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宜万圣节
如果说一个西方节日,历史悠久,商业价值仅次于圣诞,素来与婚恋相关,大概大家会脱口而出说是情人节。不过正确答案,却是万圣节。
如果说中国人有把任何节日都当成情人节来过的本领的话,那也远没有西方人过分,毕竟我们也没有把清明节过成情人节,依旧乖乖上坟扫墓,而西方人却在万圣节这个本该用被称作“soul cake”的小圆蛋糕款待四处游荡的祖先鬼魂的时刻,公然聚众玩起了爱情大魔咒的游戏。其中最重要的魔法道具不是水晶球,也不是魔杖,而是作为罗马果树女神波摩娜标志的苹果。
万圣节苹果
将苹果和恋爱对象扯在一起大约和中国人的以形补形一样扯。据说当苹果被横向剖成两半的时候,果核会成为五芒星似的形状,而五芒星在古时是与婚恋有关的符号,于是人们便认为苹果能够预示婚恋运程。
在万圣节派对上有许多传统游戏与苹果有关,其中之一就是“咬苹果”,英语里叫做“Apple Bobbing”。在英国不同地区,这个游戏又有不同名字,比如在北英格兰叫做“Apple Ducking”,而一口大碴子味儿的苏格兰人叫它“Apple Dooking”。这个游戏的参与者往往是儿童或是未婚的年轻人。人们将苹果放入装有水的桶中,由于比重小,苹果会漂浮在水面上。参与者必须只用嘴去咬在水面上沉浮不定的苹果,第一个咬住苹果的人将成为下一个结婚的人,而晚上入眠时将咬到的苹果放在枕下,传说能梦见未来丈夫的脸。咬苹果这个游戏从古至今都广受喜爱,虽然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万圣前夜谋杀案》中,被害人乔伊斯就是被溺死在“咬苹果”游戏的水桶里,但是人们依然没有因此而蒙上心理阴影,也没有接受不能浪费粮食这个警世意义,依旧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游戏。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万圣前夜谋杀案》
与此相似的还有一个流行于万圣节的游戏,由未婚女子削苹果皮,并且不能削断,然后将苹果皮向后抛,苹果皮落在地上形成的形状,就是该女子未来丈夫的姓名首字母。
其他的游戏,诸如在《万圣节前夜谋杀案》中也有提及的秉烛照镜便能看到未来丈夫的脸等,也都与婚恋有关。不过相比于中国动不动就是小情侣上街秀恩爱式的过节法,西方的万圣节可以算是充分关爱单身男女身心健康了。
虽说万圣节听起来是个和宗教有关的节日,但它最早起源于凯尔特文化中纪念夏末丰收、凛冬将至的夏末节(Samhain),是个地地道道的异教徒出生。 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时,由于日期相近,又加入了纪念果树女神波摩娜的节俗。基督教教会为了巩固统治,将夏末节定为万灵节,纪念基督教圣徒,而原本用来庆祝的夏末节前夜也成了“万灵节前夜(All-hallows Eve)”,最终演变成“Halloween”,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万圣节。而事实上,更准确的翻译应当是“万圣节前夜”。
1910年代万圣节咬苹果游戏明信片
也因为如此古时凯尔特人聚居的英伦三岛,和受到英国影响深远的美国等前英国殖民地,过万圣节的气息最浓,而凯尔特文化影响较少的欧洲地区,直至近些年受到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才流行起过万圣节。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更为我们熟知的万圣节节目,大概要算穿着或搞怪或恐怖的奇装异服上街游行,以及孩子们玩的“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了。 万圣节变装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在民间传说中,万圣节是鬼魂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天,因此它们尤为穷凶极恶,想要找到生前仇敌报仇雪恨。为了防止被鬼魂认出,人们便乔装改扮之后才出门。也有传说中世纪时,教堂会在万圣节游行展示圣徒的雕像或遗物,没有条件展示这些的教堂便只能找人装扮成圣徒的样子。此外,欧洲大陆关于墓地中的死者在万圣节会悄悄举行叫做“骷髅之舞(danse macabre)”的狂野嘉年华,而在乡野和宫廷中都会表演这一幕,有人也认为万圣节变装派对起源于此。
中世纪后期的骷髅之舞
万圣节服装一开始只是些恐怖异能形象,或是民间传说人物。到了十九世纪,为了迎合维多利亚式的道德观,成人越来越少参与到这个充满了封建迷信和怪力乱神的狂欢节日,万圣节变得像是儿童节。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流行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开始出现了,孩子和年轻人穿成迪士尼公主和超级英雄的样子走上街头,把万圣节当成了动漫大会。即便如此,女巫一直以来都是最受欢迎的万圣节形象。不仅出版于20世纪前叶的《万圣节前夜谋杀案》中提到了派对上有人扮演女巫的情节,在一项零售业调查中显示,直至2015年,女巫装已经连续11年成为最畅销的成人万圣节服装,2016年不出意外,也将蝉联桂冠。
女巫一直以来都是最受欢迎的万圣节形象
女巫装的标配要算尖顶帽、长斗篷和扫帚了,高配版女巫可能还会有一只黑猫。虽然女巫的尖顶帽很有可能源自于服装史上被称为哥特时期的中世纪尖顶帽汉宁(hennins),但其实中世纪描绘的女巫形象大多被发跣足。18世纪早期的童书里出现了戴着尖顶头饰的异能形象,尖顶帽开始跟黑魔法联系起来,美国也开始出现印着戴着尖顶帽的女巫的明信片。这一形象迅速流行开来,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要算无数人的童年阴影《绿野仙踪》了。
《绿野仙踪》里的邪恶女巫
万圣节服装一直变得更性感大胆,女巫装也不例外。五十年代开始便有了极具现代感的紧身超短女巫装。不过女巫自古以来一直有着淫荡放荡的原罪,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一开始会被跟扫帚联系在一起——传说中她们会将魔药涂抹在私处,有什么能比随手可得的棍状物更方便呢?接地气的古代欧洲人便想到了扫帚。而且扫帚一头长柄,另一头杂草丛生的造型,被认为是阴阳调和的象征,古时经常出现在婚礼仪式上,一直有性爱的隐喻。而骑扫帚可以飞行,恐怕要来源于“欲仙欲死”这个形容了。这么一想,直挺挺指着对方挥来舞去的魔杖,原来并不是《哈利·波特》这本少儿读物里最不可直视的部分啊。
50年代的性感女巫装
说了这么多,今年万圣节除了女巫,你还想扮成什么呢?
推荐阅读:《万圣节前夜谋杀案》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青阅读的店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