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东坡:我没写过这首“月饼诗”......

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2-09-24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了,不知道你收到的月饼吃掉了多少呢?

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自然是吃月饼。但长江南北,各地方的月饼形式、口味都有不同,光大的流派就有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小的更是不计其数。而馅料的种类就更多了,虽然没有粽子和豆腐脑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但月饼作为和大闸蟹一样重要的礼物资源,各家自然更希望自己的月饼被认为是最正统和最有中秋传统文化价值的。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古人就遭了殃。

这两年,我已经看到在好几个不同类别的月饼的广告或者宣传中,都将苏轼的一首《月饼》诗作为宣传自己产品的资料,说自己的月饼,是苏轼同款的。

在搜索引擎上,搜一下苏轼的这首“月饼诗”,也能查到似乎正经八百的释义。

不过今天我们要帮东坡居士传句话 —— 我没写过什么月饼诗,而且我连“月饼”也没吃过!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这四句,只有前两句是苏轼的诗,后面两句不知道是谁续上的,韵完全不对,文字感觉也很有网文的气质。但就是如此,网上还有很多营销号的文章,来评判这首诗写得如何好。嗯,估计苏轼这时候应该有鲁迅先生的共鸣了。

原诗其实是这样的:

《留别廉守》
宋代:苏轼

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这首诗的头两句是说用芦苇叶裹着猪肉再涂泥来烤,次两句是说一种里面有油和糖的小圆饼,充分体现了苏轼同学千古第一吃货的本色。

《留别廉守》,守就是太守,虽然宋代没有太守的职位,但知州往往也会被私下称为“太守”。廉守可不是廉洁的太守,而是廉州的太守,当时被贬官岭南的苏东坡从海南儋州北归,路过了廉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北海,要走的时候和廉州知州张纯昱聚会,写了这首诗。因为诗是离开的人写给留下的人,所以是留别诗,赠诗的对象是古称“太守”的廉州知州,所以叫做《留别廉守》。因为张纯昱的正式职称是左藏副使,所以这首诗也叫做《留别廉州张左藏》。

这首诗相比苏轼的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等,并没有什么名气,在苏轼的作品集中,也只能算是普普通通的一首“客套”作品,因此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被假借成“月饼诗”,自然也就会有很多人相信了。

但即便是在那些准确引用了作品的月饼宣传中,其实也有不少错误之处。比如很多苏式月饼的品牌就说这首诗是描绘了苏式月饼的起源。这个段子怎么看都像是王建国的谐音梗,但可惜的是,在苏轼的年代,并没有一个叫做月饼的食物。

苏轼写这首诗的廉州,现在是北海的合浦,也因此,感觉合浦似乎请了苏东坡当合浦月饼的代言人,总想着要把自己打造成月饼之都

但有一点,合浦月饼是出了名的大,光看尺寸,甚至感觉就是加了馅的新疆烤馕,就算苏东坡当时已经老花了,也不至于说这个是“小饼”吧。

其实苏东坡当时吃的什么已经不可考究。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月饼,最早的记载也是明朝的事情了。两宋期间的各种笔记杂谈中所描绘的中秋习俗中,并没有吃月饼一条,南宋有记载过名为“月饼”的食物,但是蒸的饼,和我们现在的月饼相差甚远。毕竟管圆圆的饼叫“月饼”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也需要提一句的是,最早在明清开始出现普及的月饼,的确是很大的,直径基本都是一尺以上,甚至两三尺的也很常见。毕竟一家人分一个月饼,才更有团圆的寓意。这么算来,合浦大月饼的确比我们现在的几百块一盒,里面那几个感觉可以一口一个的月饼,更传统复古一些。

比如,我昨晚加班饿了打开吃掉的这个月饼,好看是真好看,就是一口吃完更饿了。


去年的中秋,我们曾经分享过几首李白的关于月的唐诗,今年,我们来读几首苏轼的几首关于中秋的吧。

虽然苏轼没写过《月饼》,但这几首诗词想必在这个周末,可以陪我们度过一个很惬意的中秋佳节。

今天想跟大家介绍这几首苏轼的歌词,此外也想借机说一下关于和小朋友讲诗词的时候,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的翻译,也不仅仅是总结归纳中心思想,最好是能通过作者当时生活的历史背景,以及他当时的经历,一起来说。比如想了解苏轼的诗词,必须要将这些诗词放在他的经历中一起来看

首先,是买一赠四的五首五绝,写于1073年的中秋,当时苏轼是在杭州任上。虽然此时是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合,但也只是自请外出,去的又是杭州这种风景秀美的富裕地方,因此从诗文中也能看到苏轼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否则也不会一天连写五首。虽然也有感怀身世,但用的依旧是“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这样豪迈的词句。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宋·苏轼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然后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水调歌头》,这首是写在1076年的中秋,这时候的苏轼是在山东密州(诸城)任知州,开篇就是记录自己“欢饮达旦,大醉”,可谓是非常开心的一个中秋假日,只是弟弟苏辙苏子由不在身边,因此写了这首词来怀念,希望家人有朝一日可以团聚。

这篇可以传唱千古,也在于此时苏轼仍然是人生得意,想象力爆棚。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二年的1077中秋,此时的苏轼已经转任徐州知州,去年的梦想也得以实现,弟弟苏辙也正好去南京上任,两个人就在徐州团聚了几个月,度过了这个中秋节。但这年7月黄河在黄河决堤,徐州已然处在洪水的威胁下,苏轼也在加紧组织民众修补城墙,等待洪峰的到来。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终于和弟弟团聚,但在这个中秋佳节,苏轼却有“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感慨。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77年抗洪成功是苏轼为官生涯中的一个高峰,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生最低谷,因为痛恨和新党作对的苏轼,御史台把苏轼诗词中一些“关键字”挑出来,罗织罪名,逮捕押解上京。御史台上经常有乌鸦盘踞,因此此案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当时被构陷的苏轼曾经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但一些新党大臣也反对这样大开文字狱,因言罪人,包括已经退休的政敌王安石也上书称:“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保住了苏轼的性命,只是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1079年的中秋,苏轼是在狱中度过的。而入狱三个多月的经历,苏轼的心境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之后的诗词风格大变,从“把酒问青天”变成了“把盏凄然北望”。

之后的1080年的中秋节,身处黄州的苏轼,写下了这首西江月。开篇就是闻之落泪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但苏轼很快就从“凄然”的心情中走了出来,尤其是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苏轼的心态更加成熟,在黄州的几年,也成为了苏轼创作生涯中的另一个高峰,黄州赤壁,也因此有了《赤壁赋》、《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名篇,成为了不亚于三国赤壁的“东坡赤壁”。

1082年在黄州度过的另外一个中秋节,苏轼写下了这首《念奴娇·中秋》,如果和李太白的《月影独酌》对比来读,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念奴娇·中秋

宋·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预祝大家中秋快乐,你今年吃的月饼,哪种馅最好吃呢?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语文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语文”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最近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