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跑步后的猝死风险如何看?如何规避?
国庆最后的几天,连续看到几则悲剧新闻,内容类似,都是在假期去长跑,半程马拉松,然后不幸猝死。也因为这些新闻,大家对于跑步运动后的猝死风险也更加关注。
MET·h/d这个单位可能比较少见,这是代谢当量的单位,用来衡量每天的运动量。活动量最低组对应的基本是每天坐着不动的情况,而通常能保持每天有一定的运动,就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量达到一定级别之后,再增加运动强度,就没有可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效果了。
2,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适度运动就能有较好的效果,并不是越多越有效。
但长跑不会增加死亡率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这所说的,是大数据统计的结果。但对于个体来说,每个长跑猝死案例本身的背后,还是有需要我们了解的警示。
大部分关于长跑后猝死的新闻中,跑者并不是真的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而是在日常练习之后出现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相比马拉松比赛的参赛选手,日常跑步的人次要多很多,因此出现猝死事件的可能性也高很多。比如最近的几个新闻中都是这样的情况。而在这些新闻中,长跑的确是可能是最终引发猝死的因素之一(当然还有跑完去饮酒等因素)。
但另一方面,和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专业、准专业选手来说,日常跑步的爱好者们的风险可能更高一些。普通爱好者往往缺少专业知识,和系统辅助,如果过于关注在提高配速,或者追求一个月能跑多少次半马,多少公里等等,都会增加自己的风险。
同时相比普通人,很多长跑爱好者对自己的身体更有信心,认为既然坚持运动,身体一定很好。虽然从统计学上这个观点没有问题,但在个体上并不能真的100%这么笃信。虽然运动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情况,减少相关风险,但很多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更根本的原因依然是来自我们的基因,以及几十年生活习惯的积累。运动可以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这些影响。如果我们因为运动就过度自信,不去定期体检,不及时发现问题,那风险依旧存在,甚至可能因为运动量大而更高。
而这两方面负面因素放在一起,就让长跑爱好者本身承担了比专业运动员更高的猝死风险。类似的情况其实在其他运动中也有体现,比如相关研究统计中也发现,在海边游泳的风险最高的,既不是不怎么会游泳的新手,也不是专业水上运动员,而是“爱好者”人群。
首先就是要坚持定期体检,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身体风险。同时,要坚持科学运动。运动中达到某些数据目标,实现成就感是很重要的,但不能仅仅把配速、距离、频次这些数据作为目标,不断的冲击再冲击,而是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必要的时候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避免出现像相关新闻中那种连续几天每天跑半马,或者为了一年刷多少个半马晒朋友圈而跑步的情况。
此外在运动的时候,如果发现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包括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即便快到终点,也要懂得放弃。在关于马拉松运动员猝死的研究中发现,在接近终点发生风险的是最高的,这主要是也是处于“坚持”的意念超越了自己身体的“警示”而造成的。
最终,我们要明白,运动锻炼是好的,挑战自我也是好的,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科学。毕竟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奥运金牌和世界纪录,而是更健康的身体。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推荐一款改善驼背的高性价比产品,比背背佳有效多了
三岁前不建议骑三轮车是为什么?
驼背、罗锅与背背佳塑身衣们
儿童、中青年、老年、孕妇和产后每周应该怎样运动,可以坐多久
孩子一天应该运动多久、坐多久、睡多久?世卫组织WHO的建议收藏一下
挺胸抬头!为什么良好的坐姿站姿这么重要?
8岁女孩游乐场蹦床重伤昏迷,这不是普通蹦床,而是更危险的钢架蹦极
脂肪练着练着就成肌肉了么?
运动和减肥的那些事
脉动,和运动无关的饮料
运动、乳酸和母乳的那些事情
美国宝宝的"平板支撑":Tummy Time
报告 | 过度养育的孩子会缺乏锻炼
孕期健身:中国妈妈也可以做到
近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