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大半年的体脂秤,聊聊测得准吗?
*本文成分中不含任何商业合作,请放心食用。
不过今天我们聊的不是如何减肥,或者靠消耗脂肪你能活多久的话题,而是回到理工科最喜欢的议题:测量。
随着对于身体健康和美观(大众审美)关注程度的日益加强,人们已经不仅仅会从体重来衡量自己的身体,而会进一步细化,关注的指标越来越多。除了之前大家就熟悉的体重和BMI(身高体重指数)外,现在最常被提及的,就是体脂率。随着这种关注,越来越多的体脂秤产品进入了市场,那么这些产品到底如何,真的能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准确的测量人的体脂率么?
之前很多同学留言问我们,体脂秤准不准,可信吗?今天就从体脂秤的原理,以及个人的使用测试体验来和大家聊聊,体脂秤测出来的体脂率,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提升,中国人民的肥胖率也逐步提升,根据相关研究的统计: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肥胖率不同,比如城市的肥胖率高于农村,北方的肥胖率高于南方人民。
还有,随着年龄的上升,人的新陈代谢下降,肥胖率也会随之上升。女性的肥胖率随年龄提升的趋势更为明显。在40岁之前,中国男性的肥胖率要高于女性,但在40岁之后就被逆转了。(这个研究的统计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历越高的男性肥胖率越高,学历越高的女性,肥胖率越低)
我们过去比较习惯用体重和BMI来表述一个人的胖瘦,但人的身高不同,体重对应的胖瘦情况也差异很大,而BMI会将身高的因素综合进来。但同样BMI的人,体重可能是从脂肪而来,也有可能是从肌肉而来,因此无法判断一个人BMI相对高低,是来自肌肉多少还是胖瘦。尤其是对于健身人群或者老年人群来说,BMI数字的偏差性很大。
所以体脂率 (Body fat percentage)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热门指标。体脂率,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人的体重中,脂肪所占的比例。用体脂率结合体重、身高和BMI这些数据,就能基本评估出一个人的胖瘦情况。
《18~97岁中国人的超重与肥胖:来自2002~2019年63449例人体数据的分析》
但人是活的,估计谁也不想被打碎了扔到离心机里,分离出各种成分来评估自己的脂肪含量,因此,科研人员用了很多替代的方法来去测算体脂率。
比如水下称重法,学习阿基米德一样,在人完全浸入水下的时候来称体重,从而测算出人体的体积,因为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密度差别很大,从而推算出身体的脂肪比例。
而进阶的方法就是一种叫做ADP(空气置换体积扫描法)的东东:人躺进体积已知的仪器腔中,通过测量占据的空气体积,来推算人体的成分比例。
其他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通过超声波、红外线、核磁、甚至X光来探测身体中的脂肪情况,从而推算体脂率。
但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就是:麻烦。因此基本上都只会应用在一些专业医疗机构或者研究所,普通消费者日常是不可能这么折腾的,
而不麻烦的生物电阻抗(BIA)方法就逐渐走红起来。
BIA的原理并不难懂:脂肪的核心是油脂,这是一种电的不良导体,油脂经常用来帮助绝缘隔电。而肌肉中有70%是水,这相对来说就更适合导电。所以,因为肌肉的电阻率低,脂肪的电阻率高,这样测量一下人体的电阻率,就能反向推估一下身体中脂肪和肌肉各占多少。
都是记录电流,所以传统的BIA测量方法,看上去有点像测心电图,在手脚上贴上电极,测量一下从手到脚的电阻情况,就可以估算一下体脂率了。
截图自:bia-pad.de
这东西明显也不像是能日常使用的,于是将电阻测量方法,和我们熟悉的体重秤结合起来的体脂秤就诞生了。
最初,体脂秤所针对的,只是欧美国家热爱健身的人群,而即便是欧美的健身爱好者,也很少会在自己的家里放一个体脂秤天天称。所以设计的使用场景也都是健身房,属于比较偏小众的产品。而这种小众、专业场合、toB的产品,价格自然也很可观。这也是我们总觉得体脂秤很高大上的原因。
2,从采集的数据还原出体脂率的准确性,即便是采集到足够的数据,但从这些电阻率数值,来推出身体的脂肪比例,仍然需要一个“公式”,而这个公式会和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身高等等情况,甚至种族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都是中国男性,测出同样的电阻率数值,但不同年龄其实对应的实际体脂率是不同的,有时候需要上调,有时候需要下调。在我国这样的多样化国家,测量某个地区或者某个民族的体脂率情况,都可以发表成不错的论文。
截图自:知网
因此对于体脂秤来说,是否有比较科学的算法,以及背后比较全面,尤其是覆盖中国居民人群的数据库,同样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热门的、大品牌的、本土的体脂秤,在这方面要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可以收集到更全面,更符合中国体脂情况的数据库。
那这些体脂秤的准确程度如何呢?
这个问题我也很好奇,所以从去年底开始,就做了一个长期的实测。
之所以要测一下体脂秤,倒不是因为想进军这个品类,而是去年底对自己的体脂率忍无可忍了,所以增加了运动量。正好就可以用几个月的时间来实测一下体脂秤的实际使用情况。从今年1月开始,我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跟踪体脂,其中包括健身房的一款几万元的专业8电极体脂秤,以及放家里的一款几百元家用型的8电极体脂秤。结果这两个体脂秤的数值,尤其是数值变化趋势的吻合度,还是很高的。
但在使用不同体脂秤的人之间,进行体脂率的精确对比,意义并不大。不仅仅是不同品牌、型号的体脂秤的测量方式以及算法会有差异,即便是同一型号的体脂秤,这种对比的准确性都会有存疑。前几天为了方便,多买了一个同一型号的体脂秤,结果新秤使用的前几天,测量出体脂率骤升骤降,波动差不多有3%。虽然无法确认算法出了什么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了解,过度关注体脂率的短期变化,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所以关注体脂率,重要的是关注体脂率的变化曲线,尤其是中长期(几周、几个月)的变化,从而了解自己饮食和健身情况,而不是某一天,或者某几天的具体数值。毕竟脂秤并不是测量体脂,只是通过测出身体一个或多个“电路”的电阻率,从而推测算出体脂率。因此这种粗糙的近似推导,是不可能做到精准的测量。无论多贵都一样。
但我们如果反过来想一下,我们需要多精准地了解自己的体脂率呢?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体脂率是22.3?还是22.4吗?并不需要,对于身体素质的评估来说,体脂率上下一两个百分点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我们测量体脂率,并不是为了参加什么体脂率大赛,而是希望能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尤其是变化的趋势。
所以更重要的,是测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说一个秤对一个人的评估能保持稳定,能正确反映出这个人身体中体脂率,或者更进一步,躯体不同部位的体脂率的变化,从而让我们可以评估自己身体的变化,了解自己这段时间的饮食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脂秤的测量还是可以信任的。而且从我自己实测的情况来看,即便是几百元等级的家用体脂秤,对于这样的需求都已经足够了。
所以回答一下关心体脂秤的同学的问题:
1,体脂秤测量的原理有其科学性,也是比较成熟的方式,并不算复杂,所以不是智商税型的产品;
2,但体脂秤本身并不是直接测量脂肪含量,而是通过人体的电阻抗数据,来推导估算出体脂率,因此肯定无法做到精准。我们也没必要过度纠结哪个秤特别精准。
3,如果是一般家庭日常使用,只是关心一下健康趋势,那普通的4电极体脂秤就足够了,如果是日常在锻炼身体,希望得到更多数据,比如上半身的健身效果,那建议买8电极的体脂秤。
4,体脂秤的准确性,其实更多取决于大数据的采集,以及算法。因此并不是昂贵的进口品牌就会更准,反而在中国销售、使用量大的几个互联网品牌,因为比较擅长这方面的数据计算和算法优化,反而更值得推荐(当然性价比也更高)。
5,想尽量准确的纪录体脂率的变化,尽量要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点来测量,比如早上起床后,或者晚上入睡前,这样每天的数据才有更好的对比性,否则光喝杯水,就会造成明显的误差了。
6,除了电子体脂秤,其实下面这些更简单便宜的产品也能用。这半年测试的情况,基本和电子体脂秤的数据趋势是比较吻合的。如果不想追求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App帮忙记录跟踪,其实下面这种皮脂钳(体脂钳)也能良好的反映出体脂率的变化,当然就要自己学会如何使用了,这个今天就不多说了
7,除了准确性和价格,电子秤使用的App也很重要,一些国外电子秤并没有对应的App或者App很难使用,这并不方便我们日常记录自己体脂率的变化,而变化曲线其实比某一天的体脂率更重要。此一款功能丰富成熟的App,会增加我们使用和记录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和其他健康软件联动。
同时,如果你是某款运动健康App的重度用户,比如小米、华为,KEEP等等,那就购买对应品牌的体脂秤就好了。因为会更容易养成记录的习惯,也更方便我们完成运动的最重要目标 —— 分享嘚瑟。
截图自网络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更多和健康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健康”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水牙线能用吗?好用吗?
益生菌,“可能”有用,但并不神奇
亚铁氰化钾不是食盐里最有害的成分,这个才是
白雾≠污染,那加湿器怎么选怎么用?顺便回一些空净和新风的问题
用洗洁精洗碗,怎样可以少残留?(用碱洗碗呢?)
当你开始变得怕冷,是老了么
自制酵素可以减肥么?命不好就有可能
奶瓶用到1岁记得换杯子,太久会有健康风险
来,聊聊小dd的健康和护理
“中国体质不同....”这是什么鬼?
宝宝多大可以吃大人饭菜?1岁+
糖和脂肪哪个更坏? BBC双胞胎实验节目到底说了什么
脂肪练着练着就成肌肉了么?
生酮?少吃不吃碳水会更健康么?
+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