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见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发生意外,这些是幼教机构应该掌握的急救知识


昨天一则关于孩子的热点新闻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内容是上个月在兰州发生的一个悲剧:一名4岁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发生意外。因为监控显示幼儿园负责教师当时有在使用手机,因此引起很多网友的不满。


之后,兰州市城关区政府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根据监控和对幼儿园园长、在场教师的询问。确认出事的孩子当时在幼儿园一切活动正常,未发现异样。在发生意外时,教师使用手机是在拍摄孩子们吃饭的视频,拍摄过程中发现施某出现异样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之后抢救无效死亡。



今天的文章并不是要去讨论这个悲剧的是非。而是在这个事件中,被提到很多的,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缺少关于急救的相关知识、训练。


所以今天我们想重发一篇我们之前关于幼儿急救知识的文章。这是在一年多前,我们和卓正医疗合作的内容。当时卓正拍摄了一系列关于家庭急救的视频科普,我们看完觉得内容很适合用来解答读者平时提到的急救疑惑。视频动态的内容形式,很直观,适合让大家收藏,以防不时之需。


不过这些急救内容不只是适合家长了解和收藏,其实也是所有幼教工作者应该知道的。所以我们今天就将这套急救视频的内容和相关科普文字内容再综合发一次。无论是自用,还是推荐给身边的教育机构或者工作者,都值得保存这篇一万多字的超长收藏版文章作为科普号,我们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风险。


文章内容包括下面9个方面:

一、烫伤

二、外伤

三、关节扭伤

四、流鼻血

五、头部外伤

六、昆虫蛰刺

七、气管异物

八、误食药物或化学剂

九、热性惊厥

因为一篇文章中插入视频的数量受限,因此其中一部分用动图替代了。内容文字较多,所以建议大家收藏,以后有需要的时候方便参考。当然最好是用不到了。


*因为今天的内容太长,而且是来自卓正医疗,所以错别字纠错活动暂停一天哦。




一、烫伤


孩子发生烫伤时,家长们往往无比心疼、自责,但如果意外已经发生、无法挽回,科学的处理及就医方式才是最好的补救,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预后。有时,不恰当的处理,会让原本并不严重的烫伤演变成更严重的后果,比如恢复期延长、留下疤痕等。那么应对孩子烫伤时,究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烫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1.事前防范 


    We Do(我们能做的) ——让可能伤害到我们的事情远离我们

成人

注意厨房及工作环境安全,使用防护衣帽手套及隔离服。


儿童

安装安全门及栅栏:厨房及卫生间(或家里凡有危险的地方,如楼梯入口处)安装安全门及栅栏;特别是全职妈妈在家看顾多个孩子时,你极有可能顾得了小的却没看住大的。


热水永远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在孩子可及范围内只放置不超过50度的温水,这样即使被熊孩子扒拉倒翻也不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北方注意暖气片,南方注意强力的日晒伤,请注意晒伤也是烫伤的一种哦,只是一般都是表浅的I度烫伤。


学习:学习一般急救常识,包括烫伤的家庭急救知识;家里准备急救箱,并定期检查及补充物品;请做一个有备无患的家长,做一个有安全意识的人。


    Do Not(我们不做的事情)

一切危险的行为:随意放置热水;家里危险地带没有防护措施。


 

 2.烫伤意外发生时 


轻微烫伤的家庭处理非常简单,重点就是降温,不要做一些错误的操作来加重损伤。


    We Do

立刻降温,这是烫伤发生后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减轻烧烫伤部位的疼痛,降低局部温度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方法是,立即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凉水中,或者用流动的凉水(如城市的自来水)进行降温,水温大约15摄氏度或者室温,时间一般是直到灼热疼痛好转,至少10分钟,但不超过20分钟。如果是不方便浸泡或者流水降温,可以用多块凉的湿纱布或毛巾交替覆盖受伤的部位降温,可以覆盖30分钟。


移除松散的衣物,去掉烫伤部位的饰物,例如戒指。


在冷却烫伤部位之后,可以用大小合适的敷料如干净的纱布,松松地覆盖在烫伤部位,直到疼痛消失。


    Do Not

如衣服黏着较紧,千万不要强行自己去除,这样的动作有可能把浅部损伤(I度)变成深部损伤(II度)。

烫伤伤口不是食材,请千万不要将千奇百怪的“调料”——酱油、醋、蜂蜜(蜂蜜虽然可以用来覆盖皮肤完整的小面积1度烫伤,但是还是请医生评估后进行)、牙膏及各种烧烫伤药膏(基本上都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表面安全有效)涂抹在伤口上——这样会让医生无从评估和处理。请你设想下:烧烤时撒上去的胡椒粉、辣椒面还能拿下来吗?


如果有水疱,不要弄破它,这有利于减少疼痛,促进愈合。自行破裂且较大的水疱需要医生来处理,较大的清洁完整的水疱是不是要清除,也需要交给医生来判断。


 3.在就诊中 


    We Do

仔细聆听医生的交代,医生会评估烧烫伤严重程度(深度、范围及部位);如果急诊医生不是专门的烧伤科医生,有可能处理后会建议你再次就诊烧伤专科医生。


    Do Not 

抱怨、互相指责家庭成员;


对医生表达不满意——为何我看了急诊,还要我去约门诊……


请记住,简单烫伤,急诊或家庭医生处理就好。但是,烧烫伤的情况有时非常复杂,范围宽的烫伤,涉及颜面、四肢、会阴、关节附近的烫伤等,都需要专科评估和护理,有时需要转诊及复诊。


 4.就诊后 


    We Do

镇痛:如果伤口疼痛,可以口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或布洛芬(美林)止痛。


I度烧伤(包括日晒伤)每日清水和温和皂液清洗后使用无香的保湿霜/凡士林/含有芦荟的凝胶。


容易刮蹭到的伤口可以使用无菌、不粘且透气的敷料宽松覆盖,有利于伤口保护。如有深II度烫伤,医生可能嘱咐前往医疗机构规律换药,遵医嘱执行。


    Do Not

到处打听偏方,各种试验性给药。


无明显破损的I度烧伤不需要使用敷料覆盖,不要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也不推荐用碘伏消毒,因为伤口很少会感染,而且这样做会阻碍伤口生长。


烫伤就像车祸现场一样,创伤当时就决定大部分预后,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做对的事情——及时降温冷却,必要时尽快就医,后期谨遵医嘱,实现最大程度的恢复;请不要暴力救援,在“伤口上撒盐(酱油、醋、香油、各种秘方、偏方)”——要知道自从人类会生火做饭,烧烫伤就伴随我们,医学对烧烫伤的研究由来已久,已有现成的流程和处理方案,不要再迷信没有来源的偏方,让烫伤的皮肤成为”食材”和试药场,后果惨不忍睹。


5.目前轻度烫伤在国内一般的处理流程  

 

 

在家急救— 有需要的急诊室评估处理— 复杂或有疑问的烫伤在烫伤第二天请烧伤科医生处理— 后期随访烧伤医生(换药、伤口恢复评估、必要时手术清理痂壳或植皮)或家庭医生(浅表烫伤后期换药及伤口评估);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有多个选择,比如,如果烫伤浅,范围小,在家急救处理,敞开伤口即可;急诊室评估处理后范围不大的浅表烫伤回家等待愈合;烫伤范围大深度深的(深II度)可能需要多次门诊随诊烧伤科医生;需要植皮的,或者最开始就是大范围的烧烫伤,一开始就可能住院;


所以,身为皮肤科医生,我给患者及家长的建议是:有疑问,前往医院;选择一位可靠的医生,随诊直至康复;烫伤评估很重要,受伤当时的评估不代表最终的受伤程度,完全可能需要次日请烧伤科医生的评估。


6.小结 


烫伤发生时:立刻降温,流水冲洗10-20分钟左右。

 

可以在家观察型:如烫伤面积小(直径小于8厘米),未累及面部、外阴、手指足趾、跨关节部位,局部反应为红斑和完整水疱(深度为I 度和浅II度)。这类烫伤可以在家观察,降温后局部外敷无香味的保湿霜/凡士林,之后每日清水清洗局部,覆盖润肤霜/凡士林,一般1周左右脱皮痊愈。

 

前往医院型:如烫伤面积大(直径超过8厘米),或面积小但累及面部、外阴、手指足趾、跨关节部位,局部反应为皮肤缺失糜烂(深度为深II度以上)。这类烫伤,也先立即降温处理,之后暴露或用干纱布松散覆盖后尽快前往医院/诊所,不要局部外用任何药膏。后续就交给医生,谨遵医嘱吧!




二、外伤


好动、好奇的天性使然,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受伤流血:纸张划伤、小刀割伤、擦伤、摔伤……而民间对付外伤出血的偏方也是五花八门:烟灰、口水、白糖、面粉、茶包……万物皆可止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然而真相是,这些玩意儿能不能止血不说,反而使清创的难度上了一个台阶,还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擦伤与割伤】的家庭急救方法

 

擦伤与割伤也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伤害,孩子可能在骑自行车或者滑板车时跌倒,导致膝盖或手肘受伤;或者在奔跑追逐时跌倒,导致手掌擦伤;有时孩子使用小刀或者剪刀做手工时,也可能割伤了手指等等,这些情况都很常见。

 

我们说,防范比治疗更重要。如果想预防孩子意外跌倒而造成伤害,最好的方法是在孩子骑车或滑轮滑车时,给他佩戴上关节护具。当然头部的保护也很重要,要带上头盔,关于头部损伤的急救,会在第5节课中和你详细地讲解。如果孩子喜欢做手工,不要让他使用锋利的刀具,给他提供安全的儿童剪刀,这样就可以将意外伤害的风险降到最小。

 

万一擦伤或者割伤还是发生了,你该怎么做呢?

 

孩子发生了皮肤擦伤或割伤后,如果有明显的出血,就尽快用任何干净的东西来压迫伤口,比如纱布、干净毛巾、一叠纸巾等等。紧紧压着出血部位直到出血停止。

 

通常情况下,压迫1到2分钟后出血就会逐渐停止。如果出血较多,压迫伤口至少5分钟。如果压迫时有血液从敷料(比如干净的纱布)中渗出,再加一块敷料压迫。不要拿掉与伤口直接接触的敷料,因为去掉它的同时,可能也移去了堵住出血点的血凝块,导致出血。

 

如果没有明显出血,或者很容易就止血了,可以用流动的温水清洁受伤部位,用不用洗手液、肥皂都可以,冲洗伤口直到伤口没有异物。

 

没有温水也可以用冷水,或者用任何清洁的水,都可以。目的都是一样的,冲洗伤口直到伤口没有异物。

 

需要提醒的是,伤口不要用酒精处理,酒精刺激性强,不但会引起剧烈疼痛,还可导致愈合延迟。

 

如果孩子受伤部位是皮肤浅表小伤口,可以清洁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注意继续保持伤口的干燥及清洁,大部分伤口都能自行愈合。如果不过敏,浅表的擦伤可以在清洁后,涂抹一层薄薄的抗生素软膏(比如百多邦软膏),这样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容易被摩擦到的部位,如膝盖关节等部位,可以使用纱布敷料覆盖保护,每天更换纱布1到2次,待伤口表面结痂后,就不用再覆盖了。

 

大多数割伤和擦伤都会在7到10日内自行愈合。随着伤口愈合,受伤的部位会结痂,这时候请一定告诉孩子,不要抓它或挠它,让它自然脱落。

 

哪些情况需要看医生呢?

1.   伤口很脏,比如清洗后伤口内仍有无法清除的垢泥、玻璃或其他异物。

2.   很难止血,比如10分钟或更久的持续按压,都仍未能止血。

3.   伤口需要缝合,比如长度在1.3厘米以上的割裂伤口,伤口较宽、切口不整齐或贯穿皮肤全层。需要缝合的伤口最好在受伤后6小时内尽快进行,来预防感染,并获得最好的愈合效果。

4.   伤口较大、较深或被污染,都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和打破伤风针(也就是破伤风抗毒素),这是用来预防破伤风感染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有效接种过3针及以上百白破疫苗,预防任何伤口都不需要打破伤风针。但是如果是污染伤口,和最后一针破伤风疫苗接种时间(通常是在1岁半)间隔超过了5年,是需要加强破伤风疫苗的。

在讲义表格中,介绍了不同的伤口要不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和打破伤风针的情况,供你参考,但是具体情况仍需要由医生评估。


5.   有感染表现,如伤口部位发红、肿胀、疼痛加重或者孩子发热等,都需要及时看医生。





三、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对于好动的孩子、常常运动或穿高跟鞋的成人,都是难免会遇上的情况。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情况的不同,决定了该前往医院就诊,还是可以在家中观察处理。那么在家中到底如何处理?有人说冷敷,有人说热敷,也有人说要加红花油按揉……还是在视频里找正

确答案吧。



【关节扭伤】的家庭急救方法

 

关节扭伤也是孩子常常发生的一种意外。最常见的是脚踝扭伤,扭伤后受伤关节周围出现疼痛肿胀,有时候还会有淤青。

 

一般来说,运动前充分热身,使用护踝的装备或者穿高帮鞋,可以保护踝关节,比如喜欢打篮球的孩子,建议穿着高帮篮球鞋,这样有助于减少的关节扭伤。

 

如果扭伤后疼痛不严重,关节活动正常,没有错位,可以承重——比如可以站起或者可以走动,一般不需要急诊看医生,可以先进行家庭急救。

 

如果脚踝不能承重,关节不能活动或者有错位、关节变形,或者疼痛明显,就需要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另外,如果不能确定损伤的严重程度,也建议及时就诊。

 

关节扭伤后要怎么进行家庭急救呢?

 

关节扭伤最重要的急救方法是休息和冰敷。冰敷可以减少出血、水肿和疼痛。

 

有些家长可能知道扭伤后的RICE四步处理方法,就是英文单词休息、冷敷、加压和抬高的首字母,但是,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加压包扎,有利于关节损伤的恢复。所以,休息和冰敷是家庭急救中最简单易行的有效方式。

 

首先是休息,让孩子停止任何运动和活动,尽量不让受伤部位承重。

 

其次是冰敷,将冰袋裹上一块毛巾放在受伤部位进行冰敷。需要提醒的是,最好是把冰水混合物放在塑料袋中进行冷敷,这比单纯的冰或者用凝胶冰袋效果更好。冰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以避免冻伤。在受伤的头两天或者肿胀消退前,可以每天冰敷4到8次,每次15到20分钟。

 

扭伤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完全恢复,随着疼痛和肿胀的好转,可以轻柔地使用受伤部位,逐步加力,没有完全恢复前仍然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比如跑步,不然有可能再次受伤。假如2到3天后,孩子的扭伤状况仍然没有改善,请及时就医。





四、流鼻血


流鼻血大家都碰到过,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时则更加见怪不怪。但就是这么个常见的情况,很多人的处理方法却错得惊人的一致——仰头止血or塞纸巾止血。就说你是不是干过,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做法?其实,止血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鼻出血】的急救方法

 

流鼻血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有数据显示,5岁以下的孩子,大约30%流过鼻血;6到10岁的孩子,有一半以上流过鼻血。

 

流鼻血的原因,可能是碰撞、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鼻粘膜的炎症,比如感染和过敏。此外,使鼻粘膜受刺激的因素,比如空气干燥等,也会造成鼻出血。其他少见的原因有凝血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等等。

 

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和预防局部创伤,是预防孩子反复鼻出血的最佳方法,如空气湿度太低,比如低于40%时,可以使用生理性盐水喷鼻,或者在儿童卧室使用冷式加湿器。还需要避免孩子抠鼻子,给孩子勤剪指甲,在孩子体育运动期间根据需要使用保护性面部护具防止受伤等等。

 

大多数孩子发生的鼻出血程度比较轻微,简单按压就可以止血。

 

孩子鼻出血时,让孩子坐着,头微微前倾,用大拇指和食指完全夹住孩子鼻翼,也就是鼻头两侧柔软的部分,持续按压至少5分钟,这个过程中不要停止压迫来查看出血是否停止,压迫5分钟后,再轻轻地松开鼻子。如果再次出血需要再次压迫,压迫时间也要更长。

 

大部分孩子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止血,如果按压10分钟之后仍不能止血就需要看急诊。孩子如果看上去脸色苍白、虚弱、精神很差,或者有任何家长不放心的表现,都需要立即送孩子去医院。

 

不要用纸巾塞住鼻孔,这样压力是不够的,不足以止血,取出纸巾的时候也可能使血痂脱落再次出血。也不要让孩子仰头,这样血液更容易流向后鼻腔,有可能误吸进入气管。

 

同时,在鼻子止血后30分钟内,孩子不要剧烈活动,也不要让孩子擤鼻涕和抠鼻子。


 




五、头部外伤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微笑,甚至第一次放了个小臭屁,都是美好的惊喜。但有的“第一次”并不那么美好,甚至引发全员惊吓,比如第一次坠床。事实上,不只是小婴儿,大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发生跌倒、坠落或其他一些可能伤及头部的意外,孩子摔到了头,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呢?



【头外伤】的家庭急救方法

 

孩子偶尔会头部受伤,年幼的孩子可能从床上跌落,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在骑自行车或者滑滑板时碰到头。头部受伤可能是轻微的,但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如何避免孩子发生头部损伤的风险呢?

 

首先,一定不要把任何年龄阶段的婴儿,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单独留在换尿片的桌子、床、沙发,或者椅子上,强烈建议把婴儿放在安全的地方,如婴儿床和游戏围栏中,因为即使是刚出生不久,小宝宝也可能移动,并导致坠落。

当孩子会爬的时候,建议你为家中的楼梯装上安全门,厨房、卫生间的门要随时关闭,还要保证家具是牢固地靠墙放置,避免因为孩子的攀爬而倾斜或倒下,砸伤孩子。

 

不建议给宝宝使用圆形底盘式的学步车,也就是骑坐式学步车,因为这种学步车容易翻倒,有可能将宝宝甩出学步车造成伤害。如果想用学步车,可以买手推式学步车。

 

孩子在1岁后开始走路,并且乐于攀爬,因此,家中靠窗的位置不要放置凳子、沙发、柜子等家具。而且,如果你的家住在一楼以上,家里的窗户都要装上护栏,防止孩子跌落。

 

当孩子已经能在游乐场里自己玩耍时,建议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游乐器具,并在适合的地面上玩耍。

 

最后,强烈建议孩子在滑滑板车或骑自行车的运动中佩戴合适的头盔。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孩子跌落、摔倒时发生头部损伤的风险。

 

如果孩子发生了头部损伤意外时,如从高处跌落或者发生头部碰撞,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帮助孩子呢?

 

首先,就地观察5到10分钟。

 

孩子摔落后,不要马上抱起孩子或移动孩子,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就地观察5到10分钟。课程的讲义中有儿科急诊应用研究网络(PECARN)的标准,如果条件都符合的话,孩子不太可能有脑损伤,一般不需要做头部CT检查。

 

对于2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他:

1. 精神状态正常(清醒,对呼唤和轻触有反应)。

2. 每个照料者都认为孩子的行为如常。

3. 没有发生过意识丧失(如果不是第4条中的严重创伤,受伤后短于5秒的意识丧失,不算危险因素)。

4. 不是严重创伤(严重创伤是指:从大于0.9 米以上的高度跌落;头部被高冲击力的物体击中;导致了住院或死亡的交通事故;步行或者没有戴头盔骑车时被机动车撞到)

5. 没有额头以外部位的头部血肿。

6. 没有颅骨骨折的证据。

 

对于2到18岁的孩子,如果他:

1. 精神状态正常。

2. 没有发生过意识丧失。

3. 不是严重创伤(严重创伤是指:从大于1.5米以上的高度跌落;头部被高冲击力的物体击中;导致了住院或死亡的交通事故;步行或者没有戴头盔骑车时被机动车撞到)

4. 没有呕吐。

5. 没有严重头痛。

6. 没有颅底骨折的表现(颅底骨折的早期迹象包括脑脊液从耳朵或鼻子漏出,鼓室积血;颅底骨折的晚期迹象包括熊猫眼和耳后血肿,会在受伤后24小时才出现)。

 

简单地说,如果孩子能保持清醒、反应好、脸色正常、双手双脚活动自如、伸缩自如,没有抽搐、面色发青或苍白,也没有神志不清等,就表示孩子损伤轻微,通常不需要立即上医院。

 

虽然孩子可能因为短暂性的疼痛和惊吓而哭闹,但哭闹一般不会持续超过10分钟,而且接下来,他可以像平常一样跑去玩耍,你就更不必太担心了。

 

在少数情况下,轻微的头部损伤也可能引起眩晕、恶心和头痛,孩子也有可能呕吐1到2次。

如果头部有流血,可以先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按压止血,按压要持续在5到10分钟以上。

 

如果头部只有肿胀,或者止血后有肿胀,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或冰袋,冰敷在肿胀的部位上,冰敷时间为20分钟。如果肿胀很明显,可以在6个小时内每1到2小时冰敷1次,每次15到20分钟。

 

然后,继续在家严密观察24到48小时。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意识丧失、神志不清、抽搐、面色发青或苍白、肢体不能活动、频繁呕吐、头痛剧烈等,就建议立即拨打120求助。在120到达之前,您需要这样做:

 

1. 尽可能不要搬动孩子。特别是对于怀疑有颈部受伤可能的孩子,让孩子保持现有体位,以免因为搬动而导致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2. 检查孩子是否还有呼吸。如果呼吸已经停止,马上开始为孩子实施心肺复苏术。

3. 如果有出血和肿胀,按照前面讲的处理出血和肿胀的方法先进行应急处理。4.           如果你觉得情况严重,也请记住:宁可在家耐心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也不要擅自移动孩子,把孩子运到医院去。这样也是为了减少因为搬动孩子而导致的二次伤害。

 

总结一下,即使你认为是轻微的头部损伤,也应该在家继续严密观察孩子24到48小时,看看他是否出现了一些比最初意外发生时更严重的症状。虽然出现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一些看起来轻微的头部损伤,也有可能逐渐发展为严重的脑部疾病(比如颅内出血)。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的任何一种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

 

1. 在平时一般清醒的时间段,孩子变得格外嗜睡或无精打采;或当孩子在夜间睡着时,你不能把他叫醒(这里是一个检查的方法,比如在摔倒的当天晚上,孩子入睡后,你可以试着在夜间把孩子叫醒1到2次,以检查孩子的情况)。

2. 孩子出现持续的头痛,即使吃了对乙酰氨基酚也没有好转,或持续哭闹不安,难以安抚,或者呕吐超过2次。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极轻微的头部受伤后也很容易出现头痛、呕吐,但往往很轻微,持续几小时就会好转,一般呕吐不会超过2次。

3. 孩子的智力、协调能力、感觉,或者肌力,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如出现胳膊和腿无力、行走困难、走路姿态比原来显得笨拙、口齿变得不清、斜视或看不清东西等。

4. 在清醒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或呼吸节律紊乱,也就是呼吸不稳定。

 

当你发现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六、昆虫蛰刺


孩子对大自然总是好奇多于防备,尤其看见各种可爱的小昆虫时,总欣喜地想要靠近。家长们可欣喜不起来,恨不得把这些可能蛰伤孩子的小昆虫们尽数赶走。其实,要想保障孩子的安全,家长应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全面地防护,二是学会昆虫蛰刺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昆虫蛰刺】的急救方法

 

在户外活动时,好奇爱动的孩子可能会被昆虫螫伤。为了预防昆虫的螫伤,建议在野外游玩时,孩子要穿上护脚趾的鞋子、长袖长裤,并喷上防虫的喷雾剂。如果看见螫刺性昆虫,告诉孩子保持镇静,慢慢退后,迅速离开。

如果孩子被蜜蜂或黄蜂等昆虫螫刺,刺仍在皮肤中,需要迅速将其取出,可以使用银行卡或其他卡片,刮出螫刺。

 

昆虫螫伤会引起皮肤局部的肿胀、变红、疼痛,并且有灼热感。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减轻不适:

 

用洗手液或肥皂和凉水清洗,冷敷大约20到30分钟,减轻肿胀及疼痛;并观察孩子至少半小时,确认他没有发生严重的过敏。

 

如果螫伤部位在孩子的四肢上,可以抬高螫伤部位。

 

当孩子被叮咬部位瘙痒明显时,可使用止痒药物(如口服西替利嗪,或者外用局部用糖皮质激素)。

 

如果孩子被蛰刺部位疼痛,可使用非处方类止痛药(比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不建议使用外用抗组胺药,比如含苯海拉明的无比滴,因为这些药品会使皮肤对日晒敏感,导致孩子出现接触性皮肤过敏。

 

有些孩子对昆虫螫伤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医学上称之为全身性过敏反应。孩子被蛰伤后突然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呼叫120:

 

1.发生呼吸困难,声音变得嘶哑或开始喘鸣。

2. 面部、眼睑、耳朵、手或脚等部位发生肿胀。

3.发生腹部痛性痉挛、恶心、呕吐或腹泻。

4.感觉头晕或失去意识。

 

这些都是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就医。






七、气管异物


气道阻塞(被食物或其他物品卡到了气管)是种容易突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危险情况,很多家长慌乱之余,第一反应是去猛拍孩子背部,拍不出来就将手伸进喉咙里抠,殊不知这些做法不仅没啥效果,还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糕。先冷静观察,判断情况的严重程度,再根据孩子年龄采取相对的急救措施,才是理智的做法。



【气道异物】的急救方法

 

从儿童发育的角度来说,在6月龄左右时,孩子开始发展精细运动,比如能够拿起小的物体,还常常会把它们放进嘴里。正是因为有这个动作,很多物品对孩子来说,都是危险的。美国儿科学会提示:弹珠、小橡皮球和乳胶气球,需要密切注意。对4岁以下孩子来讲,硬的、圆的食物,包括硬糖和其他糖果、花生、热狗中的肉肠、葡萄、葡萄干、苹果块、坚果、爆米花、西瓜籽等,都可能被孩子呛到气道,甚至出现气道梗阻的风险。

 

该如何预防气道异物的发生呢?

 

1.  孩子进食时要有大人的陪伴,教育孩子充分地咀嚼食物,进食时不要呼喊、说话,更不要在吃东西时玩耍跑跳,也不要在孩子哭闹或大笑时,喂给孩子食物。

2.   不要给孩子吃硬的食物(比如花生粒、热狗或肉肠)、光溜溜圆滑的食物(比如没有切开的圣女果、葡萄)、特别粘稠的食物(比如果冻)等。

3.   避免孩子接触小的玩具零件、硬币等,也不要给孩子不符合年龄要求的玩具,还要告知家中的哥哥姐姐,不要给年幼的弟弟妹妹危险的物品,比如小的珠子等。

 

万一孩子将异物吸入了气道,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如果孩子能咳嗽,说明气道没有完全梗阻,让孩子咳嗽,可以帮助异物排出。如果怀疑气道里面的异物有可能没有完全排干净,需要急诊就医,进行评估,特别当你发现孩子呼吸困难、反复喘息、持续咳嗽的时候,需要及时看诊。

 

如果是1岁以上的孩子出现了双手捂住喉咙的动作,或者脸上有痛苦的表情,不能发出声音,也就是不能哭,也不能咳嗽,但是他神志清醒,你就要高度警惕孩子发生了完全气道梗阻,应立即采取腹部冲击法进行急救,就是我们常说的海姆立克法。

 

施救者配合孩子的身高站立或者蹲下,双手环抱孩子,一手握拳,用另一手包住,在上腹部,也就是肚脐上方两指的位置,向后上方用力地冲击,也就是说,你从孩子背后环抱住他,一手握成拳,另一手包住拳方便用力,在孩子的上腹部用力地向自己的方向冲击,重复地用拳冲击孩子的上腹部,直到将异物排出。

 

如果施救过程中孩子失去了反应,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这是非常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刻拨打120救助,但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在场,先急救2分钟,再拨打电话求助。

 

如果是婴儿出现完全气道梗阻,用拍背按胸法来解除梗阻。施救者要稳定地坐着或者单膝跪地,婴儿脸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头低脚高,婴儿的脚朝着救助者的肩膀。施救者用一只手托起婴儿的下颌和颈部,这只手臂需要稳定地放在施救者的膝盖上,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快速有力地拍击婴儿的双肩胛之间的位置,用力连续拍击5次。

 

然后翻转婴儿,进行5次胸部按压。翻转婴儿时,拍击的手放在孩子头和颈的背部,另一只手仍然支撑着婴儿的头部。然后双手和双前臂紧紧固定孩子的身体,翻个身,让孩子仰卧在施救者的一只手臂上,仍然头低脚高位。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放在孩子两乳头连线稍下方的正中的胸骨上,快速按压5次,每次让胸廓下陷的程度为4厘米左右。

 

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异物排出(请注意观察婴儿的口腔)。如果孩子失去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这是非常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刻拨打120求助,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先急救2分钟,再拨打电话。

 

气道梗阻解除后,你仍然需要带孩子就医,评估气道中是否还有残留的东西。






八、误服药物或化学剂


安全意识强的家庭,平日应该都会注意将药品、化学剂等,存放在孩子看不到拿不着的地方,以防发生误服。但万一还是没防住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怎么办?催吐、喝水都是不靠谱的做法,正确的处理方式在这里:



【误服药物或化学剂】的家庭处理方法


孩子误服药物或者洗涤剂、清洁剂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为孩子能在家里到处活动时,他们会学着打开储物柜并搜寻里面的东西,精细运动技能的提高,使他们还能打开简单的螺旋盖杯或瓶盖;在好奇心和口腔刺激的驱使下,还可能会使孩子将新接触到的物品直接放进嘴里尝尝,或者直接吞下,这些都可能发生误服药物中毒的意外事件。

 

美国儿科学会的健康儿童网站上有针对父母拟定的“安全规则”,帮助降低发生误服的风险这些规则包括:

 

1.  家中的药品,化学用品以及有毒的物品(清洁剂等),要放在高处或者锁起来。

2.  给孩子服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医嘱服用。

3.  饮料瓶内不要装与其标签不符的液体。

4.  定期收捡物品。比如孩子要到祖父母家拜访,建议他们提前收捡危险物品等。

 

如果孩子在家中误服了有毒的物质或者药物,该怎么办?

 

鼓励孩子主动吐出口中的药物,保存好这些吐出来的东西,拿上剩下的药物及包装,立即带孩子上医院。如果可以的话,建议跟医生说明:孩子误服了什么,什么时间误服的,误服了多少等信息,这些信息非常重要,有助于医生判断孩子的情况。

 

为什么在孩子误服药物或化学剂后,不建议家长催吐呢?因为有一些物质,比如洗涤剂、化工液体、水银计中的液态汞、粉状物等,这些物质催吐会导致消化道遭到到二次损伤。而且,如果在催吐的过程中,孩子呛咳,呕吐物呛入气道,带来的风险也更大。

 

除非医务人员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喝水、牛奶等任何液体,你要做的只是鼓励孩子主动吐出口中的药物,立即及时带孩子就医寻求帮助。






九、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会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凝视、身体四肢僵直或抽动等,令家长们恐慌不已,担心孩子大脑受损伤,或是患上了重病。其实热性惊厥并没有这么可怕,它的发作时间短,且并不会影响智力或损伤大脑。但作为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学会正确的应对措施非常必要,这样万一孩子发作时,才能提供最科学有效的帮助。



【热性惊厥】的详解及家庭处理方法

Q1什么是热性惊厥?

A: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5岁以下儿童的发生率约2%~4%,主要发生在12-18月龄。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时,孩子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凝视、身体四肢僵直或抽动,绝大多数热性惊厥持续时间小于5分钟,惊厥停止后,孩子可能出现短时间的意识模糊或困倦。


非常少见的情况下,热性惊厥发作可能会持续超过15分钟,发作停止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手臂或腿部无力或不灵活。


Q2:如何诊断热性惊厥?

A:当孩子出现发热和惊厥发作时,首先需要排除其他引起抽搐的原因,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或急性全身性代谢异常(如低钠血症)。公认的热性惊厥诊断标准包括:

1、出现惊厥时体温高于38℃

2、出现惊厥的年龄在6个月-5岁之间;

3、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炎症的证据;

4、没有可能导致惊厥的急性全身性代谢异常;

5、既往有无热惊厥的病史。


Q3:热性惊厥的病因是什么?

A热性惊厥的发生可能与尚未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容易受到发热的影响及潜在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某些感染(如引起幼儿急疹的人类单纯疱疹病毒6型)、疫苗接种(如麻腮风疫苗)导致的发热更容易合并热性惊厥。如果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以往有过热性惊厥,那么孩子发生热性惊厥的可能性更高。


Q4:热性惊厥会损害大脑吗?

A: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很可怕,但不会导致脑损伤或影响智力。真正可能危害到孩子的意外情况其实是窒息,也就是呕吐物或者其他的异物在孩子神志不清的时候滑入呼吸道、堵塞呼吸道,造成缺氧,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为了在孩子突发惊厥时能得到最安全的护理,家长们应该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


Q5:孩子出现惊厥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A:如果孩子发生惊厥,要采取以下行动,防止孩子受到伤害:


● 把孩子放置在地板或者硬板床上,远离坚硬尖锐的物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 让孩子侧卧,把孩子的的身体和头转向一侧,避免误吸唾液和呕吐物; 

● 不要把任何东西放进孩子嘴里,也不要尝试阻断抽动;  

● 记录时间,如果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拨打120


Q6:如何区分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

A:单纯性热性惊厥:是最为常见的热性惊厥类型,表现为全身强直或抽搐,持续不到15分钟可自行停止,24小时内发作不多于1次。


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不对称,局限于单侧肢体,持续超过1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


Q7发生热性惊厥后,需要做哪些检查?

A:对于具有典型病史的单纯性热性惊厥,如果发作后孩子的精神和一般情况迅速恢复平常状态,最重要的是医生详细的体格检查,目的是寻找发热的原因、评估神经系统的状态。体格检查正常的儿童,绝大多数无需进一步检查。


但是如热性惊厥发作时不满1岁,特别是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VC13)接种不全或免疫状态不明的孩子,即使是单纯性热性惊厥,还是应谨慎住院留观和评估,完善腰椎穿刺等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炎症。


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必要时需要考虑进行脑电图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Q8:孩子会发生多次热性惊厥吗?

A:有可能。首次热性惊厥后,有30%-35%会出现反复发作。首次发作年龄小于1岁、1级亲属(即父母或孩子的同胞兄弟姐妹)有热性惊厥史、低热状态下出现惊厥发作、或发热与惊厥发作之间间隔较短,是热性惊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如果没有以上这些特征,那么再次出现惊厥的可能性不到20% 


Q9:退烧药可以预防热性惊厥吗?

A:不能。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缓解发热造成的不适,但研究发现它们并不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发作。因此有热性惊厥的孩子不需要更积极地用退热药。


Q10:热性惊厥会发展为癫痫吗?

A:有过1次单纯性热性惊厥、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癫痫发生的风险为1%-2%,仅仅略高于一般人群。但如果有复杂性热性惊厥,或发生热性惊厥前有发育异常的情况,家族中有癫痫患者,那么癫痫的风险接近5%-10%


Q11:孩子反复发作热性惊厥,需要服用抗惊厥药物吗?

A: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可以用于预防热性惊厥发作,但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多,用药风险高,而热性惊厥本身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请进一步咨询神经专科医生,权衡用药的风险和获益。



更多与安全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安全”来查找。



近期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