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园人拥有创造力的秘诀:从“外在动机”到“内在动机”
NO.10
DECEMBER
04.2020
(✨ 每周五更新 ✨)
自然 | 灵性 | 趣味
胡华工作室
当教师们走进文化的内里,
回到最自然、最朴素的事物之中的时候,
就会回归到一种安静的内心状态里,
不再焦灼,不再彷徨。
因为这张意义之网是他们自己编织的,
这种凝神定气的力量
也是文化赋予自己
面对现实时的一种勇气。
— 节选自《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 · 胡华
即将出版……
全文字数:7104字
阅读时间: 10分钟
充满了自然与创造的十一月结束了。
随之而来的北方寒冷的十二月,我们将带领孩子们开展哪些有趣的学习呢?
这周,我在阅读教师教育笔记的时候,看到了甄珍老师的记录:
“
“十一月就这样缓慢而沉浸地结束了。一天,我发了个朋友圈,是关于班里孩子们在课程中的一些精彩照片。很快,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给我留了言:你们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想法?你们不累吗?公众号每天都更新,但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看到她的留言,第一时间想跟她解释一下我们在课程中对孩子的影响、与家庭的联结、对自己的影响……但后来却放弃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对意义的认识。我们对所做事情的意义认识,只有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感受得到。
每件事情的意义,也只能被身在其中的人所赋予。
随着十二月的来临,这一年也要结束了。未来,我们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心理学家李松蔚说: 未来只有一种人可以生活得更好,就是相信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人!”
💬我们的工作有意义吗?
💬花草园人为什么不愿意因循守旧,
更愿意享受当下的创造?
💬花草园人创造的动力究竟来自何处?
昨天中午,我们又围坐在一起,讨论了三个问题:
➡ 你感觉自己在工作中有幸福感吗?这种幸福感来自于哪里?
➡ 我们花草园人的创造性是从哪里来的?
➡ 你们是如何找到自己成长的内在动机的?
链接:🔗索玛拼图实验
索玛拼图是一种益智玩具,由7个组件组成,玩家可以把这7个组件任意组合,拼成数百万种形状。为了研究“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选择了索玛拼图作为心理实验的工具,对AB两组被试进行了实验。
AB两组试验者被要求按照不同图形的照片来拼图。A组成员,他们每拼好一个图形,就可以获得1美元奖励。B组成员则不会有任何奖励。每次实验过程中都会暂停实验,参与实验的人前往休息室休息。休息室里会放一些书、杂志还有索玛拼图。在休息的8分钟里,参与者可以选择看杂志、发呆,也可以选择继续玩索玛拼图。
结果是,被给予1美元奖励的A组,在休息的时间不会去碰那个拼图,而B组则有很多人继续探索索玛拼图。
A组的被试把这个拼图当作了任务,是外部的激励;而B组的兴趣则来自于内在的兴趣。
德西发现“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就像是少量咖啡因只能帮你多撑几个小时,其效果会逐渐消失。更糟糕的是,它降低了人们继续这些工作所需的长期积极性。”
A
[ 幸福体验与内在动机 ]
什么是内在动机?
爱德华 · L·德西是社会心理学界知名的学者,他和同伴共同提出了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推翻了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奖励才是激励行为的最佳方式的信念。该理论最核心的的概念之一就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的提出。
对于儿童好奇心的观点,让他对受行为主义主导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他认为,我们不应该总关心“如何激励他人”,而更应该关心“如何做,才能让人们自己激励自己”。
因为,当一个人做一件事的动机来自于内部,则很容易出现沉浸的状态。而外部的奖励不仅会损害内在动机,也有可能适得其反。研究还发现,设定期限、强加目标、外在的监督与评价都有可能破坏一个人的内在动机。
通俗点说,内在动机就是我们常常形容的内心的那团火焰。
B
[ 自主+胜任+联结=内在动机 ]
教师们是这样表述自己的内在动机的……
👇👇👇
当我可以自主选择的时候
01
自主
选择
我感受到了自由
当我可以自主选择的时候,我想做更多的尝试。
花草园没有给我们的心田设置一个围栏,而是你可以去摘你想要摘取到的星星,去探索你任何想要探索的领域。在这里,尝试是被鼓励、被允许、被接纳的。
我的内在动机就在去做、去尝试的过程中一次次被激发的。即使我只是一个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但是我依然会被鼓励去负责一本我感兴趣的书的编辑。我也可以在“生活化课程”里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新奇的探索……
当我尝试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情是很喜悦的,伴随着这种感觉,对这件事情也会更加沉浸。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我再来一次……
——曹云香老师(教龄1年半)
在“生活化课程”里,我们有极大的课程自主权。
我们可以共同讨论,选择课程的内容、实施的方式、呈现的方式……比如,上一周的关于“大自然纹理”的学习,三个大班,每个班都不一样。这样的差异性带来了丰富性,这样的自主体验,也激发着课程中的我们和孩子们不断的创造。
——李美杰老师(教龄4年半)
在花草园很少有人会去要求我们去做什么事情,甚至几乎没有要求必须要完成例如什么课程目标,而是让老师们自主去选择,课程的走向是由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决定的。
艺术月孩子们探索也是这样子。在一起分享关于叶子的发现,一起探索叶子的循环、趣味的叶子游戏和叶子的艺术品。从自主地选择一片叶子来游戏,孩子们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再带着答案去发现更多的游戏。我们和孩子在自然中的学习,是因为热爱、因为那份对美好的追求,所以每个人都大步的、愉悦的走在幸福工作的路上。
同时还有一点很奇妙:在这样自由、温暖的氛围里,花草园人很难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都在追求心中的完美。
——李琳老师(教龄2年半)
胜任感
“我可以”
02
在实践中发现自己能胜任一项工作或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激发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积极意愿。
这个学期,我有三篇教育笔记在幼儿园的公众号发出,久违的“我很擅长文字”的感觉又回来了。我开始更加留意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想记录下他们生活中更多精彩的瞬间。
有人相信你能胜任,自己就会努力去回馈这种信任,动力会如同泉水一样不断由内涌出。
——李文老师(教龄13年半)
其实我一开始来花草园的动机只是单纯地羡慕孩子,想要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以在工作中将自己擅长的技能发挥出来,胜任感成为我新的内在动机。
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所有的设想在笔下都能成为现实。这给我带来了很多成就感,推动我继续向前,发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吴钰杉老师(教龄2年半)
把“根”扎深
03
联结感
动力才会不断涌现
对我来讲,寻找内在动机经历了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感觉挺被动的,因为自己的性格比较慢热,刚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再加上对儿童的不熟悉和不了解,做很多事情都需要别人的敦促和提醒,那个时候应该更多的是靠“外部驱动力”。
花草园的创造性来自于“不拘一格”,从环境到课程,从儿童到教师,都在追求变化。但不是那种相互间的攀比,而是自我的“超越”。当这种“自我超越”从能力变为内驱动力的时候,创造力就会源源不断。
在工作的这十几年时间里,我在花草园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成长,让我的根深深地植入这里。胡老师多次找我谈心,循循教导,让我的心灵逐渐打开;“生活化课程”一步步成熟走向今天,我与它“荣辱与共”;每一年都有毕业班的孩子回来看我们,有时候遇到比自己个子还高的毕业生,心里的那种幸福,真的无法形容......
这些“联结”是让我找到自己内在动机最重要的源泉。
——张蕾老师(教龄14年半)
好奇心
如同孩子一般
04
葆有好奇心
在花草园,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
“我想把种子种下去,好好爱护它,长出一个葫芦娃。”“艺术月的一切活动都很好玩,娃娃好玩、叶子好玩、种子好玩、大地好玩,这就是艺术。”
我也想像孩子们一样,创造出这个世界没有的东西~
——刘晋璐老师(教龄3个月)
反思将我们的职业生涯
05
反思
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开始来花草园的时候,自己自视过高,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第一次,被胡老师一针见血指出自己的问题,那是痛的一刻,这才是我真正思考的开始。
有一段时间,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只有尽力做好手里的事情,等待自己的心回归。因为在这里等待本身不是浪费时间。等待本身恰恰是件价值的事情,只有这些时刻能让自己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
—— 田巍老师(教龄16年半)
在花草园,我们习惯了反思。
反思不是总是问做的事情哪里不对,而是还原与思考一件事情中更有价值的信息,目的是指向自我调整,这会让我们的教育行为更有生命力和意义感。
我喜欢这样:时刻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不断思考,不断吸纳新的东西……
——王钰诗老师(教龄7年半)
致敬
榜样
我们都是仰望着榜样
06
慢慢成长起来的
内在动机于我而言就是: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向着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去努力。
在花草园,有很多我们心中的榜样,他们身上有着太多人性中美好的特质,包容心、热情、慷慨、有智慧……
在追寻这些榜样的过程中,我也慢慢生发出美好,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不断前进……
——阎玉新老师(教龄4年半)
我的榜样是我刚来幼儿园时的主班老师微微老师。
她是一个点子特别多的人,一个简单的活动,她可以想出很多种不同的玩法;也会给我很多机会,让我自己尝试去做;会给我分享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小技巧,让我可以在单独带班时心里有底,给了我很大的能量。
——李美杰老师(教龄4年半)
我的榜样教师是婷婷老师和张芬老师。
大学开始就知道张芬老师。大一的时候张芬老师作为学姐给我们分享她的成长和工作经验,让我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充满了憧憬。后来很多学校的实践周活动也由张芬老师进行分享,所以影响很大。
还有婷婷老师,大三实习有幸参加了幼儿园的毕业典礼,看到婷婷老师在后台控场,觉得她很厉害。后来毕业实习的时候来到了婷婷老师班,看到了婷婷老师和孩子们之间那种亲密的联接感。她与孩子们相处的状态让我觉得很幸福,孩子们也都很信任喜欢婷婷老师。
——范立老师(教龄1年半)
当平凡的事物被赋予意义时
07
找到
意义感
也会焕然一新
刚来的时候,确实是没有什么内在动机的,面对工作会有一种被推着往前走的感觉。
起初更多是迷茫,先工作着看,谁知道未来会怎样?随着时间越长,越能够看到工作的意义,想要加入寻找意义的队伍中。
——王晨琳老师(教龄2年半)
寻找
自我
为自己而生活、为自己而工作
08
当我可以自主选择的时候,我想做更多的尝试。
花草园没有给我们的心田设置一个围栏,而是你可以去摘你想要摘取到的星星,去探索你任何想要探索的领域。在这里,尝试是被鼓励、被允许、被接纳的。
我的内在动机就在去做、去尝试的过程中一次次被激发的。即使我只是一个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但是我依然会被鼓励去负责一本我感兴趣的书的编辑。我也可以在“生活化课程”里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新奇的探索……
当我尝试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情是很喜悦的,伴随着这种感觉,对这件事情也会更加沉浸。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我再来一次……
——曹云香老师
在“生活化课程”里,我们有极大的课程自主权。
我们可以共同讨论,选择课程的内容、实施的方式、呈现的方式……比如,上一周的关于“大自然纹理”的学习,三个大班,每个班都不一样。这样的差异性带来了丰富性,这样的自主体验,也激发着课程中的我们和孩子们不断的创造。
——李美杰老师
为自己而创造
所谓专业是离儿童越来越近,所谓成长是离自己越来越近。
——田巍老师(教龄16年半)
要找到自己的内部动机,首先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坐标。
这是我来花草园的第四个月。刚刚毕业,从学生变成老师,一开始会有些不知所措。现在,我在班级工作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中,我学着和周围的花草园人一样时常停下来看看自己的需要,回望自己的坚持。
我希望可以“为自己而生活,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而创造”。
——宋芳娟老师(教龄3个月)
信念驱使我们
09
拥有
信念
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记得在毕业实习的那一年,正好在大班做教师助理,和孩子们相处半年的时间就一起参加了他们的毕业典礼。
孩子们毕业典礼的那个晚上,我真的是嚎啕大哭,边哭边走回宿舍,真的好舍不得这些孩子们,但又希望他们能朝前走得更好,那种纠结矛盾的心情至今依然记得。
那天晚上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感受真的太真实了,幸福、快乐、满足、骄傲,这些感觉都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吴婷婷老师(教龄5年半)
共同体
接纳 · 对话 · 共生
10
@ 花草园
还记得胡老师曾对我说“发现自己走错了没关系,再走回来就好了”,每每想起这句话,总是泪目。
我们生活在这个“真、善、美”且充满了包容的环境中,所以我们的心灵总是能够保持高度开放。当我们被温柔以待的时候,也会从心里涌出更多力量,善待身边的一切,让周围的人事物因为自己而更加美好。
——李洋老师(教龄3年半)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儿,只是大多数时候,他们已经被隔绝在外。
在花草园却是例外。在这里,对老师没有那么多的评判,允许每个人做真实的自己,这样就可以让我心里的那个小孩儿一直活跃着。他对世界始终葆有好奇心和赤子之心,对真善美就有了执着的追求。
——田巍老师(教龄16年半)
昨天我去学院给大学生上课,跟学妹们分享《图说花草园》,有一个同学问“这是以后每个老师都会做的事情吗?”
我想,问这个问题的同学看到的可能是繁琐的资料整合的工作量,但是我浏览的时候,看到的是整个幼儿园每个人在里边贡献的智慧与力量。当我们把情感注入的时候,我会觉得,作为一个花草人,这是对集体智慧的珍视。
他看到的是繁琐,而我们看到的是“在其中”每个闪闪发亮的自己。
——阎玉新老师(教龄4年半)
寻找内部动机,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有时需要的是很长的时间,三年、五年……
很幸运,自己身处花草园。胡老师总是能等待我们每个人寻找到自己的内部动机。充满情感的等待也会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人——相信美好、看见美好,继而创造美好。
——王彩霞老师(教龄15年半)
C
[我不是用时间工作的
而是用心灵工作]
信任+自主=幸福
我的心灵会让我思考👇
➡ 如何通过提供选择,支持教师们的自主?
➡ 如何为他们设定自主的界限?
➡ 如何以不破坏内在动机的方式给予他们奖励?
➡ 如何激励他们完成那些重要的任务?
我不是用时间工作的,而是用心灵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我是一个很忙碌的园长,爱思考,心里装着很多的事情;但我也是一个最轻松的园长,不用拘泥于时间的束缚,从不监督、评判老师们的工作,这让我们都很轻松,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将精力放在 “如何做,才能让他们自己激励自己”这一问题的思考上。
尽管从时间上来讲,我可以拥有相对的自由,但却越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这是一个平衡。因为,真正的自由需要在主动改变环境和尊重环境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我们总是重复在做着这样一些事情……
我们一起思考一件事情的意义在哪里,这件事情在文化河流的什么地方。当意义前置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和世界、和他人发生了联结,有存在感,也感觉自己不再孤独。
园长不仅要充当“过滤器”,也是影响幼儿园的自由氛围及文化理念的重要他人。园长要学会给教师赋权,让教师有机会和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
我很尊重老师们的专业自主权,无论是班级工作还是课程实施,他们有很大的选择和创造的空间。
所谓自主选择不是随便工作,但也并不是越严格越有效,有时候适当的“放”反而会激发教师的创造力。真正的自主,意味着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来自自己的选择,行动中有很强的自我掌控感。
这个“奖赏”通常是来自于内部的,而不是外部的物质奖励。当奖赏来自外部的时候,可能会伤人,更有可能会破坏内在动机。
如果奖赏是对一个人人格和人品的奖赏与期待,这才是关键。
我给过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不一样的奖赏。“彩霞,这篇帖子做的太棒了,一点都不用改。”“田巍,你是幼儿园独具风格的教师,一直热情洋溢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香香,虽然你刚工作,可是你思考的如此深入,你是我们花草园的后浪!”
内部的奖赏其实是比外部的奖赏更宝贵,因为它会在一个人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象。这要求作为管理者要谨慎使用评价,因为在评价过程中,这种非控制性的赞美才会让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走到人心、人性里去。
阿德勒认为人最本质的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胜任感其实就是价值感。
”我有掌控能力,我能胜任这件事。”胜任感是个特别宝贵的东西,它是幸福感里最基本的感觉。
比如杉杉刚来的时候,可能带不了班,但是她觉得自己在绘画这件事情上是能胜任的,她画的思维导图特别精彩。凭借这个本领,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像钉子似的楔到了我们的组织里,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员。
如果你想在工作中感受幸福,必须感受到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所承担的角色,你是可以胜任的,且是自主的。
我们会经常和员工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
反思和总结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会让教师感觉到问题是他自己发现的,他有自主感,然后他来决定他想怎么做,如何改进,而不是被迫的。
反思如果是被逼迫的,就会失去意义。而这种自主的反思会让教师自己规划自己的生命, 体验一种生命的掌控感。
花草园人总是可以以真实的、真诚的面目示人,面对自己的时候是没有内摄的。
所谓内摄就是你虽然被一个观点深深地影响着,但其实你并不热爱它,虚假自我就是内摄的“产品”。你被一些信念给控制住了,很难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
你觉得特别自由的时候,其实你身上陡然就生出了一种责任。当获得自由的时候,也赋予了自己以责任。
自由是个好东西,但是自由和责任是相对应的。对花草园人来讲,没有人逼迫,但是每个人总会想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我要让我自己满意,我要对自己的工作和其他人负责任。
我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信念,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能在自己的范围内决定怎么做事。这会让教师们感觉到“我是安全的,也是自由的”。
对于我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是如何减少哪些没有意义的强制约束,又能帮助他们保持个人的自主感。因为我们想设立的是一个自主的界限,而从不是一个僵化的界限。
D
[ 写在最后 ]
临近年末,
一个学期的工作很快就要结束了,
各种评价也随之而来。
很多机构使用的是“胡萝卜+大棒”的方式
将其作为激励他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它真的能够帮助教师们
实现心灵的解放
拥有创造的动力吗?
本期互动
“你工作中的内在动机来自哪里?”
欢迎留言和我们互动💕
也欢迎大家通过转发至朋友圈
点赞、点击“在看”等方式
让更多人这篇文章
推动幼儿园评价方式的转变💪
向您推荐
01.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
课程用书
在“生活化课程”中
教师是自在的、自主的、自决的……
借由它,教师们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你想试一试吗?💕
第五次印刷全新升级版课程用书
全新上市
点击“阅读原文”,
✨ 跳转购买页面进行购买 ✨
更多关于这套“生活化课程”背后的思考,
您可在《给童年留白》一书中,
找到答案……
👇👇👇
02.
《给童年留白》
“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
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
第四次印刷,正在热卖中……
⏬ 当当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0719898.html
⏬ 天猫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81900378306&spm=2014.21600712.0.0
⏬ 微店网址(无发票)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682139570
温馨提示
最近,公众号开始采取“智能排序”,不再按时间线排列。如果你想及时收到来自“胡华名师工作室”的推送提示,推荐你通过“在看”“留言”或”星标“”分享“等方式,让微信后台的算法记住你的喜好。和我们相约每周五~💕
版权声明
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需授权。
思想的形成,需要时间,也需要心血。
反对抄袭,反对洗稿。如有借鉴,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
版头:文字 / 赵泽涵(6岁)
绘画 / 齐宛辰(6岁)
制作 / 周冉老师
文中部分观点来自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作者:爱德华 · L·德西)
文字整理 / 王海霞老师
编辑 / 张芬老师
日期 / 2020年12月04日
本期主色 / 中国传统色“崧蓝”
(RGB值:106,122,142)
推荐阅读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秋季课程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