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束定芳 田臻:语义学十讲 | 语义学的兴起与发展

束定芳 田臻 思飞学术 2021-03-17

ISBN:978-7-5446-5730-3/H

作者:束定芳 田 臻 编著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定价:47.00元(优惠价:37.60元)

丛书:外国语言文学知名学者讲座系列·语言学十讲

兴起与发展

语义学被称为“语言学中最年轻的分支”(Ullmann 1962;Greimas 1962),但其实我们所探讨的一些语义学问题在古希腊时期便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并称为“希腊三贤”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词语如何获得意义”这一问题深入分析,出现了“physei-thesei之争”,即词语名称的获得是归于自然(physei),还是归于习俗(thesei或nomō)。此外,柏拉图在另外两篇对话《泰提特斯篇》(“Theaetetus”)、《辩士篇》(“Sophists”)里分析了思维、语言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开创了从语言学和逻辑学角度来进行句子分析的先例。亚里士多德则关注人们如何通晓语言,又是如何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在语义研究方面,他区分了词义研究的两个层面——词语孤立时的意义和它在句法结构中的意义,并对词语的多义、反义、同义和上下义关系进行了讨论,发展出了原初的隐喻观。自古代至近代的19世纪,语义研究中处处渗透着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的运用,因此哲学和逻辑学深深地影响了语义学的发展。


image|pixabay


现代语义学起源于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Reisig于1825年在《拉丁语言学讲稿》中第一次使用“semasiology”(语义学/符号学)这一术语,并将语言研究划分为词源学、句法学和语义学三个分支,首次将“语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1897年M. Bréal出版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语义学论文》(Essai de sémantique: Science des significations),这标志着语义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分支之一正式诞生。当时,语义学主要研究制约词义演变的普遍原则,并且主要通过两个层面进行:有些原则通过逻辑分析而得来,如意义的扩展、紧缩或转移;有些则通过心理分析获得,如意义的降格(degradation,即“好”的意义变成“坏”的意义)和升格(elevation,即“坏”的意义变成“好”的意义)。


此后语义学不断发展,Ferdinand de Saussure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英译为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1972)于1916年出版。虽然此书并未明确提出任何语义理论,但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它包含的语言研究的创新思想间接界定了语义学研究的范围。


1921—1931年间出现了三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著作。1923年,C. K. Ogden和I. A. Richards出版了《意义之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堪称探索语言意义的扛鼎之作,为语义学的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该书中作者考察了“意义”一词在语言学及其他学科中的不同定义,从而将语义研究限制于语言学框架下。该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著名的“语义三角”,阐明了语言符号与其表征对象的关系。



如图所示,所谓“语义三角”就是由“符号”(symbol)、“思想或所指”(thought or reference)和“所指事物”(referent)所构成的复杂关系。Richards认为,“符号”并不直接与“所指事物”发生联系,而是通过“思想或所指”来指称事物。换句话说,语言符号是通过大脑中的概念来指代或表达事物的。


Jost Trier发表于1931年的著作《智能语义域中的德语词汇》(Der Deutsche Wortschatz im Sinnbezirk des Verstandes)明显受到了W. von Humboldt思想的影响,将Saussure的结构主义原则应用于语义学研究中。该书首次提出了“语义场”理论,认为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并不是彼此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关系构成语义的网络,称为“语义场”(semantic field)。同一个语义场内的各个词之间相互联系,每个词的意义取决于该语义场内与之相邻的诸词的关系。例如“金”这一词的语义,在不同语义场中所指代的意义截然不同。在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为同一语义场,“金”的语义与其他四行形成对比,指的是阴阳演变中“收敛”动态;在金属语义场中,金、银、铜、铁、锡等金属词语义相互联系;在颜色语义场中,金、银、灰、白、黑等颜色词之间才存在语义的联系。因而,同一词的语义并不能被孤立解释,放在其对应的语义场中,才可以得到正确的语义解读。


image|pixabay


G. Stern在1931年的《意义和意义变化》(Meaning and Change of Meaning)一书中对意义的要素进行了分解,旨在以此为基础确定意义演变的原因并对意义的变化进行预测。在书中Stern援引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意义变化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起制约作用的几个原则。


1930年至1950年期间,受到L. Bloomfield意义研究要等到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观点的影响,语义研究被排除在语言学之外,语义学遭遇到了危机,仅在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能找到零星的相关研究。学者只有无法用统一的体系来解释复杂的语言事件时才想到语义学,而这时的语义学成了难以形式化的语言现象的“收容所”。直到60年代末期这一现象才得到了改善,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缺少了语义分析是无法做到对语言进行全面描述的。


20世纪80年代语义研究出现了心理语言学转向,主要源于Lakoff对意义的隐喻基础的考察(Lakoff & Johnson 1980)。这一研究取向以Eleanor Rosch的“原型”概念为基础,与N. Chomsky的观点相反,认为意义与思维的普遍认知功能是密不可分的。Leech指出,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在意义研究问题上的协同合作,将对语义学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Leech 1990)。



目  录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讲 总论

第一节 语义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语义学的基本假设与研究目标

第三节 语义学的重要流派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二讲 词义研究(结构主义方法)

第一节 词义研究的结构主义观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词义场理论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成分分析法

第四节 关系语义学

第五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三讲 词义研究(认知语言学方法)

第一节 词义研究的认知语言观

第二节 词义的本质与表征

第三节 词义的构建与扩展

第四节 词汇与语法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四讲 句子语义

第一节 真值与逻辑

第二节 语义角色与句义关系

第三节 情景

第四节 句法—语义接口

第五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五讲 篇章语义研究

第一节 衔接

第二节 指称与推断

第三节 连贯

第四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六讲 语义与语用

第一节 语义与语用的区别

第二节 语用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语用理论

第四节 语义与语用的划界

第五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七讲 语言与思维(一)

第一节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第二节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第三节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八讲 语言与思维(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与思维工作层次

第三节 民族思维在语言上的烙印

第四节 思维对个人语言的塑造

第五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九讲 语义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结构语义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形式语义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认知语义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第十讲 语义学研究发展趋势

第一节 实证研究趋势

第二节 跨学科发展趋势

第三节 小结

思考题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编辑荐语

语义问题是语言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研究语言意义的性质、特点及其联系方式的学问就是语义学。本书以讲座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语义学这一语言学重要分支,厘清其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从词义、句子语义、篇章语义、语义与语用,乃至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方面集中探讨语义学史上和当下的重要命题,叙述简明清晰,举例新鲜有趣,可以作为读者学习和研究这一学科的入门参考书。





束定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外国语》主编。出版的著作包括《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1996,2008)、《隐喻学研究》(2000)、《现代语义学》(2000)、《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2004)、《认知语义学》(2008)、《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2010)、《中国外语战略研究》(2012)、《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主编,2013)等,主编《新目标大学英语》教材系列(2016)等。



田臻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201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义学。2012 年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 年入选第四批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在《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优博专项基金项目1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 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教育部社科项目各1 项,出版的著作包括《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2013)、《汉英存在构式与动词语义互动的实证研究》(2015)、《英汉短语动词》(2020)等。




扫码购书


● 本文内容选自《语义学十讲》pp 3 —6,有删减 ●



朱磊 杨春雷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十讲专著推荐丨王文斌 邵斌:《词汇学十讲》专著推荐丨蔡永良:《社会语言学十讲》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廖巧云:语义修辞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专著推荐丨《语义学》(英语国家高校语言学系教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新书介绍丨Leonard Talmy:《认知语义学经典论文》


尚/外/书/城/更/多/优/惠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欢迎留言,记得点在看哦


戳原文,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