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真相:一线城市赶人,二线抢人,三四线试图留人丨阳光专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吃的是政策红利与人口红利。现在,旧有的经济发展动能式微,城市发展更多体现为存量竞争,人口的吸附、人才的竞争,这是一场典型的人肉战争。
超级城市吸引全国人才,中心城市吸引区域人才,中等城市吸引所在区域内的小镇及农村人口,此现象不可逆转。
而我们目所能及的是,一线城市如京沪等,出台政策赶人;二线城市如武汉、南京、杭州等,出台人才安居办法及人才引进政策,试图占据领先优势,锚定未来;三四线城市则试图留人。以南通为例,人口连续15年净流出,并体现三个特点:
(一)每年流出人员文化素质总体较高;
(二)是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
(三)人口老龄化。
这几乎是三四线城市的现状,落花流水春去也。
北上广深哪个城市最吸引人?二线城市中,哪些城市正在疯狂的吸人?哪些城市垂垂老矣,无法吸引人口?结合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客观反映城市人口状况,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城市解读文本。
Part 1 | 壹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口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城市集中在三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部分城市。
在日本,人口长期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群集聚,2014年东京城市群人口占比达28.3%;在美国,仅占全国城市数量0.34%的三大城市群汇集了总人口的43%。
以后的中国得记住一个关键词:城市群。它的核心意义是区块域各城市功能的协调与合作。
根据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人口吸引力城市排名前十(如下):深圳、北京、广州、上海、东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郑州。
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Top10
京沪广深落户不易,出台了严厉的落户及买房政策,层层困难,但对人才的吸引力,一线依然是一线,门槛虽高,但全国人才趋之。尤其深圳在产业转型方面最为成功,不仅金融行业持续吸金,新经济领域亦发出夺目光彩,相对不那么苛刻的门槛,导致深圳的人口吸引力指数全国第1。
2017年第一季度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榜单
其中,房价“四小龙”排名:苏州第7,南京第16,合肥第25,厦门第31。可见,人口流速与房价相关,但也并非绝对因素。
重庆、武汉、成都、杭州、郑州、西安、长沙,均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各地“举全省之力”发展,城市首位度高,区域内人口集聚非常明显。东莞、苏州、佛山则相对特殊,既非所在省份的政治中心,也非中心城市,但制造业与进出口贸易发达,1季度有所起色,人口吸附力较强。天津则稍微颓势,人口吸引指数甚至不如普通省份的省会城市,跟产业转型还有产业的含金量有关。杭州在传统外向型经济受阻的前提下排名靠前,主要依托互联网信息产业,其2688亿的产值占杭州GDP 24.3%,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
省会城市人口吸引力TOP10
省会城市中,亮点的是长沙,不声不响的发展。2005~2015年,长沙GDP增长460%,增速全国第一,其文化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汽车等发展很快。
南京的人口吸引能力仅排名全国第16位,在省会城市排名中,仅名列第8位,人口吸引力排名弱于GDP排名与房价排名,但最近10年,南京的城市竞争力一直在增强,省内也超过无锡,跃居第二,并逐步缩小与苏州的差距。而南京的人口增速不快,也与产业转型、服务业占比较高有关。
Part 2 | 贰
北上广深流出人口大都流向周边城市,如北京向保定、上海向苏州、广州向佛山、深圳向东莞,更像是一线城市“溢出”而非真正的逃离。
当锁定流向其他一二线城市的人群时,重庆浮出水面,北上广深的流出人口目的地top10中均有重庆且排名靠前。除了重庆(城区)发展的吸引力之外,重庆相当于一个省的配置,这方面也有着“优势”。
Part 3 | 叁
除了京沪广深一线能吸引全国的人口及人才,其他城市大多吸引的是所在区域,这在省会城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省会崛起”是当下这个阶段的进行时,也是未来的必然格局。在中国,有形的手更有力,无形的市场之手随之起舞。
郑州的人口流入城市来源非常集中,前10城市占据了45%。除却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之外,整个河南相当于郑州的广大腹地,1亿河南人托起这座中原地区的首席城市,并很有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与郑州相比,武汉的人口来源范围要大一些,包括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人口的质素也相对较高,这与武汉本身的高科技产业、创新产业非常相关。
成都是西部的首席中心城市,除重庆外,前十城市均为四川省内部城市。
成都新流入常驻人口来源
无疑,随着省会城市崛起,偃旗息鼓或低调的则是省内其他城市。
接下来,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情况依然不乐观。
Part 4 | 肆
与人口发展的集聚与分化不相匹配的是政策。2016年,京沪广深提出了2020年的人口控制线。
北京:2200万人
上海:2500万人
深圳:1480万人
广州:1550万人
某种意义上,一线城市正在犯错。当然,它们也有底气犯错。犯错的原因是如果持续赶人,那么城市年龄结构将劣化,以上海为例,2015~2030人口结构图。
生育率方面,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大城市的生育率都比较低,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纯靠“外地人”。如果上海持续赶人,人才引进门槛高,那么20~60岁之间的劳动人口减少,老龄化相当严重,成为一座又富又老的城市。
城市发展是一个增量游戏,如果始终拒绝外地人,那么存量折腾的空间也有限。
一线城市“赶人”恰好是二线城市发展的“时间窗口”,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达和科教文卫资源多的二线中心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仅次于一线。但随着房产调控的持续进行,二线城市也纷纷竖立了护城河,买房、社保、积分落户都成为一道道拦路虎。
二线城市中,以购房资格为例,南京在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等方面依然保留了口子,相当于城市的筛选机制。这是南京的“聪明”。另一方面,每年南京本地高校毕业各类大学生高达26万人,留宁的只有5万多人,占比仅两成多。
人口是一种流动的财富,有含金量的产业则是吸引及吸纳人口的容器,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缓慢,问题就出在“产业容器”不够多、不够高端。
这是南京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线赶人,二线抢人,三四线城市试图留人。一旦一线城市摒弃“赶人”策略,那就是巨大的吸血,也是二线城市竞争力及房价的到顶之日。
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教育真相 | 城市观察
从最新统计公报看:南京“很疲惫”
调控盛宴,藏着一个隐蔽性事实 | 阳光
始于恐慌,陷于房产,终于阶层 | 阳光
南京VS杭州:谁更有可能成为东部的另一个中心?| 阳光
扫描以下二维码申请加入南京楼市交流群
扫描不了的请添加微信“inger2017”申请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