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求解!“固体宇宙”少年的科学梦
编者按:听院士和知名科学家讲课是什么样的感受?在国际一流平台做科研是什么样的体验?聆听名家大咖讲座、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有什么样的收获?国科大自2014年招收本科生以来,依托科教融合办学优势,致力于培养一批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励志科技报国的“强国一代”。今天,让我们走进国科大2021届物理学专业本科生肖洪钦,听他回顾他的“固体宇宙”逐梦路。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如是说。
四年前的那个夏天,格物致知的梦想在我的胸膛中激荡,最终变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封录取通知书。
肖洪钦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前
回忆当初,追求真理的火焰在我的眼中跳动。彼时的心里,是洒满星辰的宇宙,是标准模型的绚丽舞蹈,是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碰撞的乐章。
“我想学习宇宙学”,我对国科大物理学院邢志忠教授说,他是我在国科大接触的第一位物理老师。
邢老师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研究方向是基本粒子物理学,为我们讲授力学课。每次下课后,我都要“缠着”邢老师问许多理论物理有关的问题,深以为乐。
可在学习中,我慢慢发现,大学的物理和高中的物理似乎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多理想的模型,没有那么多完美的事例,甚至许多理论本身也不是那么简洁明了,科研本身似乎更是充满了琐碎与艰辛。
这是我想要追逐的事业吗?那时的我开始犹豫,像是奋不顾身却碰了一鼻子灰的孩子,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于是,我给我们的科学家班主任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向涛院士写了一封邮件,诉说了许多心中的疑虑。很快,我收到了他的回信。
“大学毕业之后,实际上把科研作为职业的人的比例是很低的,除了门槛相对较高外,另一个原因是随着知识的积累,披在科学上的‘神秘外衣’褪去了。由此引起的好奇心,也可能在一部分人中减退了,导致兴趣取向的改变。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其实就是上大学、读研究生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向涛院士的这些话,让我开始不断思考物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对于我的意义。
在那时,讲授热学课的林晓教授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凝聚态物理?什么叫做凝聚态物理?”这样一个有趣的新名词点燃了我的好奇心。
林老师是一个健谈而风趣的人,他不仅跟我分享了他在扫描隧道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带我去实验室参观。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mK级别温度的实验室,当时激动的心情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More is different,多电子系统会有一些奇妙的特性!”林老师的同事张余洋副教授这么跟我解释凝聚态物理的法则。二维材料、拓扑绝缘体、高温超导体、晶体与对称性……这些科普作品中鲜有触及的话题,实际上却是当代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乍看之下它们并没有头顶的星空那么绚烂,实际却充满了奇妙与惊喜,因为这个“固体宇宙”中包含着不同寻常的奥秘。
我开始为此着迷。找文献、听报告、请教老师、参观各个实验室。我仿佛学到了一些东西,又感觉这样的自己太过浮躁。
于是,大二一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下课时,我走到主讲老师周武教授面前,鼓起勇气说道,“老师,我可以进入您的课题组参与科研学习吗?
幸运地,我成为周老师课题组的一员。周老师研究的方向是电子显微学,用一台国际领先的低压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凝聚态物理中的许多问题。
参与二维材料相关研究
在周武老师课题组组会上报告
周老师毫无保留地为我提供了组内的各种资源。在他课题组的一年里,我在奇妙的原子世界里畅游,学习二维材料的奥秘,第一次走近了曾经感觉如此遥远的科研世界,第一次探索人类尚未理解的未知世界。
经过学习、探索和实践,最终我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攻读凝聚态物理的博士学位,跟随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老师,进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相关研究。
很喜欢《诗经·大雅》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回首过去的四年,有过泪水与汗水,有过苦涩与抉择,我们都在这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里浮浮沉沉。可是不管有再多的坎坷与挑战,总会有一些东西让我们坚持一路走来,并且义无反顾地继续走下去。
我想,那就是梦想吧。
我的热学老师不可能是校园传说级别的段子手
37岁可以做什么?这位教授的实验室和课堂有答案……
这位人气教师,爱课堂上的“高山流水”,爱科研中对“more”的追寻
上榜!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国科大“热学”教学团队
2020年中科院教育教学成果奖!国科大29项!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文字/肖洪钦
图片/肖洪钦提供
美编/何邦彦
责编/谭君蕊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