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啊,瞧这个把上帝浸在尿液中的摄影师!

王志 北青艺评 2019-06-18

展览: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

时间:2017年11月5日 至 2018年2月25日

地点:红砖美术馆


如果你喜欢摄影,喜欢构图简洁、色彩鲜明、注重特写而又尺幅阔大的摄影作品,如果你还喜欢通过欣赏摄影作品来获得一点对于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和观念世界的了解,如果你想得更远一点,喜欢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永恒主题和边缘地带,那么,美国艺术家安德烈斯·塞拉诺的摄影作品值得你去看一看。

塞拉诺的摄影作品正在北京的红砖美术馆展出,这是这位曾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轰动美国的艺术家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个人作品展。展览向我们呈现了艺术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启艺术生涯以来创作的十六个系列作品中的五十多件精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艺术家的作品风貌和他所关心的主题——宗教、种族、性别、暴力、死亡、贫穷、战争等等。除此之外,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在中国创作的、以婚嫁为主题的肖像系列新作。

蒙着头的人 2015

这些作品的主题是庄重的,有些甚至有点儿严肃。与此相对照的是,这些作品的视觉效果,或者说,它们的形式,是优美迷人的,甚至有点儿唯美。就像前面所说的,它们构图简洁、色彩鲜明、尺幅阔大,具有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几幅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作品,在人物服饰的配色方面,甚至再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里的情形,尤其典雅。塞拉诺擅长在不同的主题里发现优美的形式,也擅长用优美的形式表现不同的主题;或者说,这位艺术家擅长发现美和表现美,而这正好符合我们对于艺术家的想象。

精与血之三 1990

不过,塞拉诺作品中形式与主题的组合,对于观众来说,并不总是具有同样的吸引力:观众要么只见到主题而忽视了形式美,要么逗留于形式美而不再探索主题。当然,也存在主题和形式受到观众同等重视的情形。粗略地看,不妨把观众对于作品形式与主题的态度的这三种情形,看作塞拉诺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主题强于形式、形式符合主题、形式强过主题。怎么来理解这三个阶段呢?

柯尔特 D.A. 45 1992

主题强于形式,是说观众只见到塞拉诺作品的主题,而忽视了它的形式美。这一阶段的作品以1987年的《尿浸基督》最为典型。

尿浸基督 1987

这张照片中,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沐浴在灿烂的金光里,这一束金光把救世主背后的空间呈现得无比深邃辽阔,这束光与基督一道,成为了黑暗中耀眼的光明;可以说,艺术家制造的光影效果完美地呈现了这个宗教主题的神圣感和悲壮感。引发争议的是这件作品的创作途径:艺术家把耶稣雕像沉浸在尿液中拍摄出了这张照片;这个创作行为通过作品的标题而得以公开,成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在美国这个拥有三亿多人口、其中半数以上是基督教徒的国家里,这件作品会给塞拉诺招来多少骂名。在大多数观众的眼里,这件作品是对神明的亵渎,它引发了美国国会中一些议员对于塞拉诺等当代艺术家的抨击,影响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对于艺术家的赞助,导致很多美术馆和画廊拒绝展出他的摄影作品;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根本无法突出重围,观众也没有考虑到艺术家的宗教信仰:塞拉诺恰恰出身于虔诚的天主教徒家庭。主题过于敏感,触发了观众的强烈情绪反应,因而看不到艺术形式之美,导致了观众与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紧张关系,这是塞拉诺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约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一阶段的作品游走在宗教、种族、伦理等等问题的边缘。

形式符合主题,指的是观众透过作品的形式见到主题,或者能从主题中反过来留意到形式之美,二者配合恰当。这种情形里,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对作品有认同感。创作于2014年、反映纽约市区流浪者的“时代系列”可以看作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艺术家在纽约街头找到八十多位无家可归的可怜人,为他们一一拍摄照片。照片记录的那些人们,或严肃,或深沉,或平静;不过,尽管生活落魄,他们仍然流露出一种尊严的神情。塞拉诺捕捉到了这种尊严感,并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这种尊严感。这个艺术项目得到了纽约市的一家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做了一次大展,媒体开始对塞拉诺投去赞许之声。属于这一类的作品,还有艺术家在2013年用搜集到的两百多块乞讨求助标语牌做的影像,以及更早一些时候拍摄的、大量的、试图反映美国面貌的各阶层各行业的人物肖像作品。在这一类作品里,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或题材不像前一个阶段里的主题那样敏感,艺术家把注意力从内在的精神生活转移到外部的社会生活上,具有了现实的力度,作品的形式和主题相互融合。

禁锢的大脑 1985

形式强过主题,反映的是观众被作品的视觉效果或形式之美吸引,逗留于形式美而忽视对于主题的思考。这专门用来指塞拉诺2017年夏天在中国创作的、以中国传统婚礼为主题的肖像系列新作。这个系列作品中的人物身着中式传统礼服,或独自一人、或成一双,正对观众,形象伟岸;他们的服饰色彩雍容华贵,花纹精致细密,令人叹为观止。

王秀影 2017

对于今天的婚礼,我们中国老百姓很清楚:就算是举办中式的婚礼,我们的新人也不再打扮得这么细密华贵了,照片里的情形是经过艺术家精心设计的,是不真实的。于是,洞明真相的我们,站在这一批作品前,只管尽情享受灿烂华丽的表象;至于它真实不真实,这不妨碍我们的欣赏。艺术家这一阶段的作品,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力度淡去,耀眼的形式因素呈现出来。

借助观众对于艺术作品主题和形式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感受到塞拉诺摄影作品不同的力度。当主题强于形式时,作品的力度最大,但是这种力度不是来自艺术,而是来自诸如宗教、伦理等其它方面的强烈情感;形式符合主题,作品的力度和谐适中,我们既感受到艺术之美,又感受到社会生活等其它方面的真实感甚至是沉重感;形式强过主题时,作品的宗教精神、社会生活、伦理道德等其它方面退散,形式之美发挥得最充分。

文| 王志

本文刊载于20180209《北京青年报》B8版


往期精选


关于《铸剑》以及“精致而深刻的鸡毛蒜皮”


对话“剧作家”莫言:戏剧流派没准像服装流行趋势一样,风水轮流转


徐悲鸿大展开始了,这次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导览


从《羊城暗哨》到《风筝》:用谍战讲述的中国现代史已经大不同


国博来了一个法国大牛展,去之前您一定要先看这篇导览


中国话剧危机出现了新变种


食指怼余秀华,这就能拯救白话诗吗


来来来,瞧瞧人家的“女人力”长啥样


从昨天今天到明天,“使女”的故事其实一直都在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