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这么多「封神」

三声编辑部 三声 2021-06-04

👆本号引起极度舒适,建议星标一下

当中国影视行业寻找自己的神话体系时,“封神”成为一个可行又乐观的选项。2019年以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几部动画电影陆续上映,后续系列作品也都在开发过程之中,而导演乌尔善已经拍摄制作多年的《封神》系列也将在2021年开始正式亮相。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文化娱乐市场之中,有这么多的“封神”题材?


首先,“封神”是一个松散而又丰富的神话传说体系,为中国影视创作提供一套现成的灵感、结构和底稿。既给中国观众留下了记忆和印象,拥有便于理解的基础,在剧情和人物上也没有格外严格的要求,为现在的开发者们创造了一定的宽容空间;


其次,在一个本土文化兴起的年代里,“封神”里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可以获得新一代观众的认同,也可以在现在的政策环境之中获得支持,同时,超级英雄的创作逻辑也可以和“封神”之中鲜明的神话人物相结合,修改原故事之中的反叛部分,产生一种版本的“中国英雄”。


作者 | 任彤瑶


春节档激烈的院线电影大战里,出现了一部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这是追光动画封神系列的开篇之作,在哪吒之后,杨戬的故事将在2022年登场。


又是“封神”。随着近年影视行业IP经营概念的兴起、对自有文化体系的渴望渐生,封神这一神话母本被首先关注,在它身上,许多人看到了打造系列电影,乃至建立“IP宇宙”的可能。


同为神魔奇幻题材,对比西游记,封神曾经是不那么耀眼的IP。


要深究封神体系的起源,似乎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原点,这是一个相对松散、开放的神魔概念框架。如今最为人熟知的封神文本,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在前人《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的基础上,参考大量民间传奇形成的。


故事主线是商纣王统治年间,人仙妖神四界围绕灭商建周展开了漫长的斗争。最后武王建立周王朝,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以魂魄入封神台,最终封神榜上分封了天庭八部365位正神。



这场大战涉及的人物派系多而繁杂,阐截二教、商周两朝多方势力缠斗,梳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尽管有姜子牙下山辅佐姬昌这一主线,但原著的剧情推进屡屡在不同人物与阵营之间转换视角,不如西游记师徒四人同行取经,共历苦难来得清晰集中。


作为一个经典的中国奇幻故事母本,过去数十年间从封神衍生出的文艺作品其实也不少。1975年的《封神榜》动画片是两岸首次合拍动画的尝试,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改编了封神中哪吒降生陈塘关的故事,在国际上获誉无数。从1981到2014年,两岸三地产出了多部以封神命名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这些作品对封神的演绎更多是全景式的。


2019年彩条屋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巨大成功,让更多人开始注意到以特定人物传记形式发掘封神体系的可能。


对热门题材嗅觉最灵敏的网大首先作出了反应。搜索豆瓣关键词,在2019-2020年以封神为题材已经上映的网大就有六七部,苏妲己、李靖、杨戬等成为了主角。在国家电影局网站,以封神及相关人物名称搜索2019年后的立项名单就有16部电影。



影视行业对封神关注渐长,一方面是对西游的改编越来越多,封神是一个相对新颖的蓝本。本土视效工业的快速成长,也让这类奇幻故事的画面从“可以拍”向“能拍好”迈进。


加之向好莱坞学习IP系列化经营的理念逐渐获得普及,行业对工业化有了更明确的追求。看向好莱坞,那些已经在IP宇宙上获得成功的公司如漫威、DC,从漫画到系列电影经营了近九十年,但新中国缺少能贯穿多个世代的多媒体作品与运营它的内容公司。


正如《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此前讨论《刺杀小说家》时指出,在中国,电影人要短时间内走完好莱坞的长路,一种方式是“让‘宇宙’先行”,让结构促成的电影工业加速成为现实。


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封神榜在文本与设定框架上的庞杂,反而成为其优势所在。这场神魔大战涉及人物众多,叙述时空上留下未言尽的巨大暧昧空间,是试水IP系列化的矿藏。向封神这样的神话寻求“宇宙框架”,成为一个相对易操作、低风险的选择。



“封神”首先降低了观众的接受门槛。即便没有看过文字全本的封神演义,其中的角色早就以短篇故事或者影视剧的方式深入不同代际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神魔故事与佛道二教、民间信仰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口述传说,民俗活动或宗教仪式,上至“天庭”,“佛祖”,“神仙”,“妖怪”等权力等级的抽象概念,下至“齐天大圣”,“哪吒”,“二郎神”等具体人物,一个普通中国人即便无法完全理清其中的流派与典故,也有大致模糊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展开故事,不仅能降低再教育成本,也免去了纷争之忧——封神的原著早已进入公共版权领域,而且神魔故事比涉及真实历史的故事有更高的解释自由度高。


三千资本创始合伙人黄璜2019年就曾向36氪提到,“想用 90 分钟讲好一个新故事需要花很大力气。如果《西游记》《聊斋》相关的、被大众熟知的故事就比较取巧,创作者只要塑造出差异化的‘我的孙悟空’就好。”


对西游的解构重建已经有很多,对封神的解构重建才刚刚开始。庞杂的人物派系让这个文本在价值观上天然具备多面解释空间。



在A面,天道成为推动一切向前的至高规律,邪不压正的历史走向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需求;在B面,解构一些具体人物,能展现出“人与天斗”其乐无穷。正邪相掺相克的矛盾勾连,让封神中的每个人物都有机会做自洽的英雄,人们向来爱英雄。


极具反叛张力的部分自然被隐去,但余下的改造空间仍算丰富——在这方面,动画电影率先走在了前面。比如哪吒可以在《非人哉》中变成面冷心热的正太;可以在《魔童转世》中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与父母和解、和敖丙联手;也可以在《新神榜》中转世成为下城区的底层少年,为反抗大企业的支配悍然出击。宽松的文本带来近乎无限的自由,根据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变化,一千个编剧可以有一千个封神。


相比动画,制作成本更高的真人影视或许稍慢一步,但也野心勃勃。


乌尔善担任导演的《封神三部曲》已在路上,这个系列电影单是剧本开发就历时五年,编剧团队分为几个不同部门,策划部门负责梳理原著价值观,编辑团队负责写作,还有专家顾问团。据称剧本从《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中寻找灵感,参考了古希腊悲剧三部曲的架构,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三部连拍的电影作品,对工业与特效流程做了大量升级。


乌尔善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拍摄这个系列的初衷,是要用当代电影语言重新阐释中国经典故事,“希望更多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他认为一个好的电影项目,能让观众、制作与投资各方都满意,电影商业性和严肃探讨之间存在平衡空间,值得导演努力——他无疑在“封神”中看到了这样的可能。



但这些改造能否自圆其说,形成真正的“封神宇宙”,如今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去年彩条屋推出的《姜子牙》在口碑上遭遇滑铁卢是一个参考。《魔童降世》揽下近50亿票房后,观众对《姜子牙》的期望被迅速拉高,彩条屋也对重新解读封神文本有独特看法。


在此前《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对《姜子牙》主创的采访中,导演程腾就表示,做这个影片最初是被一个想法打动——姜子牙的哲学转变,原有的对神、对昆仑的信仰崩塌后,重新建立起新的信仰。他们想让“姜子牙”去神化,以此完成一种去好莱坞内核的中式表达。


一群才华横溢的动画人为这部影片工作了4年,单是剧本就修改上百次,对制作风格与流程的探索梳理也经历了很长时间。上线4天,影片票房突破10亿,但伴随而来的是急速下降的观众评价,和《魔童降世》对比鲜明。


失望的来源之一是风格的不统一。尽管早在2019年,光线方面就表示旗下动画片都在做系列化筹备,将来每一个都会形成一个系列化的品牌,有机会形成类似漫威《复联》这样的综合品牌,但事实上,彩条屋对包含《哪吒》、《姜子牙》在内的动画三部曲定位是“中国神话系列”,是三个独立的故事。


魔童降世与姜子牙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创作团队,甚至可以说,两部电影本来就没有太多考虑是否处于同一世界观框架下。然而《魔童降世》的巨大成功在前,让《姜子牙》在舆论与宣发层面不由自主被放在“封神宇宙”的框架中讨论,一切联动都显得准备仓促。


最明显反映在人物形象上:比如在《魔童降世》中出现的申公豹身材瘦削、心思阴沉,对师兄姜子牙充满妒忌。在《姜子牙》中,申公豹却成为浑身腱子肉,追随师兄的活泼大小伙。前期宣发联动中存在感十足的魔童版哪吒,在姜子牙正片中一次都没有出现。



失望的另一个来源是故事能力。《姜子牙》开创性地为封神故事加上了一种立意:反抗天命,质疑封神榜的存在必要。但相比这个宏大的出发点,剧情的推进节奏却显得失衡,角色的行为因此缺乏合理性,人物塑造未能匹配故事概念。


这或是以后封神系列要打造“IP宇宙”必然遇到的挑战。


在一个阵营众多,利益关系复杂的世界里,要如何确定每一个单独影片主角的性格,如何塑造他们的故事与动机?当这些被重构的主角决心行动,他们会对整个封神体系的力量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各方势力如何处理不同行为的后果?这都是在开发阶段就需要考虑的问题。


漫威与DC的方法是,在时空的横轴上作延伸,通过创造多个与主线分离的平行宇宙,容纳更多不同的角色分身,让故事能顺利推进。


《新神榜:哪吒重生》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借助魂魄转生、封神榜定期更新的概念,《哪吒重生》在时空的纵轴上作文章,让哪吒的故事有理由在现代开展,加入赛博朋克等流行文化要素。《哪吒重生》还在电影中为孙悟空、龙王和彩云童子等人的故事埋下充分伏笔,内容逻辑更为完整自洽。


在电影最后的彩蛋中,预告了杨戬单人电影将在明年上映,这部动画同样以“新神榜”为前缀,呈现出更强的体系感。知名潮玩企业泡泡玛特成为《哪吒重生》的联合投资方,也从侧面反映消费品行业看好封神IP的衍生市场。


上映四日,《新神榜:哪吒重生》的票房累计超过两亿,这个成绩在春节档中排名第五,在《熊出没》之下,和当年势如破竹的《魔童降世》、后续的《姜子牙》存在不少差距。当下封神题材不再是孤例,后出现的作品难免会被拿来与前面的作品比较。影片上映前,对《新神榜:哪吒重生》“跟风”,“形象抄袭”的猜测并不少。



这是开发封神IP的另一个疑虑。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们,版权都集中掌握在单个公司手中,统一世界观的难度更小。然而封神作为神话经典,是公共版权的作品。改编版权分散,对鼓励创作是好事,但也会对IP经营带来难题。


前期作品塑造的经典形象不可避免对后期的再解读产生影响,多方版本可能会引起观感混乱 ,也不利于提升IP的独特辨识度。在这一状况下,抢占先机,保证一定质量与数量输出的改编方是否可能夺得比较“正统”的封神解释权?这还未有答案。


值得注意的还有,提前构建框架、以电影切入IP宇宙的方式缩短了酝酿时间,但高举高打也存在很大风险。清华大学新传学院博士彭侃在分析好莱坞IP开发机制时就指出,这套体系之所以能顺畅运转,有两大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架构,一是集团化的产业结构,二是严密的版权保护体系。 


经过数十年的并购调整,好莱坞的娱乐巨头们旗下拥有了横跨各个娱乐媒体行业的企业集团,在母公司的协调下,这些企业可以化身为以不同方式开发和推广同一电影IP的业务部门,将IP价值最大化。除了电影这一重型项目,如漫画、剧集、游戏等更轻而灵活的内容也同步推进。这能有效缓解风险,防范单一项目运作不当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中国的影视娱乐公司还没有建立类似的业务体系,电影开发主要以联合投资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开启“宇宙”的压力都落在了首部电影肩上,若首秀反响不佳,很可能降低项目对资本的后续吸引力,让“宇宙”大计戛然而止。


对封神这一IP的标准解题公式还没有出现,但正因如此,解题的过程才或值得回味、值得期待。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点击下方图片 了解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