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26]Comie: 我和Scalers的2015——#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14

2015-12-31 Scalers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Scalers点评
这是#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的14号文章。作者是来自2016年成长会的Comie。Comie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他自己一年的成长试验故事,以及最后我们相遇在成长会的事。我曾经有一篇文章里面说过,不要和其他人进入较劲模式,因为这样会让你迷失自己,错过成长;多和自己较劲才能更好地拥抱成长,最大程度发挥时间的价值。最后还是要欢迎Comie最终来到成长会,让我们一起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2016!

征文活动情况以及历史文章参见
“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活动启动
小冷:一不小心,满山繁茂遍地花开——#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01
Lydie:原来你也在这里——#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02
Mine:感恩S和我们的成长会——#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03
Shawn:做一个系统化的执行者——#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04
Lily:恬心一片不羡人—#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05
Suzie Shu:我的成长2015——#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06
贝姑娘:我和Scalers的2015——#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07

Hemon:A love letter to my friends-ScalersTalk#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8

沙豆:感恩相遇,感谢陪伴——#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09

风筝: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10

NOVA:我和Scalers的2015——#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11

Saga:从西安到广州,从外企到创业——#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12

狮子:行动力的养成价值千金——#我和Scalers的2015#征文13



起:

虽然这次征文的主题是“我和Scalers的2015”,但是我还是想从头开始讲我和Scalers的故事。

知道S的时间大致可追朔到2014年10月,因为一篇【261】《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关注了S的微信公众号。那时候还没有把一个公众号历史文章全部看一遍的习惯,当时就看了S之前的若干篇文章,导致了解也不全面(这个也是最近做S的布置的任务时,才发现这样集中学习方式非常好)。

随后跟着其推送,看了几篇文章,大部分都是视译、口译,还有一些关于心智成长的内容,觉得这个公众号确实是原创,不是像其他公众号随便转载,便有了一丝亲近感,因为起码真诚。

过了大约1个月,S宣布要有重大消息发布,要成立成长会了,我简单看了一下,因为之前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学英语的,所以就记得:学英语,收费。

当时我果断没加入,理由我回想一下,有以下几条:

1. 我当时虽然没觉得S要骗钱,因为其公众号内容很真诚。但是对于一个了解甚少(因为我并未从头看其之前所有文章,不知道是当时懒惰,不愿意去主动了解,还是没这个意识),而且在线上的一个社群,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不太出名的人,第一次做这个尝试。

2. 付费意识。当时正好也在培养自己的付费意识的节点,因为之前从没有思考免费的代价,互联网的免费模式长期给自己的印象就是,能免费的为啥要付费,一谈付费我就无形中会抗拒。

3. 没钱。因为当时恰好自己报了吉他班和加入了演讲俱乐部,作为学生党,确实有压力。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因素,只能说对我的想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4. 社群也有说是成长,其实我还蛮感兴趣的,但是我总有种印象觉得其大部分内容是学英语的。并且,成长怎么在网上被指导?无法理解。

其实,一切不过是借口罢了,当你先入为主的给自己带入感觉和印象后,你会千方百计的给自己找理由合理自己的感觉。后来刷S的文章也说了这个问题,你会无意识合理化一些你不想做或者不理解的事情,以便让自己觉得安心

现在回想,当时的决定也给我上了一课,面对陌生的事情,特别是在超出你认知范围的事情,不要一开始就一种排斥的态度,更不要先入为主的下一些结论,而应该是去搜集资料,拨开迷雾,自己分析下再下结论。

另外,人还是有局限性的,我当时的格局不够,我再怎么分析,估计加入的可能性都不会太高,所以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水平。


承:

虽然没有加入S的成长会,但是其推送的文章我还是会看,并且经常会受到一些启发。2015年很快就到来了,偶尔也会看到S安利自己的成长会,并且附带有数据,多少人加入了之类,现在加入不算晚,较为“煽动”的话。在我看来,这就让我有了另外的感觉。

我厚黑的开始想一些别的事情(现在看来自己就是**),比如:

会员收费的事情逻辑思维做过,当时看媒体报导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标题好像是叫,几天收了几百万?大多和钱有关,似乎是一个赚钱的方式。所以当我大致算了S收了多少钱的时候,我自己就想着,这也行?

居然有这么多人加入了?心里好像有点不情愿的感觉,是羡慕嫉妒恨,还是觉得自己没加后悔了。看,这就是格局不够,我就只看到了钱,没有看到背后的价值。另外,人有时候真的是会习惯呆在舒适区,并对未知的东西保留抗拒的

想想我们大多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基本都是固定的牌子,很少变化。有时候因为懒惰,根本不愿意去变化,不愿意冒险去体验点新的东西,虽然可能需要花点时间去了解就可能改变,但是我们连这点时间都懒得花。

还有点不太服气。这种不服气除了S能吸引那么多人的不服气,更多的是觉得我就不信我自己成长不好。并决定:自我探索成长,给我一年时间,我先自我成长,下一年再加入。比较下我自己探索式成长与跟在别人指导下成长,究竟有什么不同?

这是免费意识带来的惯性,没有体会到付费的高效,认为什么事情自己都要自己来解决,而不是付费找人指导来解决。(其实也是培养付费意识的一部分,经过一年时间见闻,2016年的成长会还未开始,但是我已经懂得如果有什么能够花钱提高效率的一定不要考虑钱的问题,加入16的成长会已经不是为了破解当初这个问题了。)

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这时候我仍然关注着S的公众号,偶尔被其文章扫射的满身是血,偶尔正能量满满,不管怎么样,都给我带来了前行的力量。看到线下聚会看到很多人的分享的故事,准备玩的自己也滚去赶紧学习。

看到成长会成立了Python小组,自己便捡起已经落了灰尘的Python教材,开始学习;总的来说,就是一些以前想做没做的,开始做了,即使做的可能并不好。偶尔看到成长会发生的一些事情,便激发自己也去做些事。


转:

自己跌跌撞撞慢慢的成长,不得不承认:睡了很多懒觉,拖了很多的延,走了很多弯路。由于慢慢了解到成长会的一些东西,而且其并非静态,而是变着花样玩,加上身边有时候也难以发现志同道合的人,想加入成长会的心情也更加迫切了。

我也承认,我有时也会觉得要不加入算了。但是,我还要完成我自己之前的约定吧,独自走完。并且,附加上性格的弱点和格局之低,想到半中间加入不是亏了?即使S也中间推文说过这个事,但我就是无法突破。现在看,也能理解当时的自己。

纵然格局不够,但这也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我也知道我可能在这一年里,我自己会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很多时间可能都被浪费。但是,这些感受我都记录了下来,我相信会在明年有新的感受作为对比,也许将成为宝贵的教训,尽管代价稍微有点大。

期间,我也渐渐的成了S的不忠粉(因为总对其有点不服气,但这种感觉也促进我去努力),一些文章让我很受启发时,也会攒一点点小钱。当S建立支付宝群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加入了进去,虽然不晓得那是干啥的,也没想着能在那里收获什么,只是觉得相信他吧。

而在15年9月份的时候,当S启动招募2016年会员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进去,记得当时里面只有11个人。


合:

加入大家庭后,成了有组织的人,自此不再孤独。随着人越来越多,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但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优秀,都为着自己成长做着努力。

加入后发生的几个重要的事情:

1. 上海11月的线下活动

有幸见到S真人,并且活动有牛人Tiny叔坐镇。会议没开始就已经让我有思考。因为S在活动流程中提出了问题,问题不算多,但是足够质量,去准备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对我已有所启发。

Tiny叔的精彩报告,其中的很多观点为我撬开了新领域的一角,世界真的很有意思。

后续,大家进行了交流,参会的小伙伴各个“武艺高强”,说自己的成长,让我看到了一个个的自强不息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故事细节记不清楚,暂且不表,结论是人要有主动承担的意识。

我们经常有的一种心态就是等着别人来组织去做某事,自己跟着去做就好了。如果没有人去带头组织,往往自己也就不会去做了。还会抱怨说,为啥没人做呢?其实这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可以主动去承担,成为主人公,成为发起者。为什么要等别人来组织做这件事?我们自己不行么?

2.通刷公众号

S布置了一个作业,完整的看完他的公众号的历史文章,并且要做笔记。耐心做笔记看,在看到100篇左右的时候,某篇里S说他写了7w字,我看了看自己的笔记1w字,好吧。按照他说他写了70w字,那我看完也要写个10w字。

好在我之前有写作的习惯,这都不是事。不过除了文章内容本身带给我的收获,我发现通刷公众号全部文章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是问题来了,这需要你有强大的输入、过滤信息的能力……然后,我的待办事项就有一大堆待定任务要完成。

3.写作新姿态

成长会有一条目标是:能说会写。其实对于“会写”,S也对我有所启发。对我而言,其实也算比较能“写”的人,单从数量上我保守估计8年来,也有100万字了。但是之前写的东西,基本属于日记和自我反思方面居多。

即内容多是自己的一些杂事,偶尔也会有些思考和感想,由于自己没想着拿出来给人看,写起来都是很随意的。所以长久以来,在这种态度下,虽然自己一直在写,但是似乎没什么质上的进步。

之前看S的公众号,觉得其有些文字确实能够影响我,评论下面也有很多人说对其有用,我就渐渐的想是不是换个思维去做“写”这件事。如果不是日记涉及隐私的话,一些平常的思考,能否以一种要给别人看的姿态去写。

有没有人看另说,但是你要以一种有人要看的姿态写。这样的话,我写的之前会思考文章的逻辑,过程中想词是不是要规范点,别人能不能明白我讲的什么意思,写完之后还需要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些地方是不是能够做到更好。

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说影响别人,当然如果能给他人带来启发,再好不过。但主要是想以提高自己的要求让自己能够成长点。反正都是写,为什么不写好点。所以,就开了新的笔记本,专门用来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当然,不得不提醒小伙伴,当你没有开始写的时候,还是不要这么复杂的考虑问题,容易退却,只要写起来就算行。就像S说的,当你没有开始做的时候,开始做了,你就是成功。但当你开始之后,你就要给自己提新要求了,不能满足于开始

一开始也想为自己开个公众号、博客。但是想到水平不到位,还是不要“祸害”人了,这事就放下了。加入2016的群后,了不得,发现大家现在是拿公众号作为自己的名片,而且都写的热火朝天,又勾起了我最初的想法。

而且群里也针对“好不好意思做公众号”,这个问题做过讨论。结论就先做起来再说,你没那么大威力祸害别人,别人也不会觉得你渣,即使认为你渣又怎样?所以呢,我偷偷把我好久好久之前的申请的公众号翻出来,准备上面写点东西了。一群人就是如此有力量,况且还是一群努力上进的人

最后的最后,现在,每天就看看大家在群里的发言,或能学到东西;或因别人当前的状态,反思自己;大家一起互相推荐优质的资源;偶尔大家发来情感问题、生活问题,万能的群总是能给出答案,仿佛“云知道”;偶尔S也在群里提点问题,启发大家;自己也在里面灌灌水。

虽然2016没开始,但真正的成长不在乎时间节点,我自己一年的自我探索式成长也接近尾声,有苦有甜,有收获亦有教训,即便教训更多。期待明年跟着S的步伐,并与大家一起成长,我感受一定会更深刻。我也要像往年一样准备写2015年的年总结。趁着都是总结,正好能练手写写这篇“可能被人看的文章”。

成长会倢菲点评

接触到陌生的事物时,人的天性会第一时间站出来“防御”,我们s把这叫做“应激性”(我记得高中生物里学过这是生命的一个基本属性),所以comie最初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却不能让其自由生长。当我们拥有足够的学识和格局后,当我们认识到这一根植的弊病之后,我们可以用理性去战胜它。

Comie君敢于把自己的心中所想展现给大家(尤其是那“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部分),其实挺可爱的,虽然犹豫过、挣扎过,但他还是加入到我们ScalersTalk的大家庭啦!希望在成长会玩的开心哟!

成长会Saga点评

起承转合说的很精确。可能很多成长会的同志们都是经历过这种状态,然后有些人来了,有些人走了。给自己制定这些任务是好事情,我更希望能看到你的行动和成果。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精英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成长会2016年已经启动招募,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全球招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