的风格有很大不同。四季剧团成立于战后50年代,是在日本社会完全被西方文化主导的时代出现的,其创作主要以移植西区和百老汇音乐剧为主。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剧团新感线,显然更多受到当下日本大众流行文化影响。剧团新感线主要演日本古装时代剧,作品取材大多与日本古代野史和传说故事有关,即使改编西洋文学,也会将之放在架空的日本古代来演绎。舞台上打斗玄幻、武士歌姬、怨灵鬼魅、日剧和动漫等日本流行文化因素随处可见。与四季剧团的日本版百老汇音乐剧相比,剧团新感线的创作无疑更容易吸引被日本流行文化影响的年轻一代观众。

6月在北京率先上映的两部剧团新感线戏剧电影是《蛮幽鬼》和《苍之乱》。《蛮幽鬼》改编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故事移植在古代日本的凤来国。出身底层的武士伊达土门因勤奋好学而被选派前往中国留学。学成将要报效故国之际却被同伴陷害,囚禁孤岛。十年后得奇人相助逃离,以心蛮教教主身份回到祖国报仇雪恨,与成为王后的初恋情人美古都展开一场爱恨纠葛。更没想到陷入心上人之父的圈套,险些因个人恩怨倾覆整个国家。

《蛮幽鬼》

《苍之乱》女主人公苍真是一名占卜师。十年前她因率兵起义反抗暴政失败,与好友桔梗沦落日本成为外邦人。一次在左大臣家宅中占卜献艺,因结果不吉险被诛杀。效力于左大臣门下的武士将门小次郎路见不平,带领苍真和桔梗逃离京都。苍真与小次郎相爱并跟随他回到故乡。在坂东,昏君恶吏的压榨令当地民不聊生。血气方刚的小次郎率众起兵对抗朝廷,却中途被妖言蛊惑背叛了自己的故乡和人民,成为朝廷镇压起义的鹰犬。小次郎离开后,苍真率领人民保卫故土。最终小次郎悔恨之际,选择了用自己的性命换来家乡百姓的平安。再次失去亲人故土的苍真重新开始漂泊生活。

《苍之乱》

《蛮幽鬼》和《苍之乱》可谓把通俗情节剧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这两部剧中,人性善与恶的交锋构成戏剧冲突的基本动力。变幻诡谲的矛盾冲突令剧情错综复杂,高潮迭起。奢华考究的舞台技术呈现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一位做电影音效的朋友看了《苍之乱》之后感叹:这样的视觉和音响效果在电影里也是不容易完成的,而剧团新感线居然在舞台上做到了,简直是奇迹!堺雅人、天海祐希、松山研一等当红影视明星充满魅力的现场演绎,更是令观众大呼过瘾。事实上,堺雅人、天海祐希、小栗旬等日本当红艺人经常在剧团新感线的舞台上与市川染五郎、早女乙太一等传统艺能演员同台飙戏。反观当下中国各路鲜肉小花以抠像、替身等表演模式炮制的IP剧,让人不得不感慨:我们的影视娱乐业误把商业流行等同于粗制滥造,结果只能是倒了观众的口味也坏了自己的名声。相比之下,日本同行在艺术和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实在太值得学习。

《蛮幽鬼》

就我个人来说,剧团新感线的作品最感人之处,在于其娱乐大众时宣扬的高尚理念。《蛮幽鬼》把《基督山伯爵》的复仇故事东方化时,也把东方人的家国情怀有机地融入了叙事。身陷爱恨情仇的主人公最终在个人复仇和保卫国家安危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在舍生取义的过程中升华了个人情爱。而《苍之乱》主题表达则更是高扬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作品歌颂那些为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世界而斗争的反抗者,纵然他们的反抗最终失败,在剧作家笔下他们仍然被塑造为浪漫的传奇英雄。女主角苍真的台词清楚地表明,她的斗争是为了创造一个女人和异乡人都能够不受歧视的新世界。男主角的经历印证了人不可背叛故土家园的道理,在诠释人性的复杂深刻时,又依稀有几分莎翁《大将军寇流兰》和萨特《魔鬼与上帝》中主人公的影子,剧作家拿捏人物形象的分寸令人称道。是天海祐希扮演的女主人公,一个英姿飒爽、与心上人并肩战斗的女英雄形象。回头想想,当下中国的舞台和影视作品,好像已经没有能力把类似高贵正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富于魅力了,这真是令人伤心!

《蛮幽鬼》

实际上,《苍之乱》对理想主义的宣扬并非孤例。作为一名追剧20余年的日剧粉丝,我发现日剧里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表达的主题是在弘扬理想,歌颂为捍卫真理不惜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怀。每每对人性和世界感到悲观的时刻,回想优秀的日剧作品,总是能给我带来新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的丑恶和艰难。今天在看《苍之乱》时,当年看《白色巨塔》、《十二国记》、《忠臣藏》和手冢治虫《火鸟》时体验到的感动又一次浮现心中。而这样的理想主义在我们的影视和舞台作品里确实是久违了。当代中国的创作者在追求艺术创新的时候,似乎总爱跟坚守春秋大义的“赵氏孤儿”们过不去,也常在宣淫杀夫的潘金莲那里获得认同感。在一个急剧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的解构和重造固然难以避免,但窃以为这种解构和重造不应该越过起码的道德底线。一个彻底陷入道德相对主义的社会,必然是犬儒、堕落的。

面对剧团新感线这一东瀛邻国的大众通俗戏剧,我们所能得到的启示和借鉴,绝不仅仅只在戏剧艺术的层面。

文 | 赵志勇 图片/视频来源 | XLIVE微信公众号

本文刊载于2017-06-20《北京青年报》B3版

文艺能超脱

评论是态度

北青艺评

往期精选


社会一旦被诗性思维绑架 祸将不远


四个高级和尚和他们的万能朋友圈


️热闹的女权 愤怒的女神以及丑陋的女德


看透人生  却还是得做点什么


“小确幸”已成往事 如今流行“小确丧”


《喜欢你》:给小姑娘看的爱情


给这位父亲贴“直男癌”标签  不公平


芝麻开门!丝路上的货仓就打开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