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见2022年民营医疗:升级、降维、分化

林掌柜 林掌柜
2024-08-25
作者:林掌柜(个人ID:docecolin
来源:林掌柜(公号ID:kanbingtong林掌柜或是“医疗界最懂运营的投资人”也有可能是“创业界最能码字的主持人”
加入“林掌柜”VIP付费社群,与数十位上市公司和医疗集团董事长及高管、知名基金和投资机构执行董事及投资总监一道,共同探讨医疗投融资链接、业务资源合作和创业运营咨询,一起踏上“认知社交”之旅!


2022年来了,民营医疗又会有哪些关键词呢?这是掌柜自2019年起连续第4年预见民营医疗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了。回顾过往的预见或展望,大部分都还是靠谱可验证的。
01   升级消费升级、整合升级
消费升级。这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趋势,不会因为某个特定因素或事件而逆转。然而,消费升级并非价格升级,更不是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高大上”消费,而是需求持续升级、价格回归理性。2022年,即便疫情新常态结束了,经济新常态仍将长期存在。现有的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经济萧条或已渐行渐近。
业务升级。医疗行业迎来史上最严医保监管,对“骗保套保”的查处,已从早期“只罚钱”到近三年来“罚钱为主、抓人为辅”再到现在和未来“抓人、罚钱双管齐下”,医保监管完成了从行政执法到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民营医疗尤其是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营业务,医保类专科加速转型,成了“不赚钱交个朋友”的导流保障型业务,逐步让位给不依赖医保生存、追求功效和体验的消费医疗。

业务升级还体现在技术升级和细分升级,不单是从原先的学科、专科持续深入到专病,而是在细分专科专病中开拓技术迭代创新和特定人群市场。譬如,从“医美抗衰”(以面部抗衰、形体抗衰为主的“外在美”抗衰)升级到“医学抗衰”(以机能抗衰为主的“内在美”抗衰),专为金字塔尖、留学、同志等人群服务的“小而美”机构。
运营升级。在行业严格监管、患者愈加理性、长期资本和医生正规军入局的全新环境下,民营医疗运营“回归医疗本质”才不再只是一句口号乃至空话。就连向来以激进策略为主的消费医疗,也正从“消费向左”逐步向“医疗向右”升级。医疗不是互联网,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将成为医疗人和投资人的核心共识。
整合升级。生活级消费升级,成了消费医疗崛起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其中尤以视光、美容等监管趋严的专科和领域表现最为显著,头部机构已形成“生活级+医疗级”的同城“八爪鱼”模式。生活级眼镜店、视光中心和视力保健门店升级为视光诊所或眼科门诊部;生活美容、科技美容升级为医疗美容诊所或门诊部;就连赚得盆满钵满的网红美容仪电商,也已开始线下布局医疗美容诊所或门诊部。
还有,中医养生馆和推拿按摩店升级为中医诊所或中医门诊部,运动员队医、骨科、康复科医师和技师工作室升级为康复诊所或康复门诊部乃至康复医疗中心,心理咨询工作室、互联网心理平台升级拓展心理诊所或睡眠门诊,等等。
整合升级另一股重要推动力量无疑是资本。2021年,新消费热浪迅速退潮,原先主投新消费的资本,纷纷寻找下一浪热门赛道。不少投资人已把目光转向了具消费属性的消费医疗。可预见的是,眼视光、轻医美、新康复、新中医、新心理等具有强消费属性的消费医疗,都会是新消费投资人关注的重点领域。
对于医疗从业者和投资人而言,认知升级才是正道乃至王道!没有持续迭代的认知,无论是底层的消费升级,还是内部的业务升级、运营升级,抑或是外部的整合升级都无法实现。
02   降维业态降维、业务降维
从需求端上看,消费无疑是升级的,从供给端上看,医疗却又是降维的,二者并不矛盾。可以说,民营医疗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民营医疗不可能再有暴利,一是市场不允许,二是政策也不允许。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变相分红套利和收回投资将被严格监管,营利性医疗机构利润率也将被管控,管控手段很可能从税收上着手,这可追溯到2016年。好比2021年教培行业大整顿,早在2018年就已“莫谓言之不预”了。
与教培行业被团灭不同的是,民营医疗只是强严监管和盈利管控。2019年底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迁延至今仍未彻底消停,相关部门无暇顾及,民营医疗更是雪上加霜,这才导致利润率管控措施迟迟未能出台。但趋势不可逆转,盈利率管控的靴子迟早都会落地。
民营医疗不靠医保乃至不靠医疗服务本身赚钱的盈利模式初具雏形,依托高门槛的医疗信任背书和人气场景优势,通过相关或衍生的非医疗服务及其产品赚钱。靠非医疗服务及产品业务赚钱,只要合法合规、照章纳税,就属于政策保护、鼓励和支持的范畴。从整体上看,降维主要表现在业态、业务和营销等三个方面。
业态降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连锁业态从片面追求跨区域乃至全国连锁降维到区域连锁。全国连锁不等于全国品牌,医疗服务品牌具有区域性。被市场残酷现实暴击后的民营医疗,正在逐步脱离动辄跨区域连锁的执念和妄念。未来做医疗,吃透一个区域,哪怕只是一个省或一个地级市,也好过天南海北胡乱扩张。医疗连锁布局兴起同城“八爪鱼”模式,初创机构大多先布“八爪”、再布“头部”,成熟机构则多有了“头部”、再布“八爪”,方向不同,异曲同工。
二是单体业态从“大而全”的综合或专科医院降维到“小而美”的综合或专科门诊部。这既是满足目标患者追求“便利、快捷”消费体验的需要,也是建立“高筑墙”护城河的需要,更是适应医保支付端变革和医疗市场大趋势的需要。眼科、医美等消费医疗专科是降维先行者。
业务降维。一是从医疗级降维到生活级。这在消费医疗领域表现也最为集中。譬如,眼科拓展视光,医美拓展生美,新康复拓展拉伸,妇产拓展月子中心,儿科拓展儿童增高等等;二是从服务降维到产品。譬如,医美、眼科、口腔机构及其专家联合产业链上游厂家研发或销售医疗级护肤产品、专业级护眼产品和口腔护理产品等。
营销降维。从“飘在天上”的虚拟网络降维到“落到地面”的现实场景,从“大海捞针”、“涸泽而渔”的公域流量降维到“小河养鱼”、“池塘捕鱼”的私域留量,从“大而全”的撒网覆盖降维到“小而专”的精耕细作,从“塑造机构品牌”降维到“打造医生IP”。这既是流量增量运营时代的终结,也是留量存量运营时代的崛起。
仅从获客角度,打造医生IP将成为未来民营医疗的主流营销模式。只有让医生成为机构实质合伙人,即只有医生和机构真正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打破打造医生IP和塑造机构品牌之间的利益藩篱和心理隔阂。这也正是医生办医越来越受资本追捧的底层逻辑之一。
流量越来越分散,成本越来越高昂,利润越来越稀薄,营销从广撒钱造概念逐步回归到客户需求原点。即明确自己的定位,持续打磨服务和产品,为客户提供超乎预期的消费体验,从而占领客户心智。业务降维也给品牌、营销乃至利润提供了曲线救国的可行路径。譬如,生活级引流与医疗级锁客相结合,医疗级建立信任与生活级创造利润相配合,从而规避医疗广告政策限制和医疗服务利润率管控。
5G时代,产业互联网势不可挡,这种降维打法也迎合了分散式消费场景趋势,眼视光、轻口腔、轻医美、新康复、新中医、新心理都有望和互联网医疗、AI医疗融合出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03  分化专科分化、医生分化
后疫情时代,一方面公立医院继续扩张,另一方面继续支持社会办医,这主要是基于需求、效率和投入的多重考量。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提升医疗服务供给效率,弥补医疗财政投入不足,不光公立医院要高质量发展,民营医疗也要持续发展 。
从政策面看,支持社会办医有三个潜台词,一是支持社会办消费医疗,二是支持社会办“小而美”医疗,三是支持医生办医。社会办医将分化为两大势力,一是医生办医,二是资本办医,二者虽有交叉重合,但根本区别在于谁掌握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实质决策权。
区域和资本分化。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分化加剧。除了辅助生殖等特异性稀缺牌照,以长三角为核心的华东和以粤港澳为核心的华南无疑成了民营医疗资金和人才聚集的绝对主场,东北和西北则越来越乏人问津。民营医疗新时代既是大资本、大财团合纵连横、组团并购的大时代,又是医生和运营团队共创“小而美”的结构化转型时代。
资本会继续涌向医疗行业,肿瘤、脑科、骨科、康复和辅助生殖等“重资产、强技术、高壁垒”赛道依然会吸引奉行长期主义的大资本持续加码。“轻资产、重体验、易连锁”的消费医疗尤其是眼视光、轻医美、新康复、新中医乃至新心理也会成为资本投资和并购热点。大资本尤其是上市公司投资消费医疗,大多会选择已具有一定规模和体量的区域型连锁机构。普通医疗投资者尤其是个体投资者,主投方向势必是“小而美”消费医疗连锁门诊部或诊所。
区域选址、专科专病、团队结构,成为存量医疗机构三大硬伤,不仅运营愈加艰难,而且难入资本锐眼。选址即战略,民营医疗选址要的是人气池而不是人流量。很多机构要么选错了区域,不是医保额度岌岌可危就是人口严重外流,业务增长乏力乃至严重下滑;要么选错了物业,不是单纯贪便宜导致巷子太深闻不到酒香或交通太差、停车太难,就是被物业高租金拖垮连转手都难。
业务和业态分化。民营医疗主营业务分化为三大阵营,即消费医疗专科、高精尖专科和老龄化专科。业态分化,包括线下业态和线上业态。消费医疗除了辅助生殖牌照审批要求外,主流业态趋向于“小而美”专科门诊部和诊所。而肿瘤、脑科、肝脏移植、血液病、心脏外科等高精尖专科和医养、老年康复、老年护理和骨科等老龄化专科,主流业态仍会集中在二级及以上医院。
线上业态主要是互联网医疗,特别是互联网医院。一是互联网医疗跨界巨头,分化成卖产品和卖服务两大派别,究竟是以卖产品为主顺带卖点服务还是以卖服务为主顺带卖点产品?从互联网视角看,医疗服务确实越来越趋同零售,在非消费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主要体现在非核心服务的工具价值,而在消费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则可能具备产业互联网的生态价值。
究竟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从互联网医疗巨头争抢医生资源的姿势上可见真章。若不分体制内外抢头部专家,只顾拉医生上线追求数量,网罗药代当医生经纪人,只靠流量拉拢或吸引医生上线,大概率是卖产品的。若将目标重点转向计划或已在民营机构多点执业乃至创业的医生、未来最有活力的中青年医生、有意或正在从事消费医疗的医生,则大概率是卖服务的。


二是民营医疗纷纷投入巨资申报和建设互联网医院,在遵循互联网医院有边界的合规监管原则下,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化。
少数互联网医院依托连锁医疗集团和专科互联网平台长袖善舞,运营得风生水起,大部分互联网医院却名存实亡、建而不用、用则低效乃至乱用,甚至不得不托管或转让乃至摘牌注销。

专科和医生分化。医美口腔妖风正盛,但已近强弩之末。有些妖风可能只是资本为掩盖撤退而故意炒作的技俩。早些年疯抢医美口腔的资本,不仅有路径依赖,而且沉淀成本很高,大多苦“退”久矣。别看资本市场医美口腔产业链相关概念股一度风光无限,作为下游的医美和口腔机构,大多只是表面光鲜,财报只会越来越难看。
医美。两极分化极其严重,一边是绝大多数大而全的医疗美容医院不可避免地批量平民化乃至低俗化,一边是“小而美”机构尤其是医生创办的轻医美机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医美圈乱象沉疴已久,大概率会成为继娱乐圈、直播圈后又一“偷税漏税”整治重灾区。正所谓“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日后拉清单”。
口腔,紧随医美其后,无论是跑马圈地、拥抱资本,还是行业乱象、运营模式,无不在步医美后尘。全国连锁的难上市,区域连锁的抢上市,有的务实抢先登陆港股,有的依然执着图谋A股,有的只是与上市公司合谋炒概念、唱双簧,还有的只是画饼割韭菜或继续忽悠员工喊口号。
眼科依然可期,但医院业态和白内障、屈光手术等专科已然内卷,红利时代一去不复返。无论是对眼科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而言,还是对有意杀入眼科热门赛道的纯跨界资本而言,眼视光连锁门诊部和诊所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新兴细分赛道。教培行业撤出来的资金和人才也将分流到眼视光行业。
眼科门诊部和诊所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主营业务从大多数“屈光或视光”单条腿走路,逐渐向“视光+屈光”或“视光+干眼”两条腿走路转变。符合市场需求的OK镜监管新规可能出台,大概率正式解除“OK镜验配”不合时宜的“二级医院”政策封印,不再单一强调机构级别,转而强调机构验配能力、人员验配资质和软硬件配备。近年来,新兴的哺光仪滥用乱象比OK镜更严重,国内迅速涌现了诸多杂牌军,有证的没证的,超范围使用证的,大概率会迎来洗牌式监管大棒。
辅助生殖。“三胎”政策环境下,辅助生殖牌照将进一步放宽管制、有序开放,甚至在特定区域特定条件下,放开尺度可能还会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和预期。毕竟能生三胎的大多已高龄,不光要能生,还得优生、自主生才行。未来辅助生殖不再是“有牌照就能傲娇”的躺赚时代了,而是真正拼专家和运营团队实力的竞争时代,周期数少、成功率低又不赚钱的辅助生殖机构,也很难再卖出高价了。
儿科。儿科“高诊金制”商业模式加速向儿童眼科、儿童口腔、儿童增高乃至儿童康复、中医儿科等交叉和衍生学科转型。部分儿科连锁机构受制于团队基因和区域选址,拓展儿童眼科尤其是眼视光业务或惨遭滑铁卢。
医生分化。与医疗行业分化相适应的是,消费医疗专科医生或明或暗、或全职或兼职创办“小而美”门诊部和诊所的越来越多,非消费医疗专科医生则继续回流公立医院或改制后的准公立医院。
对于消费医疗专科医生而言,体制内或明或暗的薪资收入越来越微薄,体制外的高薪也遭遇天花板乃至被腰斩,所谓的合伙人计划越来越失去吸引力,如何提升个人实质收入乃至获得可持续的收入成了当前广大医生迫在眉睫的刚需诉求。有远见的医生们深知,无论自己现在或将来有多高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名望、多牛的临床技能和手术水平,都无法传承给子女,但创办机构或持有股权可以,不光能传承,还有可能实现倍增升值和持续分红。


非消费医疗专科医生加快回流体制则主要是为了寻求安全和保障。
即便红包、回扣、飞刀、讲课、站台、咨询和顾问等各种收入锐减乃至被彻底严查取缔,但也好过继续守在民营医疗带来的动荡和不安。何况,体制内将涌现出其它合法的医生致富路径,譬如线上带货、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专利商业化等。

04   总结丢掉幻想、准备过冬
过去“抢钱抢粮抢地盘”的增量暴利时代,民营医疗主流战略是“开疆拓土、以攻为守”。现在和未来“僧多粥少还稀薄”的存量微利时代,民营医疗务实策略则是“筑墙护城、以守为攻”。
2022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丢掉幻想,准备过冬!未来如此不确定,我们只好学笃定!


掌柜往年预见和展望系列文章:预见2021年民营医疗:洗牌、破局和变革预见2020年民营医疗:爆雷、整合和重塑展望2019年民营医疗:淘汰、回归和创新


加入“林掌柜”VIP付费社群(每增100名,年费涨500元,详见VIP社群正式公告),与数十位上市公司和医疗集团董事长及高管、知名基金和投资机构执行董事及投资总监一道,共同探讨医疗投融资链接、业务资源合作和创业运营咨询。
扫“林掌柜”本人微信二维码,发送“实名+机构+VIP社群”,一起踏上“认知社交”之旅。关注林掌柜,有料有干货,有趣有态度!这是高瓴、云锋、凯为、约印、达晨、复星等知名投资机构和虎嗅、亿欧、前瞻经济学人、动脉网、看医界、诊锁界、医学界、健康界等知名媒体都关注的原创平台,专注医疗创业投资与运营管理!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林掌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