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助企纾困、碳排放申报……这场发言人来了信息量很大

重庆发布 2022-07-21



“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活动由市政府新闻办策划举办,推动新闻发言人进城乡社区、进产业园区、进大学校区,以“你提问,我回答”的对话形式,开展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让更多惠民、惠企政策,被更多人知晓、理解、会用。



6月30日

“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 

新闻发布活动来到长寿区

交流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


活动现场  华龙网 林森 


有什么有效的方法

可以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陈军介绍有关情况  华龙网 林森 摄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干部陈军介绍,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下简称“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如:工厂使用的醛类、酮类、醇类等溶剂。


挥发性有机物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比如说做饭的时候,还有一些美容的产品当中也会有挥发性有机物。还有一部分挥发性有机物是来自于自然源,比如植物、森林挥发出来的。


还有一个排放源就是工业企业,主要是包括一些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汽车等工业喷涂,还有医药的制造等,手机等电子产品制造也会涉及到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①源头治理

治理挥发性有机物除了上末端治理设施外,还可以从源头治理做起。源头替代就是指企业在采购相应的原料的时候,可以选择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比如说油漆,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使用环保的水性漆或者粉末漆,从源头上就可以替代。


②流通环节和使用过程

比如说存储环节可以采用一个双重机械密封的内浮顶储罐,这样能够减少在存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挥发。


③运输环节

还有运输环节中是建议进行一个密闭的运输,还有企业的物料输送管道也需要密闭,同样可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④采用LDAR管理技术

同时,对于石油化工类企业和精细化工类企业已普遍采用LDAR管理技术,对企业所涉及的管道等进行定期的巡检,发现有跑冒滴漏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整改和处理,这也是可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的。


市生态环境局助企纾困有哪些措施?


李涵介绍有关情况  华龙网 林森 摄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干部李涵介绍,市生态环境局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十一条政策措施,一共分四个方面。


●在优化监管保生产政策措施方面


①深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

对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实行无事不扰;优化整合执法检查计划,加强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帮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施非现场监管,减少现场检查频次。


②实行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


③推行自行组织重大变动界定

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与环评批复不一致情形,企业可自行组织认定,经技术论证不属于重大变动情形的企业可按程序申领排污许可,纳入企业竣工环保自主验收管理。


●在优化审批助落地政策措施方面


①带条件批复建设项目环评

除国家明确规定不予审批情形的,对环境影响可接受、污染治理措施可行的建设项目,经识别虽然有涉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且暂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事项,在区县政府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已开展相关工作说明的情形下,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实施并联审批,不互为前置,予以带条件审批。


②在措施到位前提下,保障重点工程夜间施工作业


③优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批

对具备生产经营条件但其他手续尚在办理中的项目,在属地政府或企业书面承诺完成时限条件下实行承诺审批;对管理规范没有处罚记录的经营许可延期直接审批。


●在创新服务促招商政策措施方面


①服务招商引资智能选址预判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出“建设项目选线选址环境准入自助查询系统”APP,并纳入“渝快办”,为各级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建设项目单位在项目引进、环境准入、选址选线提供免费自助研判,助力招商引资。


②推行小方量污染地块自主修复


③开展同类型建设项目“打捆”审批

推行同一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类项目以及在同一工业园区(集聚区)内家具制造、计算机制造等同一类工业项目,且均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可“打捆”开展环评审批,统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集群化招商。


●在绿色金融强发展政策措施方面


①用好气候投融资政策助企发展

指导金融机构通过实施优惠利率贷款等气候投融资业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丰富企业信贷抵质押手段,用好碳市场,盘活碳资产。


②用活“碳惠通”促资源变资产

指导非控排企业的碳减排量形成碳资产,通过“碳惠通”平台交易获取资金,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


企业如何申报碳排放?


廖小玲介绍有关情况  华龙网 林森 摄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一级调研员廖小玲介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报告流程和主要内容:


①企业在开展报告工作前需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开立账户。

②注册登记系统负责碳排放配额发放、登记、履约等相关事宜,交易系统负责各企业配额交易。

③完成开户后企业可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企业端进行碳排放报告。


纳入地方碳市场的申报流程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企业每年度按照《重庆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的核算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重庆市碳排放申报系统(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网址)和加盖公章的书面文件向市生态环境局申报年度碳排放量。


逾期未申报的,视为放弃该年度配额。企业实施减排工程,是可以在预计年度减排量可纳入年度排放量一并申报。


如何认定和管理危险废物?


王东介绍有关情况  华龙网 林森 摄 


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固管科科长王东介绍,危险废物的认定也就是危险废物鉴别,主要是根据国家危险废物鉴别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首先要按照固废鉴别通则判定这个物品是不是固体废物,如果是固体废物才需要开展后续的鉴定。


接下来就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排除清单进行判定。在名录里面的就是危险废物,在排除清单里面的就不是危险废物,如果名录和排除清单都没有,也无法排除它是否具有毒性、腐蚀性、反应性等相应的危害特性,就需要开展后续的危险特性鉴别。


危险特性鉴别按照国家的规范,包括鉴别的标准和规范来执行。还有就是对于危险废物和其他的物品或者废物进行混合以后的判定,在国家的技术规范和鉴别标准里面有比较清楚的表述。


按照国家的要求,固体废物的产生单位是开展鉴别的责任主体,所以要主动开展鉴别工作。鉴别现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可以委托第三方,也可以自行开展鉴别。不管是第三方还是自己,需要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这个在国家的文件中有相应的要求,主要是对人员、经验和技术方面的要求。


鉴别单位,不管是产废单位自己还是委托的第三方,要对鉴别报告的结果结论负责。鉴别的委托方,需要在全国危险废物鉴别平台上注册,注册以后可以选择鉴别单位,鉴别单位也需要在这个平台注册。


产废单位注册是比较简单的,可以直接登录注册。但是对鉴别单位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所以说它注册的时候需要一个注册码,注册码在市生态环境局申请,申请的方式和需要的条件、材料,是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网站上面进行了公开的。


在鉴别报告完成了以后,需要上传到危险废物鉴别平台去进行公示10个工作日。这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个报告,可以提出异议。如果说10个工作日没有异议,鉴别报告的结论就生效了,就可以作为我们管理的依据。目前我们国家的鉴别平台已经上线正式运行,所以说如果有需求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相关的操作。


企业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改项目

有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张群介绍有关情况  华龙网 林森 摄 


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群介绍,如果企业要进行技改,长寿经开区是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的。


按照《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保类项目激励方案》(长寿经开办发〔2019〕114号)的文件精神,只要是在长寿经开区管理范围内依法注册登记,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持续稳定生产超过1年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单位实施了污染物深度治理项目和污染物综合利用项目就可以申报生态环保类项目激励,其中污染物治理项目主要包括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下达的污染物深度治理项目;企业单位在已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前提下,自主开展的,进一步加强污染物治理的,达到超净排放、超低排放和减少、消除环境异味影响目标的项目。


污染物综合利用项目主要指企业单位对自身产生的污染物进行自主的再利用、资源化,达到污染物产生量显著减少目标的环保项目。


结合长寿实际,长寿经开区上半年也印发了智慧环保建设和大气环境质量提升两个文件,文件明确最高的补助可以达到30%。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批有哪些流程?


郭亮介绍有关情况  华龙网 林森 摄


长寿区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科长郭亮介绍:


①申请人需在长寿区政务服务大厅区生态环境局窗口提交申请资料,申请资料应包括排污口设置申请书、建设项目依据、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等资料,若排污口设置对第三者有利害关系的,还应提交双方达成一致的协议书2份。


②长寿区生态环境局将对申请资料进行初审,对不符合法定申请条件或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出具《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对申请人符合法定申请条件,且材料齐全、格式规范、符合法定形式的,区生态环境局予以预受理。


③长寿区生态环境局将组织召开排污口设置论证专家评审会以及进行现场踏勘,经论证,若不符合入河排污口设置条件的,将出具《不予许可告知书》;若符合入河排污口设置条件的,将出具《排污口设置许可批复》。


④审批流程将在提交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办结,办理结果由申请人在长寿区政务服务大厅区生态环境局窗口现场领取。


若对相关事项有疑问,还可于长寿区政务服务大厅领取《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服务指南》或拨打023—40400102进行咨询。






防控小贴士


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大家都在看



他们,重庆公安英模!

20000列!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和旅游品牌




来源:重庆发布

编辑:王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