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讨!电子秤作弊如何治理?


近期,网络博主在全国多个城市发现“鬼秤”的系列视频引发广泛关注。电子秤作弊由来已久,顽疾如何治理?本文带您一起探讨!

电子秤“作弊”具有隐蔽性

小计量关乎大民生。现在市场业户使用的都是电子秤,包括物理称量部分和电子显示部分。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读卡器”改写或更换、加装芯片等手段,将秤变成作弊秤。一些不法商户,受利益驱动,主观故意去购买作弊秤,以谋取非法利益。但由于电子秤的特殊性,以及不法分子的隐蔽性,这些违法行为不容易被执法人员发现,监管执法存在难度。比如这些作弊秤通过密码来控制作弊功能,都有一键复原的功能,或者关机后就恢复了计量准确的状态,执法检查时很难抓到现行。就算是执法人员对作弊秤有怀疑,如果不法商户不配合,也很难现场人工破译作弊密码。


对于作弊秤的作弊密码不能被现场破译,有人认为可以把秤打开,看看秤的主板是否被更换或改装,看看是否增加了一个作弊的芯片,但这种做法一是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一般基层执法人员很难掌握,二是就算发现了端倪,也需要和秤的生产厂家进行核对,取得改装证据,操作性不强。


目前,中国的各级各类计量检测机构,无法对秤的芯片直接检测,看它是否具有作弊功能,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规范。好在无锡计量测试院通过技术攻关,研究出了相应设备和软件,可以通过对秤的按键进行排列组合测试排查的办法,用2至3天时间,破译出秤的作弊密码,给执法办案人员提供调查询问的支持。据了解,无锡已经协助国内10余家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作弊行为。如果没有无锡这个检测技术,在当事人不配合调查取证的情况下,案件的查办很容易陷入僵局。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计量检测机构,具备像无锡这样的检测条件。


视频证据适格要素才“算数”

有人认为,从发布视频中可以看到,在作弊秤上按下秤的不同按键,称量数值可以变动,这个视频作为证据不是很充分吗?还需要送到计量检测机构去破译密码吗?据专业法律人士介绍,依照法律规定,依法取得的证据材料都可以作为案件的证据使用,但证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关于证据的规定,并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在实践中,举报人提供自己录制的视频,在证据类型上属于电子证据,但如相关视频作为定案证据使用适格要素不全,仅以该证据不足以定案,应进一步补充调查和固定认定违法行为存在的其他证据。现在很多涉案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反调查能力都很强,如果执法机关在固定违法证据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的风险。行政执法机关的权限是很有限的,不像公安机关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如果当事人拒不接受调查,甚至躲到外地逃避调查,行政执法机关还真没什么好的办法。


依法处理才是惩“恶”之道

有人认为,那不会申请公安机关配合吗?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国家法律法规不是儿戏,不是以愤怒程度来判定谁违法谁有罪,这也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应有之意。还有人认为,使用作弊秤的奸商,抓到他要罚的他倾家荡产!而现实情况是,依据现行的《计量法》,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没收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看到没?只能罚2000块钱!什么情况是构成犯罪?按照《刑法》有关规定,标准是很高的,绝大多数的使用作弊秤的违法行为是构不上的。那么有的地区使用作弊秤罚款10万、20万,依据是什么?据该专业法律人士介绍,依据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使用作弊秤的处罚,应该适用《计量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业内是有很大争议的。


“网红”监督本质也是社会监督

现在网上很多人说,使用作弊秤的违法行为,为什么都是一些知名博主和网红大V能够发现,而执法人员却发现不了?其实细想起来也很正常。大家会注意到,每年央视“315”打假晚会,很多违法行为都是一些记者在不法企业卧底发现的,这些记者会以求职、洽谈生意等理由,到企业工作或拜访,企业自然会放松警惕。同样道理,一些知名博主和网红大V都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消费,容易让不法商户放松警惕,加之事先精心准备,取得违法证据比较容易。而行政执法人员如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去消费取证,那就成“钓鱼”执法了。


“接诉即到”应合理合规

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是通过市政府设置的12345便民热线来统一受理所有行政执法领域的投诉举报,这种机制的初衷是由市政府来统筹,给投诉举报人提供方便,不用去查去记那么多执法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同时也是对行政执法部门受理处置投诉举报情况的监督。这种机制受理的是非紧急诉求,包括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紧急诉求通过119、120、122等紧急服务热线处理。那么对非紧急诉求,12345机制要求承办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阶段性答复意见,15个工作日内反馈最终办结意见。


可见,如果投诉举报人在非工作时间,如晚上或节假日,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立即到现场进行处理的诉求,怎么办呢?有观点说,那行政执法人员就到现场呗,你们不就是干这个工作的吗!就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而言,年平均接到投诉举报的数量在100万件以上,如果投诉举报人都要求行政执法人员立即到现场处理,势必会应接不暇,这些都对监管编制和力量配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像涉及作弊秤这样的投诉举报,如果执法人员不立即赶到现场,可能会导致取证难。在实践中,这也确实是一个难题,就需要运用诚信引导、技术鉴别和日常检查以及违法严惩等综合的措施来解决,真正让违法者“利剑高悬”,让守法者“无事不扰”。


社会共治方能“行稳致远”

良好的市场秩序要全社会共同维护、共治共享。市场主办方、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诚信经营,提供质优量足的商品;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力量要倡导诚信经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行政执法部门、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每个公民更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购物消费时保留购物凭证,遇到违法行为及时投诉举报,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 | 大连中山发布 局中局

审核 | 于成龙  张丽娟

编辑 | 黄圆圆

实习编辑 | 杜宗玺

中国工商出版社新媒体和数字出版部制作出品




➯带你揭秘赣鄱大地9个“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TA们是这样做到的!

➯探讨!普通食品中添加中药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市场监管高层次人才如何展力发力?学思践悟后他们说......

➯发挥特长!他们用山歌唱响食品安全

➯揭秘!看看这10个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是怎样炼成的?




➤ 监管执法  年报 | 告知承诺制 | 食品 | 质量 | 消费维权 | 价格 | 药品 | 化妆品 |反垄断 | 反不正当竞争 | 广告 | 特种设备 | 检验检测 ➤ 学习充电  你问我答 | 典型案例 | 一日一课 ➤ 智库专家  魏均新 | 王涤非 | 刘双舟 | 何茂斌 孔迪 | 董晓慧 | 谢旭阳 | 景卫东 | 蒋世平 |  李俊 ➤ 产品活动  半月刊征订 | 图书精选 | 微课堂 融媒体综合资讯服务 | 抽查宝| “三微”评选“五个一百”评选 | 社会共治大会 ➤ 新媒体榜单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头条 | 快手 | 消保 ➤ 社群交流  所长 | 执法办案 | 你问我答 | 广告监管 | 食品监管


最新!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的规章在这儿了(1-82号令)

2024年《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全年刊(共24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