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楼市迷局 | 阳光
关注 城市流动的方向
倾听 城市心跳的声音
这一轮全国性的房产牛市下来,如今余火已尽,盛宴式微。
自去库存始,信贷狂飙,政策激励,一二线城市土地燃烧。再到去年10月雷霆调控,坚壁清野,波澜壮阔之余,资产跌宕起伏,人心被唤醒。时至今日,我们能做的不是对狂癫岁月的回味,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天、地、人,立体全视角分析楼市,破除迷雾,“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天”,包括国家的房产调控政策及货币政策。看天吃饭,是证券业和房产中介最常说的话,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要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诸如此类,莫不如是。
2015~2016年,深圳率先上涨,北京、南京、上海紧接着涨起来,然后蔓延,厦门、苏州、合肥、东莞等城市,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是着火状态。我找出一个“惠州-西子论坛”普通帖子:《今天的房价让我傻了眼,求政府调控房价。回归理性》
房价癫狂,苦不堪言。
以南京为例,2016年对于普通人是“买不到房”,对于开发商是“拿不到地”。之前,调控政策往往是旁击侧敲,如加大土地供应,但结果是往鼎沸的油锅里加油,地王纷纷出笼,更让人心焦灼。但,10月假期的调控,二十个城市纷纷进入坚壁清野状态,提高开发商的拿地成本,关闭部分融资渠道,并从买房人的购房资格、贷款资格强硬入手,褪去了地方政府欲说还羞的暧昧,堪称雷霆万钧。
政府:让房价回归到合理区间。
一位副省长原话:“房价过快上涨,不能容忍,就地问责、没有余地!”
去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而采访郁亮,郁亮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的总裁,具有象征性意义。郁亮表示,作为吃这房地产碗饭的人,我们希望是‘常吃常有’,而不是“暴饮暴食”,今天“鱼翅捞饭”、明天“喝西北风”。
其二,除了房产政策,重要的还有货币政策。我用松、紧来做形容,显然是趋紧。短时间内,钱更值钱。虽然,银行账面上有钱,但决不允许随便进入房地产领域,信托、基金和其他融资渠道,没那么随意的给房企提供弹药,审批更严;对于买房人,银行的审批也趋严,南京市场上,房贷利率从之前最低85折、88折提高到普遍9折,甚至部分银行更高。
政策上,不允许银行对房贷松绑,环比上月不允许增长。前段时间,央妈放出重磅一击——央行突然上调了7天、14天、28天的逆回购利率各10个基点,同时又上调了SLF(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尤其涉及到特朗普的倾向,相当于给全世界下蛊,汇率的暗战,对于国内房产价格是中性略偏空。
种种迹象表明:宽松的货币时代暂时结束。
政策是天,大气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似乎无所不能。
但实际上,把国家的运营者当做一个人,它的任何决策及动机,都出于某种理性,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坊间传闻的动辄拍大腿、拍脑袋做决策,在金融和房产领域几乎不存在,不低估政策的威力,是任何人行走江湖的基本前提。
同时,所谓政策,是否能熨平规律?
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解读。我觉得作为个体,顺应大势是起码的理性,短期看政策,长期看本质。
天归天,天气归天气,无论晴天碧日或倾盆大雨,最终还是落在地上。所谓地,就是城市、土地。
我们买的是房,并非一堆水泥混凝土或所谓的精装修、智能家居,这些不值钱,不过尔尔,其实我们买的是土地——作为普通人,你无法直接购买土地,只能买房!
城市发展,这是主旋律。那么,发展的直观体现就是城市在扩张,每一片土地都在升级、改造、建设,凝聚了科教文卫与商业,汇聚了人口,这些都是资源。土地是城市之本。你不买房,就是不买地,根本无法参与城市发展的红利。就像炒股,你都不买股,怎么享受股票上涨或分红?
古今中外,唯有土地是财富的仓库。即便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不也曾说过:人,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
举一个例子:《来自星星的你》,都敏俊教授几百年来只投资两种:1土地;2古董字画等。
以南京为例,我做了一个南京最近5年的土地成交面积及金额统计图:
2016全年宅地成交平均楼面价达17589元/㎡。
2017年以来,南京又拍了两次地,也不是像去年那样每次都是边角料,甚至拿出一些好地,比如河西南鱼嘴G97,南京地标的摩天大楼;中华门G98,招商98.1亿,刷新南京出让地块总价纪录。
(一)土地供应增加明显。2016年469.4万平米,仅次于2014年的天量。2017年的节奏也在加快。当然,住宅的开发周期也会变长,很多都是现房销售,从拍地到预售这个漫长的时间段,我有点担心南京的住宅供应。当然,供地计划,政府的口径是“动态调整”;
(二)土地限价。所谓限价,就是理论上能卖更高价,但含蓄微妙点,大家都识趣。对地价进行限价,调低大众预期,有利于当前的整体调控,“土地限价,房价限价”,双限之下的楼市,呈现的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总之,对于城市的经营者,土地绝不会贱卖,只是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土地值多少钱,是开发商和人用真金白银买出来的,而不是被测算出来的。
点到为止。
人,包括开发商、这座城的市民与人心。
十多年前,我在南京读书时,到处都是栖霞建设的红五角星。现在几乎见不到了,以至于偏安一隅。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开发商也是如此,仿佛换了人间。
这一点,其实南京不如杭州,杭州的绿城和滨江筑起品质护城河,但凡进入杭城者,一定打醒十二分气力才能与之竞争,或者,干脆卖得便宜。
前几天,与杭州一家房媒主编聊楼市,他对南京的楼盘不屑一顾,这是一座“依壁雕凿”的非品质城市。杭州人被绿城弄得嘴刁了,我笑他们,虽然是普通人,却染上“不将就”的毛病。也许,正因为这“不将就”,督促着开发商提升品质,善待土地。
TOP50房企,现在未在南京有项目的也不多:阳光城、路劲、建业、时代地产、上海实业、金融界、协信、中骏、光明、隆基泰、祥生等少数房企。
拿地不易——这是很多开发商在南京的感慨。去年,“囊中无储备用地”的华润频频出现土拍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土地保证金累计交了68.7亿元以上,却依然颗粒无收。
房产开发作为资金密集性行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融资成本和周转率,“马太效应”已经出现,南京的本土开发商日渐式微,主流市场拱手相让。随之消退的可能还有品质,据了解,在目前南京楼市的限价政策下,部分开发商会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眼见悲剧上演,然而,也没办法改变。
2015~2016年之后,仿佛所有人苏醒过来,这是一个抢硬通货的时代:万科股权、格力股权、一二线城市土地、大城市的靠谱单身男人。
二十年前,我觉得月牙湖花园是顶尖的富人区,月牙湖微波涟漪,甚是美丽,之后富人们去了城东,还有的去了河西。现在,大家都在追逐稀缺,南京院子、安品街一号、桃花源和湾4。作为标杆性的楼盘,随着岁月湮没,时时在变幻,但有一点不变,即大家对于更高居住品质的需求没有变化。
在有能力的前提下,谁不想住得更好?
再看南京人,据南报网预计,2016年南京市常住人口为826.7万人,同比增加3.11万人。而计生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南京新生儿共102521个,同比增长32.1%,增幅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小二子”有37991个。
南京女人并不比其他地方的女人更能生,甚至是更不愿意生。
但一二线城市的魔幻就在于,孩子可能生在外地,但最后终究被大城市虹吸过来,因为综合性产业、更好的收入与科教文卫资源——随着人过来的,是其他地方数十年甚至几代积累的财富。
一个趋势:小地方的房产,最终变成大城市的首付。所谓投资:房产置在人口尤其优质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所谓投机:房产买在人口净流失的城市,指望捞一把就走。
最后看人心,购房者的信心从高涨到平稳,去年12月跌到基准线以下。
数据来自安居客
2017年,能不能买房?
所有人都关心这个问题。然而,答案因人而异。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这是一个吊诡的时候,南京房价格局呈现出特殊的结构性。
我来做分析,南京楼市房价格局,分成A、B、C、D 四个层面:
A 风向标楼盘
何所谓风向标,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屡屡提及,即有一定体量且承担调控水龙头的区域楼盘。比如河西南,3.5万是红线,有了这道红线,才能对二手房形成强大的压制,通过“比价效应”传导到整个河西,甚至南京。3.5万在2017年会不会松?我认为不会松。此红线一松,意味着调控的终结,甚至给人一种“压制不住,故而反弹”之感,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红线楼盘,能不能买?
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能不能买得到。计划经济时代,光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需要各种凭证,粮票、油票、肉票,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三大件也是凭票供应。
红线楼盘,也是如此。
B 其他板块新房
总体而言,销售状况要看板块的发展高度、产品规划设计与价格三者的最终博弈,事到如今,其实也心知肚明。政府发展,往往是有策略、有重点,也有门道的。均衡发展永远是一种梦想,事实上,总有优先级。
甲:有空一起吃饭?
乙:这段时间没空,以后吧,再约。
其实,有没有空,不是取决于真的有没有空,而是取决于在乙心目中甲的地位与优先级。
板块发展也是如此,规划虽美,迟迟不落地,或没投入真实的资源,只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不明确、不落地、不表态,是发展之大忌。这些板块的楼盘,苦日子要熬一熬。
C 学区房
北京/南京和广州/杭州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是体制性色彩较浓的城市,而后者则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体制色彩相对较弱的城市,体现在学区房,就是公办教育是否占主导地位。
可以明确下一个结论:南京,别指望这几年民办的兴起会把公办教育的价值归零。对于南京,民办教育很重要,是补充,是另一条路,但好的民办有门槛,没有门槛的民办学校,一定零落成泥。
有门槛,无保底;无门槛,有保底。这是民办学校的悖论。2016/2017甚至未来几年,补偿性生育的存在,二胎家庭暴增,优质学票的供需关系依然紧张,拉力琅芳银金和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学校,无非那么一些,依然稀缺。
但,值得注意的是,南外是南京小学的定价神器,鼓楼几乎垄断了南外生源,占比68%。这个寡头格局,是否会因南外即将的大变革打破?
拭目以待!
D 二手房
我在去年9月、10月 文章中就预测了二手房的成交困境,目前的现实就是如此,没有刚性需求的二手盘,苦苦挣扎。现在的南京和十年前不同,单价如此之高,买房通常体现为“换仓”,卖出一套房,再购入另一套满足需求的房。因为调控的限制,购房与贷款资格的珍惜,有的人即使卖房,也买不了房,索性束之高阁。当然,具体二手房也有区别,交通便捷、品质板块的好房,只要价格稍有诚意,就能成交。
市场冷却,房子的流动性之别就出来了。有的房,在狂热季涨得凶,吸引着大量跟风投资者,但调控以来,房价转而掉头往下,二手成交极困难。投资,是涨幅、流动性、体量的综合权衡。
综合以上,ABCD的南京楼市,能不能买房?不同结构,一切不言而喻。
什么是未来?这张2万+就是未来,“地价+成本”并不绝对,但这是预期,无非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未来,
开发商的脸是一部小说,
而买房人的脸上则写满了自传。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楼市迷局:
天气不太好,
土地还是少。
信心在凋零,
岁月在奔跑。
加“南京城记”主编阳光(inger0412)
交流我们的房产、城市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