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忠诚尽责,师生敬称他一声“赵所”

陈建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8-25

编者按


2024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环境所”)迎来第18个生日。18年前,城市环境所筹建组组长赵景柱、副组长赵千钧赤手空拳来到厦门,筚路蓝缕,改一片滩涂为城市环境研究的沃土。


2021年,赵景柱因病离世。斯人虽故,提起赵景柱,每个城市环境所师生都能讲述他的点滴故事。没当过一天城市环境所所长的他,总被敬称一声“赵所”,纪念他的雕像前,总有鲜花与鞠躬。


这个夏天,我们走进城市环境所,追忆赵景柱和城市环境所筹建组成员们以忠诚与尽责踏出的创所、立所之路。


赵景柱纪念雕像


走进城市环境所的所史展览馆,留心文字的人第一眼便会察觉到“不对劲”:这间展览馆的称呼,是“博物感”


这并非低级错误,而是城市环境所筹建组组长、首任党委书记、给予城市环境所生命和灵魂的创所团队的核心人物——赵景柱的别出心裁。与他的核心学术思想“景感生态学”异曲同工:客观的博物、景观生态应当与主观的人的感知结合,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这其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环


追忆赵景柱的文字里,总会提到他闲暇时亲手打理城市环境所的一草一木、领着城市环境所师生职工为研究所搞基建、做绿化,把脚下热土作为自己景感生态学的实践地。


这与城市环境所的所名也恰到好处地契合:城市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最显著差异,便是人在城市环境中的核心。生活在这里,改变这里。恰似一代伟人的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样的奋斗基因,从城市环境所创生时,甚至是创生前,便已镌刻在它的灵魂之中。


2006年,站在还是一片滩涂的、未来的城市环境所园区上的赵景柱


1

从东渡路68号到集美大道1799号

2006年6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厦门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备忘录》,2006年7月4日,厦门市政府批准先行设立地方事业法人单位“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所历史的正文从此开始娓娓书写至今。


今日的城市环境所,坐落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园区,正对杏林湾。坐海侧畔,园中曲水,绿树掩映,花卉争妍,五座青灰大楼挺拔其间,环境怎一个美字了得。


然而,18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虾塘鸭池滩涂,在“泥塘起高楼”前,城市环境所筹建组带领第一批师生,临时租住在厦门东渡路68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二部的小楼里,一边筹建园区、一边招聘人才、一边开展研究。


彼时环境艰苦,一栋破旧的五层小楼承载了行政、科研、生活等多重职能。房间没有装修便直接使用,只有实验室根据科研实验要求进行了简易改造;食堂桌子不够,就用乒乓球桌来“客串”饭桌;脏衣服常常攒到周末才有时间清洗一回,时任筹建组副组长赵千钧笑称:“每周都有‘大囍’的日子。”


2006年7月2日,城市环境所确定临时办公场所,厦门市东渡路68号


2006年11月18日,集美大道1799号园区正式奠基。2008年8月20日,园区建设尚未完成,第一届学生就要回所,心知不能再等的赵景柱斩钉截铁:“抢滩登陆!”


研究所主楼还未竣工,那就搬进刚刚建好骨架、还没装门窗的学生宿舍楼,兼作办公室和宿舍;施工干扰、没水没电、盛夏酷热、蚊虫肆虐,都没有拦住筹建组的脚步。他们白天忙建设,晚上赶科研,夜里提着马灯到工棚用水,买很多菠萝放在屋里,用以掩盖房间的装修异味,城市环境所至今仍流传着赵千钧副组长“抱着菠萝睡觉”的逸事。


2008年8月20日,搬进学生宿舍楼的赵景柱眺望正在施工的主楼

2008年8月20日,“抢滩登陆”成功的城市环境所成员们举杯共庆

赵景柱(左三)、赵千钧(左一)等人在尚未竣工的城市环境所,高温之下,衣服湿透



今人回看他们的故事时,感佩之余,心中难免浮出一个“为什么?”,赵景柱用亲自拟定的所训给出了回答:忠诚、尽责。


赵景柱设计城市环境所所徽的手稿和他的书法作品


2

立规矩,成方圆

2009年,城市环境所筹建工作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验收,赵景柱推荐筹建组副组长,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现代农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中心”)主任朱永官成为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自己则一边发挥学科领军科学家的科研力量,一边为研究所积极出谋划策、四处奔走,一边事无巨细地帮助着研究所后辈们成长:督促吃早饭、督促早上班、饭后餐巾纸不乱扔、随手关灯、厕所不让吐痰、行文开头要空两格、PPT要遵守“5B”原则、讲演时注意具体措辞、致谢要真诚……


2009年12月10日,城市环境所顺利通过验收(前排左起依次为赵景柱、赵千钧,后排中间为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


城市环境所人喜欢敬称这位没在城市环境所当过一天所长的老科学家为“赵所”,常提起走过园区时“不知从哪就冒出来了个小老头”,提着园艺工具,亲手打理城市环境所的一木一石,还常招呼着师生职工一块为研究所铺砖摞瓦、植树种花。



城市环境所的风物人事,在赵景柱的剪叶修枝下,渐渐有了他心目中期许的模样,有了城市环境所的“魂”。


“我跟赵所多年,他们都说我是学赵所学得最多的人。”回忆与赵景柱的点滴故事时,城市环境所现任党委书记、副所长陈少华的语速慢了下来。“处理一些事儿向他汇报寻求意见的时候,有时他说话也不多,甚至只说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甚至很长时间以后,你再回头想,就知道他当时的深意,真的是要慢慢品味出来的。”


“猫”在树丛里修建枝叶的“园丁”赵景柱

赵景柱规划设计景观河

赵景柱在所训石前打理草坪


推荐朱永官成为城市环境所第一任所长,同样是赵景柱的高瞻远瞩。


2002年,在赵景柱的推动下,朱永官归国来到生态中心。2007年,他来到厦门,协助城市环境所筹建工作。


新生的研究所渐渐步入正轨,急需建设人才队伍,搭建科研平台,拿出研究成果。有丰富海外科研工作经历的朱永官接过使命,为城市环境所指明了年轻院所走出不一样发展道路的国际化途径,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城市环境所提供了学生培养模式的蓝本。他领着城市环境所团队与全球众多高水平研究机构保持交流、建立合作关系;出差回来,就和学生们讨论实验怎么设计,文章怎么修改。甚至在食堂里与学生一块吃饭,他都会冷不丁问学生一句眼前所见:“蒜瓣用英语怎么说?”


在他带领下,城市环境所走过一个又一个节点:第一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博士及硕士学位培养点、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个国际项目办公室、第一个卓越创新中心、第一篇顶刊论文、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个有完善研究所制度、有多层次科研平台、有自身研究特色的人才培育高地,在一步一个脚印中逐渐形成。


赵景柱向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介绍城市环境所建设情况


3

景行永驻,桃李常思

城市环境所一天天成长壮大,为之倾注15年心血、“把自己后半生都押了上去”的赵景柱却一天天憔悴。2021年8月,赵景柱逝世,年仅63岁。


在生命的最后几周里,他仍挂念着自己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项目,仍在以科技部“十四五”生态专项首席科学家的战略视角奉献最后的光热。


2022年1月20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名单揭晓,赵景柱被评为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


结束采访时,雨水淅沥。连廊上,有青年导师领着学生们拍摄毕业合照,满眼希冀,其乐融融。


学生们在拍摄毕业合照


园圃里,赵景柱的纪念雕像正抱捆柴薪,迈步前行。城市环境所人说,雕像前各界敬献的鲜花摆放不辍。


他的神情并不庄重肃穆,倒像是位再普通不过的老园丁,正噙着微笑,小步赶向自己心爱的热土。


2021年,城市环境所毕业篝火晚会上,有一道所情知识抢答,“我们第一任所长是谁?”太多同学同时举手抢答,主持人便提议大家一起喊出他的名字。“赵——景——柱!”响彻夜空的“错误答案”,是他与学生们亲密无间的最好证明。


眼前的一院清水,满园桃李,想必能让他欣慰吧。


“回国,心就安了”

“骑”进世界锦标赛!厉害了,杨涵清予!

报告!国科大本科生军训正式开训!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记者团

文字/陈建韬

图片/部分由城市环境所提供

美编/宋嘉琪

责编/许天雄

点击关注

点赞

分享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