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强大脑》中的河海身影

小海螺记者团 河海大学 2020-08-29



《最强大脑》这档节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脑力竞技者的赛场,一次次刷新着观众对天才世界的认知。近几年来,节目也不断在全国各大高校中组织海选,挑选大学生中的“Super Brian”,我们河海大学就有不少学子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到《最强大脑》节目的录制中,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我喜欢折腾自己的大脑——朱奕嵩



2019年上半年最新一季《最强大脑》一闪而过的几个镜头中,身穿白色卫衣、黑色运动裤的朱奕嵩表情大多时候显得很平静,在紧张气氛和残酷赛制带来的巨大压力下,他专注地答题,额头渗出细微的汗珠。从最初的12万人海选进入全国百强,再到初始排名九十六位走到后来的三十二强席位,凭借能力和心态一路过关斩将来自环境院给排水专业二班的大一男孩,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朱奕嵩没接受过正规的脑力训练,但思路多变,逻辑严谨,偏爱推理,空间构想能力、瞬时记忆及长时记忆能力均很出色,朱奕嵩长期关注《最强大脑》,是《最强大脑》的铁粉。他喜欢折腾自己的大脑,一学期的背诵任务总是逼着自己三周背完。提到自己为什么要参加《最强大脑》,朱奕嵩说,“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像许多选手一样,他去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名次,为了声誉,“可能在这个舞台上,晋级是最不重要的事情,过程有时候远比结果重要很多”,朱奕嵩这样认为。



在比赛录制时,朱奕嵩其实是很乐天派的。他保持交友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刚到节目组,就开始结交好友,“毕竟人是群居动物”,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是有朋友可以说说话比较好。赛前一天,朱奕嵩才开始思考数字华容道如何破解,但是他在一天时间里,把华容道成绩从两分钟提高到最后的39秒80,这次小经历让他意识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慌乱,那怕到最后一刻也还机会。



当然,除了乐天,朱奕嵩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据他回忆,第二轮“珍稀足迹”比赛时,听到晋级名额只剩七名后他就对周围的事物再也没有意识了。当时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地在寻找答案,最后提交答案时,他十分确信自己的答案就是正确的,这是他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还在录节目。《最强大脑》是十分残酷的,在比赛时,大家都只有进入濒临绝境的状态,都要拼个你死我活才能有继续走下去,“场上的干扰会影响很多人,但是这个时候,只有足够自信,内心足够强大才能成功,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朱奕嵩说到,这个节目对他的一个影响就是以后不管在哪里他都会更加自信。


朱奕嵩还提到,他非常希望以后河海更多的学子可以参加《最强大脑》,打破前人的的成绩,也希望大家有想法就一定要积极去实现,勇敢突破自己的局限,拓展自己的生活维度。



大一曾击败《一站到底》两届擂主——王中汉


大家对王中汉初识可能是因为同样是江苏卫视的一档节目《一站到底》,王中汉在大一时就参加过《一站到底》的比赛,并成功击败两届擂主成为当期节目的战神,后来王中汉又参加过几次《一站到底》名人堂、英雄联盟争霸赛等,但大家有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在2018年年初,他又去参加了《最强大脑》。



去年大四成功保送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后,王中汉希望在空闲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恰好朋友推荐,就去参加了《最强大脑》前期测试,当时觉得测试题目都非常有趣,所以继续了下去。历经层层选拔之后,王中汉成功入选了百人团,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大神们同台竞技。遗憾的是,他在八十进六十的环节中因按错按钮失误而没能继续,但是这次参加最强大脑的经历却让他十分难忘。


在比赛时,王中汉说印象很深的是一位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的博士生。他在解数字华容道的时候,进步非常快,身边的的人都惊讶,当问他及他原因时,他这样说,“直接去找SCI的论文就好了”。当时王中汉就想,原来博士生找窍门都是直接找顶级论文,而我们都是直接百度找小窍门。还是这个博士生,给王中汉展示了一个非常强的能力,那就是——比赛的成功并不能只靠脑力。从赛前准备,到搜集资料,到心态的调整,再到对赛局的把控,这位博士生都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掌握。从见到题目到开始比赛,总共也就半个小时时间,但他可以这半个小时里分析在多少时间内完成是有竞争力的,中间要注意什么,细心程度和速度哪一个更重要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给身边的人讲出来。当时给王中汉的感慨就是“可能真正有能力的人还是要有这样掌握全局的能力。”



王中汉觉得,很多聪明机智的人都在最强大脑,相比之下自己可能比较普通。比赛刚结束时,王中汉还是会懊悔自己的粗心。可是反复思量之后又觉得,可能自己在智商和做事的状态上都与优秀的人有一定差距,比如说自己自己当时没有调整好心态,也没有对项目有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导致了自己最后的失败。王中汉也坦言道,最强大脑的失利可能给自己自信心带来一定的打击,但也让自己意识到与别人的差距,给自己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之后慢慢努力去改变就可以了。相比之下,一直在想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一点意义也没有。


说自己很普通的王中汉其实非常优秀:在企业新媒体运营实习期间,打造了多篇“十万+”文案;大三时所有学科没有任何一门低于90分;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来之不易的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立项,完成了当年全校唯一一个“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报告的省赛二等奖;他发表在国内人力资源领域的权威期刊的一篇论文,实现了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在这一领域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零突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名单上,他的名字也位列其中。



“额外的一个糖果并不能改变我的生活路径”,王中汉十分坚定地说。可能我选定一个职业发展方向以后就会一直朝这个方向走过去,虽然还是会偶尔再参加一下《一站到底》或者《最强大脑》,但是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学业、研究,作为一名学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最强大脑——刘奕枫


“我不会赞扬儿子已经擅长的东西,而是会赞扬他面对难题的时候能够不屈不挠。我向他强调,当你在挣扎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成长”,某位名人的这句话刘奕枫一直牢记在心。刘奕枫提到,最强大脑这个节目会让人觉得参加的人都特别高大上,但是这个节目改版以后刘奕枫有了新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最强大脑”。



刘奕枫是公管院广播电视学专业2016级的学生,老师上课讲过很多关于综艺节目录制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多的了解其中运作的细节,刘奕枫参加了《最强大脑》。“不管能不能选上,去看一看,玩一玩,能了解自己的专业,结交更多的朋友也是很好的”。


《最强大脑》的比赛中,有许多是来自北大清华和国内985名校的学霸,还有很多来自海外名校的大牛,在这样一个名校扎堆的地方,刘奕枫觉得自己可以有一席之地,感觉非常骄傲,也为河海感到骄傲。此外,给刘奕枫印象最深的就是何猷君和曾新异两位选手,他们在观众的眼中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大神,有颜又有才,但是褪去节目组给他们的标签,两位都十分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在节目录制中,两位给刘奕枫很多帮助,何猷君知道刘奕枫的专业后,告诉刘奕枫“一定要做有深度的记者”,而曾新异更是成了刘奕枫的好友,教了她很多如何面对镜头的小窍门。其实除了上边提及的内容,刘奕枫最大的感悟是:不管自己有没有特长,只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都是自己的最前大脑。不管别人有多厉害,自己都不应该因为羡慕别人的成绩而迷失自己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最强大脑》给刘奕枫最多的就是自信。



有人非常想知道,参加这样一个节目,对他们之后的生活没有什么其他影响吗?当然是有的。刘奕枫提到,在节目里的感觉不是像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一样,回到生活中,自己也被节目的光环笼罩,就连多年不见的朋友也来联系自己了。但刘奕枫也非常明白,“其实那并不是自己的光环,而是节目带来的附加效果”,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就目前来说,工作的时候没有人会在意刘奕枫原来参加过什么节目,得过什么奖,对她而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对河海之后想要参加《最强大脑》节目的同学,刘奕枫提醒到:首先,不要抱着名次心态去参加比赛,比赛一定要享受过程,要多与其他选手交流,多交朋友,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一定很有用。其次,在比赛过程中一定要放松心态,这一点非常重要。拿数字华容道这个项目来说,比赛中只要一紧张,有力过猛就会导致滑块弹出,之后就必死无疑了。最后就是专注,比赛时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一定要专心致志。


河海反差萌选手——兰鹏


2018年1月5日,《最强大脑》播出的节目中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百人团“大逃杀”的全新赛制,这些以0.1%的存活率从10万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百强选手,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而在这百人团中,出现了我校三名学生的身影,力学与材料学院研二学子兰鹏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两位就是刚刚上面提到的王中汉和刘奕枫。



在《最强大脑》的选手中,有俗世奇人,有聪明睿智者,也不乏稳重成熟者,像兰鹏这样心思缜密,工作稳重但是外表却像是个呆萌的邻家哥哥的反差型选手却是让人眼前一亮。《最强大脑》作为非常火爆的益智类节目与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大展身手的舞台,对许多人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节目,但兰鹏对此却有着清晰的认识“我没有把它就看做一个综艺节目,也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比赛,它只是我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仅此而已”。兰鹏同时表示自己并非抱着名次意识去参加这个节目,只是想让自己跳出自己的舒适生活圈,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尝试一下新玩法。本着这样感受生活的心态,兰鹏很放松地去参加了海选,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也并未在意海选结果,而是重在享受过程。当问及有关录制过程的感受时,他也说道,开场面对摄像头不会紧张,没有很大的压力。



比赛第二关,本着挑战自我的原则,兰鹏选择了B房间,谁知该房间难度系数陡增,当听到还剩十个晋级名额时,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兰鹏提交了答案,没有给自己多留一点时间检查,最终天公不作美,遗憾离场。虽然没有能够获得晋级,但兰鹏还是非常开心,在节目中,兰鹏也是收获颇多。带给兰鹏最大的印象便是有些选手不止是擅长某些项目,他们更有自己系统的参赛策略,综合能力非常突出。在兰鹏看来,每个选手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的地方,他们都让自己在节目中收获良多,虽然没有走到最后有些遗憾,但是这一段经历已经弥足珍贵。



高手如云间兰鹏走到了80强,虽然舞台上的他就此止步,但是镁光灯后,兰鹏的经历同样耀眼。大三的时候兰鹏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CI论文;他曾任校学生科协主席;和团队开办了创新论坛、创业沙龙;他还积极服务我校“挑战杯”和“创青春”的创新创业团队,为丰富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出谋献策。 除了校内的实践,兰鹏还和小伙伴们利用2014年和2015年的暑假到了山东,四川等多个地方进行农村水安全调研。 兰鹏的团队一路行一路歌,在使用公益组织MYH2O(中国水信息平台)提供的试剂进行水质监测,也为当地居民留下了许多关于生活用水的建议和常识,可谓是知行合一,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发挥着水之子的价值。



《最强大脑》还在继续,河海还有很多跃跃欲试的学子,那么,下一个河海的“Super Brian”会是你吗?我们期待优秀的你站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代表河海而战!



文字:小海螺记者团 董洁

图片:朱奕嵩、王中汉、刘奕枫、兰鹏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许金玉、柏蓉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你就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