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论坛07|“生活之本——食农的自然教育”分论坛

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自然教育论坛 2020-09-15

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生活之本——食农的自然教育”分论坛

2018年11月10日

14:00-17:00


摄影/小路自然教育中心


食农的自然教育,食,即吃,也是食物,餐桌上的自然教育,食物与人、自然的联系;农,是农业、农耕、农村,与生活最紧密相连。生活之本,食农,食育与农耕,从生活本源出发。

 

本分论坛旨在通过嘉宾分享目前国内外在食育与农耕自然教育的经验,从环境营造到衣食住行用的自然生活,从农耕到食物再到生活的联系,从生活出发,到教育呈现。希望能够让参会者了解到食与农,如何融入到自然教育中。

 

践行食农教育,如何开始,不仅是他山之石,更重要的是共同去讨论与思考,去寻找到可持续之路。更期待通过这个分论坛,能够有一群扎根在农耕与食育的伙伴形成一个网络,未来一起推动更多的可能性。


01

分论坛主题形式

摄影/小路自然教育中心

食农教论坛的开展形式主要以嘉宾的个人分享、参与者和嘉宾的圆桌讨论、嘉宾的总结为主。同时,分论坛的教室将会进行布置,主要提供食农教育的相关资料以为参与者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布置互动墙邀请参与者分享自己进行食农教育的经验或是对食农教育的疑惑,最后邀请其他参与者和嘉宾进行回应。

 

① 嘉宾分享

以嘉宾为主的分享形式。

 

② 圆桌讨论

通过对食农教育不同主题的讨论,让参与者进一步加深对食农的思考。侧重参与者与嘉宾互动的讨论形式。

 

③ 室内布置

把嘉宾的主要分享内容和食农相关资料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会场里,每个嘉宾会制作一个食农相关的小场景。

 

④ 自然游戏

通过游戏让参与者了解此次分论坛提到的食农包括了哪些方面。

02

分论坛流程

食农教育发言嘉宾顺序及主题

① 生活之本:食与农如初见

设计一个自然游戏,让参会者在自然游戏里开始进入对食与农的思考。时间总计10分钟。

 

② 生活之本:食,是生活的根;农,是生活的源

六位嘉宾轮流进行主题分享。时间总计110分钟。

 

③ 生活之本:集众人之思,成食农之网

主题讨论共分为6个主题,6位嘉宾分别成为6个主题的召集人。参与者根据自己兴趣选择1个主题,和召集人、其他加入该主题的参与者进行讨论、分享。每个召集人需要将讨论成果写在大白纸上面,贴在教室里。时间总计40分钟。

 

④ 食农于我

6位嘉宾围坐在台上,根据主题讨论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延伸。时间总计30分钟。

03

发言嘉宾介绍

梅崎靖志

发言主题:

用“生活”联结人与自然——“半农半自然学校”的实践活动


内容摘要:

风与土自然学校是位于日本富士山周边,一家由家庭运营的自然学校。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半农半自然学校“。 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人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事生活,并以成人为对象举办各种讲座,传授自给自足生活的知识、技术和智慧。这次分论坛中我将通过“如何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视角,介绍我们所开展的实践活动。


发言人简介:

梅崎靖志,风与土自然学校的创始人,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各地自然体验型环境教育设施的运营、设计策划以及人才培养。后建立了家庭式的自然学校,以日常生活和环境教育为主题,开展以自然农法为基础的、“半农半自然学校”的实践活动,为都市人提供有关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学习课程。

张赫赫

发言主题:

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生活教育


内容摘要:

生活即教育是很多从事环境教育工作的伙伴信奉的理念。然而,如何让生活体验不流于形式化的表演或娱乐,常常是活动设计和带领的难点。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一向认为教育事业该有引领性,而绝非一般性的服务事业。因此,我们寄托于每一次生活体验活动后,是否能引起参与者对环境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更重视如何激发大家检视自身生活方式、采取行动,从而带来积极改变。一块土地,对于我们,不仅是可以产出食物的生产资料,她还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人,作为这个系统的一份子,他的每一个诉求、每一个行为可能都会带来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甚至冲击,因此,即便仅仅是“吃、睡、拉”这样的“小事”也绝非“小事”。


发言人简介:
张赫赫,200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进入自然之友,负责多个环境教育项目的执行。2007-2009年,赴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攻读硕士,专业方向为国际环境研究。回国后重新加入自然之友,先后参与会员动员,合作发展和低碳家庭等团队的工作。2014年,在自然之友支持下,与伙伴们发起成立了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担任校长。2015年,迁居至北京市平谷区浅山地带,与家人经营小规模生态农场,并践行可持续生活。同时开放自己的里山生活成为生活即教育的体验式课堂。

刘璐

发言主题:

田园食育


内容摘要:

田园食育从发起到现在仅有3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在食农和食育的领域分别都有了5年以上的探索,我们在这两个领域的结合是想让最关心食物的两个群体农民、营养师,肩负起教育大家更了解食育的责任,田园食育是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教育,我们基于两个场景完成此项工作,一个场景是农场,一个场景是学校,最终的目的是达到让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田园食育本身追求的原则是提高能力的体验式教育,我们在不同的工作模型中有一些教育的案例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这样的内容可以启发大家一起努力完成目标。


发言人简介:
刘璐,田园食育联合创始人,“食育”推动计划公益项目负责人,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食品安全与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唐薇

发言主题:

不断成长的土地的孩子

 

内容摘要:

“土地的孩子”系列课程和论坛同岁,今年已经开展第五个年头了。土地的孩子一直坚持扎根本土、回归生活——呼应论坛主题。每一年的活动,我们都会反思、调整。


发言人简介:
唐薇,本科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2011年由于孩子的原因关注到农业和教育。先后参加华德福教师系列培训,也曾在华德福学校工作。2016年加入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参与过土地的孩子、森林之子以及冬夏令营的课程带领。2017年参加成都自然讲解员培训第二期毕业,泰国“觉醒的领导力”生态课程培训。热爱孩子,热爱土地,愿意在陪伴孩子们接触土地的过程中一起成长。

简珮瑜

发言主题:

岛屿慢鱼——从吃鱼说起


内容摘要:

慢游,只为更认识在地。借由深入地方的食鱼教育,海鲜街的实际踏察,发现当季渔获,认识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渔产捕捞方式,并由职人带领如何选鱼、处理烹调,进而认识在地讨海文化与其经济物产,从日常生活串起与永续海洋的联结。


发言人简介:

简珮瑜,曾在非营利组织担任教育推广与环境议题研究员,目前为环境友善种子自然教育中心部主任,在台湾基隆市和平岛公园推展环境教育,期待透过长期在地扎根,重塑人跟环境的关系。

余海琼

发言主题:

乡育未来,从乡村与农场开始的自然教育


内容摘要:

小路自然教育中心在2017-2018年与14家农场/乡村合作了乡育未来项目,在与农场/乡村合作过程中,探讨了农耕教育在农场与乡村的发展中的更多可能性。基于乡育未来这个案例分享,提出自然教育如何助力农场与乡村的发展,并分享小路在农场自然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上的经验与教训。 为什么要在乡村推广自然教育,食物与农耕是生活之本,如何通过自然体验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回归生活的本源。餐桌上的自然课程与农田里的自然课程,如何连成网络去助力农场自然教育,一年多,有经验也有教训,期待能够将案例分享之后,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行动。


发言人简介:

余海琼,小路自然教育中心创始人暨研发总监,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从事自然教育相关的工作9年,擅长课程研发与师资培养,曾任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自然教育项目负责人。策划的“与孩子共享自然项目”获得了2013年上海十大公益项目最具潜力奖;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2015年中国青年创想家;2017年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LIFE学习者;2017年福布斯中国30U30精英。多次应邀参与国内自然教育研讨会,分享自然教育的经验。因为对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始终相信为了自然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值得的。

分论坛集锦

分论坛01|“城市水环境教育”分论坛

分论坛02|“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分论坛

分论坛03|“生活中的自然观察与公众科学”分论坛

分论坛04|学校教育中的自然教育(K12-高等教育)分论坛

分论坛05|教育活动安全风险管理分论坛

分论坛06|“地方传统智慧与自然教育”分论坛


指导单位:

四川省林业厅


本届论坛组织机构:

论坛主办:全国自然教育网络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论坛承办: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观鸟会

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

成都集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深圳籁福(NEF)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论坛支持单位和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四川省林学会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 

北京灵动自然咨询有限公司

厦门笑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红树林基金会(MCF)

绿色营 

杭州植物私塾 

中日公益伙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