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记者会丨乡村!振兴!今天的云采访,干货满满……

重庆发布 2023-03-17


乡村振兴如何推进?

民营企业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

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


3月9日

重庆举行两会专题云记者会

在线邀请出席全国两会的

在渝全国人大代表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

共同探讨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

跟着小布丁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 张国忠

◆ 实施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 丰都县超80%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


张国忠 受访者供图


“新农人非常顽强,只要一有条件就活得下来,一给帮助就长得起来,正在成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市场主体。”张国忠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丰都县将实施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让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


张国忠介绍,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一场持久战、总体战。张国忠表示,丰都县将突出“四个主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①突出党政“一把手”,抓实责任主体。强化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守住守好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帮助解决经营主体实际困难,务实推进乡村振兴。


②突出新农人,培育市场主体。注重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驱动、党委政府推动、基层组织发动,巩固发展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主两辅多特色”乡村产业体系,探索“新农人+村集体+农户”发展机制,让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③突出家庭,强化社会主体。坚持“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围绕“一老一小”建设家庭教育互助会、养老互助会,强化家庭建设、家庭监测、家庭互助,发挥好家庭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兜底功能。


④突出党支部,建强服务主体。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乡村振兴的人才凝聚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帮助有条件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服务主体的主心骨。


张国忠表示,目前,丰都县已培育新农人727人,带动农户2.2万户7.8万人,与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益联结、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的村(社区)超过80%。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谢文辉

◆1个平台+1部手机+1个闭环 打造数智金融服务


谢文辉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倾力构建和完善‘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着力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支撑。”谢文辉说。


谢文辉介绍,重庆农商行通过抓住关键点,打造支农为农惠农新样板。着力打造特色机构、丰富特色产品、畅通特色渠道,推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见服务、见产品、见成效”。


在支农惠农同时,重庆农商行还立足金融科技创新赋能,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数智金融服务,着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可得性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打造1个创新平台,推进服务“上云”,赋能产业提质。依托金融监管部门打造的“金渝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长江渝融通”等,打造本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


●依托1部智能手机,推进金融到家,赋能农户增收。联合政府基层组织建立以村社为网格的金融服务方式,在重庆市30余个区县全面推进“整村授信”工作,让客户足不出村即可完成贷款全流程。


●构建1个生态闭环,推进数字共享,赋能政务增效。重庆农商行正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推进“金融+政府+村民+涉农主体”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区域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生态链闭环。


截至目前,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100亿元,约占重庆涉农贷款总额的30%,农户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元,约占重庆农户贷款总额的50%,服务重庆市农户及各类涉农经营主体超过140万户,服务了重庆70%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农”业务指标居重庆市银行业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重庆市工商联兼职副主席,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琦

◆持续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


严琦 受访者供图


“2019年,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在华溪村周边建设‘百企联百家’农家乐院落群,与村民们一道‘向前奔跑’,践行了‘万企帮万村’的庄严承诺。”严琦说,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石柱县桥头镇,探索“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新实践。


在石柱县委县政府、桥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陶然居集团在桥头镇打造涵盖种植基地、加工园区、产业学院、文旅小镇为一体的产业振兴全产业链条,推动“工农餐文旅购”融合发展。


●建设有10000亩辣椒、500亩莼菜基地、200亩豆瓣非遗基地、100亩茶叶基地;

●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筹建占地30亩的重庆菜原辅材料乡村振兴产业园和土家松木腊肉加工厂;

●打造陶然居瓦屋文旅小镇,建设石柱桥头风情土家小寨、陶然半山民宿、陶然居果酒作坊等。

这些项目完成后,将提供就业岗位137个,辐射带动1600余名农户持续增收。


2022年,桥头镇七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规模由2021年的9200万增长到1.5亿元,总收入由2021年的107万增长到510万,村集体向全镇群众分红39万元,全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达到12%。


严琦表示,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将持续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实现石柱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桥头镇建设“风情土家小寨、精致山水小城”贡献民营企业的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海霞

◆“公司+农户+村集体”形式 让村集体经济从零到35万元以上 


王海霞 受访者供图


樱桃井村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部,是润溪乡的北大门,村子紧邻国家4A级风景区、天然氧巴——摩围山风景区腹地,有着“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美誉。


“发展乡村产业是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王海霞讲述了樱桃井村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情况。


王海霞说,近年来,樱桃井村抓住大摩围山旅游发展机遇,以观光休闲纳凉避暑为抓手,以民宿为带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建好用好黄地峡、花千谷、菖蒲塘等乡村旅游点,并承接县内外体育、文娱等相关赛事,吸引县内外游客前来休闲纳凉避暑。目前全村单日接待能力可达1000余人。


为让村民稳定实现增收,村里通过“公司+农户+村集体”的形式,从土地流转、利益联结、就近务工上使劲,带领群众种植布福娜、百部等中药材800余亩、经果林1200余亩,吸引当地近200余名群众就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两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零提高到35万元以上,群众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王海霞举例,当地村民田仁刚是巴渝民宿9号望月楼的经营者,自从巴渝民宿建成后,田仁刚旺季经营民宿,淡季则在中药材产业基地务工,一年的收入多达六、七万元。


现在的樱桃井村,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教委副主任 温涛

◆ 6大方面 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温涛 受访者供图


针对四川、湖南等五省农村金融的专项调研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必须攻克的难题,亟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温涛提出以下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建议:


①强化机构责任担当,创新驱动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包括加快改造扶贫金融组织,健全产业金融和普惠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推进政府协同各类金融机构联合创新,破解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技术瓶颈;

激励金融机构将金融科技与本地产业特色相结合,加快推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延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范围等。


②完善各类金融互补合作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协调发展。

包括积极引导各类金融重塑分工协作、明确定位的乡村伙伴式产融关系,既要促进银行类机构业务拓展,更要加快在保险、担保、证券、租赁、期货期权等领域形成全面配套和协同服务;

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积极探索银行与保险和担保的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和扩大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覆盖贷款产品的水平和范围等。


③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重点围绕现代育种、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加强金融服务供给;

将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点领域,积极构建涵盖信贷、保险、投行、碳金融等的多层次立体化业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提升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和贷款覆盖率,推动乡村实现绿色转型等。


④建设开放型乡村金融信息平台,打破市场主体数字“鸿沟”。

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依托金融、农业农村、大数据等部门协同构建市场主体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与平台等。


⑤加大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力度,促进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共享。

由政府统一建设标准,并委托第三方专营机构进行管理和维护;

通过线上金融超市、需求信息发布,打通供需信息堵点;

通过线下数字村站建设“接地气”,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等。


⑥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的可持续性。

形成政府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工作合力,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类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标准和方法;

通过完善农村金融科技监管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和风险防范等。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杨光

◆ 出台激励补偿政策 让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涉农职业教育


杨光 受访者供图



当前,乡村最基础、最紧缺、最急需的是培养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乡村服务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前沿阵地,是保障现代化农村建设的育才基地。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①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高度融合。

职业院校在涉农专业学科设置上应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增强与地区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产业学院+特色专业”进行专业设置,以“学历培养+技能培训”“中高衔接+专本贯通”“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人才培养,将涉农专业打造为具有地方色彩的特色专业、精品专业。


②改革教学方式,实现院校与农村深度合作。

将专业设在农村,教室设在村社,课堂设在田间。农民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农村适应什么产业,学校就推送什么产业,农民足不出户就地培训,闲时理论学习,忙时实验实践。

通过“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带产业,教学带专业,专家带农户的“产、教、研、学”的教学方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③整合培训资源,实现多头培训向专业教育转变。

整合社会培训机构政策资金,改革人社部门培训实训证书与教育部门毕业结业证书的互认互通,将涉农培训从社会培训机构中分离出来,让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向专业的人才培养转变,统筹政策资金向职业院校倾斜转移,围绕农艺、农资、农药、农业管理、农业经营等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聚力发挥涉农院校的专业优势。

出台激励补偿政策和涉农人才的表彰宣传,让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涉农职业教育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 邓琳

◆ 做好乡村规划建设 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


邓琳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重庆建立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实施“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制”“数字化”为一体的治理模式,多个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


不过,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乡村治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短板。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五个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总结深化“导师帮带制”“擂台比武”等工作,加大从致富能手、外出经商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干部的力度,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的轮换和管理,增强乡村治理骨干力量等。


●做好乡村规划建设。

统筹考虑乡村区位、产业、人口、公共服务等,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发展规模和功能定位。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协同推进农村路、水、电、通讯、物流“五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


●建强乡村治理平台。

搭建智慧村务管理和服务平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行动,打造一批社区综合服务体示范点。组织农民参与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区县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品牌。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微治理”等做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


●推进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出台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重点举措,在自查清理、整顿规范、督导检查、长效实施等方面建立常态机制,并将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工作纳入全市基层治理重要内容,纳入区县、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让村级干部集中精力带领发展、推进治理、为民服务等。


●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

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实施村级议事协商“千百工程”,总结推广一批基层议事协商经验。

深化“三事分流”,推进“五社联动”机制,探索分类分责分流联动解决农民诉求。坚持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等。


大家都在看



明天,选举、表决!


两会·当春乃发声|乡村振兴、扩内需、促消费……代表委员这样说


iChongqing丨陆海圆桌会 · 两会特别报道:成渝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刘敏 姚於 许琳珮

编辑:高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