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饹馇饸制作技艺
说说
运河民俗
那些事儿
“文旅通州”微信公众号每周五连载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故事丛书《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
喜爱通州文化的朋友们,一定要持续关注哟~
饹馇饸制作技艺
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鲇鱼、万通酱菜,这是人们熟知的通州三宝。其实,通州还有一宝,人缘最好,那就是饹馇饸。您到北京看朋友,带点啥呢?马上就会有人告诉您,带点饹馇饸吧。您到通州来吃饭,有一道菜是必点的,炸饹馇。通州人还为其起了好听的名字,“金屋藏娇(焦)”。一张金黄色薄饼、两根小葱、三片肘花、四个饹馇饸,五指一并,放在耳边,听见“咯吱”一声,就“咔”的一口。嘿,那滋味儿!
(资料图)
关于饹馇饸的起源,社会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与漕运有关,大运河通航后,京东百姓操起漕运营生。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皮软,入口不爽。有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久不变质,这就成了饹馇饸。另一说就是慈禧太后的故事了。当年,吃腻了满汉全席的慈禧总让御厨们头疼,他们挖空心思研究新的菜式。一日,御厨们根据民间方法,把绿豆面摊成薄饼,卷起,切成小块下锅炸制后呈给慈禧。慈禧尝到这道菜时,感觉特别的香脆,就问这菜叫什么名字。太监答:“回太后,这道菜还没名字,等太后赐名呢。”随后叫人撤下这菜。太后一看忙说:“别,先搁这儿吧。”太监机灵,就赶紧宣:“太后赐名,饹馇!”这当然是笑谈,但饹馇饸香脆,惹人喜欢,这可是真真儿的。
(资料图)
过年炸饹馇饸,在通州可是件大事。“馒头大发,饹饸儿脆炸”,象征着全家团团圆圆,红红火火。饹馇饸用料主要是绿豆和大油(猪油)。当然,您也可以用芸豆、豌豆、红豆再加一些玉米面等,但口感可比绿豆差远了。绿豆还有益于健康。《本草纲目》云:“绿豆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且益气,厚肠胃,通经络,无久服枯人之忌。”
(资料图)
饹馇饸制作看似简单,实际是很麻烦的。首先要选籽粒饱满、颗粒均匀、无杂质、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绿豆,用小石磨完整地分开两瓣,浸泡在容器中。水和绿豆的比例为3∶1。水放多了,豆皮和豆瓤容易混淆,水放少了,则不容易分开,冬天浸泡10小时左右,夏天5~6小时,再把泡好的绿豆放进搅拌机搅拌,加水稀释,豆皮漂在上面,用笊篱捞出,就可以磨浆了。这您可要注意了,磨浆石磨和揢瓣用的石磨明显不同,揢瓣石磨小啊,磨槽深,绿豆不易碾碎。磨浆磨大,磨槽浅,这样,漂好的豆瓤就磨成细腻的白浆了。石磨由两个人操作,当然也有使驴的,一到腊月,家家户户带着漂好的绿豆排队磨浆,相互调侃,逗闹嬉戏,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如今磨浆使用自动磨浆机,效率提高了十几倍,欢乐呢,那可就难说了。
(资料图)
摊制以前用的是大柴锅,这可需要技术,火候您要掌握好了;现在用的是电饼铛,温度加热到200摄氏度,摊制时先滴些植物油。把豆浆倒上后用马勺均匀地摊洒在电饼铛上,这时手腕要灵活,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再撒上香葱或者香菜,原始风味就出来了。您把摊好的饹馇皮上半圈周围抹上和好的面浆,自下往上卷制,卷到一半时正好接触到面浆,使其呈现出圆筒状。把卷好的饹馇皮分段,一卷饹馇皮要分十四段,切得太长或太短都不好,都会影响饹馇饸的美观。现在,通州饹馇饸早已登上大雅之堂,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高档礼品。
(资料图)
当然,通州最好的还是梨园镇刘老公庄的饹馇饸。民谣云:“刘老公庄儿,好地方儿,户户儿的饹馇能透光儿,家家的饹馇饸儿世无双儿。辈辈相传响当当儿,传统的做法不走样儿。”2007年,刘老公庄饹馇饸被评为通州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下期预告
李氏续家谱习俗
—END—
往期推荐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