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第二步:大城市的你,该如何自处(二)

2017-06-21 阳光 南京城记


我们都喜欢看灰姑娘和王子有一腿的故事,喜欢看屌丝逆袭,因为充满了戏剧性。


就像童话最初带给我们的,是一滩新鲜感的鸡血,几丝夹杂兴奋劲的希冀,却绝口不提社会丛林法则的严苛。只有在大城市开疆辟土、断尾求生之后,才知道生活诸多苦涩,颜值和才华更是泯不了恩仇。


梦想不是共享单车,你骑完一辆,还有另一辆。人生的机会总是有成本的。


生活面前皆凡人,管你是渣还是霸。



Part 1 | 壹


毕业的起初一两年,大家都还在同一起跑线,但差距,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拉开。


刚入职场,收入低得可怜,但能接触到知识、技能、圈层,人脉与机会也在慢慢累积。


工作性质很关键。重复性的、可替代的、被动选择的工作,一定要坚决避免、坚决逃离,一定要选择有成长性的工作,哪怕一开始收入并不高。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此时,权贵子弟和二代体现出来的,恰恰是“全局”的能力运营,而平民子弟多半被工作琐碎困扰,无人指点关键之处,节奏容易踏错。


不同层面的工作,背后透露出来的,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能力


只有体力的人,找他帮忙,图的是省钱(否则不如请搬家公司,更省心省力);有能力的人,能分配社会和公司资源的,找他的人,往往也是友情往来、资源共享。 



琐碎工作,工作琐碎。会折磨一个人的身体与大脑到极其疲惫的地步,比如下班后,累得半死,回家潦草吃饭,倒在松软的床上,要么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直到哈欠连天睡眼惺忪;而有的人,即便下班之后,也会参加高尔夫球队,每周挥几杆子,或者参加读书会、谈论会,忙着做读书分享,忙得不可开交,这背后就是人和人对时间的管理之别。


八小时内,是收入与职场;

八小时外,是爱好和生活;

八小时的工作,影响人生;

八小时外的时间,决定人生。


选择怎样的八小时,选择怎样的八小时之外,最终会塑造你的样子、状态。你现在觉得生活窒息、工作无力、未来渺茫,问题不是出在现在,而是扪心自问,过去你干了什么让现在的自己陷入迷茫。


请记住:所有的去处,都跟来路有关。


Part 2 | 贰


现在人最缺的,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而是对人和世界的认知系统。所谓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这两者的微妙区别,决定了很多人尽管不年轻了,但还是给人一种不成熟的感觉。尽管读过很多书,认识很多人,做过很多事,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一)内归因与外归因


见过许许多多的职场人,做成了一些事,志满意得,把事情的成功,理解为全是自己的能耐;而一旦遇到困境,遭受挫折,就找借口这是别人的过错,这是环境的不利。


人性之痼疾:成功时,往往内归因;受挫时,往往外归因。


(二)如何看待房价


房价,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高的,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时刻,买房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尽管回头看,大家都会觉得,过去的房价真便宜啊,简直遍地黄金,开发商不是在卖房,是在送钱啊。但时至昨日,有多少人当时觉得便宜?


关于房价,很多人会说“存在即合理”,其实,黑格尔的这句话一直在被误读,“存在”一定有原因,但未必就“合情合理”。有的城市房价暴涨,一定有理由,但这个理由是不是就合理,会不会在未来有延续?当然未必。


房子是城市的股票,参股城市的方式就是买房。既然你在城市生活,如果没有一套房,如何慰藉女人的忐忑、孩子入学的叵测?


(三)学习


欧美的大学是宽进严出,正常时间能顺利毕业的比例都不算高。过去及现在,中国的大学往往是严进宽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了就过了,好像完成一个不得已的使命,跟父母、老师结清了任务,让中国式大学变成了一场身心放松的过程。中国已经结束了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的时代,接下来很可能发生重大变革,即通识教育和精英教育。


现在的职场人,其实很多时候都在通过社会补这门课。


毕业后在城市工作,不仅不是学习的终点,恰恰相反,其实是学习的起点。只不过这种学习,不是表现为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而是以一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在社会里模仿着、反思着、学习着并痛苦着。



学会在城市里生存以至于生活,学会对自己进行赋值,学会爱一个人以及如何对待被别人所爱,这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面对这样一场重要得足以改变人生的学习,很多人却还不清楚不知道,随随便便生活,若无其事的晃荡。


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中国的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做不大,甚至生存周期3年不到,体制性因素之外,在于缺乏学习和培训机制,无法也没有耐心去培养一个人,只会把一个人用到吐为止。


(四)职场心理


在职场,一定要内心强大到混蛋的地步。中国的政治与商业圈都残酷得令人窒息,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私企民营公司,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所有人都指责你。


Part 3 | 叁


首套房,是年轻人的台阶,是未来换取更好房子的一个筹码,意义绝非寻常。


某地产公司老总曾建议城市里的年轻人,买房要靠单位近,哪怕房子破点老点,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干工作、干事业。


至少在南京,我不完全赞同。

南京城的规模并不算大,城市建设也并非是简单粗暴的“摊大饼”方式,而是新城区打造模式,这种有规划、有计划的城建体系,非常具备优势。以GDP而言,南京经济排名全国第十一;以地铁里程数而言,南京排名全国第五,仅次于京沪广,与深圳同档,更远超杭州。



新城区、城市副中心,其实与区域经济、通勤时间极相关,而不是单纯的离市中心多近多远。因此,南京的郊区化非常成功,这就导致两个现象:

(1)   主城的房子,老破旧,非学区,房价涨幅不大;

(2)   郊区新盘,附近有地铁,有商业配套及名校分校,房价上涨较大。


因此,城市里年轻人的首套房,一定要选择在风口,即全新规划的新城区,总之就是选择升值潜力最大的楼盘,而不是贪图主城所谓的方便,地铁几站路的距离,通勤时间并不夸张。有的年轻人对房子的期待是:低密度花园洋房,居民素质极高,周边2条地铁,还有1条有轨电车,走几步到公园鸟语花香,走几步到商业中心星巴克飘香,走几步到学校,而且房价便宜,不摇号就买到——几岁做梦,那叫童真,十几岁做梦,那叫青春,二十多岁再做梦,那就是逃避。


学会妥协,是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心理准备。


Part 4 | 肆


有两种收入结构,一是工资收入,二是资本收入。在过去,对于普通人,收入基本上就是工资,资本收入几乎为0。而现在,呈现出来的趋势,就是资本收入越来越占主导性地位。在城市,一个年轻人,税后月薪过万,至少不算很差。其实,不过相当于200万的6%理财。而这个人的货币价值,是不是等同于200万人民币?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这就是事实,至少在静态上是符合的。

一个人的生涯量化测算,取30年。假设一个年轻人:

1、白手起家,初始资产为零;

2、第一年收入 10 万元,支出 7 万元;

3、年收入增长率 10%,支出增长率 5%;

4、年投资收益率 10%。


随着时间增长,资本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收入

结论


(1)一个人,无论贫或富,如果只是单纯的拿着工资收入,相当于一条腿走路;善于投资和理财的人,相当于两条腿走路。差距,往往就是一点点产生的;

(2)富二代或官二代,因为他们的初始资金并不为0,如果再懂得投资,就有很多机会,那么,多少年过后就是鸿沟。在这过程中,初始化资产的多少,比收入增长更可观;

(3)对于平民子弟,种种受限,年收入增长率、投资收益率和初始化资产,三项指标全面落后于二代;

(4)年收入增长率、投资收益率和初始化资产三项指标,唯有投资收益率这一项指标是动态的,也是有可能逆袭的。在投资领域,一个人5000万资金,他所追求的,更多在于资产的配置与绝对收益率,即债性强而股性弱;而一个人,资金50万,那就必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即股性强而债性弱。


这就是:小资金博大,而大资金求稳


你是屌丝,你若求稳,保证10年后困窘不堪,滚出城市。杠杆率,很重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投资的负债,通过负债(就是借钱)实现资产的迅速扩大化;二是事业。创业是一种高杠杆的方式,不听命于自己者,必将受制于他人,一个人若把自身全部的心血、精力、时间、金钱乃至于希望,聚焦在一处迸发,能量势必惊人。


所谓杠杆,都是冒险,生命只有一次,无论你撬起来的是幻梦还是果实,你都将失去 46 33338 46 15536 0 0 3010 0 0:00:11 0:00:05 0:00:06 3011。



Part 5 | 伍

目前,资本的力量通过社会政治、文化与商业体系已经得以固化,强于智力因素,教育是一个微妙的不确定性点,中产家庭的焦虑在于父母技能精湛、专业精深,但未必一定能通过遗传和教育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得到传承,但资本和金钱是百分百传承,并体现出压倒性优势。


高层信息的分享与解读、智囊智力因素的深度参与、资本本身的力量,无论哪一项,对平民子弟,都是居高临下的碾压,目前而言,还真没有整体破解之道。

社会固化是某个层面的趋势,尽管如此,城市的规模性效应,依然藏着很多机会。迈克尔在《精英崇拜的兴起》一书中称:“当今社会,不论一个人的身世如何卑微,他都清楚自己的生活充满无限机遇……”

其实,若想逆袭,体面、尊严且高品位的生活,也不是没有可能。


办法一:赌博。


用巨大的不确定性来换取人生的升值空间,高风险,高收益,成功,固然上升了一小层,而失败,则粉身碎骨。当然,这甚至都不能算一个办法,不适用每个人,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在当下及未来,弯道超车的难度极大,很可能反而弯道超车。如果做不到,那么就调整一下:幸福=能力/欲望,在能力值无法扩大的情况之下,就尽量减少欲望,“安贫乐道”、“望峰息心”、“素简人生”吧。


办法二:学习与创新。


学会认知人和世界,掌握技能,充实自己。无法被时代和其他人洗劫的,只剩下我们的大脑,一个关键点,学习是最大的杠杆,比房产和股票投资更甚,是唯一能撬动世界的力量。一个不得志的三流画家,一副画卖不了几千元。但改作绘画培训,赚得盆满钵满。一个艺术学院的女教师,跳舞也跳不出意境和金钱,但利用考级资源和人脉资源,成立了一家少儿舞蹈机构,从此人生步入青云。失败后的史玉柱隐匿紫金山,每天看书、饮茶、学习,出来后重新获取了商业江山。平庸的生活把人的心灵折磨得奄奄一息,真正的荣光才会点燃最初的梦想:点透、悟透、通透。



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成单身人群聚集地,“空巢青年”成为热词。据统计,有超过5500万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远离家乡在大城市打拼,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人前精致、体面,人后孤独、寂寞。读书、电影、跑步成为时尚,击败世纪佳缘的不是百合网,是王者荣耀,无意中成为中国最大的交友平台,这些都是城市的光怪陆离……与商机。


一个人,对这个时代与未来想得越多,就越不会迷惘。


今天,王石退出了万科董事会,万科把荣誉交给王石,把重任交给郁亮,把期待交给深铁,而把自己交给命运。这意味着温情脉脉的商业古典时代终结,意味着个人英雄主义的谢幕,而全新的互联网、新玩法、生态圈、吹牛逼的时代来临,这是机会。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絮絮叨叨资产和自我提升,还只是硬件,而软件则是一个人的品味,仓廪实则知礼节,饱暖足则思淫欲。品味不是小资产阶级眼里的红酒、舞会、网球、米其林,而是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生活态度,走过平湖岁月,世俗尘嚣,初心不忘,方得始终。灵魂的干净、有趣,是更高一个层级的潇洒倜傥。


对于年轻人,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房价太高。而又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束缚太少。人生,并不长,短得好像一阵风,疏忽而过,尤其在城市里,有意义的日子,才值得一过。否则,虚掷的岁月,等老了,恨不得把这段日子打上马赛克,羞于提起。


你还年轻? 呵呵,你很快就会老的。




欢迎长按关注“ 南京城记 ”公众号





关于房产、城市与教育

可以添加阳光(微信号:inger2017)进群讨论


相关推荐

独立评论:南京13个板块价值与房产投资指南

地段论:不要迷信市中心

人口:一线城市赶人,二线抢人,三四线试图留人

有了巴别塔的毁灭才有了对于巴别塔的想象

人生第一步:你留在哪个城市?(一)

2017楼市迷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